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位於中國!到底什麼是“燈塔工廠”?請看文章後面介紹。

世界經濟論壇稱這些“燈塔”設施是從大約1,000家制造公司的初步名單中選出的,這些公司是以成功實施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思想為基礎的,其方式已證明具有財務和運營能力。好處。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世界經濟論壇宣佈,“製造業燈塔工廠”網絡迎來7名新成員,加上2018年公佈的9家“燈塔工廠”,目前全球已經有16家“燈塔工廠”,其中5家位於中國,分別是天津的丹佛斯商用壓縮機、深圳的富士康、無錫的博世汽車、青島的海爾和成都的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

附:此前的9家“燈塔工廠”:

1、拜耳製藥事業部(意大利Garbagnate): 在該網站大規模增長的同時,該公司已經部署了一個基於數字雙胞胎的調度計劃,以推動其質量控制實驗室的改進。

2、博世汽車(中國無錫): 高級數據分析正在幫助公司“深入瞭解並消除輸出損失,模擬和優化過程設置,並在機器發生故障之前預測它們”。

3、海爾(中國青島): 人工智能一直致力於創建“訂單製造”大規模定製平臺和遠程AI支持的智能雲平臺,用於預測性維護。

4、強生Johnson&Johnson DePuy Synthes(愛爾蘭科克): 工廠使用物聯網技術創建數字雙胞胎物理資產,以獲得先進的機器洞察力,降低運營成本,減少機器停機時間。

5、菲尼克斯電氣(Bad Pyrmont / Blomberg,德國):“以客戶為導向的數字結對”涉及創建每個客戶規格的數字副本,將生產時間縮短30%。

6、Proctor&Gamble(捷克共和國拉科納): 工廠開發了基於Web的分析模型,用於改善供應鏈,加快產品上市速度,提高庫存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7、施耐德電氣(法國Le Vaudreuil): 運營商提高了運營,維護和能源使用的可視性,使能源成本降低了10%,維護成本降低了30%。

8、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中國成都): 靈活生產的新平臺可以接受客戶訂單並立即分配資源並安排生產時間,從而實現100%的合規性和100%的可追溯性。

9、Fast Radius / UPS(美國芝加哥)

: 工業級3D打印有助於滿足快速週轉時間和產品大規模定製的需求,同時集中式專有操作系統可驅動實時分析並協調設計,生產和全球履行。

中國5家“燈塔工廠”:


海爾青島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以用戶為中心的大規模定製模式”:海爾青島工廠以人工智能主導轉型,包括搭建從用戶下單、智能生產到用戶體驗迭代的大規模定製平臺和遠程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互聯工廠智慧服務雲平臺。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海爾互聯工廠將用戶、模塊商和工廠等要素用開放的平臺模式聚合到一起,原有的模式下用戶的需求都是串聯的流程,從研發到市場調研,再到供應商,供應商再發貨給工廠,最後到物流和售後。現在這個平臺模式下流程變成了並聯的方式,用戶的需求同時到達研發、供應商、工廠這些端口,大家同時開始響應,原先長達18個月之久的研發週期現在可能大大縮短,產品迭代速度提高,並且投放市場成功率大幅提高。

生產製造柔性化、模塊化、自動化。生產製造的核心環節(生產計劃、生產模式)被改造,生產計劃將從傳統的以月為單位變為以小時甚至分鐘計量,這個需要系統即時的信息處理。自動化使得效率提升,原先人工15分鐘更換一套模具,海爾的互聯工廠可以實現15秒更換5套模具,效率提升90倍。此外,模塊化意味著模塊標準化程度的提高,將一個產品分節為多個標準化模塊,使得產品迭代速度明顯提升。

西門子(成都)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3D模擬生產線優化”:西門子員工利用3D模擬、增強現實和其他技術,完善工廠的設計和運營,促使產量提高3倍,縮短週期時間。

SEWC是西門子在德國以外建立的首家數字化工廠,也是西門子繼德國、美國之後在全球的第三個工業自動化產品的研發中心,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製造過程的高度數字化。

憑藉以“數字化雙胞胎”為核心的柔性生產技術平臺,SEWC能夠確保快速分配資源、高效排產並遵循高質量標準。在過去5年中,SEWC高度柔性的生產方式保證了99%的及時交貨率。其次,數字化的生產方式促進了高效生產,使工廠的產量增加了4倍。在工業自動化產品的製造方面,SEWC遵循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過去5年內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9.999%。

此外,SEWC在過去5年中接待了3萬餘名訪客,與中國業內的合作伙伴分享數字化工廠的理念和實踐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溝通和交流,幫助客戶瞭解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博世汽車無錫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增強競爭力”:博世無錫工廠搭建“先訂單,後製造”產品定製平臺,利用遠程人工智能技術事先預測維護需求,其業績比普通工廠高出20%~50%。

博世無錫工廠主要生產共軌噴油器和廢氣後處理系統組件等產品。三年來,無錫工廠自主開發的數據分析系統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生產力。整套系統涉及包含200多臺機器的四條價值鏈。在無錫工廠,一套獨特的模型用來提高刀具利用率,模型中所使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平衡刀具成本與設備停機時間。

