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再等5年

坦白讲再写房地产税的话题真是有些为难,为了打消很多朋友们的疑虑,已经写了多篇关于房地产税的文章,就大家关注的房地产税试点、及对于试点城市的影响和那些并不积极的信号。

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了一键查询无处可逃的功能,只要拥有了房产,不管一套还是多套,还是很多很多套,在国内的任何城市,已经全面覆盖、全方位联网无一遗漏。

这情形,犹如万事俱备就只等东风吹、战鼓擂!

狼真的要来了

房地产税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起,短期内很难有真正的执行空间,从上海和重庆这些年的试点看,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

但从市场上热火朝天的讨论状态看,似乎有很多的朋友们非常期待房地产税的全面推进,恨不得立马就能享受到新税种带来的变化,毫无疑问也不意外他们心目中期待的景象是,如果房地产税正式全面征收,那些拥有多套或更多套的房东会面临高压,他们的持有成本会被动增加,很有可能他们会为此抛售房产,寻求更好的财产保障方式。

然后总有人痴心妄想地等待,房地产税正式全国收取的日子到来,无产阶级的好日子就会来临,一定会有满大街的房产任由选择,殊不知那时的状况也许不再是能否买得起房,而是有没有可能租房会吃力,或长期通胀后让人担忧的通缩出现,鸡蛋50块一个,中午的番茄炒蛋计划是不是要改变?

再言之,既然买的房产后续已经失去上涨的动力,甚至还会继续走向下行的通道,那么无产阶级要做的选择应该是不会买房,远离房地产市场。

市场上期盼房价上涨的主力军,这里绝对少不了已经买房的普通老百姓。

按照安迪之前的预计,房地产税想要进入立法阶段或真的要出台,至少也需要3年的时间周期,尤其是在全国不动产联网,这个最大的技术障碍清除后。

但万万没有想到,前两天人民日报政文的一则消息,标题为重磅:就关于房地产税法,拟5年内提请审议。

有没有搞错,是不是弄混淆了。

简直不敢相信,担心是谣传,立马上微信公众号查询人民日报政文主题,会不会是某个公司或个体捏造的吸引眼球,为了传播而作的虚假新闻。

要不要再等5年


要不要再等5年


真实可靠。

拟5年内提请审议。

朋友们再次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表示很有可能在一年内就会有所动作,甚至还会有直接出台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安迪对于绝对性的言辞很少,但如果说在一年内房地产税草案准备完毕,并进入人大审议,然后快速推进房地产税法案,成为真正的法律。

绝无可能,一点侥幸心理也不要有。

既然最高层已经提及5年这个周期,这里面传达的意思非常明显,房地产税在5年内必然会提请审议,想提前到3年的可能性都没有,这里面牵涉到的细节还千丝万缕,城市间的财政状态,有产者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到有理有据,让纳税的人不知不觉,拔鹅毛的时候让鹅的疼感降低或至少疼得不明显。

还要考虑真正刚需的群体,做到征收的范畴区分,如何设立减免的准则,在不影响他们生活的前提下,做更妥善的安排。

技术性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人性要深入的空间还很大。

看上去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现实里却只是刚刚开始,还有长长的路要走,且这条路必然崎岖坎坷,牵涉到的各种利益综合体,找到平衡点才是最为关键。

记住一个极其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真实,到达那个层次的群体才有机会制定法案。

且、房地产税如果有一天见得天日,真正的作用也不是为了降房价。

要不要再等5年


显然,要让很多充满期待的朋友们失望了。

让我们随意地展开想象,为什么此时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且不再是街边的传闻,也不是网上的喧闹,更不是那些港媒所谓关于房地产税征收细节的有鼻子有眼,一副板上钉钉多么正经的样子。

5年的时间主流上符合国家的规划,就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一样,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年-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房地产税草案还没有提请审议,就肯定没有想象中那么快速落实,而国家此次的重磅新闻,似乎更多的是在为打消大家的顾虑,这个众星捧月的税种还只是在计划中。

国家还没有到要靠这个税过日子的时候,至少在5年内不需要。

或不如说现在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的税更多,收取也更容易。

高房价中产生的高税收,是真正的现金白银。

上海房产认定的普通和非普通标准,从2014年的房价看2018年的市场,是不是早就应该予以调整,如果不能按照房价的翻倍调整,上升一个50%的幅度不过分吧?

并没有。

当然,现有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动作出现,任何政府的额外通知都会被理解成市场要放水、宽松化政策开启,无尽的遐想会立马充斥整个市场。

其实,政府是真的很艰难。

左右为难。

尤其是那些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于卖地的城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流转,没有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进入,这些城市的基础建设,公共设施,甚至于公仆的基础支出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兴趣的话,可以查询下全国各级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必然会给你一副新的景象,让你有全新的认识。

也许还会,大惊失色。

如果房地产税不足以抵消这一块的收入,不能够作为真正的取代税种,那么对于政府来说越晚出台就越有利。

这些年很多没有房子的人都跟在大潮后买房了,在国家层面的房产去库存、在各城市争夺人口分享资源时、在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时,原本在村里安心生活的也上县城和省会城市了,有些还买了好几套。

还有部分在这一波上涨的房产趋势中学会了投资,不管是被动地宣传接受,还是主动地寻找机会出击,他们去了很多不同的城市、或那些陌生的区域买了房,买了很多房。

他们坚信,这里面还有金矿。

坚信那些城市被低估,还有暴力发财致富的大机会,还有能够改变阶层一跃而上的潜能。

殊不知,那些城市中有些已经慢慢进入了下行道,那些溢价的财富能否真实体现和沉淀,就看后续的购买力能否持续,海量的新房会不会停止供应,二手房的流动能不能完全展开,内心最渴望的新房情节会不会逐步消退。

忘了,还有限售。

这5年的时间,是给予那些特殊城市的缓冲,让他们有可能成长的空间,在这个周期里自由地发挥,在维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有序等待,或波澜再起、或从此别离。

只是,在有些城市。

我们真的还需要继续等待5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