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肥江湖二十年

1998年11月19日,朱鎔基總理簽發《國務院關於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自此中國大地上,糧食十二年連續增收,化肥的貢獻功不可沒;我國從"依賴進口"到"世界最大化肥生產國"。從"單一產品"到"引領國際技術先鋒"。無數的心靈激盪;無數的夢想憧憬,無數的成就輝煌,無數的英雄逝去,壯懷著農資人的的心胸,起伏著農資人的的事業。在這個跌宕起伏大開大合20年的歷程中,經歷著成熟與痛苦;艱難與夢想,拼搏與進取,回首往事,帶給我們啟迪,帶給我們思索,帶給我們不竭的動力。

第一章 創新與突破

1998年,中國的化肥會議,在浙江省寧波召開,當年寧波還是改革開發的前沿,還百廢待興,還不是亞洲最大的深海港;在這次磷複肥展會上,紅日化工攜20萬噸硫酸鉀的巨大產能和技術實力,讓所有的國內的農資流通體系和銷售商們,看到了國內品牌崛起的希望;當年,能夠與紅日集團的攜手合作,意味著市場的地位和光榮,也意味著在旺季時貨物的供應會好一點的;在全國部分改制的農資流通體系中,能夠合作就是能力;20世紀末的農資市場,農資店如果銷售化肥,店裡有兩種貨,一定有一包叫紅日,還有一包是其他,就是這麼牛!同是1998年,國內複合肥的缺口還有1200萬噸;國內沒有那麼多的外匯去購買肥料支持農業生產,紅日化工的技術突破和引領作用,讓國內的企業已經撥開迷霧;在2010年時任中國磷複肥理事長的武希彥評價紅日說:"在研發三元複合肥上,首開先河,從這一點看,如何評價紅日的貢獻都不為過;"

複肥江湖二十年

是年,國內的複合肥產能還不足250萬噸,這一年也被稱之為-----中國複合肥元年;而這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和這兩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記住這兩個偉大工程師的名字吧,他們改變了中國的複合肥行業,王延艾,李繼進!他們兩個人在1993年聯合發明的,氯化鉀低溫轉化硫酸鉀三元複合肥工藝,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同時極大的降低了產品成本,改變了中國三元複合肥完全進口的歷史;國內的三元複合肥開始蓬勃成長;國內的企業看到趕超國外企業的機遇;

紅日的大旗在浙江寧波高高飄揚的同時;這場創新更是帶動了行業蠢蠢欲動數個雄心;這一年,金正大剛剛創業,只有零歲;史丹利還只有四歲;新都化工六歲了;新洋豐改制後也是六歲;而廣東沿海的芭田才建廠九年;

2003年,史丹利(當時還是華豐化肥廠)建起了中國國內的第一座氯基高塔,樹立起氯基高塔時代,同時也啟動了史丹利勇於創新,敢爭天下的熊熊鬥志;第一代最高含量54%新型複合肥,第一家擁有農化飛機的化肥企業。。。。。而這些,都來源於年僅26歲的高進華的敢打敢拼;54%含量的複合肥全國都叫18-18-18,或者3個18;只有史丹利的叫三胺;就像一個廣告做的一樣:不是所有牛奶叫特侖蘇,只有史丹利3個18才叫三胺;這一產品成為國內複合肥第一大單品,並且遙遙領先;

複肥江湖二十年

芭田的橫空出世,,打響了進軍高端肥料市場的第一槍,一舉突破高端肥料進口肥一枝獨秀的局面,同時豎起了廣東軍團的大旗,作為廣東軍團的代表企業,芭田硝硫基產品是向新八國聯軍(國內企業對進口企業的簡稱)打起的絕地反擊戰;品質更優,價格更低是我們國內品牌市場進攻的有力武器;芭田烏拉山高塔熔融噴漿造粒技術是芭田對國內企業的技術輸出,帶動了大批企業對高端市場開始進攻,開始和進口產品打起了真正的戰爭;劉春熊老師一直喜歡說:在國內,國內品牌的競爭是高價打敗低價,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競爭是低價打敗高價;

在企業創新的路上,不得不提金正大,雖然在這個高手林立的化工行業裡年齡最小,可奮起直追的突破讓行業刮目相看;2002年開始與改制前中國郵政合作,運用嫻熟的合作使銷售渠道上比其餘企業多了一條排他的通天大道;同時2006年緩控釋肥的上市和推廣,不止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同時也墊定了金正大成就複肥之王的榮耀;2015年電商元年的農商一號,2018年的親土一號,都是金正大作為行業領袖敢於突破和創新的明證;

複肥江湖二十年

創新引領未來,在化肥行業,國內的企業家們用大無畏的精神打造起中國農業的強大力量,在這期間,空間與規模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競爭;

