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本文为东西数字研究组根据采访整理。

关键词:华人时代|华人文化|周昊|EDC|IPCN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撰文: EW RM|王卡洛 Caroline Wang

轮值: EW MP| 霓虹绶 Rainbow Shou

在布局多年后,华人文化集团公司(CMC Inc.)近期宣布重组旗下潮流娱乐板块,成立“华人时代”(CMC TIMES Entertainment)平台公司。

新成立的华人时代,将整合原CMC 旗下包括IPCN和热波传媒在内的两大内容品牌和资源,以时尚、音乐两大主题为轴,面向中国千禧一代和后千禧一代打造新型态青年文化内容及消费平台。

基于团队原有的“模式”引进基因,华人时代较为擅长将海外成熟头部IP和高质量原创进行嫁接,不乏“雏菊电音嘉年华EDC”、“科罗娜日落声起音乐节(Corona Sunsets Festival)”等海外优质IP在手,并原创了诸如“上海时尚周末(Shanghai Fashion Weekend)”这样的本土品牌,在“内容+体验+消费一体空间” 的打造上尝试破局。

板块整合宣布之际,我们与华人时代CEO周昊聊了聊华人时代成立的契机、对于时尚&音乐IP孵化与运营的思考、以及华人时代接下来将如何以场景为核心,带动消费和内容创制。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华人时代的整合的契机

周昊说,华人时代的成立,可以归结为在人群、资源、团队、CMC战略布局等多重因素下的“水到渠成”。

整体上,华人时代将聚焦“新型态青年文化内容及消费”,有提前布局千禧/后千禧一代消费影响力和需求的考虑。周昊认为,新生代人群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全球视野,对于将海外头部IP进行本土化嫁接的接受度较高,同时其价值判断、审美取向、消费选择独具风格,尊重品牌、愿意为品质、个性化买单,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主导消费趋势的主流力量。

虽然新生代沉浸于移动互联网中,但他们对于场景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强烈,华人时代恰巧能通过两大板块整合,承接这类人群场景消费的需求,用产品和服务形成

“消费漏斗”,聚集垂直目标用户池,借助不同服务品类吸引不同人群。

而选择“时尚”和“音乐”两大业务加以整合,也是出于两大领域已各自具备良好的IP孵化、资源储备。团队也被促成了最终的板块整合的因素之一,音乐、时尚运营团队能力的逐步沉淀、成熟,让新的部门有“人”作为支撑。

华人时代此次整合的IPCN以早期引入国际头部IP和成功本土化落地著称,先后成就了《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综艺,而后延伸至时尚和音乐两大领域布局。时尚方面,原创了上海时装周官方唯一的B2C 活动时尚狂欢节 “上海时尚周末(Shanghai Fashion Weekend)”日前已举办至第五届;音乐方面,则成立集潮流音乐厂牌和短视频音乐视频媒体为一身的Channel R、 探索音乐短视频商业全链运营,形成泛音乐线上观影、音乐经纪、线下多媒体互动演出的内容和用户生态。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热波传媒则在电音领域有十几年的涉猎,积累下了热波音乐节、热波电跑等垂直跨界活动。去年,在华人文化的支持下,热波传媒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电子雏菊嘉年华”(EDC)音乐节引入中国,使EDC China成功落地上海、珠海,并与EDC美国版权方Insomniac推出系列衍生产品、持续挖掘艺人和粉丝经济的潜力。

整合后,时尚和音乐两大业务架构将围绕线下多元场景进行深度联动,以近期刚落幕的第五届上海时尚周末为例,时尚周末延续了此前七大板块模式、以综艺的方式解码时尚。(相关链接:IPCN“Format”:从bring in到made in, “上海标签”的时尚消费全球IP如何影响世界?)七大板块中,时装秀、R Space音乐现场、浸入式时尚体验展,均借助场景构造,融合时尚、音乐两种体验,刺激场景化消费。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对于华人文化整体而言, 新成立的华人时代也将与CMC体系内的影视、演艺、经纪、游戏、体育、文旅、科技、消费等板块,共同构成综合娱乐和内容消费的庞大矩阵。

周昊表示,华人时代既可以视作是CMC就线下场景+消费所做的先行尝试;也可以视作是在为CMC未来与商业综合体展开广泛合作的实验,试验新的跨界营销和运营模式,让团队得到充分锻炼。

一方面,在华人文化搭建的娱乐生态闭环中,从上游创制,到下游内容输出、线下活动,CMC均有涉猎,而华人时代也将作为华人文化持续进行内容输出的一个环节,与华人娱乐板块矩阵形成多维度结合。

