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11月7日,工信部將第1批《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予以公告,華晨汽車、哈飛汽車、長安標緻雪鐵龍、萬向電動汽車等27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列。

公告指出,對於被特別公示的企業,暫停受理其《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申請移出特別公示的企業,需通過39號令《准入審查要求》的考核。

按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工信部39號令)規定,對於停產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工信部將予以特別公示,相關企業再次生產需要重新經過工信部核查。

不能保持准入條件或破產的企業,將被撤銷資質。

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在國家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背景下,許多汽車企業在最初制度還不完善時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然而,“佔坑”後的一些企業並沒有積極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生產。

此次特別公示企業的下發將倒逼這些企業加快產品研發和生產。

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自2016年12月摘下國家發改委批准的第六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後,萬向集團的造車進度便消失在公眾眼前。

直到今年北京車展前夕,一位名為周亮的人士以Karma Automotive CEO的身份出席了中美汽車論壇,萬向的造車進度才再度被關注。

不過,萬向在2014年就曾說過,A123、卡瑪與萬向錢潮沒有關係。

今年2月,《新京報》曾報道萬向斥資2000億元打造的“萬向創新聚能城”項目進度成謎。

這個位於杭州蕭山區橋南新城的項目,不僅是去年已過世的萬向創始人魯冠球實現造車夢的關鍵,更是萬向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試驗場。

但就目前來看,萬向造車也算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典型了。

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華晨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起步並不晚。

早在2010年,華晨汽車就推出了中華駿捷FSV(微混)新能源汽車。但8年的時間,不僅未取得行業領先優勢,還走到了被“點名”的境地。

其實,在2016年北京國際車展上,華晨曾發佈了兩款新能源車,中華V3純電動版和中華H230EV,這兩款車均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改過來的,各項技術指標遠達不到目前工信部產品准入要求。

上市兩年來,華晨汽車不僅未公佈上述兩款新能源車銷量情況,反而因在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名單“榜上有名”。

對於暫停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研發、設計或生產方面的困難,華晨汽車媒介主管這樣表示:

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採購成本較高,正常有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可以綜合成本。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國家補貼的退坡是趨勢,新能源汽車出廠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國家降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則相應的用戶個人購車成本提高,從而導致市場需求量下降、推廣困難,使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挑戰。

補貼退坡或許才是華晨汽車在新能源方面久未動工的原因吧。

工信部:這27家新能源車企資質將被撤銷

2017年4月,已然被許多國人淡忘的自主品牌“元老”哈飛汽車將核心資產從老東家長安轉給了新東家大唐金控。新成立的哈飛製造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項目完成轉型,重獲新生。

當時,一座佔地規模2000畝的新汽車製造廠呼之欲出。但直到現在,那個神秘的製造工廠也沒能呼得出來,哈飛新能源車也難覓蹤跡。

在新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出臺後,無論是那些已經獲得資質,還是還未獲得資質的企業,都將面臨著兩個核心問題:

一個是今後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確保項目運轉;二是車上市後是否能通過市場檢驗,成功賣出去。

哈飛很有可能是第一種,新東家可能並不缺錢,但敢不敢繼續投是一個問題,因為在補貼退坡的當下,做砸了的風險還是很大的。

與華晨、哈飛存在同樣擔心的還有公告中被點名的其他二十幾家新能源車企,這些企業若不能再次獲得工信部准入條件,除了面臨撤銷資質風險外,企業已經進入免稅目錄的車型也將被剔除。

按照工信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三部委聯合發佈的公告,2017年1月1日及以後列入《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後12個月內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將從《目錄》中撤銷並不再享受免徵車輛購置稅的優惠。

其實今年9月初,工信部已就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 (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了公示通知,彼時共有30家企業進入清單,而對比此次的正式公告可以發現,廣汽本田、長安鈴木,山東麗馳則倖免於難,這主要是由於獲得企業准入時間和產品投產時間有間隔,三家企業在公示期結束前及時進行了數據補充。

在新能源汽車准入制度日趨嚴格的當下,沒有真本事,只抱有僥倖心理的車企勢必將被淘汰。此次工信部擬取消企業生產資質的舉措,有利於梳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整治新能源產業的散亂局面,適時清理資質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更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競爭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