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应试教育让中国学生压力很大,为什么中国不学习一下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

笔墨笑三刀


中国应试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确实让很多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主要取决于教育资源的紧缺,再加上人口基数巨大,极容易造成激烈的竞争局面。如果没有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自然会小很多。

题主问为什么不可以学习一下欧美国家的教育模式,如果你真正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恐怕你就不会这么说了。远且不说,就拿美国来讲,现在很多学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因为同样面临着学业的激烈竞争。尽管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技能型的内容安排,可以让中小学阶段学习轻松一些,但是学习的压力会在大学后更大突出。

再说英国的教育,近几年英语政府发现数学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小学阶段数学难度非常低,且基础知识教学水平差。直接导致学生在数学学科普遍比较差,虽然英国的学生在学业压力上远没有中国学生那么大,但是成年就业后,数学能力差则能反映在实际工作之中。由此,现在英国政府和上海市教委合作,引入中国数学教师和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本国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所以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完全取决于本国国情,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盲目引进人家的那一样机制。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在应试教育体制上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与变革,可是这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可能要花几十年,上百年才能逐渐完美或更趋合理。


寒石冷月


想必大家还记得早些年的黄冈中学,那可是高考的一大神话,以前的黄冈试卷到处都卖的特火,就目前来说,黄冈试卷卖的也不错,到现在为什么没落,生源只是一个方面,最大的原因是——推行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不一味的追求分数,最后的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你推行素质教育可中考高考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分数,综合素质再好,分数不到,有几个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你?现在的衡水中学不也是一样的应试教育,成天就是刷题刷题再刷题,能够进入清北高校的,几乎大部分都是刷题刷进去,我记得看过一篇新闻:高中三年的试卷,足足两米高……归根结底,源头还是在高考录取政策。


在路上165831363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就是欧美平民才是接受的快乐教育,精英也是应试教育(甚至比中国的残酷),在任何国家想要成功都必须吃苦。

然后我想说的是,中国教育绝对不能像西方那样,因为国情不同,欧美人接受快乐教育的平民出来后也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而中国人接受应试教育找比较好工作都难,更别说接受快乐教育。

而且接受快乐教育就会出现阶级固化,穷人几乎不可能翻身,社会将属于有权有势的人,到那个时候你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再说快乐吧,现在不吃苦,将来有更多的苦吃。

当然了,读高中参加高考也是你自己的选择,追求快乐与否也是你的决定,国家只是要求你读九年,所以你想快乐的话就和家人商量好退学从此再也不读书,那该有多快乐啊。

最后我想说连学习的苦都吃不了,还幻想欧美教育来逃避现实,真是没用。


冰火之锋


我本不想打击你。欧美的中产阶级家庭跟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跟眼光。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因为现在的竞争越来越大。你不努力就会被挤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跟投入时间跟你所谓的午后玩恰恰相反。所以不要拿所谓的中国教育制度不好啥的。中国努力学习好的去国外一样优秀。国外努力学习的来中国也优秀。就是你这种学习不爱学,到最后还要跟人家拼死拼活学习的人比竞争。狗屁不是,竞争不过,内心就扭曲,就是看不见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怪中国的所谓应试教育。就是把你扔国外。你也一样狗屁不是。到哪都吃屎。不好意思,说种你内心了。


强国装备


党把所有人都当成一样的人平等教育你们也闹。如果象西方一样把人分层教育你们屁话更多,觉得更不公平!你知道多少,就在瞎逼逼。西方有钱有权人的精英教育比中国高考学生还要累,还要更强的意志力。普通的奴朴教育当然轻松,很多黑人及有色人种甚至大多数贪穷的白人的孩子世世代代每天就学习两三个小时,当然轻松愉快,但命运等待他们的是世代为奴。西方社会是精英阶层精心设计的精妙的表面公平正义的社会体系,实质是为了达到极少数人长期剥削大多数人!不要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在中国目前至少还给穷人留了阶层跨越的通道,能不能跨越是自己能力的问题。


三清老仙


因为没钱。

填鸭教育再怎么烂,也不可忽略它的优点,那就是成本低。

欧美搞素质教育,一个班最多二十多人。而我们搞填鸭教育,一个班,塞他个六七十人,很正常。反正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听。听懂了,是你聪明;听不懂,要么报课外补习班,要么沦为差生,一直听不懂,最后变成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

