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成立才六年的初創公司VIP KID竟然想挑戰迪士尼這家“百年老店”?

昨天下午,向來不愛湊熱鬧的迪士尼忽然上了熱搜,一則“迪士尼否認合作”的新聞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事情是這樣的:在線教育平臺VIP KID 去年推出了一個美國遊學活動,選擇的地點是上海迪士尼酒店,針對VIP KID口中的“跨界合作”,迪士尼乾脆利落地給予了駁斥。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迪士尼聲明稱:“華特迪士尼公司從未與VIPKID有任何層面的業務合作關係,尤其是在中國”。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這簡直是赤裸裸地在線打臉。不過,迪士尼的這份聲明說明看似“冷酷無情”,其實倒也符合迪士尼一向的公關style。對於外界的紛紛擾擾,迪士尼向來“高冷”,絕不允許其他人隨意蹭自家IP。

就比如說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前就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報道,有關它的新聞報道全部出自迪士尼官方口徑。在當初正式開園前,迪士尼核心園更是被保護得“滴水不漏”,這樣就確保了所有消息的統一絕對口徑,保持神秘感的同時也容易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在某種程度上製造了“話題”。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作為全球IP之王,迪士尼在公關營銷領域絕對算得上是老司機。那麼,它到底是怎麼打“營銷”這張牌的呢?

王牌一:制定策略

迪士尼創辦於1926年,創始人是美國平民畫家華特·迪士尼,這位才華橫溢又頗有商業頭腦的畫家,親手製作出了著名動畫形象“米老鼠”。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他還將迪士尼樂園打造成為世界遊樂場的超級霸主,1955年,全球第一座迪士尼樂園開幕。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迄今為止,迪士尼在全球一共開了六個度假區,分別遍佈在加州、奧蘭多、東京、巴黎、香港和上海。如今的迪士尼,早已成為一家超級娛樂帝國,它的成名與獨特的營銷模式密不可分。從這張1957年開始使用的營銷策略圖中不難看出: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戲劇電影是迪斯尼的營銷策略中心,同時它也是迪斯尼其他業務的基礎。電影和主題公園是整個策劃中的重中之重。

王牌二:適當的“自我炒作”

迪士尼雖然杜絕媒體報道,並不意味著迪士尼不做宣傳。在上海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園前的2個月,上海東方航空公司首架迪士尼主題彩繪米老鼠飛機正式起飛,除了機身塗成迪士尼卡通形象外,機上工作人員也穿著具有迪士尼元素的特色服飾,這一度引起了社會轟動效應。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此外,迪士尼集團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第一年,便推出了兩部電影《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良好的口碑又進一步拉動了迪士尼的品牌效應。而這種高端、難以複製的宣傳模式與迪士尼整體的品牌定位是十分相符的。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王牌三:創造連鎖反應

一部迪士尼電影的產生,實際上只是一系列營銷活動的第一步。電影能夠在迪士尼樂園的幫助下,即使下映多年迪士尼依然能從中獲利。而迪士尼樂園的遊樂設施和圍繞電影創造的體驗,又將為迪士尼雜誌提供新鮮的“血液”。並且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又可以成為漫畫的基礎。

VIP KID遭打臉,迪士尼公關為何 “不近人情”?

可以說這麼多年,迪士尼的營銷模式已經變成了一個成熟的閉環,它能夠從多個角度引導消費者對其消費,並且不僅僅侷限於一個方面。

而這次的VIP KID事件,實際也是遵循了迪士尼一貫的品牌策略,而品牌策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傳達了這家公司的本質。原創、不媚俗、有底線。

公關的本職工作是什麼?不就是維護公司品牌聲譽嗎?對於近百年曆史的迪士尼來說,還有什麼比聲譽更重要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