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鲁迅全集我都看过了,为啥还是不会写作?

今夜的月


首先应该厘清一个概念,你所说的写作指的是什么?是公文、新闻、专业文章还是文学作品?如果指文学作品,我认为那不叫写作,严格意义上讲,那应该叫创作。

熟读鲁迅跟写作有没有关系?应该说既有又没有。说有,鲁迅的文风,语言的辛辣,思想的深刻,不可能不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说没有,是因为读书和写作是两回事。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需要有激情,写作热情,写作兴趣,和基本训练。

我以为,你所说的不会写,是缺少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热情,创作的冲动。

读书需要动的是脑,而写作不仅需要动脑,更需要的是动手。


徐文枢


首先,我很佩服你,能把鲁迅的作品全部看完,也终于找到和我一样差不多通读鲁迅的文章的人,我不知道你花了多久时间看完的,亦或是就是浏览一遍。我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鲁迅的书,从当初的三味书屋到社戏再到孔乙己,有些作品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根本没有可能买到的,只有在课本亦或者跟老师那里借书方能解掉对他的文章的渴望。包括读高中,外面有了借书的地方,大学有了图书馆,这样慢慢的读完了鲁迅的文章,包括出来工作,依然买了鲁迅的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在书架上拿下三本书放在床头,其中一本必有鲁迅的书。

鲁迅全集,我也有一套,不过是全套8册的。还有全卷20册,有12册的,也就是说不同册的价格也就不一样,封面和材质也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你看的全集是哪册,但是能有鲁迅全集,肯定说明你曾喜欢过鲁迅。

回归主题,看完鲁迅全集,为啥还不会写作?你有这种感觉就对了,不要说读,哪怕是精读,对你我们而言,也还是不会写作。写作,不是集一家之作品,而是要集众家之言,写作不仅仅是要多读书,而且需要平常多看多记,写作不仅仅要求你的文笔基础,还有所谓的灵感,对于一件事你当时的想法,写日记也是一个锻炼文笔的办法。韩寒这种天才就不说了,读书不怎么样,但是文学天赋确实佩服,但毕竟我们不是天才。比如张爱玲,她的文章喜欢写月亮,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基本都是白天才睡觉,一晚一晚的看月亮的变化,才会写出关于月亮的精彩语句,在张爱玲小说里有很多部都有描写月亮的。

写作的提升并不仅仅是读名家的全集,就可以了,那样写作也太简单了。如果连一个文学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哪怕读完中国文学所有大家的作品,依然没用。我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都会要求一个星期交一篇作文上去,那个老师真的是挺负责的,包括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指正,甚至每次上完课,都会讲一些语文的基础。而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认真听讲,错失了打基础的最好时机。而且灵感也很重要,我记得我们有一次春游,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故乡,得到全班最高分,那时老师对我说,推送这篇入选作文选,奈何的是,不久之后他就被调走了,而这不仅成了遗憾,这么好的老师,也成了回忆。

所以,你看鲁迅全集,肯定对你有所帮助,也会让你受益匪浅。但跟会不会写作并不搭嘎。前提是文学基础也要跟上。张爱玲写红楼梦魇,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说明写作并没那么容易的,《红楼梦魇》挺好看的。所以写作,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PL2414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间有大量的鲁迅杂文。这些杂文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毕竟那是文革中期,上世纪70年代初期。记得每次上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当时同学们私下把这个老师称作为一个充满了革命情怀,充满了仇恨的右派分子)最喜欢鲁迅的作品,除了课本上的这些,还推荐了,我们全班人手一本鲁迅的著作。我也在这个时期在镇上唯一的小新华书店买了好多鲁迅的作品。至今还在我的众多的藏书中收藏。至今还记得语文老师上鲁迅作品课的时候充满对阶级敌人仇恨的演讲。对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子女的疯狂而仇视眼神。她原是某著名的大报的主编。5七年成为右派,被发配到这个,三省交界的偏远的山区小镇。据说为了生存,他低三下四的去小镇上找当地的领导哭诉,希望能找到混口饭吃的地方。结果当地的领导开恩让他到中学去当语文老师。大家都知道他有一肚子的冤屈,没有一个人跟他计较。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鲁迅的好学生(他最崇拜鲁迅口口声声的自称是鲁迅的忠实学生)。具有鲁迅的革命精神。后来和所有的右派一样,他平反了,又回到了那个城市,又做了那个大报的主编。结果为了代遇大闹一场翘辫子了,呜呼哀哉。后来我们这些同学为纪念他,还专门聚会过,公认他是现实生活中的鲁迅。一个充满了革命激情和阶级仇恨的人。哀哉!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树165323956