中国的填鸭教育,就是让一小撮能适应他的,有死记硬背才能的“人才”,飞黄腾达。然后剩下的大部分人,就算有其他的才华,也照样被淘汰。

都说中国人口素质低,为什么?因为在中国,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只有16%!把大部分人都淘汰了,中国整体素质能高才是怪事。

中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只占GDP的4%!而国际平均水平是7%,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以上。

讲真,中国的老师能记住你叫什么名字,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指望他们搞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

我们中国的税负压力能排全球前三,政府很有钱,就是没钱搞教育。


种田狂魔


一个社会实行怎样的教育方式,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社会教育之差异,孰优孰劣也与主流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有关。

简单直白地说,国情社情不同。

中国基础教育令广大学生不堪重负,而欧美基础教育则使其学生轻松得多,因为中国基础教育与欧美基础教育的定位、目的和设计均不同。

中国的基础教育定位和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服从性有着严格的统一标准和要求,不允许学生逾越和背离既定的目标轨道,因此是去个性化的。

同时,中国长期以来又提倡教育产业化,主张和促使教育行业市场化发展,减少对预算拨款的依赖,事实上中国对基础教育的预算拨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低的少数国家。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对教育的预算拨款和对基础教育的预算拨款还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子集。中国教育预算拨款大头(不是大一点的大头,是很大头)给了高等教育,剩下的部分中大头(也是很大头)又给了城市中小学,其中的大头又给了“重点校”,普通校预算不足,乡村校更是捉襟见肘。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实施的是高淘汰率的精英教育,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以致教育官员会公开宣称高考语文科目的设计就是要让20%的考生做不完试卷,要知道,许多地方初升高的中考已经淘汰了一半的学生。

因此,中国中小学学生的压力主要就来自这三个方面,一是去个性化的规训,从幼儿园就要求每个孩子听话,遵守纪律,不能造次;二是市场化的教育语境下对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过度竞争;三是高淘汰率的精英教育设计。

欧美完全没有这三个因素。欧美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个性化的促进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特异化的天资禀赋、性向特质,鼓励个性发展和多元化,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展。此其一。

同时,欧美基础教育又是优先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欧美社会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普遍不仅几乎没有需要家庭支出的费用科目,而且政策性保障学区内各间学校尽可能同质,不人为区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以英国基础教育为例,公立学校基本上是同质的,私立学校贵一些,但不同的公立学校,以及不同的私立学校,家庭的花费分别是大体一致的,没有悬殊差别。

而且,欧美的基础教育就是全民教育,让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升学没有压力。以美国高中教育为例,高中毕业要求的数学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初二的要求水平,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过关。





当然,不同定位、目的以及设计的基础教育各有优劣。中国的基础教育首先培养的学生有着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服从性强,方便管理和引导;其次是过度练习后普遍应试能力强,掌握的学科知识水平(难度和程度)超过欧美同龄人,但缺乏后劲,成年后普遍厌学。

相对来说,欧美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创造性强,个性自由发展,更快乐和自信,发展潜力大,后劲足;但掌握的学科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远不如中国学生。

不过,近年无论中国基础教育,还是欧美基础教育都在谋求改革,试图从不同的社会以及意识形态下的基础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例如,英国公立学校前几年就曾从中国上海引进数学教师,尝试采用中国式教学方法来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过教育实验以失败告终。

中国也在探索如何从欧美教育中汲取有益的成分,来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全面发展,20多年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一例。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嫁接的因素,“素质教育”也彻底沦为口炮,连起码的社会共识都没有形成。

有些东西是纲,纲举目张。纲就像土壤,土壤不改变,引进的苗难以成活。欧美想学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学不来;中国想学欧美基础教育的长处,也学不来。


唐映红


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也不一定好,教育关乎社会发展,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应试教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应试教育依然是最公平、最合理的选拔方式。下面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并不只是由应试教育所致

学习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单因为应试教育。社会竞争、就业压力、社会评价等等原因都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目前,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自然而然,就业压力就大。前两天多省联考刚刚结束,从岗位需求和报考比例来看,竞争压力巨大。社会评价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学生成长路上主要面对的评价就是家长及亲戚、老师和同学。老师的鼓励与否、同学的认同与否都会影响学习的心绪,进而影响学习策略,潜移默化地就会涉及到学习压力。所以,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有多个原因,并不单是由应试教育所致。

