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麗藏》之研究

從韓國高麗大藏經研究所請回來的兩片光盤,為專門研究大藏經之用。兩片光盤已包含一套完整《高麗大藏經》及研究資料,並備有專門內文檢索引擎,十分方便查證經文之用。

《再刻高麗藏》,又名《再雕高麗藏》、《高麗藏再雕本》、《高麗藏再刻本》、《再刻麗藏》、《麗藏》、《麗本》。高麗高宗為祈求佛佑,擊退蒙古入侵而敕令雕印。始刻於高麗高宗二十三年(1236) ,完成於高宗三十八年(1251) 。主持人為相國李奎極。刻藏的地點在江華島( 高宗遷都於此) 。經版初藏於禪源寺,朝鮮太祖七年(1398) 移存支天寺,次年再移海印寺( 今韓國廣尚北道伽耶山海印寺) ,至今仍存。

《再刻高麗藏》是以《初刻高麗藏》為底本,《契丹藏》和《高麗續藏經》為補充和校本編成的。全藏總計六百三十九函( 函號為" 天" 至" 洞") ,收經一千五百二十四部( 據該藏目錄,一說實際為一千五百十七部) 六千五百八十九卷( 據日本《緣山三大藏總目錄》所說) 。其結構為:( 一) 《開元釋教錄略出》所錄入藏經,始《大般若經》,終《集諸經禮懺儀》,共一千零九十四部( 較《略出》有增加) 。( 二)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 至鹹平二年(999) 新譯經,始《大乘莊嚴寶經》,終《大教王經》,共一百八十八部。( 三)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等著述,共五部。( 四)《續開元錄》所錄入藏經,始《四十華嚴》,終《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共一百四十部。( 五)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佛名經》等著譯,共五部。( 六) 北宋鹹平三年(1000) 以後新譯經及拾遺編人,始《法印經》,終《一切經音義》,共九十二部。

《再刻高麗藏》為方冊本。每面二十三行,每行十四字。

《再刻高麗藏》的總目名為《大藏目錄》( 上中下三卷) ,收入日本編的《法寶總目錄》( 第二冊) 。

《再刻高麗藏》今存。它是日本《縮刷藏》、《大正藏》所用的底本( 日本東京增上寺藏本) 。近年,韓國利用海印寺今存的八萬一千餘塊經版( 每塊經版的正反面均刻有經文) 予以重印,傳行鄰國。由於海印寺版已經後世補雕,故在收經方面與《大藏目錄》所載略有出入。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的《高麗大藏經》( 即《再刻高麗藏》) 的影印本,共計收經一千五百十三部六千八百零五卷。分為四十八冊。其中前四十二冊為正藏,第四十三冊至第四十七冊為補遺,第四十八冊為總目錄、解題索引。由於《再刻高麗藏》校訂嚴密,故學術界認為,它是漢文《大藏經》中最精審的一個版本。(以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