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

鄉野傳說


三十年後農村會是什麼樣的呢?我現在是快奔四的人了!對於三十年後我就是70歲的人了!真是不敢想像!但是我覺得可以談談我們親身經歷過的前三十年我們農村的變化!

我是典型的80後記得小時候家裡面基本上都為了能夠吃飽飯而苦惱,我家一共有5口人口人的地一共不到7畝地,(爺爺奶奶的地給分了一些)!打我記事起我們家的小麥都吃不到來年的5月份!這個時候離新小麥收穫還有將近1個多月的時間!那個時候別說手機,電腦,夜景電視以及其他電器了!我們村裡最早還是一家在縣城裡上班的工人買的一臺14寸的熊貓牌的黑白電視!那個時候真是跟看電影一樣,基本上一個村的都去他家看電視。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我們農民也不在交公糧,所以我們的溫飽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我們村裡的小汽車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網絡寬帶也入戶了!現在的電視,手機,電冰箱等一切的電器設備家家戶戶都有了!生活條件比以前正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想要的電燈電話都有了!

對於未來我覺得我們農村應該更加註重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種植和研究,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會更加迫切!也許真的能夠實現家家戶戶都是小洋樓!街道更加整潔!綠化將更加漂亮!人民生活條件將更加富裕!也許到時候正是看病上學都不需要花錢了!😄😄🙏🙏


豫東小農


之前曾經聽爸爸說過三十年前我們這個貧困農村。那時候出門沒有汽車,沒有現在寬敞的馬路,農業方面沒有現代機械化,衣食住行都沒有現在優越的多,那時候家裡非常的窮,一般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家十幾口人,也就過年時候能夠吃一頓白麵饅頭。


三十年前到現在我們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那時候的食不果腹到現在的豐衣足食,從那時候的貧窮到現在的小康生活,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大膽暢想一下三十年以後我們農村生活。

一、農業種植方面

那時候機械化更加的先進,從播種到收割都會是一站式完成,不需要過多的人工參與,並且打農藥藥最起碼無人機操作,不用像現在這樣揹著個藥桶累的半死,然後就是農田響應農業設備都會更加的科學化,比如農田灌溉或者農田施肥都可以依靠機械化完成,讓農民種地更加的省心省力。


二、農民生活方面

三十年以後也就是我們這代人也已經到達了花甲之年,那時候生活質量肯定會比現在要好的多,農村空氣清新,路邊都是綠化樹,路燈還有運動設備等相應的設備一應俱全,而且老人可以坐在花園裡下象棋,出門就是寬敞的大馬路,沒有現在擁擠的交通,取而代之的是更先進的出行設備。

三、農村醫療方面

目前農村很多的鄉鎮醫院醫療水平已經相當高了,相信三十年以後農村醫療水平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現在看來的一些疑難雜症在那時候可以輕鬆解決,治療癌症就像治療感冒一樣簡單,也不必為了治病弄得傾家蕩產。

以上就是對三十年以後農村的暢想,我相信根據目前科學的發展速度一定可以達到的,同時我們自身也需要更加努力,爭取為現代農村建設添加一份力。


農業經濟第一線


三十三十年後,農村會是如何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三十年時間,不算短。拿現在和三十年前的農村比較,會發現變化得天翻地覆,很多東西都在改變了。

我從這幾個點來談談三十年後,農村會是如何的吧。1:人員的結構。2:人情世故的問題。3:經濟收入的問題。

1:人員結構。我覺得,30年後,農村裡主要有這三種人。

財務自由在農村居住的人。

農村相比城市來說,空氣,水源會好很多。不管城市如何整治,那空氣和水源都是不如沒有被汙染的農村那麼好的。再加上,農村裡比較寧靜,生活節奏慢,而三十年後,國家在農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相信,會有部分財務可以自由,或者是自由職業的人,會選擇在環境優雅的農村居住,工作的。


被迫留守農村的人。

有些人可能會說,現在留守農村的老人,三十年後,應該已經都離開人世了,怎麼還有留守的人呢?

是的,對於現在留守農村的老人來說,三十年後,肯定大部分人已經不在了。但是,肯定會有一些現在在城市裡工作,而三十年後,依然無法在城市買房立足的農村人,會回到農村接過留守老人的接力棒的。

肯定有些人會說,馬雲都說了,三十年樓市如大白菜。三十年後,城市裡的房子肯定是很便宜,人人都可以買。這是不可能的。房價再便宜,依然有人買不起。城市裡的房子,人人都買得起,這不符合資本家的特性。

