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一个道士却拿着金刚经?

1994天才


我觉得,纯粹就是剧组没有在意这种小细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金刚经》作为佛经,可能在民间流传和影响力相对来说要比其他佛经要广,妇孺皆知。所以可能剧组一时疏忽,拿出一本金刚经作为道具。我看其他回答者,阐述牵扯到了什么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文化什么时候牵扯到斩妖除魔祛邪镇灾了?佛教戒律皈依三宝后,禁止信仰其他外道。就是成为佛门弟子,则更不可能还是道士身份。为了所谓的优质回答,写出唯美不切实际的片段害人害己!

如果说,燕赤霞手捧一本《圣经》,你们说三教合一思想的会不会说出中西结合效果更好的观点?

如果我是导演剧组,肯定让燕赤霞手持一本《楞严经》,楞严经才是最正统的“破魔大全”!

《楞严经》的缘起是佛陀弟子阿难被淫戒所困,佛陀命文殊菩萨前往救助并为阿难开示禅定、破魔神咒。由此,应阿难之请,佛陀示现了七处破妄、显见、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圣自证境界及楞严法门。最后,佛陀又说五十种阴魔事,因此《楞严经》的基本结构正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被称为“破魔大全的宝典,诸魔的克星”。

而燕赤霞口中的“般若波罗蜜”,则是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然,我觉得,影视中为追求艺术效果,另外般若波罗蜜可能“朗朗上口”,所以也会经常出现般若波罗蜜这样的咒语。

而“天地无极乾坤借法”出自道教隐宗中的太乙天尊的《太一拔罪斩妖护身咒》,在南北朝时期特别有名。全文咒语如下:

操天道、化两仪,生阴阳、转乾坤,应赦令。

天地无极,乾坤借法;法由心生,生生不息。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乾坤无极,风雷受命;龙战于野,十方俱灭。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伏化天王,降定天一;天地玄黄,阴阳妙法。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天罗维网,地阎摩罗;慧剑出鞘,斩妖诛精;一切灾难化为尘。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而燕赤霞,无论答者如何描述牵强附会,他都是一个道士。再次重申,皈依三宝皈依佛门后,肯定不会是道士!作为影视,肯定要追求视觉的艺术,如果钻这个牛角尖不放,会很累。至于为何是金刚经,这显然是一个bug!


人文观园


首先声明,倩女幽魂中燕赤霞揣着金刚经这个情节,对我的人生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借题聊一下,问题的答案却不是我想说的。



大约在2003年吧,我得了极其严重的心脏病,还有神经方面的。极其的痛苦,无法工作。可以这么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熬过了那些年,没自杀。症状我就不谈了,总之就是一点,那时候,死亡真的是一种诱惑和享受。

但这种病吧属于虚症,折磨得我生不如死,但到医院检查,根本看不出来啥,只能告诉我注意休息,调节情绪。毕竟是中国人,实在没办法了,求菩萨吧。当初我自己在家默默许愿几次,如果菩萨能保佑我度过这个灾难,我以后成家,肯定信佛,供菩萨像,每天烧香磕头。

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也没想灵不灵。反也难受,但也没恶化,就这么熬着。

当然,我虽然身体不好,性格是极其强硬的,也是神鬼不信的主。求菩萨也是被折磨的实在没招了,等身体稳定住了,许的愿也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后来经家里介绍,认识了我那万恶的前妻。在结婚之前她也找人算了命。算命的告诉她:你要是跟这个人结婚,你不能要任何彩礼,你必须抱着菩萨像进门。

所以当我成家的那一天,实际上家里就是直接有了菩萨像。这也是还了我当年许的愿。可惜,那时候没有接触佛经,对佛教不了解,仍然是不信的。菩萨就摆在那,偶尔上根香。

后来有一天周日加班,我们公司是门市,就我跟前台小女生俩人,她在外面,我在屋内。我正在作图,听见外面有人跟前台女生聊天,然后俩人边聊边走的,就到了我这里。进来的是个算卦的中年妇女,她看见我之后也不搭理前台了,跟我说:你这个人太固执,谁的话你也不信,就信你自己的,你就是该信佛的,你就是不信,家里供着菩萨你不烧香,我都不用看,别人手心三根线,你手心是四根线。确实,别人手心是生命线,事业线,感情线三根,我多了一根,从手腕开始向上,延伸到食指和中指之间。

