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這個世界是苦的,許多人連童年都不能例外。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

《何以為家》中,孩子發起了對父母的控告,不照顧孩子的人,沒有資格成為父母!是啊,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百分之百正確,但有能力,有閒暇照顧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電影的宣傳海報

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但新生人口中,二胎人數佔比近一半,若是不算二胎,新生兒只有760萬左右。和2016年全面開放二胎之前的情況對比下看看,從2010年到2016年之間,新生人口每年都有1600萬左右。不算二胎的新生人口,其實已經斷崖式的下跌了。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公佈的中國的新出生人口

各種人口專家,社會專家給出了諸多的專業解釋,但我卻以為,這部《何以為家》的電影,其實便是很好的答案!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悲慘的贊恩

電影《何以為家》中,贊恩的生活及其的艱難,不但是要參與到父母的製毒工作,自己還需要搬運比自己還高還大的煤氣罐,更別說讀書學習知識了。而他想要保護的妹妹,因為早早被父母“出嫁”而不幸去世,更早就了他的悲劇選擇。他的童年生活之中,沒有能從父母處得到一絲絲的愛。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真的是一部好電影

看電影的我,很自然的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我們這些中下階層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情況比贊恩又好得了多少,他們的一生,其實都會被人踩在腳下。記得一個高考狀元的話,揭露了很多專家不會向我們揭露的真相。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最真實的話來自最真實的人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中產階級的標準真的不低

你以為你也能通過努力,成為這些“中產家庭”的一員嗎,你太天真了!北京的所謂中產家庭,其級別至少需要父母都是大學教授,企業高管,著名醫院的主刀大夫,家裡的代步車以奔馳、奧迪和路虎居多,而且絕對不止兩三輛,至於房產,更是我們無法想象。他們這樣級別的孩子上的都是清華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或者各種國際學校,節假日、寒暑假,都是計劃著環遊世界的旅行計劃。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玩馬球的中產家庭

馬球,高爾夫,音樂會,芭蕾舞,鋼琴,小提琴,如此家庭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擅長,他們可以學習這些來陶冶情操,因為他們考入世界名校的要求,根本不需要日夜苦讀。他們要學習的,是如何生活,如何保持自己繼承的財富與權力。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應試教育體系中,高喊著“高考改變人生”這樣空洞的口號,日夜苦讀,累垮了身體,加厚了眼鏡片,最後,學到的是如何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生存,僅僅只是活著。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無奈且悲涼的父母

電影裡的最後,在法庭上,贊恩的父母很無奈,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原生環境中長大的啊,他們甚至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可以忍受,孩子就不能忍受呢?他們首先要做的事是活著,而後才會考慮如何照顧孩子,但是他們僅僅是活著都很勉強了,何況是照顧孩子,他們覺得自己冤枉,無奈。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似乎真的沒有那麼罪不可赦。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週末才能陪孩子的父母

想想現在的中國,有多少的週末父母,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分居兩地,外出務工,將孩子留在老家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父母願意和孩子分開嗎?看著每一次和孩子分開時候,孩子的哭鬧,哪有父母不心痛的呢?網絡上,有多少留守兒童期盼著父母,多少孩子因為父母離開而悲痛欲絕。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多少留守兒童盼望著父母歸來

記得一張照片,是孩子拉著父母不鬆手,不讓父母離開,父母和爺爺奶奶沒有辦法了,就哄孩子說,你要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那你總需要準備衣服和鞋子吧,孩子信以為真,匆匆忙忙地把自己的東西都準備好了,甚至都準備好了如何不成為父母的負擔,但他匆匆忙忙的準備的這幾分鐘,一鬆手,一轉身,父母已經踏上了外出務工的路,留下他一個人,在家裡號啕大哭!這種場面,在多少家庭上演過,沒有統計,但我知道,很多!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每次看這樣的圖片便心痛

我個人很幸運,住所和父母相隔不遠,一碗湯的距離,下班之後先去父母那邊,因為孩子在父母那裡,我和妻子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一歲的孩子,只能交給父母養,但我們不能待久了,第二天還要上班的情況下,我們和孩子玩鬧一陣子後,必須回家做準備,必須養精蓄銳,於是,父母會想方設法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時候可以糊弄過,有時候,走到了樓下,卻聽到了孩子傷心的哭聲。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孩子哭著要媽媽,要抱抱,你還要走嗎

是我們不想陪伴孩子,給與孩子關心和愛嗎?不是啊!這世界,有一個詞叫“身不由己”。這世界,真的很多時候,不遂人意。我們比電影中父母要幸運,我們至少能為孩子爭取到可以獲得知識,健康成長的環境,但我們能爭取到的,似乎只能是這些了。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艱難活著的,又何止是孩子

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等我事業有成了,等我可以有陪伴孩子的時間了,我再考慮要孩子,因為不是我們想選擇生而不養,而是欲養而不得啊!而我們經常看到出生率下降的報道,最根本的原因,在我看來,也在這裡吧。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生活不易,大家都在努力

“爸爸媽媽,你能多陪我一會兒嗎?”面對孩子滿懷期望的眼神,若是你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家長,為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你必須說“不能!”因為你還得為了孩子去拼搏,去奮鬥!

《何以為家》觀後感,不是父母生而不養,而是欲養不得啊!

​生活艱難,但我們必須披荊斬棘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難養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