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的起源及其意義是什麼?

易學直播


干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在夏朝時已經出現天干地支,而殷商時期出現了天干地支配合使用用以記日,在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辭中,幾乎每片甲骨上都刻有干支記日。因此干支記日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之久了。

干支的意義在於我國古時用於記日記年,後又被擴大為記月,記時。大約在殷商時期,古人就開始用干支來記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干支更成為史官記日的傳統方法。用干支紀年則比較晚些,一般認為始自東漢,但也有人認為在漢代初年就開始使用了,只是到了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以政令的形式,在全國範圍內頒佈施行。而干支記月記時,其實主要為星相學家推算八字所用。

干支使用方法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相互配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自甲起,地支自子始,以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陰陽不能混雜相配,從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依次排列直至癸亥,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一輪滿了六十又回到下輪重起甲子,如此週而復始,循序無窮。

干支除了上述的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外,還有以下意義,即用干支代表方位、五行和季節等。如以天干定方位五行為: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以天干定季節為:甲乙屬春,丙丁屬夏,戊己長夏,庚辛屬秋,壬癸屬冬。以地支定方位五行為:寅卯東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醜未四季土。以地支定季節的則為:寅卯辰為春,巳午末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醜為冬。





陳文宗易經協會副會長


干支起源的時代久遠,我非史學家無法斷言。

僅於干支的理論來源,有一愚之得。

完整干支體系的出現,當在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之後。

按照陰陽學說,萬物分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天為陽,地為陰。五行也分陰陽。

按照五行學說,五行木火金水土,對應東南西北中五方,早在河圖已有與方位配合的天干及天干五合的數字表達。

天清而輕,地濁而重。在天成象,在地化形。

十天干來自五行分陰陽,是為甲乙(陽陰木)丙丁(陽陰火)戊己(陽陰土)庚辛(陽陰金)壬癸(陽陰水)。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此謂在天成象。

在地金木水火均以土為承載,土布四方合為中央,故在地有辰戌醜未四方土,比天象多出兩個土。再加上東方寅卯木、南方巳午火、西方申酉金、北方亥子水,組成十二地支,此謂在地化形。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順序組合,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就會得到一個數學上的最小公倍數,成一體系即六十甲子,又稱六十花甲。古人用以紀時,包括元會運世大週期,和年月日時小週期。

注: 河圖上,我以一三五七九(即陽幹木火土金水)奇數代表方位,而顯然一六(甲己)合土,二七(乙庚)合金,三八(丙辛)合水,四九(丁壬)合木,五十(戊癸)合火。


柒道友


干支起源於何時,難有定論。

現在的農曆,用干支紀年。傳說中的顓頊歷、殷歷、夏曆、周曆,都是干支紀年,只不過一年之始的“正月”不同,以現農曆為參照,地支的“寅”為一月即正月,據《史記》記載,顓頊歷以十月(亥)為正月,殷歷十二月(醜)為正月,夏曆以一月(寅)為正月,周曆以十一月(子)為正月。

但是,到西漢《太初曆》還不是干支紀年,而是“太歲”紀年。

太歲即歲星木星,約十二年(11.862年)繞天一週。太歲紀年,分別用十個名稱與十二個名稱配合為六十個名稱,用於紀年。

太初元年:焉逢 攝提格。太初二年:端蒙 單閼。太初三年:遊兆 執徐,,,太初六十年:尚章 赤奮若。 六十循環,太初六十一年與太初元年同名。

到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庭下令在全國實行干支紀年。顯然,干支紀年比太初紀年簡單易記。

現在的農曆,寅月為正月,因此有人稱作“夏曆”,其實是錯誤的。農曆是清朝的《時憲書》,而《時憲書》是根據明代《崇禎歷》修訂的。


趙日金141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十天干十二地支,源於古人觀測天象,相傳,天干地支的發明者為四五千年前黃帝的老師大撓氏。古人認為天為主地為從,天為杆地為枝,所以就有了天干地支,天干記日,地支記月,慢慢發展下來,兩兩相配,形成六十個基本單位,一個循環稱為"甲",用來記年月日時。天干地支的出現,標誌著曆法時代的來臨,是人類文明點的標誌之一。天干地支的用處很多很廣,在天文、術數、曆法、氣象、命名等上都有用到,至今很多地方還在用,如太陽曆(即農曆),二十四節氣等。甲乙丙丁,子醜寅卯……仍是朗朗上口。


石丘雜談


在不明白漢字的系統化設置規範章法下,要明白這個關係其實是不可能的!

人們只能理解為紀年與配月的關係。

天干是理於五行,再把五行分陰陽,理出十天干。這個十天干,它是理於乾的分合連同而構建五行,這在數學關係處理上,是理於數的同一關係的發散與擴展形成的分合連同的關係分解,至於地支,它是以十天干的關係理於數的收斂關係構建的群與類,它是理於坤。如果你明白數的發散與遞歸,運用解析延拓,可以理出一組數的遞歸關係,你就知道了歐拉以解析延拓的關係推理出了所有自然數之和等於負一比十二的原因與邏輯了。

首先,天干地支是推演宇宙萬物以理數分解出來的關係過程,後人是把這個關係用來理於紀年。在本末倒置的認識關係下,你怎麼理解都是有問題的!