这妇女说完,我觉得挺有趣挺好玩,说的还真准,她咋知道我家供菩萨不烧香呢?她咋知道我手心有四根线呢?但即便是这样我就是当件趣事处理了。现在估计当时我都快把菩萨气得变身了。

后来的人生就是一路破败,一败再败,最后是一无所有。2015年入冬,我躲在小黑屋里,百无聊赖,在网上抽了个签,签上写着:保得平安愿不还。这就有点太明显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当年我许下的愿,结果是灵了,然后我不信佛,不拜菩萨,不还愿,现在是菩萨不保佑了,我才混成这个德性。实在不行,咱就试试信信吧。实在是没招了。

可要是真信,从哪开始呢?然后我灵机一动,就想起来了倩女幽魂里燕赤霞怀里揣着一本金刚经,这经书一露面妖魔鬼怪就魂飞魄散了。这是我当时对佛经的唯一印象,于是就在网上购买了一本:金刚经。

这部金刚经到手,我才发现,还有这么广阔个世界,这就是我应该追求的东西:宇宙人生的真理!


锐视觉何老师


电影《倩女幽魂》折射的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导演、演员对于仙侠佛道的观点,而并非是清朝(古代)人们的观点。

在《聊斋志异》原著中,燕赤霞其实不是道人打扮,而是书生打扮,手中更没有拿着什么《金刚经》。

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 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宁 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 膝殿廊[8],各展姓字[9]。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诸生, 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10]。”语甚朴诚。

在《聊斋·聂小倩》故事原文中,燕赤霞其实是一个操着陕西口音的“士人”,即读书人。

古代的读书人怎么会法术呢?其实,早在唐朝李太白笔下,读书人中就有剑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读书人经常游学在外,除了会四书五经,很多人也会学一些奇门术数傍身。

故事中的燕赤霞,就是一个貌似书生的奇门“术士”!

后文中燕赤霞也自称是“剑客”,身背剑袋,曾斩杀许多妖魔。

女鬼聂小倩则称之为剑仙,她评价破烂剑袋说: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

在电影《倩女幽魂》中,导演延续了香港电影一贯的道士降妖捉鬼的观点,将燕赤霞定位为道士,不过,又因为八九十年代佛门大昌,道门衰弱,佛门压道门一头(在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就过分拔高了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的地位),因此在电影中,道士燕赤霞在乾坤剑法没用时,只能用出《金刚经》这等大招了。

在《倩女幽魂》第三部中,更是直接请出和尚,用佛法才彻底将树精姥姥镇压。


叶之秋


作为一个资深的吃瓜群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说一说,《倩女幽魂》这部电影,87版张国荣和王祖贤,午马等人的《倩女幽魂》是非常经典的一部电影,在《聊斋》等鬼故事系列中,至今也没有几部能如此的经典。人鬼情未了这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话题!这部电影和普通的电影不同,香港一般电影拍摄时间仅仅三到六个月,而《倩女幽魂》除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外,还足足拍了八个月之久!监制徐克,导演程小东对艺术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修改剧本,不断的完善情节,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倩女幽魂》!

其中,由午马饰演的燕赤霞,一定给人印象深刻!手持佛教《金刚经》,我觉得和燕赤霞这个道行很高的道士角色并不矛盾和冲突。首先,《金刚经》是佛教中具有大智慧的经书,可以让人成功通往西方极乐,金刚都是非常强硬之意,可以说是佛教的经典著作。儒释道思想一直都是很好的交融,三者在一起能够和平共处,并不是水火不容!燕赤霞口中所说的咒语:“般若波罗蜜”也是佛教用语。作为一个道行很高的道士,燕赤霞肯定是精通了道教和佛教的精髓的!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网游魅力达人


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倩女幽魂》老麦还是很喜欢的,徐老怪早期的作品,充满着江湖的豪迈与无奈,即便是鬼神世界亦是如此。燕赤霞最经典的镜头,无疑是在兰若寺一段说唱的剑术:道可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剑道……

而期间,燕赤霞降妖除魔那一场,说的确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里的经文,于是,很多人就疑惑了,你一个道士降妖除魔咋跟和尚似的念起经文来了?那么,老麦就与诸位掰扯掰扯吧,大家就当故事来听,就像是把《倩女幽魂》当故事来看。

