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說35歲之後再找工作就沒有人要了,那他們都做什麼去了呢?怎樣提前做好規劃?

苦旅之途


在一個錯誤的前提之下,一定會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剛剛問題中的“一些人”大多是對職場沒有一個正確認識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職場中,一個人被職場淘汰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的年齡增長,而是因為他是能力沒有隨著年齡的變大而變強。這才是一些人為什麼感慨35歲之後找工作沒有人要的主要原因。

不要總是抱怨公司不厚道,社會太殘忍,要怪只能怪你對自己太放縱,對子太仁慈。

有句話說得好:“有的人25歲已經死了,到80歲才被埋葬”。說的就是那些不知進取,總是喜歡“吃老本”的人,看似工作了十年的經驗,可往往是一個經驗在十年裡反覆的用。這才是“吃青春飯”最可悲的地方。

在新聞中,我們經常會看到XXXX教授被學校返聘、XX教授被醫院高薪返聘等等。為什麼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公司卻還是對他們戀戀不捨呢?是因為他們創造的價值太突出了,公司不想失去這麼優秀的人才。而這些人通常是那些熱愛工作,在本職工作中進行反覆研究和鑽研的人。他們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做職業規劃,那麼你就要給自己立一個長遠的方向,發揮自己的特長,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唯有依靠優勢,才能真正實現卓越,人不能依靠弱點做出成績。

另外:多做能夠增值的事情,比如讀書鑽研技能;少做未來註定會貶值的事情,比如看泡沫劇和刷視頻,這才是努力成功的人該有的樣子,加油。


夜泊痕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這樣的話,大學生畢業不好找工作了,35歲了就沒人要了,40歲以後壓力大,精神萎靡,動力不足了。

這些話乍一聽好像是對一種現象的總結,但具體落到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上,沒有任何的意義。每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怎麼可能一概而論呢。總有畢業生找到工作,而且是非常好的工作。有的35歲沒人要,但有的人35歲搶著要,因為思維智慧,能力,人脈都比較成熟了。

我的好朋友今年剛好35歲,我們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他還跟我吹這個事兒呢。他準備寫點東西,登陸獵聘網搜一下他以前的工作履歷作為自己的介紹。沒想到第二天接到6個獵頭的電話,要給他介紹新工作。原來每個獵頭都收到信息,說此人近期登錄求職網站,可能有工作變動的需求。

類似多少多少歲,要怎麼怎麼樣,這些話你在意,完全是你心裡潛在的焦慮與擔憂在作祟,情感戰勝理智。一個人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與規劃很重要,一個每天向前走的人是沒有這些焦慮感的,因為他知道他在不斷成長,最後可以邁向一個人生的新臺階。

35歲怎麼給自己做規劃?

首先我們要清楚自我提升有哪幾個方面?

有知識,技能,能力,思維。

知識與技能呢是顯性的,就像冰山一樣是露在水面上的30%,是極易觀察,易學習及複製的同時呢,替代性也非常的強。用知識和技能來主導人生呢,就要看你學這個技能的稀缺度,你的職業危機取決於有多少人能替代你。

能力與思維呢,相對來說就是冰山下邊的70%的部分不容易觀察,只有通過具體的事兒與項目才能體現出來。而聚焦於能力與思維的成長的人,相對來說不可替代性更強,由於它具備職業的稀缺度,所以說他享受著高薪,職業危機感也相對來說低,是職場的人才。

而且能力與思維是在職場上通用的,可以遷移到下一份工作上,所以如果你有志於成就一番事業,那麼多多鍛鍊自己的能力與思維。



職場進化


這個要看你35歲後做什麼職位。

1.35歲後你找操作工肯定不好找,找學徒工一般也沒人要你,原因很簡單,都35歲了,還來做操作工,說明你這個人能力較差,沒有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年齡稍大思想落伍,應變能力差。