楊宇林745


干支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內容之一,因此,它起源的起點需要確立一個基點,中國傳統文化發散繁衍之根是《易經》,《易經》的陰陽思維奠定了卜筮、哲學、醫學等的基礎,也就是說,干支說是從《易經》陰陽象思維中誕生出來的,它的產生晚於《易經》,因而一出現就分陰分陽。

《易經》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產物,《易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其義是說:出現於黃河的《河圖》和出現於洛水的《洛書》,是聖人憑藉的依據;又曰:“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很顯然,《易經》是源於《河圖》《洛書》黑白奇偶象數,參見天地變化而立象推衍陰陽變化的,並有了爻卦符象的象徵意義。《易》經歷了《連山》、《歸藏》、《周易》三易階段,它們有個共同的參照,就是天象。

《河圖》《洛書》據傳為天象圖,它反映的是天際星空的星象,體現的是空間位置的變化,古人據此來判定時空的流轉,有了陰陽紀年的意識。河洛的出現大致應在神話傳說的上古時代,干支的出現在黃帝時期,其時甲金文已經成熟,因此,文字的出現使干支字產生有了可能。而最先的紀年曆大約始於夏朝晚期,首先有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它早於地支出現;因此最初產生的是十日紀年。十字中甲丙戊庚壬五字為陽,乙丁己辛癸五字為陰;陰陽交替流轉。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應該是以夏朝十日曆計算的,而非以三百六十五日計算。天象空間位置的方向變化是古人最易感知到的認知,古有“天圓地方”之說,認為天圓旋轉,大地有向,所以,十字實際為空間系統反映,用來表達時間顯然是捉襟見肘的,十日曆的粗糙不足,促生了十二字時間系統的創立,並稱十字為天干,以示空間變化,稱十二字為地支表時間流動,干支配合共同表示時空變化,用以紀年。十天干的影響很大,如《易經》蠱卦就有“先甲三日後甲三日”之辭;因為天干以五行生剋論,蘊含著吉凶之義,而且有方向性,分陰分陽;所以在生辰八字中,也以之為命主為中心來論斷;如甲乙為木在東、丙丁為火在南、戊己為土在中、庚辛為金在西、壬癸為水在北;十二地支表示時間流逝的順序,與空間有密切關係;從夜子時開始,依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為了便於記憶,配以動物,依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人們後來以之作為生肖,使紀年有了生趣。十天干與十二地支順序組合共六十組,稱為一個甲子週期,老人活滿六十歲常戲稱活了一個甲子,俗稱大壽。

干支除了紀年的主要功用,在卜筮、中醫中運用最廣,如卜筮類的八字、六壬,中醫中的子午流注、五運六氣等;它的意義是使陰陽五行的抽象推衍形象化具象化,而干支對二十四節氣的推算也更易記。因此,干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其實用價值,又有其文化意義,是中國古人聰明才智的彰顯。


用戶9878233953554


干支的起源非常的早,具記載是由黃帝的臣子大撓所創制的。當然這個記載離黃帝時期也有一兩千年曆史了,所以準確與否暫不考慮,隋代的《五行大義》沿用了這種說法,並因《五行大義》在干支領域無上的影響力,使得這個成為歷史至今的共識。

干支的功用自古以來,不斷被拓展,它本身的意思和存在的意義,也在不斷的被拓展,隋代的《五行大義》一書,所載的干支的功用和意義,基本算是定型。

干支原本只是用來紀日的,殷商時期的甲古文中大量的出現,只是紀日,但是因為資料缺失,目前並不清楚是如何紀日的,而有資料記載的是公元前720年,魯隱公三年二月的己巳日,之後依巡六十甲子順序至今,從未有過錯露。

另外在殷商時期干支也作為帝王名字出現,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帝乙。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用十二地支紀月,西漢時期已經出現十二地支紀時,西漢末干支被用來紀年。

五代時候十二支開始配天干紀月,到宋朝時期十二時辰也配成干支。

特別說明的是,命理學中八字是宋代發展起來的,這與曆法在宋代的完善有關。具體如下:

一本託名於鬼谷子的命理書籍中,最早用來看人命的,大體只用了(年支,日干,時支)三個字。到唐代出現了更詳細的命理流派,以年支為主,主要是三柱六字預測,到宋代四柱八字成型並迅猛發展。

我們再來說回干支,再《五行大義》中對天干地支本身的字意有著比較詳盡的解釋,這裡不在贅述,建議有興趣的可以讀讀此書。

這些字本身的意義,後來進行了延伸,就是進行類象,或者說是類比萬物,使其不僅僅能代表自身,根據其性情特點可以代表萬物,使得干支的意義被不斷拓寬。

這種類象類比的用法在中國古代非常經常,《易經》將萬物歸為八類,分別用八卦表示,並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為其本義。

干支起於黃帝時期,本來是用來紀日的符號,天干分別為木生長的不同狀態,地支為陰陽消長的描述,除作為曆法所用外,因為本身又和五行結合一體,兼具類象萬物的功能,所以成為中國古代命理學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干支在中國命理學中的地位,與八卦的地位是等同的,當然在命理學中它們也被一起使用,相互印證,影響。通過八卦納甲,後天八卦圖配方位與地支結合等,它們被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路群超


干支的起源傳說是伏羲氏戰蚩尤,九天玄女助伏羲派十天將,十二地神,統一華夏,為反對戰爭,取十天將,十二地神值年,佑護平安。


易行8


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難以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