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重名之事自不鮮見,拿如今來說,隨隨便便就能找出幾百個名字一模一樣的人,而且還有可能男女同名同姓。

古人亦然,而因為同名同姓,我們常常容易把他們弄混淆,舉幾個例子。

韓信與韓王信。

其實二人都叫韓信,而且,都是漢初劉邦帳下大將,也都是漢初八大異姓王之一,一個封楚王,後貶為淮陰侯,一個封韓王,後投降匈奴。

淮陰侯韓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秦末漢初傑出的軍事家,常言“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在他的帶領下,西楚霸王項羽飲恨烏江,大漢王朝自此鼎定。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他的結局當然是悲慘的,百戰名將,沒有馬革裹屍,而死於女人之手。

那麼另一個韓信呢?韓王信是韓襄王姬倉之孫,跟淮陰侯比起來,其戰功頗有不如,跟隨劉邦之後,韓信先後任將軍、韓國太尉等職,攻略韓國故地,及至大漢建立,以之為韓王。

劉邦認為韓王信居要衝之地,不太妥當,於是韓國封地遷移,直至匈奴圍韓國都城馬邑,韓王信累次求援不成,於是投降,後被漢將柴武斬殺。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李廣和李廣利。

二人都是西漢時期將領,也都參加過對匈奴的戰爭,而二人之結局,也都比較悲慘。

李廣歷景武二朝,經大小七十餘戰,屢立功勳,威名遠揚,號為“飛將軍”。

因為犯下殺俘、私受梁王將印等過錯,一直不受朝廷待見,然而他自己卻未能參透其中因由。

年邁之時,李廣還欲殺敵建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謀得爵位,可惜的是,漠北之戰時,他跟隨衛青出戰,行軍途中迷路,為了避免受到刀筆之吏的侮辱,於是拔劍自刎。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李廣利,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曾領兵出擊大宛以及匈奴,戰績一般。

因為漢武帝太子劉據自殺,武帝其餘諸子皆有謀位之心,其中就包括昌邑王劉髆,也就是劉賀的父親。

李廣利與丞相劉屈氂密謀,欲助劉髆登上太子位,事敗,領兵在外的李廣利投降匈奴,後被殺。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其實不光古人之間,古人與今人,也容易發生混淆。

于謙和于謙。

兩個于謙,第一個于謙,明英宗、明代宗時期名臣,在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于謙成功組織了京師保衛戰,解了亡國之危。

于謙有功於社稷,也頗受明代宗重用,可惜的是,隨著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于謙旋即被殺,忠臣良將,就此含冤入土。

另一個于謙,也就是如今著名的相聲演員,這個大家都比較清楚了,無需贅述。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朱楨和朱楨。

提起朱楨,大家可能通常會想到薛之謙的好朋友,不論薛之謙當紅還是落難,都始終不離不棄,對於薛之謙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兄弟。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另一個朱楨,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封楚王,楚王朱楨在明初諸王之中比較低調,既不像秦王、齊王、魯王、代王那樣混,也不像周王、蜀王那樣文質彬彬,謙恭有禮。

朱楨禍害了靈泉古市,龍泉山一帶歷來水陸交通發達,是難得的居民致貨之地。

隨著作為楚王就藩,朱楨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將之變為了楚王家族陵園,靈泉古市,自此銷聲匿跡,繁華落盡,只剩下陰冷悽清。

歷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其實古人也好,今人也罷,名字也無非一個代號,他人混淆不混淆無所謂,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