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今天是日本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從5月1日起,日本將正式啟用新年號,“平成”謝幕,進入“令和”時代。此時此刻,日本國民的心情是喜悅而又複雜的。

從1989年1月8日到2019年4月30日,平成時代歷時30年4個月。平成元年的日本,舉國上下一片陶醉,彼時日本的經濟成就令日本人無比自豪,但好景不長,日本泡沫經濟便遭破滅,隨後是漫長的經濟不景氣,平成30多年的經濟與社會艱難掙扎,讓日本民眾對“令和”時代寄予了很多期許。然而,當他們看到明仁天皇夫婦即將離開皇居御所,遷回到東宮御所時,心理又免不了有些惆悵與懷念。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日本是君主立憲國,憲法以天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天皇雖備受國民尊重,但並無政治實權,實權在日本首相手裡,現在當政的是即將年滿65週歲的日本第98任首相 、自由民主黨總裁安倍晉三。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安倍的責任重大,平成可以回到東宮御所頤養天年,但他必須堅守崗位。令和新時代的到來,只會給他增添更重的擔子,他必須努力爭取把日本國民對新時代的期許變為現實。

在令和新時代即將開啟和國內外政治、經濟、貿易、安全的大背景下,安倍一直在為日本的重振、國際地位的提升、經濟的復興而拼搏。在當今日本政壇,安倍的口碑和民意支持率都算不錯。但安倍焦慮的事情也不少,其中最棘手的是如何處理好日美關係。

眾所周知,日本和美國是緊密的盟友關係。日本一直以來都很依賴和依仗美國,因而特別重視美國。但美國人是否真這麼想、這麼看,只有美國人和日本人自己最清楚,尤其是在新的國際大背景和地緣政治環境下。

在過去很長時間內,日美關係雖不無矛盾和分歧,但總體上比較平穩。但自從2017年1月白宮換了新主人後,日美關係似乎在傳統的平穩之下增加了不少不確定因素,讓日本感到憂心忡忡。

但日本媒體評論說,安倍首相不僅表現得有勇氣,而且很有“韌性”。為了搞好與美國特別是與特朗普總統的關係,安倍可謂下足了功夫。安倍與特朗普的接觸,應當說非常的頻密,也許在國際政要的交往中也屬罕見。

據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網站和《華盛頓郵報》不完全統計,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安倍與特朗普已經“接觸”了40次,包括9次會面和數十次通話。從電視畫面看,安倍面對特朗普,不管怎樣,大多是一臉笑容。

在日本進入“令和”時代的前夕,安倍於4月26日至27日,又一次到華盛頓進行了兩天訪問。對於朝代更換,日本政府自然是高度重視的,早在2019年的預算案中,就為所有與皇位繼承相關的費用安排了多達144億日元的預算,包括進行御府翻修、皇室體制調整和退即位儀式等。這些事,安倍政府不用太操心,都有人幹,但與特朗普搞好關係的事,在當下的日本難有他人替代。

兩天的訪美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相當一部分用在了與特朗普親密關係的營造上。抵達華盛頓當晚,安倍就和夫人安倍昭惠一起,參加了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在白宮舉行的私人慶生晚宴。次日,安倍又和特朗普一起,打高爾夫球。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安倍夫婦和特朗普夫婦在白宮合影

評論認為,安倍看似輕鬆,實則非常艱難,因為“韌性”的安倍,碰上了“隨性”的特朗普。目前,正是日美兩國處在因貿易摩擦而進行談判的重要時刻。也許,安倍在與特朗普打高爾夫球揮杆時,心裡還在想著能否說服特朗普。

當前的日美關係,主要聚焦於三大問題:日美經貿摩擦,日美韓關係等東北亞問題,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及相關問題。三個問題有其關聯性,但對日本而言,當前最緊迫的是日美經貿摩擦問題。

自去年以來,美國和日本的經貿談判,已經進行了多輪,但至今沒有談出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而且日本發現華盛頓的要價越來越高,對於盟友日方的懇求,幾乎一點面子也不給。

據報道,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逆差,已高達676億美元,在美國與盟國的貿易赤字中居於高位,特朗普要求日本縮減對美貿易順差,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日本製造商增加在美國的汽車生產量,這樣既可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又可大量增加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同時,要求日本向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否則,美國就要對進口的日本汽車加徵高額關稅。美國還要求日本穩定匯率。