首先,电影中并没有交代,燕赤霞是道士,只是有着道士的打扮,有着道士打扮的人就一定是道士吗?也未必。于是,我们就来看看《倩女幽魂》的发生年代,影视中并没有交代的很清晰,但从里面出现的一些官职可以看出,应该是明朝时期,从故事背景中民不聊生来看的话,差不多是明末,满清入关时期,当然故事里大约也都是架空历史的。

明朝时期,道教、佛教都有所发展,而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来看下燕赤霞的身份: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也就是说燕赤霞来自秦地,而且会御剑飞行术以及万万剑诀,差不多来看的话,师从应该是隐秘的古老方术。或者说,燕赤霞本身是一个术士,而非道士。

而作为方士(或说是术士),则是中国本土最早的玄学门派,风靡于秦汉两朝,汉时佛教慢慢在中国兴起,作为中国本土的玄学门派,自然也会研学佛教,并且学以致用,这本身就相对平常,有传释迦牟尼与老子之间互而论道,不足为奇。

也就是说,燕赤霞本身师从的门派就是遥远的方士,或是术士门下(《倩女幽魂2》中有题燕赤霞师从昆仑门下),那么在整个降妖伏魔中,所应用的法术都是自己所学之精要,于是出现了又是般若波多密,又是天地无极,乾坤借法。而燕赤霞归隐兰若寺,也可以看出,从其本身而言,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是修行,所以,燕赤霞会大唱着:条条大道条条系路,哈我自求我道,我自求我道……



老麦说说


这种现象非常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儒释道文化不管是在上层还是在下层都有非常深入的结合。

比如红楼梦里秦可卿的葬礼上,既有和尚来念经又有道士来做法,同时也有儒家的礼节在里面,这种儒释道合流的情况在中国非常普遍,电影表现的非常正确,没有什么瑕疵。

和尚也要读别的书籍,比如道家和儒家的,博览群书对于那个时代有追求的读书人来说很正常。


当然金刚经本身非常好,本身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围,当然过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免的引起道家人士的不愉快。当然和尚也肯定会去阅读道家的书,而且佛教有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了凡四训,但书是一个儒生写的。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是常态,都可以说在中国融合的非常好,百姓日用而不知。


昭烈名臣


《金刚经》向来是中国社会祈福、祝寿、镇宅、避邪的第一大法器。



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人等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等大众,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这部经典历经千年已经深深地融入进中国的文化信仰之中。

说实话,佛家的《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虽然三足鼎立并举,但具体到驱邪降魔这一点上来,《金刚经》是其他两部经典所无法比拟的。

众人皆知,持诵《金刚经》有极大功德。每日一句《金刚经》,能让我们内心更强大,让生活从此大不同。 《金刚经》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金刚经》原文是这样写的: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香港的鬼狐片中,多是儒释道杂糅,这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的复杂与融合是一致的。别说迎合这种大众消费的电影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哪一部不是各路神仙一起上。

个人认为,在香港这种类型题材的电影中,最终的结局都要归于佛教。正如,玉皇大帝在大闹天宫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快去请如来佛祖!”



而这一点在周星驰的电影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大话西游》里的“生死轮回”,《功夫》里的“万佛朝宗”,等等,基本上就是香港电影在宗教层面阐释的缩影。



所以,燕赤霞手持《金刚经》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在老百姓心中,不管什么经典不经典,能降妖除魔,管用就行。

不看广告,看疗效。


大先生的故纸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察一下倩女幽魂的历史背景。从电影的历史背景来看,是明代。

其次要分析一下中国古代三教融合的情况。儒家在汉武帝时期取得正统地位,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佛教从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到魏晋时期日益兴盛。在南北朝时期,三教之间纷争不断。但同时又相互交流,日益融合。从唐代起,三教融合成为主流。金代末年,王重阳创立道教全真派,与传统的正一派一道成为道教的两大流派之一。全真派的特点,就是三教融合,不仅学习道教的经典,也学习儒教和佛教的经典。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也是全真教学习的经典之一。同时全真派的道观管理制度大量借鉴了佛教的寺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全真教是佛教化的道教。电影中虽然没有明确说燕赤霞是全真派弟子,但是这个细节与全真派的修行方法是一致的。

最后结合以上两点来看,以明代时期背景来看,这种行为是符合历史的。

当然也要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电影制作人员本身并没有特别在这个细节上下功夫。之所以呈现这个细节,不过是对现实生活之中佛道杂糅的无意识反映而已。


zyb38537240


《金刚经》是佛经汉朝传入我国最早的佛经之一。也是负盛名的一部佛经,当初传入时普通的僧侣、居士时都会研读。

其实,《金刚经》没有通常被渲染得那样神秘,整部经书篇幅不长,是用佛陀与须菩提二人的对话的形式一点一点地讲道理。 讲的是什么呢?

