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調查結束 美國司法部“二把手”請辭

美國共和黨籍司法部副部長羅德·羅森斯坦4月29日向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遞交辭呈,定於5月11日離開司法部。

大約兩年任期內,羅森斯坦與“通俄”調查密不可分。他任命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米勒開始調查,並與現任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一同為調查定論。本應低調的司法部“二把手”也因與總統的關係起伏而屢成焦點。

【收尾調查】

路透社報道,羅森斯坦請辭並不讓人意外。外界原本預期他今年3月離開,延期離職的主要原因是他需要協助司法部長巴爾處理“通俄”調查報告的公開工作。

白宮沒有就辭呈作出回應,只提及總統特朗普數週前已提名現任交通部副部長傑弗裡·羅森接替羅森斯坦。

羅森斯坦現年54歲,2017年4月正式出任司法部副部長,次月任命特別檢察官米勒主導為期22個月的“通俄”調查。

米勒今年3月提交調查報告最終版,羅森斯坦是司法部少數閱覽過報告全文的官員之一,參與刪減報告並將其公之於眾。

米勒團隊的調查沒有發現特朗普競選團隊非法“通俄”證據。報告同時沒有就特朗普是否妨礙司法作出結論,只把正反證據一併呈現。羅森斯坦和巴爾裁定妨礙司法證據不足以起訴特朗普。

美聯社分析,羅森斯坦離開後,司法部已沒有與“通俄”調查直接相關的高層官員,但公眾和國會對“通俄”調查發現以及司法部處理報告方式的審核仍將繼續。

【關係起伏】

按照美聯社的說法,司法部副部長雖然位高權重,但多數時間居於“幕後”“寂寂無聞”。羅森斯坦先前和女兒開玩笑說,不必期待在報紙上看到他的照片。

然而,羅森斯坦的司法部“二把手”生涯顯然並非如此。

沒有就任前,他因時任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退出針對特朗普團隊的“通俄”調查而早早“捲入大戲”;上任之初,他因批評時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調查“郵件門”方式不當而給了白宮“炒掉”科米的理由,科米當時負責“通俄”調查;短短數天後,他因任命米勒而成為特朗普長期抨擊的目標之一。

除多次抨擊“通俄”調查是針對他本人的“政治迫害”外,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轉發一張羅森斯坦和科米等調查人員身陷囹圄的圖片,足見其憤懣之深。

與總統“劍拔弩張”的關係讓羅森斯坦一度瀕臨離職。美國媒體去年9月曝光,羅森斯坦曾私下討論秘密給特朗普錄音以觸發彈劾程序事宜。雖然司法部出面否認,但時任FBI副局長安德魯·麥凱布“補刀”稱,感覺羅森斯坦不是開玩笑。

羅森斯坦數天後趕赴白宮,本已作好“被炒”準備,但他與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和特朗普密談後,保住了官銜。

就上述“混亂時刻”和媒體聚焦,羅森斯坦在辭呈中隱晦回應,“我們執行法律無所畏懼、從不偏袒,因為可信證據不分黨派,真相不由民意調查決定”,政府“不受新聞報道支配”。(海洋)(新華社專特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