第二章 空間與規模

我國的化肥行業,和國內其他原料行業所走的路不一樣;在化肥的三大原料裡,我國氮肥行業起步早,且發展快;自1978年之後,我國主要的缺乏是氮肥,國內開始大規模建立的小型氮肥工廠,對糧食產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進步作用;在20世紀末,國內注重元素平衡,而我國一直鉀肥資源比較缺乏;同時高品質磷肥的製作工藝也比較落後,導致國內磷肥和鉀肥一直依賴於進口;在磷肥技術取得技術突破之後,高品質的磷礦開發也得到巨大的進步,由進口轉為外銷;2002年,第一次出現了歷史的轉折,我國由磷肥進口國轉為出口國;湖北新洋豐集團就是在這個機遇中成長且壯大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國的鉀肥行業取得巨大突破,鹽湖股份有限公司100萬噸氯化鉀設備的投產成功,打破了國外四大軍團俄羅斯、加拿大,德國和以色列的壟斷,開始逐漸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同時在鉀肥的大合同上有談判權和話語權,並且依託國內原料的足額供應,使國內的複合肥行業開始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複肥江湖二十年

這一時期,企業更多的是展開了產能規模的競爭;在1998年國內的三元複合肥的缺口還有1200萬噸;缺口和市場需要雙增長;2002年國內產能增加了四倍,達到750萬噸的情況下,依然有1000萬噸的缺口。產能擴張成為各個企業最主要的突破口,98年紅日20萬噸,在當時佔到國內銷售量的4%;已經成為國內較大的規模的企業,而在2006年國內設計產能超過100萬噸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4家,國內最大產能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產能已經擴張到260萬噸;山東華豐化肥有限公司(史丹利)已經達到了200萬噸;山東的金正大,當時才只有160萬噸的,鄂中、魯西,中阿(撒可富)、施可豐,中東、金沂蒙、司爾特,魯北、保利、西洋、新都化工都超過了100萬噸的巨大產能,在這個時間的的紅日阿康公司,只有80萬噸,已經遠遠落後下來;不止落後於湖北企業,同時在山東臨沂的地位,也落後於金正大、史丹利和金沂蒙。

2010年,國內產能達到100萬噸的企業已經達到了21家,超過200萬噸的企業就有12家;湖北的新洋豐,更是增長到了400萬噸,成為國內真正的巨無霸產能企業。2004年到2007年,湖北洋豐成為國內複合肥行業牛氣哄哄的產銷雙王;這些產能的增長第一是市場規模的搶佔;而2009年《關於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在當時影響了大企業的思維,鐵路運輸優勢逐漸的取消,30%運輸差價的不再補貼,前瞻性強的企業家們,把生產基地異地建設成為主流方向。也為國內企業產能擴張助推了一把;我國成為世界化肥產銷量最大的國家;

產能是銀幣的正面,而開機率則是銀幣的另一面;這才是真正體現著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的擴張能力;2006年時,產能雖然超過100萬噸的企業是十四家,但產量過100萬噸,只有八家;產能開機的路越來越艱辛;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化肥行業的影響,巨大而深遠,對當時行業內人士和企業巨頭破了一盆冷水,國內蓬勃發展的產能和銷量出現了首次的增長率下滑和開機率嚴重不足出現了落差。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國務院推出的國六條更是對化肥行業的發展,打了一支強心針!並且2008年的4萬億救助計劃,金融資源看好化工行業的高利潤和資金消化能力;對複肥行業也進行資金的傾斜,整個行業的產能又開始迅速的擴張。同時,各個企業都開始注重人員對市場的服務作用,2012年中期,史丹利銷售人員數量700人,金正大1200人,新都化工400人,芭田500人等等;銷售員工的數量持續增加使用也說明企業開始加大對服務終端的投入,現代營銷的影子逐漸走入化肥行業,

複肥江湖二十年

2015年,國內還沒有出現過這麼壯觀的行業現象,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中,城市風景貼片廣告最高達到11家,而在複合肥行業,最多的貼片企業達到17家;雖然沒有酒類那麼惹眼,但在工業品這一塊,還沒有那個行業有這麼多的品牌在央視扎堆,這也說明,複肥行業還處在春秋時期,央企羸弱,諸侯橫行;

最艱苦的時候正是體現企業信心的時候。2008年。洋豐、史丹利、金正大都頂住壓力,對產能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充;而在這一段時間,最突出的企業,莫過於金正大集團,連續5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7%,畫出了完美的增長曲線;無疑給化肥整個行業樹立起信心;但讓我們感到可悲的是,國內的重複建設和資本的迅速擴張,迅速的超出了國內市場的消化能力,在2010年,國內的建成產能和計劃開工產能已經超過了一萬噸;而2010年國內的實際的複合肥的需求量只有5400萬噸。行業的複合肥綜合開機率,已經跌到了55%以下;2016年,國內的整個複合肥產能,已經達到了2萬噸,國內的市場需求,卻首次出現下滑,由2015年的7224萬噸,下滑到了6450萬噸,行業的平均開機率,只有不足36%;化肥行業沒有逃過重複建設的厄運;風小了,風向還變了!

