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1現在都越來越重視讀書了

讀書無用論火了好多年,但這幾年,越來越少聽到了,這與時代多背景有很大關係。

因為在蓬勃發展的年代裡,很多小攤小販,只要腦子靈活一點都能賺到大錢,然後僱傭很多上了大學的人。“你看人家不上學的當你們的大老闆,你上了這麼多年學,出來只能給人家打工,讀書真沒什麼用!”

但是隨著經濟放緩,經濟格局的形成,各種信息傳遞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不注重讀書,無知識的人也就越來越難以翻身。反而那些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喜愛讀書的人才越來越多站到了財富的金字塔尖。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在美團王興與京東的劉強東發起的烏鎮互聯網晚宴餐桌上,在座的基本是真正的中國企業家的大佬中的大佬,沒有億萬資本基本視若糞土。他們平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人人敬畏。此刻雖然坐在餐桌旁,依舊個個氣度非凡。

仔細考察他們的身份,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京東集團劉強東是高考狀元,畢業於人民大學;小米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騰訊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今日頭條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美團王興與王慧文、快手宿華畢業於清華大學;摩拜單車王曉峰畢業於廈門大學;聯想集團楊元慶畢業於上海交大……

互聯網時代,氣度非凡,指點江山的他們反而都有著高等學歷傍身。越是站在財富尖端的人,越是重視教育,重視讀書。因為他們體驗到了知識帶來的巨大價值。

“讀書無用論”害過一大批人。在我們在這個時代裡,越早重視讀書學習,越有可能夠脫離固有的階級。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2讀書作用非常大,可為什麼很多人讀書沒有什麼用?

讀書是低投入高回報的事情,能提高判斷力、理解力、說服力。

在日益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信息,這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但是泥沙俱下的信息難辨真假。而讀書的一個作用,就是提升我們的判斷能力。

我們通過讀書獲得全面的視角,對信息有多角度的思考,就更能夠準確的判斷。一方面避免錯誤信息的誤導,浪費時間精力。另外可以找到最寶貴的知識,幫助我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

我們還能通過書籍學習了很多思維方法,思維模型,這些夠提升我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學到新技能、新知識。

讀了大量的故事,擴大了的視野,增長了見識、見地,豐富了思想,這樣能我們也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更能說服別人。

讀書還會提升我們的敏感度,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能夠與別人更好地合作,能做出更大的成績。

雖然讀書非常多的好處,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為什麼有人讀書、學習,卻沒有改變命運?接地氣一點,為什麼我們沒有賺到更多的錢,沒有提升生活水平?我們怎樣才能讓書籍知識真實地為我所用?

我認為要根據自己所處在的階段合理的選書,並且要把書籍的內容做到真正內化?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3人讀書要區分階段

讀書為什麼沒有看到效果?

一方面是讀書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見效。

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讀書是分階段性。人處在哪個階段就要儘量讀哪個階段的書籍。其實說的就是學會選書。

現在市面上的書籍多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書籍上市,我們根本就看不過來。所以更應該在選書上面下功夫。根據所處在的階段,選擇合適的書籍。

比如在二十來歲的時候,人生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最應該看提升專業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書籍,夯實基礎,提升各種能力。其次才是要了解什麼管理、策略、趨勢……因為你沒有相匹配的資源、閱歷,去閱讀太過宏大、高度的東西,則很難讀到什麼。等積累了足夠的閱歷後,再去閱讀大局觀的書籍,這時候就能夠如魚得水,擁有更大的提升。

很多人到了三十多了,發現自己無一技傍身,很焦慮。就是因為沒有在自己本該提升能力的階段,沒有注重能力的提升。

所以看自己處在什麼階段,要什麼目的,後根據需求來有選擇性的讀書。這樣讀書怎會沒有巨大的價值呢?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4深刻地體悟知識

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內化知識。怎麼叫內化知識呢?

當你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運用知識上手做事的時候,這就是知識已經內化了。你已經把知識變成了一種本能。而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候,得先想想要怎麼做,那知識就沒有完成內化。

比如剛學開車時,你非常的害怕。需要想著如何掛擋,如何起步,如何看左右後視鏡……當你內化這些技能後,根本就覺察不到這些步驟,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對自己開車非常自信,想上哪就直接開車過去了。

再如學吉他。剛開始學習姿勢,如何按弦,如何擺放手指,如何找到弦的正確位置……漸漸當你內化了這些東西后,看到了一個譜子,就直接流利彈奏起來了。美妙的音樂打動著人心。

想要內化知識,最重要的是行動,如果沒有行動知識就不是你的。

經常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懂得了很多的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本質原因是根本就沒有懂。如果你真的懂得了,那你的行動必然會發生改變。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5行動先行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有的人好像不用教就懂得怎麼做;有的人怎麼教也學不會。本質的原因,就在於有沒有體驗、體悟。一個人的體驗、經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體驗到了,人才會真正改變。

我住宿舍,偶爾學著自己做飯。久而久之電飯鍋的玻璃材質鍋蓋,變得特別髒。我也刷過幾次,可都刷不乾淨。

朋友看到,就常埋汰我咋不刷鍋蓋?我被說煩了,告訴他們說鍋蓋實在是刷不乾淨。朋友反對我說一定能刷乾淨,並告訴我要用鋼絲球。

我就按照朋友的方法去做,一邊刷鍋蓋,一邊自言自語:就是刷不乾淨,不然我早刷好了!這次按照你們的方法弄不乾淨,看你們還怎麼說我?

結果出乎我意料,手下的鍋蓋,竟然一點點開始變得透亮起來,越來越有玻璃的光滑與明亮。

然後,我也終於相信鍋蓋是能夠刷乾淨,以前刷不乾淨的信念一下子就改變了。而且,還把很多其他地方也整理了一遍。

**我們的傳統是想著通過讀書改變思維,思維改變了,行動自然就會改變。但是這樣的效果卻非常差。有的人就是讀了大量的書籍,自覺明白了很多知識。但是他們行為卻沒有任何變化?

就是因為沒有行動、體悟,然後完成知識的內化,那他怎麼可能會改變?

所以,我們要做得是先要有行動上改變,讓知識落實到實踐。當身體感受到了,自然而然就改變了,這樣就根本不需要別人來教。


別一直讀書,真正學會東西從行動開始的


6最高級層次的讀書方法

行動是最高級的讀書方法。

初級層次的讀書方法,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看似讀很多書,覺得懂了很多大道理,其實是模稜兩可。別人問讀書裡講得什麼?然後卻支支吾吾講不出來。

中級層次的讀書,會積極主動的吸收知識。會想著將書籍講得新知,與自己的舊知結合起來,吸收到自己的知識體系裡。

最高級層次的讀書方法,則是運用知識到實踐中。在行動中不斷練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能力、才幹。在行動中學習,並不斷反饋調整,摸索總結出自己的知識、理論。

最後,選擇適合自己階段的書籍。當學到了什麼知識的時候,不要停留在懂了。而是行動獲取相關的經驗、體驗,並反饋調整,讓知識內化成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