2.35歲後如果做技術類的工作還是很好找的,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技術能力強,經驗豐富,性格成熟,能夠獨擋一面了,如果這個年齡還是面試一般的技術員,那就相對難找點了。

3.35歲後做管理的找工作應該也不難,這個年齡一般有十多年工作經驗,哪怕是從小職員升上來做管理的也有幾年管理經驗了,為人處事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年齡了,還算年輕,還有經驗,優勢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好不好找工作,年齡不是主要問題,關鍵還是看你的工作能力。到了這個年齡不應該再選擇一份一線操作工的工作了,如果職場沒什麼前途還是儘早轉行吧。





80後小強生活日記


有些人認為,35歲,人的體力,活力,精力,智力達到了人生的峰值,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將要走下坡路了。所以才有了“35歲以後找工作便沒人要”的說法。

可現實中,35歲以後,從零做起,大展宏圖的人大有人在,直接證明了這種說法是主觀的,片面的。

那如何才能避免35歲危機,提前為我們的人生做好規劃?

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從自我意識上,打破年齡界限。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感慨的一句話是:年齡大了,怎麼怎麼樣了!不要把35歲看成是一個分水嶺,它只是一個數字,不要讓年齡限制了可能。決定成功與否的性因素大多跟年齡無關。只要有目標,只有相信自己可以,並且堅持不懈地目標靠近,不要說找工作,我們自己都可以創造工作。

其次,要有一技之長,現在幾乎已經沒有“鐵飯碗”一說了,既然這樣,我們就要不斷地成長,刻意練習我們吃飯的技能。保證我們的市場競爭力,不侷限於當前的公司平臺。

然後,做一個“斜槓青年”,保證自己的收入方式不是一種。

最後,學會投資理財,用錢生錢,我們找工作的目的就是養家餬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資本,到多大的年齡都不會擔心找不到工作。

當今社會,只有勤快就不會餓死,工作不在是養活自己的唯一方式。



那朵蓮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你叫這麼多35歲以上的人都如何生計呢?顯然,這個說法是片面、不客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為什麼會有35歲以後找工作很難的說法?


這個職場上讓人驚恐的“35歲門檻”,追根溯源,主要是來自於以高科技為主的技術型企業或者互聯網企業。由於這些企業主要是以技術發展為驅動力,所以,要求員工必須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專業技術知識,因此才會有針對35歲以上人員進行強制淘汰的說法。


例如,網上傳聞華為公司曾經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和40歲以上研發人員。雖然華為公司出面否認,但是這個說法卻廣為流傳,加之IT行業確實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最後就產生了這種“35歲之後找工作很難”的說法。


所以,從合理性來分析,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聚焦在一小類群體,重點反映的是IT行業技術人員的一種職業現狀,而對大多數的職場人而言,這個說法其實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什麼樣的人35歲以後找工作很難?

既然上述說法很片面,那到底什麼樣的人35歲以後找工作很難呢?


雷哥認為,35歲確實算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從大學畢業初入職場到35歲的年紀,職場人基本上都經過了10年的積累和沉澱,這個時候其實應該是一個職場人,技能、經驗、精力最鼎盛的時期。


如果到了35歲,你的職業發展還停滯不前,和10年前差不多,幹得都是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甚至是體力型、重複性的工作,那你的職業生涯就可能會面臨危機。因為,如果你的工作是可替代性強的崗位,那被新鮮血液淘汰替換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那些在35歲還沒有積累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能掌握一門拿得出手的專業技能的人員,在職場的競爭力就非常弱,他們如果被裁員之後想要去找工作就很難。


怎麼樣在35歲之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對於一個本科生而言,從大學畢業工作到35歲,有10餘年的時間給你做好準備,在這段時間內,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才能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35歲危機呢?


