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百万人马,为何普遍使用猫耳洞?

豆沙的冷


战场环境和军队装备决定军队的作战方式。

1978年的越南军队是刚刚结束了长达30年的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战争,军事力量达到顶峰。但是,此时的越南军队虽然装备了不少美式、苏式、中式现代化武器,士兵也比较骁勇善战,但是还不能完全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军队,武器装备完全依赖进口不能自行生产。因此,越南军队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军队都面临着如何在战争中提高武器和人员战场生存能力的问题。

挖掘战壕、打堑壕战是20世纪初的产物,但是在60多年后1978年的现代化战争条件下依然对提高人员和武器的战场生存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在本国战场都曾饱受敌军凶猛的火力打击,单纯的一条战壕显然难以应对铺天盖地的敌军炮弹,于是中苏士兵就摸索出了在战壕内挖掘地洞藏身以躲避炮火的办法。特别是中国军队,常年因为己方炮兵火力远逊于对手,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时常在战壕内挖掘地洞藏身。因为地洞形状酷似猫耳朵,因此就称之为“猫耳洞”,在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猫耳洞对火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作用。

越南人在30年的抗击法国、美国的战争中曾经得到中国和苏联的巨大支援,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援助,更多的还有军事顾问团指导战争,特别是中国军事顾问团成员,大部分是全程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从士兵走向将帅的优秀指挥员。在他们的指导下,经过解放军千锤百炼用无数人鲜血凝结而成的宝贵作战经验也就传递给了越军。其中就包括猫耳洞。

由于越南地处亚热带丛林,并且有很多的天然溶洞,建造猫耳洞十分便捷。越南军队在长达30年的战争中面对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法美军把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坚持下来,显然猫耳洞作为一种战术手段也是功不可没的。

到了1978年,连续打败过两支白人军队的记录让越南人自豪不已,并且在苏联人的一再蛊惑下变得鬼迷心窍起来,居然萌生了想要独霸东南亚的野心并且是以昔日并肩作战、血浓于水的中国为假想敌。企图以100年前的日本人作为榜样,先在军事上把中国打败,铲除自己称霸道路上的绊脚石。

于是,在30年战争中建造起来的那些星罗棋布的猫耳洞再次发挥作用,成为屯兵屯粮的地方,时刻准备与中国开战。

但是令越南人没想到的是,早就有所警觉的中国已经暗中准备了许久,1979年新年刚过,集结在中越边境的3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兵分两路,综合运用一线平推、侧翼穿插的经典战术,越过边境线,抢先对越南动手。等到越南人回过神来调集远在柬埔寨作战的主力部队回来时,解放军已经在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不远的地方带着斩杀越军3万人的辉煌战绩向北撤退了。越南人的猫耳洞在同样擅长打游击战的解放军手里完全成了耗子洞,出,除了能够零星的袭击一下解放军的后勤辎重部队外,根本难以对潮水般向河内推进的解放军有任何实质性的阻拦。反倒是被解放军穿插分割战术搞得因为远离后方不得不孤军作战,越军单兵素质过硬的优势无法发挥,却被占据兵力、火力优势并且杀红眼的解放军一个个捣毁掉。

仅仅在解放军撤退途中消灭掉的越军士兵就有上万人之多。

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上百万军队在边境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对峙、冲突。这个时候双方再次上演了一场70年前一战时期堑壕战的对峙局面。综合国力的差距开始显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边境维持几十万军队十分平常,虽然是窝在猫耳洞里的解放军战士也十分艰苦,但是相比越军,后勤供应却好的多。而维持一支几十万人军队规模对于越南这样刚刚结束了30年战争、国内百废待兴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浩劫。窝在猫耳洞里的越军士兵在忍饥挨饿的同时还得提心吊胆的等待着对面几十万解放军的突然进攻,悲惨境遇可想而知。


大将军威武K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猫耳洞基本都在最前线的对峙阵地。

中越两军有的只相隔几米,互相听得到说话。

这种情况下,一方进行大规模的工事修建是白日做梦,敌人必然会竭尽全力攻击。

那么,猫耳洞就出现了。

猫耳洞其实就是防炮洞,利用现有的一些天然洞穴经过简单修建,形成猫耳洞。

当然,也有完全人工修建的猫耳洞,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当时越军钻猫耳洞,我军也是。