在城市裡買不起房的人,到退休後,大部分回到農村去養老,這就像輪迴和宿命一樣。


第三種是在農村創業的人。

現在國家很關注農村發展的問題,一直在加大扶持力度。三十年後,我覺得農村裡的基礎設施會進一步完善。

三十年後的農村,肯定會有不少就業和創業機會的。一些人,會抓住機會回到農村去創業就業的。

2:人情世故方面的變化。

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發現了。現在農村人,親戚家族兄弟們的那種親情關係,和以前不同了。

過去,由於大家都住一個村子,都在一個地方,經常交流和來往,那種親情會變的很牢固。相互間,一方有難,親戚來幫忙。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到城市去工作,東奔西跑的,親戚和家族兄弟間的感情,變得淡了很多。再加上,現在的人都不喜歡走親戚了,平時的親戚交流,更多的是用手機來完成。

我覺得三十年後,這種親情會變得更加薄弱。像一個村的人,在過去是互相幫助,以後可能會因為來往得少,需要幫助時,只能用錢來解決了。



3:經濟收入方面。

三十年後,一些財務自由或者自由職業的人,會有各種的辦法賺錢。

由於,現在很多田地丟荒,國家是不可能看著這些田地丟荒的。我覺得,以後農村的耕地,很可能是村集體承包出去,然後給農村分紅這種模式。

那麼,三十年後,一些賺錢能力差的弱勢群體的收入,很可能是村集體土地的分紅,和社會福利,年輕還能幹活的,可能會在村裡,給那些承包商打工。

總得來說,三十年後的農村,和現在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拭目以待吧。


村哥小凡


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

古人曰“聖人前觀五百載後看三百餘”,意思是以前的聖人能夠推斷出來社會之中五百年後發生的事情,能夠知道後三百年之中發生的事!當代那些厲害的企業家也在不斷的推斷這各自領域以後幾十年的發展,非聖人而能若是乎,我們就談一談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合村並鎮

國家一直在倡導合村並鎮的政策方向,並且已經有了很多地方在不斷積極的向中央文件政策看齊,實現了部分地區合村並鎮,土地整合。

合村並鎮是一個國家倡導城市化的一個發展方向,畢竟我們還處於發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再過三十年已經過了國家承諾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國家政策部署。

我們也許已經發現,現在的村莊已經沒有了當初熱鬧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荒蕪,房屋坍塌土地荒蕪的情況已經出現,並且有著愈演愈烈的發展動向,所以合村並鎮有利於將浪費的土地重新利用起來,國家能夠更好的將農村的基礎建設帶動起來,合村並鎮可以十分有效的減少地方財政的巨大支出,可以快速的提高農村生活的條件!

人口階層發生變化

為什麼這樣說呢?由現在看以後呀!三十年後八零後已經變成一個小老頭,已經開始退休了,他們這一個年齡段的八零後,有很多已經適應城市裡面的生活,因為畢竟農村沒有城市裡面更好的發展,所以回到農村部分人會是為了養老,而另一部分人是為了修養!

真正的以種地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會一步步減小,九零後我想很大一部分並不會種地吧,他們從小受到父母親戚要走出去有出息的思想,我想他們一定不會想回答農村的!



所以說三十年後留在農村的人口層次發生變化,有錢人才能待在農村休假生活!

基礎建設更加完善

我國近三十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不光是城市變化大,農村一樣是變化巨大,就現在來說已經實現了路路通,每家每戶都能夠通柏油路(水泥路),將來人口生活的區域會更加集中,所以基礎建設能夠更好的實行,三十年後農村和城市的基礎建設會進一步縮小!

教育,醫院,工廠,超市,飯館,遊樂場所應有盡有!

你認為農村三十年後會有什麼樣子的變化?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阿坤的鄉野


問:農村在30年之後會是啥樣子的?

就是10年後的農村也會和現在有很大不同,更不用說30年之後了,到時農村又會怎樣呢?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目前在農村,五十歲的人可能都算年輕的,趕集和吃酒席都很難見到幾個年輕人,只有年底才會熱鬧起來。

一、住在農村的人口組成變化大

再過30年,農村的人口會有很大的變化。目前留在農村的多是老人和兒童,以及一些在四五十歲卻不願棄農打工的農民。30年後,目前的這些留守老人大多數已作古,而現在仍在務農的那些農民也七老八十了,他們的兒女和其他留守兒童一樣已外出上學、工作,他們便成了新的留守老人,但農村的留守兒童卻會慢慢減少。



再看看目前棄農在外的農民工,一部分會陸陸續續回到農村養老,一部分則跟著已在城裡落腳的兒女生活。另外,有部分年輕時存不起錢且老家房子垮掉後又一直沒修,在30年後自己的兒女也很困難,所以不得不在城裡飄著。

