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弒母案:優秀的孩子是多麼可怕?

都說不怕人犯罪,就怕犯罪的人高智商......

最近被北大學子弒母案刷屏,熱搜打開,開篇第一句都是:消失了整整三年的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被抓獲歸案。看了下面調查的過程,其實已經可以看出不是嫌疑人了,已經是罪犯了。可恨的殺害的是自己的親媽,或者這裡面還有吳謝宇媽媽自己的一份功勞?

案發後,2016年2月14日,福州警方發現吳謝宇母親——謝天琴被殺死在家中。

她的屍體被塑料包裹了數十層,每一層縫隙裡都放入了活性炭,以防止屍體變臭。存放屍體的房間竟然還佈置了監控,與電腦相連,可以用手機隨時查看。

警方隨即發佈通告: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懸賞萬元緝捕。

“大名鼎鼎”的吳謝宇是誰?生於1994年,北大學生,在很長時間裡,因常年考試拿第一,被周邊人稱為“宇神”。進入優秀學府北大,在大學中,他的成長之路,延續了中學時代的“宇神”形象。幾乎全部與表彰有關,如他同學所說,他曾是神一般的存在。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神人,終於還是跌下了神壇,而且令人不可思議,做法令人瞠目結舌。

對於殺人這件事,他的一位同學受到採訪時向記者斬釘截鐵的說::“我情願相信自己去殺人,也不會相信他會殺他的母親。

但在之後,更多關於此案的細節被披露,而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衝動犯罪,而是一場有預謀的謀殺!

北大學子弒母案:優秀的孩子是多麼可怕?

案發前,吳謝宇曾通過網絡購買了刀具、活性炭、塑料布、醫生護士服等作案工具,僅刀具就購買了菜刀、手術刀、雕刻刀及鋸條多種。

弒母后,他還剪下母親日記偽造辭職信,中途還回了一次北大詢問補考的事情。甚至,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動露出馬腳,或許直到現在還難以知曉案件的發生。

面對近幾年頻頻發生的弒母悲劇,有十一二歲的未成年,也有如吳謝宇的成年人,有情急之下的衝動之舉,也謀劃了之後的行為,到底,孩子和父母之間是因為什麼而一步步成為仇人?

在壓抑孩子真實內心的情況下,母親最終培養出了一個看上去近乎完美的兒子。

世上真有完美之人嗎?

與其說有完美的人,不如說有帶著完美面具的人,至於面具底下的人有多痛苦和壓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完美的代價是,失去自己的天性,壓抑自己的慾望,哪怕自己內心有極強的負面情緒,但為了維護好自己的完美人設,也只能選擇壓抑。

當承受不住“完美”所帶來的壓力和痛苦之後,要麼選擇自我毀滅,要麼選擇毀滅掉給他戴上這副面具的人。

對吳謝宇來說,也許母親就是給他戴上這副完美面具的人。

父愛的缺席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德國家庭治療師海靈格曾經說:“男孩在胎兒期和童年早期,主要受母親的影響。如果他不能突破這種影響,母親的影響就會充斥著他的心身。他會深深感受到母親的力量和重要性。當兒子面對一個精明、有吸引力、非常重要的母親時,他會覺得自己太弱小而不能離開她,如果他想結束孩提時代從而成為一個男人,就必須進入父親、祖父及男人的世界。”

過分膠著的母子關係是危險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親及時干預,只有父親的出現才能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也能減少母親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孩子的人格發展才能更加健全。

以為控制就是愛的思維是父母和孩子矛盾的導火索

那個同樣的北大的畢業生王猛曾經說過:"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謝宇殺害母親,卸掉自己臉上完美的面具之後,他開始瘋狂騙錢,尋找妓女,瘋狂宣洩多年來壓抑自己的慾望。

北大學子弒母案:優秀的孩子是多麼可怕?

他們一直以為似乎生來就已經被貼好標籤,註定要當什麼樣的人,走怎樣的路。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人生有多大的影響?

網友高贊回答:

早就習慣父母事事操心,而自己也逐漸習慣把自己當作孩子,容易隨波逐流,也學會了偽善。

每個被控制的孩子背後,都有著一個強勢而又自私的父母,以及保姆式的家庭教育。

以愛為名,一句為你好,一句將來你會感謝我的,就讓許多父母理所當然地控制和改寫孩子的人生。

然而愛,不是過度的保護和控制,而是給予孩子尊重、平等與自由。

有一種母愛叫,孩子還小,長大就好;

有一種母愛叫,我都是為你好;

有一種母愛叫,你只管讀書,其他的媽媽幫你料理好;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他母親的教育和培養。因為他的母親是一位傳統的中學教師,母親“要強、忠貞、刻板、道德潔癖”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自己的兒子。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相聚,唯有母愛指向離別。”

北大學子弒母案:優秀的孩子是多麼可怕?

喜歡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最佳的親子關係,不是永恆的佔有,為人父母也是一場愛與分離的修行。

聰明的父母,更懂得坦然的放手和成全。

在孩子童年的時候,給予孩子最濃烈的愛與陪伴,在該放手時,就勇敢體面的放手與成全。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經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

願我們,在這場人生的修行中,都能給孩子真正的愛與自由。

最後想說:在沒有說出事情的起因經過之前,或許我們不該有過多的猜測,但無論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都給我們家長們敲一個警鐘,也希望諸位家長們在該放手的時候可以稍微鬆鬆手,適時地給孩子們自由呼吸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