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一提起唐伯虎,大家心裡都是這個形象,才高八斗,風流倜儻的高富帥,但歷史上的唐伯虎卻一生坎坷,命運多舛。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

唐伯虎家世代為官,到唐伯虎父親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經營著一家小酒館。唐伯虎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7.8歲就可以寫科舉文章,15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補蘇州府府學附生,相當於現在的重點中學學霸,16歲考中府試秀才第一名,轟動蘇州城。正是繼續會試、殿試,考得狀元,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他卻不幹了。別的秀才正頭懸樑、錐刺股,刻苦讀書準備考取功名。他卻大冬天打扮成乞丐上街討飯,赤身裸體跳到水池和同學打水仗,寫寫詩、畫畫畫,練練書法,還順道娶妻生子,反正就是不去考試。

功名對他如浮雲!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王蜀宮妓圖》唐寅

無憂無慮的日子到24歲,以異常殘忍的方式戛然而止。一年多的時間裡,父親、母親、兒子、妹妹相繼去世。從三世同堂,一下成了孑然一身,喪親之痛擊垮了唐伯虎。他消沉了。每天借酒消愁,學業荒廢,家境日漸中落。

直到有一天,隔壁人家科舉中榜,嬉笑熱鬧的聲音傳入他的耳朵,飄揚的彩旗遮住了他的窗戶,心高氣傲的唐伯虎,猛然清醒,發誓,明年,我定考會試第一!

唐伯虎開始閉關修煉,刻苦讀書,一年後,中應天府解元,相當於江蘇省狀元。唐解元的稱號,也由此開始。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唐解元畫像

唐解元的名號,傳遍大江南北。第二年進京趕考的路上,遇到一個江陰鉅富叫徐經,徐經是唐伯虎的粉絲,想要結交他,並願意承擔唐伯虎一路上所有費用。於是,兩個人一路同行,一個有錢,一個有才,這樣高調的CP自然吸睛無數,一時間成為赴考學子之間的紅人。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秋風紈扇圖》唐寅

會試結束後,眾舉子聚集在客棧開懷暢飲,慶祝考試結束。其間,有一位舉子問唐伯虎說:" 不知道唐兄這次考試成績如何呢?"唐伯虎一杯烈酒下肚,拍著胸脯回答說:" 這次會元(狀元)非我莫屬 !"參加這次會試的共有3500名舉子,才華橫溢者比比皆是,而唐伯虎卻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必中會元,不禁讓在場的舉子們瞠目結舌。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吹簫仕女圖》唐寅晚年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巧就巧在,當年的科舉出了個偏門題目,很多考生連典故都沒聽說過,更別說答題了。大多數寫的雞同鴨講,還有人交了白卷,唯一答案完美的兩個考生就是徐經和唐伯虎。一時間,唐寅徐經賄賂考官的流言甚囂塵上。

明代的言官相當有名,以諫言被殺為榮。各路言官此起彼伏,參合主考官漏題,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思想,最後明孝宗各打五十大板,勒令主考官程敏政退休,唐伯虎徐經都開除士籍,終身禁考,貶到浙江做小吏。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唐寅 《虛閣晚涼圖》

徐經回家後,鬱鬱寡歡,35歲就死了。死前,告訴子孫,官場太黑暗,功名利祿沒鳥用!到了他曾孫這一輩,出了個一生致力於遊山玩水的牛人,名字叫徐霞客。

最慘的是唐伯虎,本來輕輕鬆鬆可以考個狀元,結果因為徐經,因為輕浮,因為高調而斷送了前程。在明朝,通過科舉走向仕途,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唐伯虎在這條路上,卻永無出頭之日了。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唐寅 《騎驢思歸圖》

唐解元,一個江蘇省的狀元,會試舞弊被抓,一時間成了街頭市井的大新聞,上至達官貴人,下至串巷小販,都在談論這件事。唐伯虎走在回鄉的路口,都會被人吐口水。他的第二任老婆,重利輕義,看著跟他永無出頭之日了,就捲走家裡所剩不多錢財跑了。就這樣,這個江蘇省狀元,江南第一才子,居然連喝酒都喝不起了。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唐寅 《松溪訪隱圖》

唐伯虎恃才傲物,不屑於做浙江小吏,潛心作畫。這期間創作了很多傳世之作,如《廬山觀瀑圖》、《春山伴侶圖》、《杏花茅屋圖》、《秋風紈扇圖》等。就是這個《廬山觀瀑圖》在2013年,拍出了5.9億美元的天價,約37億人民幣。不過唐伯虎最賺錢的不是山水圖,而是春宮圖。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廬山觀瀑布》唐寅

36歲的時候,靠賣畫所得,唐伯虎買下了蘇州城北的桃花塢,取名“桃花庵”,就是《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逍遙的日子沒過多久,久負盛名的唐伯虎又被寧王看上了,招攬他入麾下。到了寧王身邊後,唐伯虎才發現,原來寧王要造反!怎麼辦?!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如果貿然請辭,又會被寧王滅口。一天,寧王派人給唐伯虎送錢送物,看見他光著身子,傻笑著坐在地上,玩弄著自己的陽具,身旁佈滿了糞便,看見有人進來,唐伯虎嘻笑著奪門而出,衝到院子裡裸奔!就這樣,寧王相信唐伯虎真的瘋了,留下此人已無用,於是就放了唐伯虎。

後來寧王果然舉兵造反,但只堅持了短短的43天便失敗身亡。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唐寅 《西洲話舊圖軸》

此後,唐伯虎鬱鬱寡歡,經常靠祝枝山和文徵明接濟,勉強度日。54歲唐伯虎臨終時,留下七絕一首:“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真實的唐伯虎,這麼慘!


蘇州唐寅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