二、「相幫文化」會逐漸消失

除了人口變化外,相幫文化可能已不再。所謂相幫,即在勞動力缺乏時在農村人之間形成互助、換工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期間不涉及報酬的計算,也不計算虧與不虧、等不等價。相幫文化集中體現在農村酒席和農業生產生活中,它淡化了金錢,增強了人情味,促進了農民之間的情誼。

在農村辦酒席,僅靠家人和親朋好友難以理順,尤其是幾十上百桌人的酒席,單單是招待賓客的飯菜就是個大問題。每家都可能有紅白喜事,所以都能理解,也為了自家有事時不會冷冷清清的,因此會前去幫忙。而在農村生產和生活也是如此,農忙時人手不夠,可以採用換工的形式相互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對於酒席而言,目前的一條龍團隊包桌已成為農村的一個新興行業,主家只要出錢,桌椅板凳、鍋碗瓢盆乃至食材和佐料全都不用愁,到了正席時飯菜擺上桌,整個酒席期間招呼好賓客,把賓客的人情錢登記造冊即可。未來30年,請包桌的會越來越多,相幫文化可能消失得難覓蹤跡。

而對於換工來說,由於棄農打工的增多,農村務農者減少,想換工也找不到人,而當打工者回農村後,由於受經濟社會的影響,已不再有免費幫忙做工的想法,即便在親戚間也可能會講報酬。

三、走的人少了也就沒了路,農村有好些路會消失

就短短二十年間,從刺楸家去附近集市趕場的路就已變更過兩次,以前的老路也就消失了。最近的一次是十年前村裡修了一條連接集市的公路,雖比小路繞了些,但起碼寬敞了,也少了爬坡上坎,村民們就開始捨棄了原來的小路。



後來村裡的公路增多後,被捨棄的小路就更多了,如今那些小路早就和其他長滿雜草的荒地一樣,看不出有任何區別。再過30年,刺楸相信還有更多的小路會消失。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再過三十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前,我們農村人過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所有人都在為最基本的糧食生存問題而不斷的努力著。改革開放中期我們農民的苦日子基本上得到了初步的解放,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再吃不飽、穿不暖。二十世紀初期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進一步的提高,人們的日常生活講究的以不再是吃得飽、穿的暖等一些基本問題,現在我們的生活講究的是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有營養。這僅僅只是短短的幾十年而已,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面貌就有著如此巨大的翻天覆地變化,那麼從今天起三十年後的農村又會是怎樣的一翻景象呢?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三十年前的農村還是我爺爺他們老一輩的天下。那個時候我們農村普遍都非常的窮,家家戶戶能讀書上學的孩子都不是很多,方圓幾十裡每年能出來一個大學生那都是天大的喜事。所以當時百分之九十九的農村人都留在村裡種田生活,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中最好的狀態也就是解決家裡基本的溫飽穿衣問題。

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農村掌握在我們父輩這一代人的手上。他們這些七零後趕上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好時代,當時大部分的農村小夥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而不是留在村裡種田。時至今日他們這部分人有些自己成功的當上了老闆有些依然還是廠裡的工人,每個人在城裡都有屬於各自的生活,一年到頭回農村老家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我們農村昔日那種繁華喧鬧的場景以消失的無影無蹤,偶爾可以看見有老人帶著鋤頭在田邊鋤草的身影。


時代在發展我們農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三十年後的農村可能有著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我們村來說吧!那些八零後、九零後在城裡上班或打工的農村小夥就地買房的人特別的多,你仔細的想一想現在還有人願意回農村住嗎?買房在我們農村好像是一種趨勢,不管你家我有沒有錢這個房肯定是必須得買。所以說如果三十年後的農村得不到很好的開發與利用,我覺得到那個時候我們農村的土地上將空無一人,沒有人再願意回去過著清貧的生活,所有人都在為未來美好而幸福的生活不斷的努力奔波。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呢?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經濟得到了發展,民生問題也得到了改善。從沒啥吃、吃不飽到現在吃飽了還想吃好,農村經濟及農民的收入相對得到發展和提高。但是,農村四十年來發展到目前這種現狀,也面臨許多瓶頸問題。這些瓶頸問題,將影響著農村的改革或促使著農村向農業發展的終極目標邁進。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下幾方面:

一、人口城市化。

發展城鎮建設,是國家的即定政策。國家發展成製造業及工業化強國是國家的目標。鑑於這些發展,城市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發展。大量的農民工湧向城市,在城市落戶或創業打工。城市人口得到了提升。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民人口逐年在減少,空心村現狀不在少數。土地撂荒極為嚴重。從目前看,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嚴重脫鉤,並制約城市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土地承包制

農村現有的土地承包制,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了其特有的效能,解決了農村及國人的吃飯問題,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打破了平均分配製度,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為主的個體土地經營模式,這種制度延續至今。從現在看來,這種制度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土地流轉困難,連片經營受挫,農業機械現代化難以實現。種田成本增加,對於農民而言,靠種田已不能致富或養家餬口,因而,農民紛紛大逃亡來到了城市打工。

三、從農者後繼無人

80、90後農村年輕人奔望城市,在城市安家、就業、創業。社會現實問題不得不讓他們背井離鄉,別無選擇。現農村從田者都是年齡偏大或老人不得巳而為之。

鑑於以上現狀,三十年後,現有土地承包制將被終止。種田不是農民的職責,而是職業型農民的職責。土地連片經營、特種農業、高效農業顯現,農業機械現代化實現。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率提高。新型農業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康麥平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的時間跨度有點大啊,三十年後的八零後都已經進入五十歲了,零零後都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了,那時候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呢?