另一方面,未来华人时代如果能自成闭环生态,产生内容,借助固定渠道、搭建平台,形成闭环的消费本身,这个模式就可以被复制到其他的一些场景。

“潮流+场景”为核心手段的布局


伴随时尚、音乐两大板块更充分的整合,周昊表示,接下来,华人时代也将重点以“潮流+场景”为核心手段,分别在内容创制和商业模式上取得突破。

具体而言,在商业模式上,华人时代将从原先较为传统的2B赞助/品牌定制模式、2C电商模式,转变成通过内容+场景化, 跨界合作产生新的消费的机会,比如针对时尚周末的场景,则可时尚单品与跨界品牌合作,设计出IP衍生品,带动消费;与之相类似地,EDC场景中则强调以人为核心,通过将DJ、粉丝、内容结合为一体,刺激“即兴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华人时代所倡导的场景化体验式消费模式本身也在不断迭代创新,最近举行的第五季上海时尚周末上,首度呈现了自主孵化的“线上+线下” 新零售模式“Hello Me”,囊括近30个国内外时尚品牌及买手店、 将 300个单品以搭配好的穿搭造型,用聚合多家设计师品牌最新设计的Showroom形式呈现,提供即看即买、一站式购物体验。

而在IP打造与内容创制方面,周昊表示,华人时代将把IP引进和本土原创并举:延续所长将海外成熟头部IP与国内高质量原创进行嫁接,借助华人时代在伦敦办公室的窗口,拓展海外合作资源,筛选出具备原创性、文化的共性、文化差异魅力的IP, 加以本地化资源嫁接,与城市地标结合,进行线下场景活动落地。

与此同时,基于华人时代自身对于潮流文化、艺术、时尚等方面的理解,构建原创叙事、呈现方式,孵化、打造、运营原创的潮流IP。周昊以时尚周末举例表示,每个时尚周末都具备自由行故事线(Storyline)和原创主题,同时还对大量25岁以下/28岁以下的国内原创设计师加以扶持。

同样,针对EDC这样经营历史已久,以自成文化、自成生态的品牌,华人时代也将其视作一个文化产品加以对待,并与美国版权方Insomniac共同经营这一IP,在建立行业互信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本土化现场打造中国音乐人露出,在本土化现场设计与制作提升话语权,而非只是照搬活动模式;从去年上海场EDC首场盈利中也可看出,华人时代在本地资源嫁接能力上,初步获得了验证。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周昊表示,华人时代2019年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再次将EDC做成中国第一的音乐节

而在已有基础上,版权方Insomniac也为华人时代在音乐节IP场景化、长线化经营上提供了新思路。

据周昊介绍,EDC品牌成立22年,已做到深入挖掘目标用户需求,在音乐节上,Insomniac预设出一套商业模式,刺激用户随停留时间延长而消费递增;音乐节以外,Insomniac则通过自有的品牌线,构建可持续的自有电商业务,借助定制化、产品衍生、社群文化催生消费和产品溢价,利用衍生品消费反向与现场的联动,促进粉丝与音乐人的互动。

周昊认为,将季度音乐节,转化成与全年不间断的IP运营业务,也将是EDC China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我们也可以用技巧、运营经验提升用户转化,从基础的场景打造出发,向消费衍生,慢慢尝试与音乐人开发一些跨界定制化的产品,打造全年的EDC粉丝消费平台”。

“内容+体验+消费一体空间”的差异化打法


这些尝试的背后,华人时代打造“内容+体验+消费一体空间”的战略主旨也凸显出来。

在周昊看来,场景既对应着物质空间,又承载着氛围,场景在时空上具象呈现,而氛围即是指文化,用户走进场景后激发出的沉浸式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是华人时代与外界相区分、形成自身壁垒的关键。

优质的现场体验,是吸引年轻一代不断回到场景中的关键点。

“人终归需要场景释放消费需求,我们就是通过音乐和时尚的线下场景,促成商业场景。我们作为提供服务和做产品的人,要让目标受众愿意在好的场景中愿意买单,商业运营中,主打‘一刀切’的品牌效应未必可持续,有文化、有IP才会有情感联结,转化率才会提升。” 周昊说。

周昊也坦言,将“内容+消费+体验”融会贯通,实际上对华人时代来说也意味着不小挑战。

三者合一首先直接在运营上向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团队在三个方向都有涉猎或逐个攻破,通过实践,积累渠道资源和运营经验,具备好想法,从而形成竞争性优势;与此同时,华人时代作为操盘者,需要在核心的资源上具备更强的掌握力。


华人时代的诞生:“新生代文化内容+消费”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除了团队经验、能力积累外,还需要公司整体对时机精准把握,在客群、消费意愿等大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娱乐消费闭环的思路才能走通,因此,将板块整合主打内容、消费、体验合一,也被归因于华人时代“在窗口期到来时做了合适的事”。

从市场全局看,业界已有不少巨头尝试利用内容对接消费,阿里大文娱利用电商基因加以联动,腾讯则主打“新文创”,通过将传统经典IP与矩阵式产品融合,将IP推陈出新带动消费。

周昊表示,华人时代的打法是将内容IP结合场景体验,在商业模式上囊括线下场景、零售渠道、在线电商等方面;从连接的角度,通过内容、现场活动等多渠道触达目标受众,利用场景创新带动消费、增加收入。基于场景体验在交互上的独特性,线下实景消费将永远存在,线上虚拟消费也无法替代,而CMC已经同步在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