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今年是我的母校----青海民族大學建校70週年,前幾日,沒想到接到了母校的約稿函,激動又興奮,時光一下子回到了25年前。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1989年,正好是當時還叫青海民族學院建校四十週年的時刻。

1989年的那個秋天,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連續強降雨,導致牧區原本就很不方便的交通、通訊中斷了近一個月,縣上與公社裡都無法取得聯繫,但家鄉的牧民們依然過著悠閒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

就在快被“與世隔絕”的時候,公社書記幾經周折帶給我父親一張紙條:“你兒子考上大學了,儘快到縣上辦手續。”父親那顯得有些蒼老的臉上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拿著字條的手微微有些顫抖,為了不耽誤我辦入學手續,父親迫不及待地備了些簡單的行囊帶我步行20公里來到公社“僥倖”搭車(公社和商店各有一輛解放車,偶爾會去一趟縣城,人們就等此機會乘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先進的交通工具),但因道路被雨水毀壞嚴重,不可能等到便車,只好徒步跋涉,繼續朝縣城走了100多公里。在行走途中遇到了一位海南民師的高考校友索南群培(後來我倆同時都被民大錄取成為同級校友),告訴他高考分數下來了,這樣,我們三人一同上路。第二天凌晨,三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到達縣城,才發現我花11元高價買的回力鞋磨了個大洞,當時著實讓我心痛不已。

到縣文衛科才知道高考分數下來快一個月了,我和索南群培都上了線,我還是當年的藏文狀元(88分),但是當年的學生投檔工作早已結束,已經過了招生期限了。當時,我的天空頓時被烏雲籠罩,心裡像被灌了鉛似的,心情非常沉重,以為大學夢就這樣破滅了,心中充滿迷茫和惆悵。就在這時,一名細心的工作人員可能看出了我的委屈,他說:“你倆是從海南民師高考的,去那兒看能否想想辦法。”我們彷彿看到了一點希望的曙光,於是連夜趕往海南民師找到幾個恩師,向他們說明了情況後,恩師們特別理解牧區學生的困難,幫我倆連夜建檔做體檢,也跟州招辦說明了我倆的“遭遇”,州招辦也同意我倆自己帶檔案袋到省招辦要求補充投檔,最終省招辦的一位老同志同意我倆投檔,但他又說不一定能順利錄取(當時全國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工作已結束)。

等待是漫長的,讓人忐忑不安。突然有一天郵遞員送來了一個信封,一看就是青海民院少語系錄取通知書。這是一個天大的禮物,當時我簡直樂瘋了,覺得我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因為我的大學夢終於能實現了!

1989年9月14日,滿懷憧憬的我和一位女同學來到了西寧汽車站,新的城市,新的環境,我們既興奮又陌生。為儘快找到學校,我們以五元的高價僱了一輛三輪摩托車去曹家寨找青海民院。當時,恰逢通過學校的八一路擴建改造,路況跟我家鄉的砂石路差不了多少,一路上除了顛簸還是顛簸,短短的幾公里路走了將近半個鐘頭。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青海民族大學經典的老校門。

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青海民族學院,威嚴的學院大門透著一股其他建築少有的風格,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五層教學大樓,樓前氣氛熱烈,院內每個角落都佈滿了各個系的新生報名處,像我一樣的青年學子往來穿梭,忙忙碌碌。宏大的場景讓我目不暇接,有點走神了。就在這時,幾個穿著藏服、態度極其熱情的朋友(當時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是什麼身份)前來招呼,說他們是少語系迎新的師哥師姐,在他們的幫助下不一會兒就辦完了報名手續,並領到一條棕墊、一個臉盆、一個暖瓶和一套印有“青海民族學院116”字樣的床單、被套,宿舍安排在了西2樓4層。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青海民大1989年的西4樓依然健在。

一切是那樣的順利。當天晚自習後,我獨自一人在校園內漫無目的地欣賞、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眼前的操場很大、很平坦,是學生休憩娛樂的場所,有跑步的,散步的,說笑的,踢腿的,舉重的,另外還有不少成雙成對的小“情侶”公開漫步,看此情景,剛邁出中學大門的我有點莫名的害羞和不解。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青海民族大學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主教學樓,依然是民大學子難以忘卻的記憶。