三十年之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應該都會暢想一下自己三十年後的樣子吧,現在的年輕人到三十年以後已經進入中老年了,我們一生也沒有幾個三十年。在暢想三十年之後的農村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三十年以前的農村是什麼樣子。三十年以前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那時候的農村最值錢的就是自行車,一到糧食收穫的時候,大家都趕著去交公糧,村裡的孩子能夠上到初中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了,如果上了高中那在村裡面已經算得上是高材生了。那時候村裡面特別的熱鬧,一到飯點大家都端著碗在一起聊著天吃著飯。家家戶戶必備的運輸工具就是木頭做的架子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家手工做的,就連大部分的生活用具也都是手工做的。

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生活雖然很苦,很窮,但是大家居然生活的都非常起勁,村裡面誰家辦事,一個村子裡的人都去幫忙,尤其是辦喜事格外的熱鬧。然而這樣的生活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現在的農村和三十年以前相比發展了不止是一點點,現在的生活放在三十年以前的話,絕對不亞於現在的我們看科幻片的時候的感覺。雖然發展了,但是現在的農村卻顯得比過去冷清了,村裡面的年輕人很少留在家鄉的,留下來最多的就是老人。

三十年後的農村又將是什麼樣子呢?那時候的農村一定要比現在發展的更加好,農業的大機械化生產應該已經完全的運用上了。那時候的農村一定是青山綠水的樣子,村裡面依然會有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是應該會比現在少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應該已經不復存在了。農村也能吸引著不少的年輕人才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並且農民的經濟收入會更加的高,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保障,不用擔心看病難的問題。我想那時候的農村將會是一個人們嚮往的地方。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三十年後(也可能50年)估計只有村鎮,再無農村這一概念了!隨著老一輩的凋零,年青一代可能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土地通過租用(或購買兼併)逐步轉移到一批農業資本家手中(這一進程已經開始),土地承包制將名存實亡。農村住宅在行政力量的干預下統一規劃,形成所謂的村鎮社區,村裡的人大多外出上學、工作就業,逐步融入大中小城市;或外出創業、打工,返鄉居住也不再可能;年齡大的逐漸逝去;稍年輕的在本地經商或務工。本地人口向外走,有錢的或城鎮資本及人口湧進來,逐步形成新概念農村。


木子凌雲


我想先從政策或者政治的層面講一點。現在黨中央講鄉村振興不可謂不用力,但其實從我聽到的消息,這還只是序曲,未來對於鄉村建設會舉全國之力來重點扶持和推進。至少在政治的層面,我們會看到更多社會主義的元素來調配資源注入農村,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對農村的前景還是應該保持樂觀的。

即使在今天,當我們說起農村的時候也早已經不能用一個大寫的農村來指代全中國的農村現實了。事實上今天中國的農村不能用三農模式裡那種中西部的農村來指代中國的農村。目前的比例也許六七成的農村已經跟城市生活差不了多少,另外還有比城市生活更好的農村以及真的跟城市差距巨大的窮困的農村。

所以30年後的農村是什麼樣子,我們就按照現實的幾種演進的力量來畫出延長線即可。

首先城市化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未來我們可以想見農村大概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且由於對農村的社會價值,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重新提倡,農村的人氣應該會比現在還要旺一點。

同時,由於城鄉結構的調整,我們應該能看到不少是真的到農村中尋求生活意義,尋找個人發展,到農村的廣闊天地當中大展身手的年輕人。

當然,按照現在的微妙的政治勢頭,始終有人會盯著農村的土地,要處心積慮地推動農村土地的私有化。這些人最終不會得逞,但資本對土地的覬覦,的確也會成為設想未來中國農村社會複雜處境的一條線索。

從農村的文化與社會方面來看,很多的農村文化邏輯都會發生改變,更多的接受城市與現代化的那一套。農村自有的文化生態可能會被瓦解。之前有人問道現在農村很多吃冷席的現象,也就是隻交份子錢去不去吃席,類似這種文化斷裂現象在農村也許會越來越多,這標誌著農村文化的範式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