雷哥認為,還是必須要回歸問題本質,才能找到答案:

第一,提升專業技能。有一技之長在手,自然可以高枕無憂。對於職場人而言,打造專屬於你的專業技能,是你立足職場的最根本優勢。對於職場人而言,你的專業技能強,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你的位置,如果你不會的,別人也會,你會的,別人都會,那你又拿什麼跟別人競爭呢?


第二,做好知識儲備。信息時代,各種新技術、新知識層出不窮,作為職場人,必須要積極地做好知識儲備,無論是與你本身的專業知識,還是與你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都要學習並儲備。例如: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財務知識其實就是一個最應該、最有用的儲備知識。


第三,制定職業目標。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道路不通,職業規劃的方向也不同,你要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都必須要自己清楚,併為之做好相應的準備。只有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你才不會在渾渾噩噩、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迷茫度過。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謝謝!


雪天驚雷


我從事的是保安工作,我身邊有好多35以上的人,體力勞動者不受年齡限制,只要不超過退休年齡,身體可以都可以幹!

外賣和快遞這些不需要技術的工作也可以!

當然提前考慮是對的,不過時代的更迭無法預料未來,過去沒有淘寶,沒有現在的快遞公司!

過去沒有餓了嗎和美團,也沒有現在的外賣小哥!

社會進步會催生新的公司和職業!高學歷和好身體能保證你的優勢!

創業也是一種選擇!


梁恩慧


首先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分析下,為什麼有些企業不願意用35歲以上的人。

首先是35歲以上的人,體力開始下降。

其次是35歲以上的人,學習能力開始下降。

再次是35歲以上的人員工資成本比較高。

再就是35歲以上的人大都成家立業,有所積累,不願意從事加班比較多的工作。

針對以上四點,分門別類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1.開始健身,保持自己的體能,至少可以到50歲之後才開始有明顯的體力變化。

2.腦力活動的下降,其實到60歲之後才會顯現,所以只要保持一直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是不會下降的。

3.35歲的人工資成本比較高,是相對而言的,跟如果你跟應屆大學畢業生沒有任何的區別,價格當然是高的,但是如果你有十幾年的工作積累,而且一直保持學習的話,你是性價比是相當高的。

4.35歲以上的人有家庭方面的原因,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要因為家庭而影響工作做好家庭和工作兩邊兼顧也是可以的,而且有家庭的人比較有責任感,這也是工作上需要的。

如果以上幾點你都能做到的話,根本不怕35歲之後沒有工作可以做。


學習思考與行動


不同意三十五歲就沒人要的說法,那不就等於三十五歲以後一律退休?那電視上五六十歲的老領導已經退休二三十年了?

哪些工種到這年齡會亮紅燈呢?工廠學徒工和實習生,都這把年紀早過了最佳學習期,還是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再說您這歲數拿新手工資養家也不合適。

逐漸亮紅燈的是普工和操作工,基本到四十五以後快天花板了,隨著年齡增加和加班常態化,身體和注意力在下降,工傷風險也在增加中。

技術工種三十五以後才是精進時期,甚至一些特殊技術工種可以幹到幹不動那天,比如科學家,老中醫,即使退休了仍能貢獻特殊價值,大把單位排隊搶人

還有像司機,快遞,外賣,個體經營者等無特殊性要求工作,幹到退休也沒問題,所以三十五以後不一定只能當管理,首先沒有那麼多管理崗位,其次很不穩定,最後離開該行業,幾乎無所適從


手機用戶51922843589


前幾天剛好也看到類似的問題,說35歲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很多人也為此而焦慮。

那35歲的人在職場上又都是怎樣的情況呢?

