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为全球反腐提供借鉴

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奥森园侧,长空湛碧;雁栖湖畔,清波潋滟。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启幕。 “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廉洁丝绸之路进一步指明方向。

中国智慧为全球反腐提供借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圆桌峰会

务实推进廉洁之路,收获朋友圈集体点赞

“腐败影响的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影响发达国家,这方面是不分国界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在出席高峰论坛首次设立的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时这样表示,“廉洁丝绸之路的共识,充分反映了各国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视,引起了与会各国的热烈讨论。”

反对腐败、崇尚廉洁,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保障,建设廉洁丝绸之路也是各方共同意愿。本次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理念和举措,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一带一路’合作首先应该坚持透明原则。”智利总统皮涅拉在发言中,对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的坚决态度表示高度认同。

透明,意味着公正、合规,意味着让腐败无处藏身,是建设廉洁丝绸之路的基本要求。“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如果不倡导廉洁、加强监管,就会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这不仅将导致投资成本的激增,更会影响工程质量,最终会伤害国际合作各方利益,影响国际合作各方的真诚意愿。中国清醒正视问题,勇于直面矛盾,果断倡导“廉洁之路”,并坚决推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的号召,以及中国对腐败零容忍的一贯坚决态度,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回应。此次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上,来自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余名代表,在交流反腐败相关议题时,多次提及“零容忍”这个重要关键词。菲律宾总统反腐败委员会主席丹地十分钦佩中国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并呼吁参会各方将这一态度“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带回到本国政府,带回到本国人民”。

从2017年在首届峰会上提出“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到此次峰会将廉洁上升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理念,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钉钉子精神,让廉洁之路越走越宽广,在“一带一路”朋友圈中受到广泛赞誉。

倡导践行廉洁之路,彰显我们党的政治底色和深沉自信

赢得各方赞誉的廉洁之路,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发端于我们党一以贯之反对腐败的生动实践。

党的政治底色,决定我们党必须将反腐败写在旗帜上,成为廉洁之路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令世人瞩目的反腐败斗争成效,赋予我们党在国际合作中秉持廉洁理念的底气、自信和丰富经验,成为践行廉洁之路的实干家。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最根本是要靠沿线各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要真正做到民心相通,必须切实在合作中反对腐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下半年接受外媒采访时所指出的,“对任何国家来说,腐败都是民众最痛恨的现象”,“反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民心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位人心向背的政治高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夺取了压倒性胜利,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这一波澜壮阔的实践过程,为打击腐败、凝聚民心提供了雄辩的现实依据,也表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必须以廉洁保障民心相通。

建设和廉洁,必须两手抓。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提出“廉洁之路”的倡议,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纵观改革开放40余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成就了非凡的中国奇迹。“一带一路”串联起沿线各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同样需要把反腐败贯穿始终,用廉洁为共同繁荣夯下稳固基石。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遏制腐败的果决行动,以廉洁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成效经验,不仅占据了国际反腐败合作的道义制高点,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为其他国家应对腐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照镜子、洗洗澡、搓搓泥、治治病与动手术”“无论是‘老虎’、‘蛇’,还是‘苍蝇’都坚决予以打击。”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上,柬埔寨反腐败委员会副主席雍西纳的发言,让不少在场中方代表感觉熟悉。早在2017年,柬埔寨国务大臣兼反腐败委员会主席翁仁典就曾表示,柬方把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视为模范。

反腐败的中国经验,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疑为坚持深化廉洁之路注入更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从愿景升华为理念、转化为行动,廉洁丝绸之路正不断为解决腐败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为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重要实践平台,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路径。

共商共建廉洁之路,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尊崇和秉持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回溯古丝绸之路串起的璀璨人类文明,我们可以发现,崇尚廉洁早已成为文明间的共识。

早在37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现存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就将防止审判权滥用的条文,用楔形文字铭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而在中国的长江流域,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则写明公款私用与盗窃同罪等律例,以墨书秦篆勾勒了两千多年前清廉为官的严格要求。

跨越时空的碰撞,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需要在共同的价值观引领下携手同行、向前发展。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当下,腐败已成为跨越国界的犯罪,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凭一己之力扫除腐败,国际合作是有效打击腐败的必要前提。推进廉洁之路建设,是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峰会上提出的廉洁之路倡议,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积极响应、携起手来,将反腐败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有关规划文件,共织丝绸之路上的反腐败天网。

2017年9月,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廉洁之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一带一路”倡议参与方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18年7月,“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举行,在论坛发表的声明中,携手加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被专列一条……

此次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工商学术界代表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期间,中国国家监委还与菲律宾总统反腐败委员会、泰国反腐败委员会分别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双方反腐败合作机制化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77个国家缔结55项引渡条约、64项司法协助条约,有力促进了反腐败追逃追赃。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承诺的“联合开展一系列环保、反腐败等领域培训项目”转化为实际行动,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李书磊在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出资启动“一带一路”法律合作研修项目、举办三期反腐败研讨班、出资与世界银行合作举办第二轮“一带一路”参与企业合规经营培训班。这些务实行动,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赓续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我们珍视廉洁;面向“一带一路”的未来,我们更须坚持廉洁。高峰论坛关于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有关成果,必将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让播撒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廉洁种子,开出更绚丽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让廉洁的阳光普照各项合作,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本文刊载于2019年第9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杨巨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