第三章 英雄與裸泳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在說:當大海的潮水褪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2015年2月17日,春節剛剛過去不久,第一場春雪比往年來的稍微早了一些;當時的農業部下文《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雪在下,雷聲在天邊隆隆作響;農藥和肥料行業都覺得要起風了;時代變化之快不可想象,還沒有到2020年,在2018年就已經實現了雙零增長和雙負增長同時出現;推動這個指標這麼迅速的達成的,倒不是行業自覺;而是無法抗拒的力量;

2017年,整個氮肥行業,行業性虧損252個億;氮肥行業,整體上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除了一個河南心連心;當年的中化集團,因為鉀肥的大合同,一年巨損45.7個億;讓中央鉅額的虧損讓國家痛定思痛,將化肥行業也推到到供給側改革的軌道上;行業的虧損倒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但一件關乎全國國策的事情,成為壓在化肥行業身上最重的稻草;

2016年,北京連續94天的長霧霾,讓中央痛下決心,開始整治環境;當年馬雲在杭州呼吸著沒有PM2.5的空氣時說:"中央有特供的水,特供的食物,沒有特供的空氣,這才是中央下決心治理霧霾的根本原因;"無論怎樣,治理霧霾,首當其衝的是煙塵和空氣的重汙染行業;所有的化肥行業的人,都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複肥江湖二十年

潮水開始退去,裸泳一個一個開始出現。

在這一輪環境治理的大潮中,紅日阿康(現在叫紅日,俄羅斯已經不再合資),以1美元委身賣給了世紀陽光;2018年,紅日阿康的臨沂基地因為環保問題,不再開機生產,全部品牌在江蘇東海基地生產;如日中天的紅日阿康,讓人留下無數的回憶和嘆息;山東省的臨沭縣是中國的化肥之都,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都在這裡,在化肥產業最輝煌時,只一個臨沭縣就有近243家化肥企業,而在2018年,全年開機生產的企業不足60家;在2019年冬儲時,開工企業不足8家;環保不達標,一票否決;

2018年,兗南化肥累計虧損37億,江西六國累計負債9.05億,四川鎣峰累計負債5.5億,大化集團9家企業破產;這些響噹噹的品牌,都在國內複合肥100強裡面曾經出現過的名字;報出了資不抵債,破產倒閉,以及進行拍賣的種種官方文件;2018年是化肥行業倒閉元年;這話真不錯;但這些都只是一個一個響雷,還不是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

複肥江湖二十年

圖為宜化新疆高塔

宜化集團資不抵債,被勒令退市;

宜化集團,湖北宜化集團,曾經中國的明星企業,中國石化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代表企業之一;你不用想他有多牛,你就看看他的朋友圈,才明白他真的非常牛;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都是他的小夥伴;而且,他是中國國家重點監控的520家大型企業之一,總資產達到400億元,龐大的宜化有266家法人主體,包含78家生產型公司,30家礦產型公司和38家投資性公司,以及,兩家上市公司湖北宜化和雙環科技,2012年銷售收入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161位,中國製造業500強排名第72位;中國最大的化肥製造商,年產500萬噸尿素、200萬噸氯化銨、100萬噸磷酸二銨、100萬噸NPK 、50萬噸磷酸一銨、50萬噸碳銨、30萬噸硝銨。

宜化的離開是化肥行業的損失,更讓現在還在經營的企業捫心自問,我們該何去何從?而輝煌一時的史丹利集團,最高峰在2015年達到企業最高點82億元,在2016年起,市場部分出現下滑現象,2017年依舊沒有改變,對於市場的份額提升,真正的原因是行業競爭加劇後,企業文化的強勢導致市場份額丟失嚴重;強勢文化和狼性文化不可一日而語;所有成功與失敗都來源於內部;所有的成功經驗在一天會轉化為企業前進的動力;

2018年行業倒閉潮雖然風起雲湧,但2018年是複肥上游行業氮肥收益較好的一年,擁有原料優勢的企業收益率都給股市交了一份良好的業績單;像魯西集團拿到了37億的利潤;氮肥企業82%的企業扭虧為盈;同時更讓行業高興的事,2018年複肥前10名的企業總銷售量達到3670萬噸,首次突破行業50%佔有率;行業的整合卻是在集中,雖然慢,但還在前進;2018年磷複肥NPK銷量前十名是金正大、新洋豐、施可豐、史丹利、雲圖控股、江蘇中東、江西開門子、河南心連心、湖北鄂中、湖北三寧;

從地域構成上看,湖北和山東傳統的兩大軍團還佔據主導地位;但江西、江蘇、河南、成都都有一家企業入圍,就如筆者所言,複肥還在諸侯爭霸時期,走向國內電器或者乳品這一類兩強壟斷的市場格局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期,內強管理,外聯渠

複肥江湖二十年

道,戰略清晰,定位準確,品質穩定,文化支撐的企業必會持續前進;

複肥江湖,一路走好;二十年載,風雨兼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