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隨手拋,是有好隨意?找不到“元凶”,一棟樓背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築矗立起來。雖然住得高了,可是伴隨而來的高空拋物卻時有發生,從窗口隨手扔出的垃圾不時地侵佔了這個城市的“個別領空”。不僅讓樓下居民感到無奈,更為重要的是威脅著居民的人身安全。

高空隨手拋,是有好隨意?找不到“元兇”,一棟樓背鍋!

4月29日,家住貴陽市雲巖區保利雲山國際的楊女士雖然家住14樓,可同樣遇到了高空拋物,讓她很是氣憤而又無奈,打電話到本報96811熱線投訴。

保利雲山業主投訴:

“從天而降”的菸頭讓人後怕

“喜從天降”、“天將財神”、“天上掉餡餅”……單看這些,大家可能以為,從天上掉下來的都是好東西,可有時候也有可能是垃圾和髒水……

4月29日,家住10多層的保利雲山國際的楊女士回家時,驚愕地發現家裡生活陽臺上出現了一個菸頭,“家裡沒人抽菸,開始以為是家裡進了人,把我嚇了一跳。”楊女士說,她在家裡仔細查看了一圈,並沒有發現異狀,才反應過來,是樓上鄰居丟下的垃圾。

“幸虧陽臺上沒有易燃物,要不後果不堪設想……”楊女士告訴都市新聞記者,想想很是後怕,讓她很是又氣憤又無奈。

為了提醒樓上的鄰居,楊女士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小區的業主群,“哪位鄰居丟菸頭到我家陽臺了,如果家裡沒菸灰缸,我可以送一個……”

沒想到,楊女士的一句話,卻引起了業主們的熱議,楊女士遭遇的事並不是個例,鄰居們紛紛述說自己遇到的“從天而降”的奇葩事。

高空隨手拋,是有好隨意?找不到“元兇”,一棟樓背鍋!

“我家陽臺上有樓上丟下的舊報紙、果皮,還有小朋友的玩具。”

“我家陽臺是丟下的火腿腸包裝。”

“我家勒窗臺上也有好多菸頭、煙盒……如果沒有垃圾筒,我也送。”……

一時間,業主群裡,送菸灰缸、送垃圾筒,“送”聲一片。

楊女士稱,她也打電話到保利雲山物業投訴。物業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都市新聞記者,已派出樓管到各家挨家挨戶地提醒大家“杜絕高空拋物”,“考慮到許多業主不一定在家,我們將盡快在電梯口貼出不要高空拋物的提示,希望業主都能遵守公德。”

“之前也有業主就樓上高空拋物向業主打電話投訴過,但亂扔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希望你們媒體好好曝光下這些人的不講公德行為!”楊女士說。

貴陽多個小區:高空拋灑垃圾時有發生

你是否也遭遇過高空拋物嗎?

都市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一些小區居民。不少小區的居民都表示,自己遭遇過或目擊過高空拋灑垃圾的情況。

家住貴陽市雲巖區寶山北路某小區的孟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是老房子,有3個單元,6層樓。幾個月前,他中午回家時,也遇到了高空拋物。

“當時,只聽見‘嘩啦’一聲,一堆東西‘從天而降’。一個東西砸到了我的肩上,仔細一看,居然是拇指大小的一塊帶魚骨頭,太噁心了。”他再去看扔下的東西,內容還真豐富,雞蛋殼、菜葉,還有吃剩的米飯和菜湯。“我抬頭去找扔東西的人,鬼影也看不到一個,只好自認倒黴。”回想起當天的事,孟先生氣憤不已。

高空隨手拋,是有好隨意?找不到“元兇”,一棟樓背鍋!

該小區的保潔人員表示,為了方便居民,他們已經把垃圾點設在了各個單元的門口,可有的居民還是不願意下樓,仍然不時會有居民從樓上往下扔垃圾。

6層樓的小區都這樣,那麼那些住在高層的居民又是怎麼樣的呢?隨後,記者又走訪了一些高層的小區居民。

家住貴陽市烏當區的曹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房子在一樓,帶有一個入戶小花園。剛入住時,經常遇到樓上住戶亂扔垃圾和雜物。“還有連湯帶水往下倒的。”為此,她沒少和樓上鄰居吵架。“現在,亂扔東西的少了,可還是時有發生。”

“現在的高層住宅越來越多了,有時走在樓下很擔心被砸到。”採訪中,貴陽某小區的住房陳先生表示,因為發生這樣的事很難找到製造者,往往都只有自認倒黴,可是這樣‘倒黴’的後果往往是很嚴重的。這樣的陋習如果不能改正,只會傷害到更多的人。

律師稱高空拋物一旦引發事故:找不到“元兇”同樓業主共擔責

高空隨手拋,是有好隨意?找不到“元兇”,一棟樓背鍋!

面對高空拋物,難道被砸中者真的只能自認倒黴嗎?

對此,貴州濤聞律師事務所鄒松師傅介紹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高空拋物導致他人損失的事件發生後,若能確認高空拋物侵權人是誰,由侵權人直接承擔賠償責任。若侵權人為不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由其監護人對事件負責,進行賠償。

但在許多高空拋物事件中,往往無法找到侵權人,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也就是說,如果找不到責任人,則事故發生的整棟樓居民要一起賠償損失。”鄒松師傅說,除了樓上的居民能舉證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而其他無法提供證據者將共同為受害人的損失“買單”。

市民心聲:加強宣傳提高素質

在採訪中,宅吉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都市新聞記者,每隔一段時間,居委會或小區物業公司都會以入戶後公益廣告等形式在小區宣傳禁止高空拋物,近幾年,高空拋物的情況大幅減少,但還是偶有發生。

市民陳先生認為,對於高空拋物這一現象,除了法律的規範,最主要的是個人公德意識的養成。“不管是貪圖方便、還是不小心,或者沒看管好小孩而導致物品墜落,這其實都是個人城市生活責任感的缺失。”

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樓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誰都免不了有從樓下經過的時候。只有每一個人的公德意識、城市生活責任感加強了,高空拋物現象才能消失,莫讓高空拋物威脅人們的“頭頂安全”。

都市新聞

記者 孟劍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