自己动手写了吗?以前有个河北师大的学生素描画得不好。他拿着自己的画去问当时在河北很有名的老师,说我的素描有哪些问题。那个老师说,你先画两千张再来问我。他真的回去很认真地画了两千张。带着新画的素描去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说,你的素描现在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两千张,大学生画素描都是两开的,你知道要画多长时间吗?我们练精细素描的时候,一个星期一副作业。当然其中还有别的课要上。我最精细的素描作业是画了两个星期,一副皮手套。还是加班加点画出来的。我不知道他两千张都画了什么。好像说是从大一开始画到快毕业了才画够的。但仅仅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并不是画得很好。所以呢,想写好文章,光读不行,一定要写。写得少,你读也是瞎读,根本读不懂。读了也仅仅是停留在知道的层次。读书是看山是山,写够一定量,再读会看山不是山,然后再写,再读,是看山还是山。


亦非台2018


写作,阅读是必须的准备工作。

你能读完《鲁迅全集》,应该说为思考和表达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阅读不等于写作。

写作除了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

鲁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技巧、语言功力可以学习,但鲁迅的生活积累是不能代替你的生活积累的。

你和鲁迅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

鲁迅反帝反封建,对于社会投枪加匕首。

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照搬吗?

鲁迅纸质传媒时代,我们信息网络音像时代。

鲁迅时代,对于地球的未来信心满满,乐观期待,今天,地球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待着我们。

……



大悔忆智冰


针对这个提问说几句。

某天某日接一朋友电话说他的一朋友想邀我k歌,我喜欢跟业余歌者中水平高些的歌友K歌,是想有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我朋友说那人喜欢唱歌。好!我欣然前往。结果那位朋友连起码的音调都唱跑了,更不谈节奏的合拍了。写这几行字就可以回答你读了《鲁迅全集》而不会写作的问题了。想唱歌与会唱歌是两个概念,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此,会阅读和会写作同样也是两回事。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须结伴而为,光死读书没用,要深入生活,与公众为伴,听其言,闻其音,最好"三同"。鲁迅先生生在那个时代,他也深入大众,他也体会民情,全用脚来丈量社会深层次的东西,故此才有"呐喊"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文字面世。若要写作,也要一步步来,一锹挖不了一口井,它是要备有扎实的学问功底,要有一颗甘于寂寞的心,才能坐得住,写得下。祈愿提问者有作品早日问世!


秋风秋雨听秋声


看过全集,就会写作,哪么,作家的工价,也就和抬毛石的工价差不多了。倒是,鲁迅先生,没有出生的时候,也有很多很多作家,诗人,词人。个人认为,鲁迅先生,开初的专业是学医,后来改行,写字,从始致终,他未曾想过要当作家,这个行业,在他眼里,并不十分看好。打过比仿,有点好象,有的官人,真正目的是钱,而不是官。鲁迅先生,写字的目的是,和人们讲讲一些故事,比如人血馒头,孔乙已,等等,来诱导他旁边的人,闲着的时间,可以动动大脑。胜致,提醒人们,要到某个地方,不一定要走,有人走过的路,也许还有,更近的路,如果,有人提把刀,或者,再请上一些人,也拿上,把新路上刺和毒蛇,都给砍了,走来走去,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想当作家,又去看鲁迅全集,好象是,志愿是宇航员的学生,不知怎么的,整进了,修地铁的学校。


用户9067524622729


天啊!如果看一遍鲁 迅全集就会写作了,那我也早成作家了。因为四十多年前我就看过N遍,并且还能背诵好多名篇片段哪。尤其选入教材的那些,相信大部分人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可有几人能有鲁 迅的文笔,嬉 笑 怒 骂皆成文章?又有几篇文章能像鲁迅那样的犀 利深 邃?


我觉得写文章也相当于盖大楼,既要有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还要有设计师的设计图,更要有建筑师的精湛手艺,只有各个方面的完美结合才能出精品。否则,就出豆 腐 渣工程或者不入流的赝品。

“原材料”(即素材)可以积累,多读多看,尤其是中外名著要仔细的看,有的东西一遍两遍根本理解不了作品精髓,更不要说走马观花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要多动笔写,写不好不要紧,只要能把事情叙述明白,哪怕是流 水 账也要多写多记。相信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进步的。“设计图”可以学习,比如想写什么体裁的文章就按照规则去写。如小说要有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诗词讲究平仄韵律意境等。



至于“手艺”应该是有天赋的。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干什么都有天 赋,写作也不例外。有天赋的人处处能发现素材,事事能找到灵感,篇篇能写出亮点。无天赋的人即使挖 空 心 思、搜 肠 刮 肚也不一定能拼出好文章。如果不是想当作家,(当然想当作家的人,问我也没有用,因为我也是菜鸟)如果不是对自己有文字要求,(比如高考,参加比赛等)那就按照各种体材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意愿坚持不懈地写就行了,走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也许将来某一天你就成了张若虚,来个一首压全唐哪!😄😄😄



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想写就大胆的去写吧!咱成不了文豪、诗圣、词仙,自娱自乐总可以吧!咱拿不到诺贝尔奖,头条的朋友给点个赞不也挺开心嘛!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张宗昌总是冒充文人写没有平仄韵律的张体诗,不也就成了打油诗的鼻祖?年轻人,别着急,慢慢努力吧!