1⃣️如果能力強一些,順利一些,經過十來年的打拼,能做到中高層的位置

2⃣️對各公司的要求難以企及,且面臨剛畢業的大學生虎視眈眈,向上晉升的空間小,一個不小心又被替代的可能

3⃣️家裡一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家庭,所以有時為了一份工作遠走他鄉業也不太可能,很多好機會也會錯失

4⃣️在一個公司工作年限比較久以後,很擔心出去以後能不能維持職業位置和薪資,所以也很難跳出舒適區

以上的種種,很大程度上看到35歲在職場上越來越沒有底氣。

所以趁現在,還沒到35歲的,或者已經到35的也好,做到以下這幾件事,讓你的人生沒有焦慮,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

一,別混日子,學一技之長

在職場上,經過不斷業務的處理,要有一定得處事能力,十足的經驗之談,經營有價值的人脈。不要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的能力都比你強,如果真這樣,是該反思了。

二,讀書,多看實用的書

工作之餘,多看專業技能的書籍,還有為人處理的書籍

三,具備為自己解套的能力

職場上是有競爭的,也是江湖,很多事情上稍有不謹慎,很有可能被擠兌,牽扯紛爭中去。中年人的職場,已經不再像二十多歲那會,一受到委屈就想著要逃離,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就以辭職來解決。這不是解決問題,你可能逃出了這個公司,那下一家就沒有這樣的情況?

所以以辭職來解決自己職場的困難,那不是本事,讓自己擁有解套的能力,那才是真本事。

四,積累人品,為你的未來背書

得勢的時候不欺人,失勢的時候不失己。

有些人在職場上喜歡拍領導馬屁,喜歡到領導跟前打小報告,還喜歡到處在別人面前挖苦人,在職場上最忌諱這樣的人。一般都是敬而遠之,不去招惹。這樣人企業會重用嗎?肯定不會。

所以在職場上,不應該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也不去看低別人,做自己該做的事,能幫就幫一把,不能幫也別踩。

如果能把這幾件事都是做好,堅持好,我相信你的35歲一定很優秀。



f彩虹部落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在於35歲之前你在幹什麼!

多數人求職應聘的時間節點在大學畢業之後,差不多22歲左右,學歷好點的能夠考取公務員,進入外企,或者自己投資創業,學歷一般點的,家裡安排、朋友介紹,能夠進入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學歷差點的,進個民營企業也是正常的,怎麼說也得有個吃飯的飯碗不是。所以,我們從22歲就開始面臨著找工作的壓力,並且得靠著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

到了35歲,我們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原單位薪酬低,原單位工作累,原單位如何如何,甚至是違反相關的規章制度被原單位解僱。但更多人因為家庭、生活、經濟等等方面的壓力,迫於自己接受現實,努力忍受工作的壓力和壓迫,選擇委曲求全,不離職。

35歲相比於22歲,比那時候更成熟,吃過的、見過的更多了;比那個時候更有經驗,特別是在原行業或者原企業;比那個時候牽絆更多了,需求的薪水也更高,家中不再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而要考慮伴侶、孩子、老人以及相關的種種問題。所以,相比於年輕人更有優勢,更有壓力,其實也可以看成是更有動力,很多年輕人吃不了的苦我們可以吃,很多年輕人遭不了的罪,我們也能遭。

所以,其實35歲之後,人們更希望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薪酬有明確標準,既要養老養小,又要面對子女教育、住房等等方面的經濟問題,這也成為了他們找工作的重要標尺,也是成功與否的重要原因,很多單位會因為較高的薪酬而將這些求職者拒之門外,相比於高薪高效,他們可能更注重年輕人好掌控。

總之,並非35歲找工作就沒人要了,只是相比年輕人在薪酬方面稍有弱勢,但是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工作態度完全可以彌補。其實,誰都想在一個單位好好幹,終其一生,但是我們也得有未雨綢繆的想法和態度,平時多在自己從事的領域內、行業內掌握一些關鍵性和核心性的技術,再利用業餘時間學會一種、兩種通用型的專業技能,我們即便是35歲失業了,擁有一身本領,也不怕找不到下家。


哈佛大學的一位學者說過一段話:人之間的差距體現在晚上8點到10點之間;人能否成功取決於業餘時間都在做什麼!

所以,用好工作之外的時間,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