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弑母案:优秀的孩子是多么可怕?

都说不怕人犯罪,就怕犯罪的人高智商......

最近被北大学子弑母案刷屏,热搜打开,开篇第一句都是:消失了整整三年的犯罪嫌疑人吴谢宇被抓获归案。看了下面调查的过程,其实已经可以看出不是嫌疑人了,已经是罪犯了。可恨的杀害的是自己的亲妈,或者这里面还有吴谢宇妈妈自己的一份功劳?

案发后,2016年2月14日,福州警方发现吴谢宇母亲——谢天琴被杀死在家中。

她的尸体被塑料包裹了数十层,每一层缝隙里都放入了活性炭,以防止尸体变臭。存放尸体的房间竟然还布置了监控,与电脑相连,可以用手机随时查看。

警方随即发布通告: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悬赏万元缉捕。

“大名鼎鼎”的吴谢宇是谁?生于1994年,北大学生,在很长时间里,因常年考试拿第一,被周边人称为“宇神”。进入优秀学府北大,在大学中,他的成长之路,延续了中学时代的“宇神”形象。几乎全部与表彰有关,如他同学所说,他曾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神人,终于还是跌下了神坛,而且令人不可思议,做法令人瞠目结舌。

对于杀人这件事,他的一位同学受到采访时向记者斩钉截铁的说::“我情愿相信自己去杀人,也不会相信他会杀他的母亲。

但在之后,更多关于此案的细节被披露,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不是冲动犯罪,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

北大学子弑母案:优秀的孩子是多么可怕?

案发前,吴谢宇曾通过网络购买了刀具、活性炭、塑料布、医生护士服等作案工具,仅刀具就购买了菜刀、手术刀、雕刻刀及锯条多种。

弑母后,他还剪下母亲日记伪造辞职信,中途还回了一次北大询问补考的事情。甚至,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动露出马脚,或许直到现在还难以知晓案件的发生。

面对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弑母悲剧,有十一二岁的未成年,也有如吴谢宇的成年人,有情急之下的冲动之举,也谋划了之后的行为,到底,孩子和父母之间是因为什么而一步步成为仇人?

在压抑孩子真实内心的情况下,母亲最终培养出了一个看上去近乎完美的儿子。

世上真有完美之人吗?

与其说有完美的人,不如说有带着完美面具的人,至于面具底下的人有多痛苦和压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完美的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天性,压抑自己的欲望,哪怕自己内心有极强的负面情绪,但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完美人设,也只能选择压抑。

当承受不住“完美”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之后,要么选择自我毁灭,要么选择毁灭掉给他戴上这副面具的人。

对吴谢宇来说,也许母亲就是给他戴上这副完美面具的人。

父爱的缺席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

德国家庭治疗师海灵格曾经说:“男孩在胎儿期和童年早期,主要受母亲的影响。如果他不能突破这种影响,母亲的影响就会充斥着他的心身。他会深深感受到母亲的力量和重要性。当儿子面对一个精明、有吸引力、非常重要的母亲时,他会觉得自己太弱小而不能离开她,如果他想结束孩提时代从而成为一个男人,就必须进入父亲、祖父及男人的世界。”

过分胶着的母子关系是危险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父亲及时干预,只有父亲的出现才能减少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也能减少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孩子的人格发展才能更加健全。

以为控制就是爱的思维是父母和孩子矛盾的导火索

那个同样的北大的毕业生王猛曾经说过:"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谢宇杀害母亲,卸掉自己脸上完美的面具之后,他开始疯狂骗钱,寻找妓女,疯狂宣泄多年来压抑自己的欲望。

北大学子弑母案:优秀的孩子是多么可怕?

他们一直以为似乎生来就已经被贴好标签,注定要当什么样的人,走怎样的路。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人生有多大的影响?

网友高赞回答:

早就习惯父母事事操心,而自己也逐渐习惯把自己当作孩子,容易随波逐流,也学会了伪善。

每个被控制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一个强势而又自私的父母,以及保姆式的家庭教育。

以爱为名,一句为你好,一句将来你会感谢我的,就让许多父母理所当然地控制和改写孩子的人生。

然而爱,不是过度的保护和控制,而是给予孩子尊重、平等与自由。

有一种母爱叫,孩子还小,长大就好;

有一种母爱叫,我都是为你好;

有一种母爱叫,你只管读书,其他的妈妈帮你料理好;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母亲的教育和培养。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中学教师,母亲“要强、忠贞、刻板、道德洁癖”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自己的儿子。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有母爱指向离别。”

北大学子弑母案:优秀的孩子是多么可怕?

喜欢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最佳的亲子关系,不是永恒的占有,为人父母也是一场爱与分离的修行。

聪明的父母,更懂得坦然的放手和成全。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给予孩子最浓烈的爱与陪伴,在该放手时,就勇敢体面的放手与成全。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愿我们,在这场人生的修行中,都能给孩子真正的爱与自由。

最后想说:在没有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之前,或许我们不该有过多的猜测,但无论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都给我们家长们敲一个警钟,也希望诸位家长们在该放手的时候可以稍微松松手,适时地给孩子们自由呼吸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