林林妈妈


你真的把鲁迅全集都看过了吗?是不是有点说的太夸张了?鲁迅全集一共有多少字?一共有多少页?一共有多少篇作品?不是,我说你一个也答不上来。这些都是细节。鲁迅先生,小说一共是两本。杂文集一共是12本。各种艺术高达2000多万字。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像你这样的鲁迅爱好者。但是你说你读完了鲁迅全集我是不信的。

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你为什么读完了鲁迅全集,还不会写作?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读。再者,鲁迅全集并不是写作教科书。用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鲁迅先生的很多杂文都是有问题的。所以你的写作能力是不行的。如果你真的想学习好,写作好,那么请你在读完鲁迅先生的文章之后,分辨一些哪些是适合你读的,哪些是不适合你读的?

筛选出来之后,你把鲁迅的作品好好读一下。并且做一下读书笔记。刻意的去仿写。我相信你一定会写出来好文章的。

正如明代大文学家张溥。把书读起片抄7遍,然后再烧7遍…如果还是写不出来,那么我告诉你一句话。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是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再多的汗水也只是汗水。爱迪生如是说。





旧事旧人历史说


这位朋友,你确定整个《鲁迅全集》20卷,你都读了?包括每篇无聊的日记?如果真是一篇不落地读了,那你就是我的偶像。我很少崇拜偶像,在你之前,我只有一个偶像,那就是鲁迅。\r

鲁迅成为我的偶像始于初中时,那个时候的鲁迅尚未被踢出语文课本,先生的作品占据了语文相当大的比重,是绝对的主流派。《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孔乙己》《藤野先生》等等,哪一篇都耳熟能详。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从家里讨要了两块钱,骑上脚踏车,狂奔30多里,从县城书店买回一本先生的《华盖集》。其实对那个年龄的我来说,《华盖集》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但就是对鲁迅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也许正如当今的追星族一样,对某一明星喜欢得莫名其妙。\r

师范毕业的那一年,追星追到高潮,我毫不吝惜地掏出60多块钱,大概一个多月的工资,从县新华书店驮回一套20册精装《鲁迅全集》,算是点缀了我那贫乏空洞的书架。有了先生的陪伴,枯燥而无趣的乡村小学教师生活,好像渐渐投进了一丝光亮,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惭愧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能把先生的文字全部读完。\r

我也喜欢随手写点儿文字,那么读《鲁迅全集》和写作有没有关系呢?鲁迅在决心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从事文学创作时,应该并不曾读过自己的全集的,但鲁迅的文章和他当年埋头故纸堆、整理古文字的那段经历,是断然割不断联系的。所以要学写作,书还是要读的,而且要多读。\r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诗人对读书和写作的体悟。虽说诗人们不乏“神来之笔、有如天助”,但老天爷不会哪天心血来潮,赐灵感于腹内空空之人,只有那些“腹有诗书”的饱读之士,才有运气接受上天的眷顾和垂青,笔下流淌出灵动的文字。明人书画家董其昌还告诉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闭门读书,容易读成书呆子;走出家门,投身社会,亲近自然,让肚里的学问得以“反刍”——经得起实践的认证和检验,才算消化,成为身体所需的营养。\r

虽然身为没有生过孩子的男人,但我还是想以女人为例:写作大概犹如生孩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活儿。读一篇,写十篇,那是肚里有货的天才;读十篇,写一篇,那是厚积薄发的圣人;读百篇,写一篇,那是博古通今的大师;读千篇,写一篇,那是文坛高手;读万篇,写一篇,那才是我们普通人跷跷脚、努努力,有望企及的目标。\r

借用莫言的话,从模仿开始吧。鲁迅先生的语言,嬉笑怒骂中不乏幽默的因子,字里行间无不饱含悲天悯人的情怀。先摹形似,再练神似,慢慢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大家”的头衔就离你不远了。\r

把我胡诌的几句诗送给这位朋友:\r

要想成文,书需多读;\r

闭门造车,下笔无途;\r

走出门去,风吹雾无;\r

信手拈来,车轻路熟。\r

【 文 / 读史品文 】\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