此外,基於博世生產系統(BPS)和工業4.0,博世無錫制定了全面升級戰略路線圖,該戰略路線圖包括覆蓋整個價值鏈的40多個項目,例如關於條件監測的多個應用實例,一個優化設施能源消耗的系統,使用RFID技術進行備件跟蹤,數據挖掘提高一次通過率,針對不同場合的負載均衡,動態瓶頸分析,並利用智能眼鏡為操作員提供指導,進一步發展混合現實的實際應用。

富士康深圳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黑燈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這家專門生產智能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型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我維護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富士康注重優先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令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週期降低15%。

丹佛斯商用壓縮機天津工廠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更優化的質量控制體系:

丹佛斯商用壓縮機憑藉全數字追溯系統與智能傳感器、視覺檢測、自動監控系統等數字工具成功改善了質量控制體系,在兩年內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客戶投訴率減少了57%。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一批7家“燈塔工廠”如下:

❒寶馬集團(位於德國雷根斯堡的工廠):該汽車工廠在2018年生產了約320,000輛汽車。儘管工廠在引入定製化物聯網平臺上投入了不少時間與成本,但最終成功將新應用程序部署時長削減了80%,在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的同時也令質量問題減少了5%。

❒丹佛斯商用壓縮機(位於中國天津的工廠):該工廠主要生產冰箱、空調機組等產品所需的壓縮機。丹佛斯憑藉全數字追溯系統與智能傳感器、視覺檢測、自動監控系統等數字工具成功改善了質量控制體系,在兩年內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客戶投訴率減少了57%。

❒富士康(位於中國深圳的工廠):又被稱為“黑燈工廠”,這家專門生產智能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採用全自動化製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型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我維護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 富士康注重優先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令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週期降低15%。

❒Rold(意大利 Cerro Maggiore):這家擁有240名員工的企業,主要生產洗衣機和洗碗機鎖定系統。作為“燈塔網絡”中唯一一家中小型企業,Rold 使用智能手錶、快速成型和數字儀表板等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成功將營業額提升7%~8%。

❒Sandvik Coromant (位於瑞典 Gimo):這家切削刀具生產商利用覆蓋全生產流程的數字主線,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非接觸式轉換”就是其中一例,其支持設計模式自動更改,即使在無人操作(移除結束時的指示)的轉換期間也是如此。

❒沙特阿美 Uthmaniyah 天然氣廠(位於沙特阿拉伯 Uthmaniyah):這座巨型天然氣處理廠多項技術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應用方面已經成為表率,包括管道和機械無人機檢查技術(節約 90%的檢查時間)和可穿戴技術,例如有助於減少工人檢查和維修時間的數字頭盔。

❒塔塔鋼鐵(位於荷蘭艾默伊登的工廠):這座大型工廠擁有9000名員工,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特別設立了高級分析學院,協助工作人員提出有利於減少廢棄物、改進生產過程質量和可靠性的解決方案,令工廠財務狀況大有改善。

何為“燈塔工廠”?評價標準如何?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燈塔工廠”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為全球表率的領先企業。它們選自一張包含1000家制造商的初始清單,主要評判標準是製造商在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提高經濟和運營效益方面取得的成就。

新晉“燈塔工廠”有廣泛的行業和地理代表性。其中,四家新晉工廠位於歐洲,兩家位於中國,還有一家位於中東。新晉者中有一家中等規模的企業——總部位於意大利的Rold值得關注。中等規模企業常常面臨缺乏足夠規模和資源,無法實現先進技術高成本效益應用的挑戰,然而Rold能突破這一限制,難能可貴。

幫助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實現技術升級改造,克服行業領域的實際挑戰,是“燈塔工廠”網絡的宏觀目標。

全球製造企業正面臨轉型難題。世界經濟論壇此前的研究表明,有70%以上投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3D 打印等技術的企業,沒能成功撐過試行階段。面對普遍存在的轉型困境,入選的所有“燈塔工廠”均表示它們願意向其他製造企業敞開大門,分享其成功經驗。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燈塔工廠遍佈各個行業和地區,規模大小不一,但這一類工廠並沒有用機器取代工作者,而是專注於工作變革,降低重複性,使之更具趣味性、更為多樣化,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燈塔工廠沒有把視野侷限在工廠之內,而是著力構建了一個與商業、政府和公民社會相連的廣泛創新體系。

歐洲一路領先,全球僅有的16家“燈塔工廠”,5家企業位於中國!


除了本地試點項目之外,燈塔工廠圍繞供應鏈積極創造價值,追求彈性化,靈活響應客戶需求。燈塔工廠還追求製造和生產系統技術有效部署,有助於創造一個更美好、更清潔的世界。世界經濟論壇“塑造生產的未來”系統行動倡議負責人Helena Leurent表示:“我們期望燈塔工廠成為突破生產力僵局的靈感源泉,令社會受益無窮。”

麥肯錫諮詢公司合夥人兼製造業全球負責人Enno de Boer認為,“這16家‘燈塔工廠’代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轉折點。用曲棍球術語來說,就是第二場開局。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正在滲透到所有行業的中樞,這16家‘燈塔工廠’構成的平臺就是最清楚不過的標誌。然而,對於目前仍在研究如何實現技術應用規模化的公司而言,要成為各行業的領導企業,仍有兩年的距離需要追趕,我們當前正面臨著風險——價值創造或只能圍繞少數生態系統展開,而無法在整個行業中擴散。 ”

“我們以燈塔為基石創建學習平臺的努力是實現更大製造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巨大飛躍的一部分,包括跨國公司,中小企業,創業公司,政府和學術界。”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