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最近那位因為約不上家庭醫生就診檢查,活活被拖成肛門癌晚期的加拿大媽媽火爆了各位醫生的朋友圈,這位33歲的年輕母親聲淚俱下的控訴該國的醫療制度,隔著屏幕都能充分讓旁人感受到她的傷心和憤怒。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不是不想看病,而是沒有途徑看病,必須預約,這是國外某些國家醫療體制讓人詬病之處。

在中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各大醫院可以看到很多飛回來看病的華人,因為在外面等不起,也不敢等。雖然中國醫院人滿為患,看病難、排隊長、就診時間短、醫患關係緊張的矛盾也很突出,但至少,不會因為預約制讓一個病人喪失檢查的機會。只是,很多人卻不珍惜這種機會,忽視自己的健康問題,讓很多原本可以被及時扼殺的腫瘤發展至晚期才會想到去醫院就診。每每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讓人感到萬分惋惜。

宮頸癌,就是其中的一種。

每次在門診看到宮頸癌患者,我都會問:“會定期做宮頸檢查嗎?”,答案很一致:“不查,沒啥不舒服,從來不查婦科。”你們可曾想過,就是因為從來不查,才會出現問題!在發展到宮頸癌的這段時期,有多少次可以挽回的機會被你們自己拋棄了!

真是一聲嘆息!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宮頸癌是怎麼來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數據,宮頸癌是發展中國家女性第二大常見癌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2012年全球宮頸癌發病達到 52 萬多例, 26萬餘例宮頸癌患者死亡,佔到全球女性腫瘤死亡病例的7.5%。宮頸癌也是我國 15~44 歲女性中第二大常見癌症。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德國科學家Harald zur Hausen發現了HPV與宮頸癌的相關性,並對其機制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證明了HPV 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發生的主要病因,後來更多的深入研究發現其中HPV16和18是最主要的高危致癌型。雖然大部分感染HPV的女性可以通過自身抵抗力將病毒清楚,但也存在HPV持續感染,這就可能會導致癌前病變,如不加治療,這些病變可能會發展成為宮頸癌。

因此,宮頸癌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早發現、早預防的癌症,可以這樣說:防止HPV感染,就可以防止絕大多數宮頸癌的發生。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從癌前病變到宮頸癌,距離有多遠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宮頸癌也是如此,雖然很可怕,但發生發展經歷了宮頸低級別病變、高級別病變到宮頸癌的過程,存在一個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研究顯示大約為5~10年。即使發展成宮頸癌,早期宮頸癌的5年生存率也高達90%,因此,對宮頸病變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我們先來看一個詞語,CIN,也許很多人在病理報告上或醫生的口中聽說過,卻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CIN,就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可以分為低級別病變(CIN1)和高級別病變(CIN2-3),其中高級別病變是子宮頸的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帶著一個“癌”字,聽起來還是很可怕,先不要被嚇到了,癌前病變還不是癌,意味著還有機會浪子回頭,發現之後及時處理治療,完全可以治癒,如果任由發展,那就一發不可收拾,朝著宮頸癌的方向一路前行,不可逆轉了。所以,發現癌前病變時,不要姑息,也不要捨不得或恐懼做手術,果斷行宮頸錐切,及時止損,防止後患無窮。當然,如果是未生育的女性,宮頸錐切手術怎麼做,還需要聽就診醫生的意見,儘量做到不影響生育。

切完就完事了嗎?NO!

研究顯示,患CIN的女性接受宮頸治療後,可使患者在治療後的頭8年患宮頸浸潤癌的風險降低95%。但也有治療失敗的情況,多數治療失敗發生在2年內,少數會長達20年後才復發。

這些女性中浸潤性宮頸癌的風險仍高於一般女性人群,而且風險增高會持續20-25年之久。

總的來說,CIN的復發或持續率仍為5%-17%。定期複查很重要,至少要隨訪20年,即使年齡超過65歲也需要繼續。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低級別病變怎麼辦?

嚴格來說,低級別病變還不是癌前病變,超過50%的病例可以自行消退,尤其是在年輕女性中。所以,對於CIN1女性的處理不像高級別病變,一刀切,治療上要根據之前的細胞學檢查結果決定:

如果CIN1女性之前細胞學檢查報告為意義未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或是存在HPV16或HPV18陽性,但細胞學檢查正常,推薦的隨訪手段是在1年後進行細胞學和HPV的聯合檢查。

如果之前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或者具有不能排除高級別病變的不典型鱗狀細胞,推薦行切除術,或者是觀察並在12個月和24個月時行細胞學檢查和HPV聯合檢查。

當然,以上是指南的推薦治療建議,病情因人而異,是否有生育要求也是治療方面的參考標準,所以到底如何治療,需要跟醫生充分討論再決定,不是一概而論。

不要怕做選擇,當醫生告訴你有不同選擇時,說明病情並不是十萬火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就好,人生就是一張考卷,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選擇題要做,不論做了哪種選擇,還是那句話,定期複查最重要!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最後再說幾句,接種HPV疫苗,安全性生活,正確使用避孕套都是降低宮頸疾病發生風險的好習慣。對適合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和女孩,診斷為CIN後並非疫苗接種的禁忌證,因為疫苗可能保護患者免於受到尚未暴露的病毒類型的感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末附上國際指南中宮頸篩查的愛心圖表供參考,會和國內要求有所不同,畢竟醫療條件和經濟水平不同,篩查時間間隔會有所不同。衷心希望每一個女性都能遠離宮頸癌。#滾蛋吧腫瘤君#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比起加拿大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母親,得了這種癌才更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