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萬方,“宇宙中心”再造一座城!“超級大盤”一定好?

最近一個新亮相的項目很驚人,這裡的「驚人」是針對體量。

這個位於未來科技城的巨無霸——天空之城,體量約134萬方,地鐵5號線五常站上蓋,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車輛段項目,由萬科開發,自帶多重光環。

134萬方,“宇宙中心”再造一座城!“超級大盤”一定好?

天空之城意向圖

可以說是全城期待的一個項目,開盤時間?價格?面積段?關心這些問題的自然是想去買套住宅,自住OR投資,似乎都不錯。

但是,這134萬方的體量裡面住宅的佔比其實並不高,這個巨型TOD社區除了四個住宅組團,還包含1所小學、3所幼兒園,30萬方的晴雨公園,4500方體育中心、約8600方藝術中心以及可以容納10000人以上的商務辦公樓等......完全就是一座縮小版的城市。

這種超級大盤(建築面積在30萬平米及以上)在杭州並不少,耳熟能詳的如綠城桃源小鎮、東海閒湖城、廣廈天都城、翡翠城,隨便拉出來一個體量都超過100萬方,而且還都賣的不錯。

超級大盤的優勢很明顯,配套齊全,建成以後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但是居住的舒適度跟項目的規劃緊密相關,它不僅僅要滿足居住的需求,還要揉合居住、商業、辦公多種業態。


134萬方,“宇宙中心”再造一座城!“超級大盤”一定好?

規劃的好了,就是城中城,配套齊全,不出小區門就能滿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像翡翠城營造了10餘年,“綠城系”配套差不多都給配齊了,如九年制的綠城育華學校、幼兒園,翡翠天地商街,綠城服務體系的健康服務等。

萬一規劃的不好,居住起來就會相當不方便,如何讓每一個組團都能近享“城”裡的配套就是個難題,像住在綠城桃源小鎮,單元樓步行至小區大門可能就要花上半個小時,除了開車,就要依賴小區環遊車了,天天靠走就很絕望了。

天空之城規劃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把大量組團跟地鐵口之間的距離都控制在800米以內,光小區出入口就有22個,大大降低了超級大盤中組團與地鐵、商業之間的距離。

杭州現在像這種超級大盤已經越來越少,因為本身拿地成本就高,大體量需要開發商具備相當雄厚的資金實力,杭州目前僅有的兩宗涉宅百億級土地,全部都是由有實力的央企拿下的,後期還都找了多家房企合作開發。

時下最熱門的萬人搖龍湖江與城其實也是個超級大盤,總共50萬方,首次萬人搖的房源是二期最後298套,但後面還有個三期,房源不少。

這種超級大盤住起來真的舒服嗎?龍湖江與城那298個幸運兒肯定沒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畢竟能在12579個登記者中脫穎而出,是何其幸運。

樓棟、戶型、樓層都不是最重要的,能搖到就是好的,在自住都摻雜著大半投資期許的當下,住的諸多需求被無視,樓盤大小對居住舒適度的影響就更別提了。

但是買這種大盤其實是需要一點運氣的,漫長的開發週期裡面會發生太多的“意外”,而且買在初期要熬住前期匱乏的配套和稀缺的人氣,還要忍受漫長開發週期中一個又一個建設中的組團。

要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它成長,像廣廈天都城開發初期,由於地理位置不佔優勢、生活配套嚴重滯後,被外界視為“睡城”,直到2016年各大小區陸續交付,才逐漸有了生活氣息,地鐵線也終於修到了家門口;

134萬方,“宇宙中心”再造一座城!“超級大盤”一定好?

綠城桃源小鎮實景

綠城桃源小鎮開發的十多年裡,更是經歷了開發商幾度更替的危機,直到被綠城二度接手後,才讓後面的人有機會實現都市中的桃源理想。

近期出現的幾個超級大盤大多是以TOD模式開發,雖然還在探索階段,但軌道+物業的模式,讓它們打一出生就有了交通優勢,往往還都佔據區域的核心位置,比傳統大盤更具吸引力。

那是不是買個小點的樓盤更省心?

杭州近兩年出現很多隻有三四幢的精緻樓盤,體量大多不超過5萬方,這種規模一般界定為小型樓盤

比如正在銷售的陽光城拱宸府,看樓盤名就能猜到它位於拱宸橋邊,西側就是運河文化廣場,步行至運河不到10分鐘,還是標準的盒區房,均價40990元/平米,按理說應該是爆搶的節奏,結果卻流搖了。


134萬方,“宇宙中心”再造一座城!“超級大盤”一定好?

陽光城拱宸府效果圖

尷尬的點就在於明明是豪華的地段,開發商也的確想往豪宅做,全部大戶型設計,卻偏偏沒有豪宅的氣質,整個小區一共才兩幢,難成園區,景觀比較緊湊。

雖然下樓走幾步就能出小區門,但整個小區鄰接馬路的房源佔比非常高。

而且一般的生活配套都得依靠周邊,不過好在這種迷你樓盤佔據的位置都比較核心,周邊配套基本成熟。

但是由於整體入住人數有限,後期如果有更換物業的需求,很難有合適的物業公司接手,維護成本也會比較高。

接下來下城區還有個純新盤-九龍倉天御,整個小區也不過4幢(其中一幢自持),案名就表明了它將是九龍倉天字系的豪宅,如何在這宗迷你地塊上打造出豪宅氣質,就很考驗開發商的實力了。

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還是大型樓盤,建築面積在10-30萬方,像申花的首開杭州金茂府、良渚的北大資源頤和江南、大學城北的龍湖春江天越等等,大小適中,開發週期沒有超大型樓盤那麼長,內部環境也沒有小型樓盤那麼侷促。

出個小區靠走就能解決,還能來個多重園林景觀設計,甚至還附帶些底商,家門口買個油鹽醬醋不成問題。

但同樣由於拿地成本上漲,高低配逐漸佔據主流市場,單個樓盤的產品形式是豐富了,有些樓盤可能會出現既有高層、洋房,也有排屋,甚至還帶一幢酒店式公寓的混搭,這些產品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價差,針對的客群不同。

將來交付入住時,住戶身份結構多元化,比如低總價的高層,投資客偏多,出租率高,而排屋區大多以自住為主,就會造成整個小區的環境複雜,小區整體管理的難度也比較大。

所以樓盤的大小對於居住品質的影響不可小覷,除了像龍湖江與城這種閉眼搖的紅盤,偏向自住的購房者在樓盤選擇時,樓盤體量也該納入考核標準。

拿來住的房子,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仔細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