經過一段時日的適應,我逐漸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就是新生和往屆生的區別,最直觀的外形區別就在穿著上,凡是新生(特別是來自州縣的學生)幾乎都戴著同一顏色同一款式的帽子,都穿“中山裝”,高跟布、皮鞋;而一年以上的舊生不戴帽,留“分頭”,服裝也開始多樣化了,這樣打扮可能意味著已經過渡為正式的進步人群了。為了留存當時的身影,我和豆改傑同學專門讓學校專職照相的那個“胖姨”照了一張“俗氣”照,至今保存,很有意思,從此之後我也開始融入到這些進步人群當中,再沒戴過帽子,至今留著“分頭”。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圖為1993年9月22日舉行青海省法院系統法幹班民族班開學典禮

我們這個班非常特殊,學校特別重視我們班。在1990年結束少語系先修的學業後,多傑堅贊等校領導和省檢察院以及省編辦領導共同研究,將我們的班級確定為藏檢班,主要培養藏漢雙語法學專業人才(側重檢察專業)。雖讓我們主攻法學專業,但少語系適時派老師為我們講授藏語言文學(意在培養雙學位人才),由省上專門出錢承擔雙專業的費用,並和我們簽訂了畢業後協議,要求我們畢業必須到全省六州牧區工作,還不能改行、不能留在西寧工作,由省編辦負責為我班39人核定專項編制,畢業時從省上直接帶去一個專項編制到地方報到(也就是我們班的每一位學員都可以自帶編制到地方工作,相應增加了地方一個編制)。此殊榮也只有“青海民院首屆藏族檢察班”(簡稱“藏檢班”)獨享。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當時青海民族學院院長多傑尖贊老師。

按照省上的要求,大學畢業後我們班(除一位去西藏)的同學全都被分配到六州牧區從事雙語訴訟工作。因為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工作成績突出,後來成為六州牧區檢察系統骨幹力量,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我們為母校贏得了榮譽。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如今氣勢如虹的青海民大南大門。

從1994年大學畢業到現在離開母校已經25年了,但我對母校和各位恩師的思念從未間斷過。我從畢業至今幾乎堅持每年都去幾次母校,去找原來的老師敘敘舊,去學校操場、去圖書館、去林蔭小道、去南校區(原來的農民種菜地)……回憶往事,就如回到風華正茂的當年。

我作為一名普通牧民的兒子,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能為自己理想、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奉獻應有的力量,這完全得益於母校深情的栽培和恩師的諄諄教誨。恩重如山的老師很多,如講憲法的韋齊教授,講刑法的孫獻禎老師,講法學理論的魏春豔老師,葉楓老師,講檢察業務的楊淑萍老師,講民法的多傑老師,講婚姻法的呼斯哈力其、馬德、馬升、謝晉、馬為祥、才讓塔、寧星海老師,講民訴法的王立明老師,行政法的張立、淡樂蓉老師,藏文老師夏日東大師及德確、格明多傑、多傑加、周毛吉、南色老師等等,還有可親可愛的才瑪阿姨……因為有這麼多優秀老師的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為人師表,我們方能在人生旅途中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理所當然地成為藏區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和捍衛法律尊嚴的守護者。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憲法老師韋齊教授。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風趣幽默的刑法老師馬德教授

記得在法律系,因為我們班大多數同學來自農牧區,天生普遍喜歡“調皮”,那時的我們被班主任、系領導、學生處的領導視為最不可調教的一個班級,幾乎每週的班會或全系大會上都有我們藏檢班的一堂“政治”課,大會上通報批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後來偶爾一兩次不通報倒覺得不習慣。但從整體來說,我們這個班在學習上又特別能吃苦,有很多人才,在全校的演講、書法、文藝、作文、體育等比賽中我們幾乎都能拿一些大獎,於是系領導、班主任又特別喜歡我們這個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應有的讚美。我們被分配到社會後,不管單位領導、同事還是一般老百姓,都視我們為民大的優秀學生,人民的優秀公僕,這與學校的長期教導密不可分。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青海民大全新的圖書館。

民大最能陶冶人的還是那棟圖書館,藏書很多。作為學院的一名學子,自然是佔盡先機了,只要你辦一張借書卡,各類藏書任你借讀。我和那些學哥學姐、學弟學妹們基本上每天暢遊在知識的海洋,盡情地汲取知識的營養。圖書館工作人員特別有素養,也特別照顧我們,很多時候為我們開“綠色通道”。我從一個懵懂的少年,逐漸適應大學生活,在自己的努力下,畢業時以“藏族習慣法和生活禁忌”為內容的論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鳥瞰如今的青海民大。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青海民大全新的足球場。

大愛無私!母校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了我們,教導了我們,讓我們啟程遠航。今天,我們敬重您,感謝您,銘記您,我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母校增光添彩。

最後祝母校青春永在,祝各位老師健康幸福,祝各位同學學業有成!

哇多:記憶深處的青海民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