燕赤霞在降妖是的一段是这么说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偈子被金庸拿来写在武侠小说里。因为它寥寥数语,就把佛学“缘起性空”的道理讲明白了。

不光金庸常用,古人也常把它当成学习和思考人生的“圣经”!所有的教派都是教人与人为善,思考人生,都有很多想通的地方。

“一切有为法”和道家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暗合,都是说“道”和“法”无处不在。

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可描述的就不是道。它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道,宇宙万象都是它的表现。”种种思想都有共通之处。

释、道、儒是很多古人都会研读的内容,在中国很多文人在这三方面都是大家。比如苏东坡和佛印的很多趣事,所以在古代会同时学习三教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全真教是道教主流教派,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最早创建全真教时定了三本经要求入门弟子都要学,就是是儒家的《孝经》、佛教《金刚经》、道家《道德经》。后来他的弟子的丘处机一脉传下来又叫龙门派。

所以,电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估计也是道家或龙门派的后裔。他用《金刚经》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孤独倒班人


在《聊斋志异·聂小倩》原文中,燕赤霞并非道士,而是一个儒生打扮。

且看原文: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

故有所为“士农工商”,这里的士人并非士兵,而是书生,儒生。一个儒生为何会降妖伏魔呢?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儒生一方面学习孔孟圣贤之言,一方面求仙访道以至长生。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就是代表人物。

后来,燕赤霞还亲口道出自己的身份——

燕曰:“既相知爱,何敢深隐。我,剑客也。

原来,燕赤霞就是古代那些修习高妙剑法的剑客。正如诗仙李白所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在许多唐代传奇中,有许多能够飞天遁地的剑仙,诸如一击不中飘然而逝的空空儿,还有将剑丸藏在头颅中、飞剑千里取人头的聂隐娘。

燕赤霞正是这种儒道兼修的剑客,并且是一位造诣极深的剑道高手。

后文中,女鬼小倩看着燕赤霞赠送给宁采臣的破口袋,道: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敝败 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

在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电影中,燕赤霞则变成了一个道士。为何会有这么一个重大变化呢?因为从 明清到民国,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民间一直都认为道教之中两派道士专门降妖伏魔,驱鬼捉邪。

一派是茅山道士。茅山派源远流长,其源头之一就远古巫术和秦汉时期的方术。因此,在八九十年代身形的捉鬼、做僵尸系列电影中,其主角几乎都是茅山道士。比如赫赫有名的林正英。

另一派是龙虎山道士。龙虎山源自天师道,相传为太上老君亲传弟子张道陵开创,有天师印,天使剑,最能驱神捉鬼。像水浒传中大名鼎鼎的入云龙公孙胜,其师父罗真人就是龙虎山弟子。龙虎山弟子擅长用符咒捉鬼驱妖,在许多电影中也有反应。

反倒是儒道兼修的传统剑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了市场。

至于为什么程小东导演让燕赤霞一个道士手捧金刚经,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代道教没落,佛教鼎盛的缘故。

从清朝以来,道教就备受统治者打压。加上道教讲究出世,与佛教讲究入世不同,普通民众间,道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少,佛教则大有市场。

比如1986年拍摄的《西游记》,原著中只是人间西方佛老的如来佛祖一跃而起,成为比玉皇大帝还要伟岸的厉害角色。这就是当时风气的一个折射。

许多人受此风气影响,都觉得佛法比道法更加厉害,于是,燕赤霞一方面诵念般若波罗蜜,一方面大喊天地无极,乾坤剑法,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乍一听颇有气势,细思量就是大杂烩。

佛强道弱的倾向在《倩女幽魂》系列中表现十分明显,像第三部主角干脆就换成了小和尚十方,一尊残破的金佛就将老怪给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