日方認為,美國的上述要求無法接受。日本對美貿易,比較單一,汽車是最主要的產品,外表美觀、內飾考究、價格相對便宜的日本車,多年來在美國市場深受歡迎。如果日本把大量的汽車製造轉移到美國去,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就失去了優勢。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至於農產品,更是讓安倍政府感到頭疼。這不光涉及經貿,還直接關係到日本的國內政治。日本農民對於日本政黨的競選與執政事關重大。因此,日本政府對於本國農民、農民利益和農產品等食品的保護,一直都很在乎。日本的農業,雖不及美國那樣規模大,但日本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國民信賴。美國要求日本對美放開農業市場,對日本尤其是安倍政府來說,涉及的複雜因素就多了。

日本政府反覆表示,日本的農業和農產品市場,只對加入CPTPP國家開放。日本向其他的CPTPP夥伴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可以換取日本大量的其它產品出口,但日本對美出口根本做不到。日本《讀賣新聞》發表社論稱,退出TPP的美國不應被允許獲得比TPP成員國更優惠的條件。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4月15日開啟了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但據透露,雙方的分歧巨大。

從來自華盛頓和東京的報道看,安倍的兩天華盛頓之行,表面看來熱熱鬧鬧,但並沒有解決日美之間的經貿摩擦問題,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沒有談成的事,安倍在特朗普那兒更談不成。

日本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佔全球GDP的約30%。《讀賣新聞》評論稱,如果日美經貿關係也出現裂痕,全球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增加。據報道,安倍和特朗普在會談中重申,日本和美國必須為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而努力,保持牢固的關係,強調這種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經貿方面,雙方只是同意加快新的雙邊貿易談判。

《讀賣新聞》認為,日美“兩國領導人沒有將貿易等問題上的衝突浮出水面,可以說是恰當的”,但問題的存在顯然是不恰當的。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安倍與特朗普會晤後舉行記者會

“韌性”的安倍,將繼續與特朗普會談,以求問題的解決。今後4個月裡,日美領導人至少還將會見3次:特朗普5月底將對日本進行訪問,拜訪日本新天皇;6月,特朗普將前往大阪,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8月,日美領導人將在法國舉行的西方七國集團峰會上再次會面。

輿論認為,日美領導人缺少的不是見面接觸的機會,而是談判達成協議的可能。目前看,安倍要說服特朗普對日讓步,希望渺茫。因為,接下來,日美兩國都將進入敏感複雜時期,特朗普要考慮如何以更多的政績進行連任競選,而日本在今年夏天將舉行眾議院選舉。日本媒體擔心,如果安倍與美方達成對美開放農產品市場協議的內容,“可能會招致日本農業領域人士的反彈”。

據日本企業研究人士分析,在日美經貿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不少日本企業和民眾開始反思,日本究竟應該繼續“向東”還是轉為“向西”。如果繼續向東,從太平洋彼岸指望不上什麼,能保持目前的對美經貿水平就已經萬幸了;而如果轉向西,則可通過與韓國、中國乃至更遠的東南亞地區合作,找到發展的機遇,有巨大的拓展餘地。日本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開展一系列第三方市場合作。這個吸引力和潛力,對日本是巨大的。

從軍事和安全關係看,目前的日美關係還是牢固的,但日本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對此日本很清楚。

東方智庫 ▏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美關係咋辦?

日美雙方舉行會晤

在東北亞問題上,日美之間保持著密切的溝通和相當的立場一致。特朗普在與朝鮮最高領導人會晤後,都是儘早向日本通報,安倍也一直在鼓動和支持美國對朝鮮保持制裁壓力,但日美在對朝的具體問題上,也不無嫌隙。

據透露,朝核問題是安倍此次華盛頓之行的重要議題之一。日本方面擔心,美方出於自身戰略利益需要,會與朝鮮達成某種協議,美方可能更在意要求朝鮮徹底銷燬能打到美國本土的遠程導彈,而忽略能夠對日本構成威脅的短程導彈。同時,日本希望美國繼續向朝鮮施壓,“幫助東京營救被綁架的日本人”。

據日本媒體透露,安倍對特朗普總統在美朝峰會上提出“朝鮮綁架日本公民”的問題表示了感謝,同時表現出了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進行直接對話的渴望。

安倍在會晤中稱,“綁架問題”及無核化和導彈計劃問題“必須首先得到解決,這是一項為日本和朝鮮之間的外交正常化鋪平道路至關重要的任務”,也將是讓日本有可能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的前提。安倍和特朗普同意進一步增強日美同盟的威懾力量,並推動兩國在空間和網絡安全等新領域的防務合作。

但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這樣做究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能給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安全、穩定帶來什麼,將是疑問。(本作者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