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它是春晚小品的開山之作,它第一次登上春晚,它叫小品《吃麵條》。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說起春晚的小品,大家都不會陌生,而對於小品這種表演形式是怎麼來的,許多人都不知道。同時,關於春晚首個小品是什麼?有些人也不知道。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春晚首個小品《吃麵條》。

第一,總導演開創新節目小品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小品《吃麵條》是198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表演者是陳佩斯、朱時茂。

在這之前,小品僅僅是考核演員臨場發揮能力的一種表演形式,並不是舞臺節目。

《吃麵條》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因為它的出現,為小品藝術打開了一扇門,更讓小品以後成為了春晚的重頭戲。而陳佩斯、朱時茂也因為小品,成為了黃金搭檔,家喻戶曉的明星演員。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而你不知道的是,推動小品走上舞臺的人,就是時任央視春晚總導演黃一鶴。他為了將小品推上春晚舞臺,不惜頂著巨大的壓力,最後實踐證明,他的創新節目取得了空前絕後地成功。時至今日,小品依舊是各種晚會的重頭戲,倘若某一晚會沒有小品節目了,人們都會感覺到美中不足。

第二,《吃麵條》的創作過程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黃一鶴,央視春晚的第一代總導演,他是軍人出身,愛探索愛創新,他導演的春晚,希望給老百姓的印象是每次都有不同,每次都有驚喜。基於此,他想到了小品這種表演形式,希望將小品搬上春晚舞臺,讓大家接受,讓大夥喜歡。

那個時候,小品這種表演形式是老師為了考察學生的表演臨場發揮能力而演變形成的。比如,老師會現場說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發揮表演。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黃一鶴想到這種表演形式後,便立即尋找演員,這演員一定要是有名氣的,有自己的代表作,有喜感有觀眾緣,綜合各種因素,黃一鶴先找到了陳佩斯。隨後為了與陳佩斯的喜感對立,尋到了一臉正氣的朱時茂。

黃一鶴請來馬季、姜昆等人給陳佩斯、朱時茂打磨劇本。中途,陳佩斯因為與朱時茂磨合困難,又找不到靈感,失蹤過了好幾回。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最後,兩人重新創作劇本,不斷地排練,終於將這部小品《吃麵條》完美地演繹了出來。當然了,總導演黃一鶴的耐心鼓勵與支持,讓他們倆沒有半途而廢,其中總導演頂著巨大壓力推他們上春晚,這也是不能忘卻的貢獻。

如今重溫《吃麵條》,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陳佩斯、朱時茂的精彩絕倫的表演。正如黃一鶴所言:我們就是想為老百姓,做出一檔好的節目。

《吃麵條》為什麼是小品的開山之作?小品最初是什麼表演形式?

這大概就是那時候春晚能大火的初心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