二、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不一定好

外国的月亮不总是圆的,外国的饭菜不总是香的,外国的教育方式也不一定是好的。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同样存在着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不察觉。至于你说的每天上课就一上午,下午就做活动,其实是片面的,即便是作活动也是与学习有关的,再者,这样的教授方式都是中小学,你可以了解一下大学生的辛苦。看一下哈佛大学图书馆半夜学习的人们,你就能明白,学习本来是苦事,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也没有玩着玩着就出成绩的。记不大清是哪一年了,国内的优秀教师去英国交流学习,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教学实践,满怀期待的老师们大失所望。回访几位老师时,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自己的学生才是骄傲,英国的学生太气人了,眼里没有规矩,学习散漫,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也难以适应。可见,外国的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三、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我们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方法、教态语言、学习方法,但不意味着一定要学他们,尤其不能照抄照搬。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很多理论源于国外,许多教育理念和教学革新似乎都是外国的,交互式学习、沟通合作、合作探究。事实上,中国的教育思想很成熟,可以说博大精深,教育心理学提到的许多点,中国的教育家都提到过。孔子提出的教学思想影响至今,循序渐进、启发式学习、学而思、温故而知新等观点至今延用。所以,学习借鉴的是好的,切实符合我国发展教育实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果是拾人牙慧的东西,我们又何必学呢?

新时代我们要有四个自信,自然而然,也要对教育有自信。


学与思共舞


题主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另一面。

事实上,西方教育制度下,一部分学生的确没有压力,享受“快乐教育”;而另一部分学生,同样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山大。以美国为例:

美国学校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接受州政府财政支持,但学校必须按照预算和计划安排课程,跟国内的公办学校很像。在公立学校,的确学习轻松,一般是每天下午3点放学,学生花很少的时间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运动、打游戏、上网、看电视。

而在私立学校,却普遍管理严格,抓得紧、课业多,小学的孩子每周都有阅读、数学等科目的测试,阅读材料的难度相当于国内初中水平,文末的问答题都需要用完整的句子来作答;每天回家至少要读3、4本小册子的故事书,同时完成读书笔记和摘录。私立中学的孩子在初中毕业前就学完了微积分。

而且,私立学校费用高昂,私立中小学平均学费2万美元左右,这还不包含校服、活动费、书费等。

即便这样,大量的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都希望上私立学校,精英阶层、中产以及犹太人、华裔基本上都选私立学校。他们也有“学区房”,但住在学区房,不仅要花大价钱,还必须征得左邻右舍等同一个街区的家庭的同意。

是不是比国内还过分?

事实上,我们国家一直在学习西方教育的先进之处。近几年崛起的民办学校、大学自主招生等,都是跟人家取经的产物。

至于学习压力,我认为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学习好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教育,就等于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

当前国内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为辅。公办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其中的重点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吸引了社会大量目光,为了进入这些重点校,过度教育之风蔓延,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疯狂的补课风,使很多学生苦不堪言。

所以,重视教育,一定要有个度。给孩子减负,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选择“快乐教育”,淡定看待,那么你大可不必去攀比,去补课,孩子负担自然就会减小。

白岩松曾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教育是满意的。所以,对教育有怨言、质疑都是正常的。但是因为过程中的一些不如意就走极端,否定自己的优势,动辄全盘推翻,也是不应该的。

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制度,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待。


飞飞飞飞的鱼儿


我的看法和大家不一样,各人观点哈:我们国家目前的问题不是应试问题,而是学生的学习难度太大,大家看看,现在小学五年级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几十年前比,不是难了一个级别(加上还冒出一个狗屁的奥数),是现在的小朋友比过去聪明?不是,无非是现在的小朋友比过去的小朋友见识多些罢了,那为什么要增加那么大的难度?有人说“那是为了拉开距离”,那又是一个狗屁理论,如果我们的学生个个都优秀(我指的是德、智、体全面优秀),0.05分也是落差,如果都是95分以上,恭喜,我们的孩子都可以是大学生,为什么不可以?我巴不得我们的孩子人人都是栋梁之材,可是现在,增加那么大的难度,娃娃压力太大(适当的压力那是必须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一点也不幸福,可以说是痛苦,也没有见现在这几代人比过去创造的社会价值更多,相反,各种奇葩、奇怪的人更多,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更加厉害,这是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