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热点 | 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撰稿 | 余昉

事件回顾

2018

08.31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被以涉嫌强奸逮捕,报警一方是21岁中国女留学生,称参与刘强东酒会后被其在自己公寓侵犯。

2018

09.01

刘强东被取保候审,警方称案件已进入调查阶段。在此期间刘强东没有受到任何指控,也没有被要求缴纳任何保释金。

2018

09.03

刘强东返回中国参加京东公开活动。

2018

09.04

警方公布8月31日当晚的警察报告,显示

刘强东是以涉嫌“强暴”的重罪遭逮捕

2018

12.21

(当地时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公布刘强东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不予起诉,这也意味着该案正式结案,刘强东无罪。对此,京东发布声明称,欢迎这个决定。

2019

04.16

在美国检方决定不予刑事起诉4个月后,早前指控刘强东性侵的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女大学生刘婧尧(音)正式对刘强东提起民事诉讼,并索赔5万美元。

被陷害?被性侵?

随着女方的一纸民事诉状书,这桩本已尘埃落定了的性侵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与之前刑事诉讼时舆论一边倒不同,这一次,不断披露的相关材料持续破坏着民众心中的天平。

4月22日,微博用户“@明州事记”发布了两条后证实为剪辑过的监控录像视频,并配文“刘强东明州案晚宴视频曝光,女方未醉酒主动跟随”;“仙人跳实锤?明州案公寓视频曝光 女方举止亲密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两则视频显示女方全程未表露出“拒绝”“不愿意”的态度,并且主动与男方互动亲昵。随后,微博用户“@JTN陈曦律师”发博称:“本人为刘强东先生的代理律师,经当事人确认,该视频内容属实。

热点 | 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明州事记的微博截图

因被质疑剪辑视频造成事实呈现不客观完整,“明州事记”在4月26日又公布了长达3小时14分钟的监控视频。后美联社在报道中称,代表原告的律师事务所确认,该段视频与涉事女性向代理律师做出的陈述、上周起诉刘强东及京东集团的诉讼书中的内容一致。而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代理律师Jill Brisbois在给美联社的一份声明中称,这些视频片段“进一步消除了广泛流传的错误指控和误导性信息,并明确支持了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对我们的代理人不予起诉的决定”。

4月23日,南方都市报又放出一段音频,称收到匿名邮件,里面有刘强东代理律师和女方的谈判录音。音频流出之后,新浪科技很快进行了跟进,并称“新浪科技求证了接近刘强东的人士,称音频内容属实。”女方在电话中表示:“他可以给我一笔钱,我需要他的道歉。”

刘强东方的多次披露,让公众心中的天平有所扭转。毕竟通过这些视频材料,女方并未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或者“不乐意”。

但是这则被指“仙人跳实锤”的音频很快遭到质疑。

4月26日,在微博上公开支持女方的微博用户“陈纯Camus”发布了完整版电话录音,并称此前的电话录音选择性的剪辑了对话,掩盖了刘强东律师主动从警方那里拿到刘婧尧电话,7次电话问她想要多少钱的情节。在完整版电话录音中,女方声音哽咽,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反复说着"我不知道,我还很年轻,我真的不知道",时间长达52秒。

热点 | 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陈纯Camus的微博截图

随后,女方当事人接受了财新记者的独家专访,否认了“仙人跳”一说,并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抵抗,从未同意与刘强东发生性关系。同时解释了自己刚开始是因为害怕才有前后矛盾的口供,而视频中一直“挽手”的行为是因为自己酒后有点“晕”。这一解释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

接二连三的视音频信息不断轰炸舆论中心,每一个关键证据的公布,都将引起民众的热议,甚至有媒体戏称这是一场“‘全民陪审’的喧嚣闹剧”。但是法律面前,到底是闹剧还是双方的应对策略?我们需要回到美国司法体系本身来进行考量。

美国陪审团:谁更可信?

在美国的司法体系当中,发生性侵后想要通过刑事诉讼给嫌犯定罪,必须让陪审团成员作出一致同意。而陪审团成员一致作出同意定罪的决定,是不太容易的。因此,在性侵案中,美国检方如果没有100%的把握证明这一事件发生,就不会提起刑事诉讼,但在民事诉讼中,只要原告陈述的事实更能获得陪审团的信任,就有胜诉的可能。

这也是外界认为在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调查之后,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最终在去年年底因“确定存在严重的证据问题,存在合理怀疑”而对刘强东案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原因所在。而近期披露的这些视频则被认为是主要的“证据问题”。根据目前公布的材料,刘强东案中原告与被告的陈述大相径庭,也都有支持自己陈述的证据,普通看客很难从中简单的判断出到底谁说了真话。在这样的情况下,陪审团对两方的信任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热点 | 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刘强东案亲历者发声

前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性侵案就是最好的例证。2003年,鹰城一家温泉酒店的前台服务员向警方控告科比对他实施了性侵犯。在这起案件中,女方称:“刚开始我是自愿的,后来我说了‘NO’,他依然没有停”。而科比则坚持认为“不是强奸,是通奸”。两方各执己见。直到神探李昌钰在女方内裤上发现了包括科比在内三个男人的DNA,并且有一位法庭雇员误将这些非公开听证会的记录传给了多家媒体。此消息一经发布,舆论就开始对女方展开抨击,女方的可信度骤然下降,被逼无奈,女方选择同时提起民事诉讼,并且索要了一笔数目不详的赔偿金。而在刑事诉讼方面,原告方则要求无限期延迟庭审,因为原告方认为这些泄密已经使一些陪审团候选人产生了偏见。最终,考虑到法庭判决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陪审团对原告方的证词信任度,原告选择撤销诉讼,庭外和解,以科比赔偿500万美金和公开道歉告终,刑事诉讼中,科比也被判为无罪。

科比性侵案中,原告方内裤上多个男人的DNA成为了关键性证据,直接影响了之后陪审团及舆论对原告方证词的可信度。这或许可以解释当前刘强东案中,两方一直积极披露相关视音频的原因。无论是饭局现场的视频还是回到公寓的视频,抑或是被剪的七零八落的谈话音频,都有可能成为最终陪审团判决的重要依据——显然,原告方想要通过音频证明自己是“非自愿”的,而被告则需证明原告“完全自愿”。正如明州律师在采访中所说的:“在性侵案件中当事双方说法大相径庭非常普遍。庭审取决于已有事实和对双方展现出的可信度作出的判断。庭审带来的不可预测性,将是双方在庭审前达成和解的重要动机。”因此这一案件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取决于谁披露的消息更能博得陪审团的信任。

热点 | 刘强东案:“新瓜”带来的庭审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