而猫耳洞可以说比战死还可怕。

看看萨沙的文章。

对越作战中的猫耳洞:是天堂,也是炼狱

在以炮战为主的战斗中,可以防炮的猫耳洞就特别的重要。

在中越边境,中国大部分前沿阵地都是越军犬牙交错,不可能建立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工事(双方相距不过几百米,制造大型工事需要时间很长,必然遭遇越军 集中炮击)。双方的阵地都以中小的防炮洞为主。这种防炮洞是解放军在六十年代研究的较新式野战单兵防御工事,也是中国研究的第一代野战工事。

这些防炮洞比起朝鲜战争时期要先进一些!由当年的就地取材的简单土木工事,变为以螺纹钢、水泥、沙土包等物资建立的较为坚固的工事。它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大规模炮击,有效的保护士兵的安全。

中越的很多猫耳洞,并非士兵自己挖的,又很多是天然形成的。

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地形里面,有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岩洞和溶洞。这些洞非常坚固,只需要简单加固就可以使用,比起人工建筑的猫耳洞效果还要好的多。

无数人工修建的猫耳洞和天然生成的岩洞,构成了我们经常谈起的猫耳洞。

总体来说,猫耳洞的防炮性能很好,解放军在防御中伤亡很少。

解放军的重炮

空间狭小

猫耳洞一般不大,属于单兵和少量士兵的防御工事。中越边境最大的猫耳洞是利用天然岩洞构成,可以容纳一个连。绝大部分猫耳洞只能容纳一个班或者半个班,有些洞甚至仅仅能容纳两三个身材矮小的士兵。

小说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被关押在一个约10平方米的牢房里面,一年后就强烈希望和其他犯人见面,或者换个牢房。

而猫耳洞比基督山的牢房,还要小很多。很多洞都是靠匍匐爬行进去,如果体形比较胖的话,爬都爬不进去。进去以后又只能坐着或者蹲着,根本无法站立起来。如果洞里士兵较多,人既站不起,又躺不开,不好睡,不好坐,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几个士兵还必须人贴着人坐着。

有些战士在洞里一蹲就是几个月,直到换防下去。实话实说,让现在的大学生呆在五星级饭店的一百平方米的豪华套房里面三四个月,恐怕他们也无法忍受,要发狂了。

想想这些战士的处境,是在令人钦佩!

下面是摘录《中越战争秘闻》中一段描写猫耳洞的文字:

一号洞不是洞,是岩壁上的一个三角形豁口,外面用装土的编织代垒起来。下口能蹭进去一个瘦人深有一米多,底宽六十分分,三角形空间不足零点三立方 米。它实在太小了,除了两个裸体小个子兵和一件短武器,就没有一点余地,躺不开坐不起也蹲不下,腰腿交叉,脚压臂叠,如要换个姿式调个位置,两个人一起动 作需十分钟方能完成。这个洞两至三天换一次人,哨长小赵有一次坚持过五天五夜。在一号洞不论几天,人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拉。非拉不可,就拉在裤头上,小赵 说。一号洞离越军的洞只有四米,所以不能说话,不能出一点声响,几个打呼噜的兵,在一号洞呆过之后,睡觉居然不再“奏乐”了。在这样的洞里根本无法战斗, 人缩在里边,靠其他阵地火力掩护,不断地朝一号洞的周围标定射击。时间一长枪都不准了。一号洞这样的哨位,虽没什么军事价值,但有政治意义。猫耳洞人必须 坚守之。

狭小的猫耳洞

闷热,潮湿

解放军士兵的口头禅是:在猫耳洞呆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在云南广西边境的亚热带气候,就算是住在通风极好的竹楼里面,也是无法忍受的。

猫耳洞大不过几米长宽,小不过一两米长宽,大半处于地下,只有一个狭小的出口在外,根本不可能通风。

洞里面温度高,普遍超过40度,有些高达50度,正常人几乎无法忍受,体质差的人进去几分钟就会昏迷。温度高还不是最严重的,最惨的还是湿度过高。 洞里面到处湿漉漉的,人无法忍受,连衣服食品很快就会霉烂,武器容易生锈,连特质的防潮被都是潮湿的。人在里面,和我们蒸桑拿差不多。在洞里面根本无法穿 衣服,因为湿度过大,衣服都是潮湿的,很容易贴在身上,除了让人非常难受以外,还极容易生皮肤病,甚至全身溃烂。

有个从大学入伍的战士面子薄,在猫耳洞几个月都穿着衣服,结果全身皮肤溃烂。他不下阵地,被人强行抬了下来。到医院一脱衣服,一层皮也随之脱掉了。猫耳洞里面的解放军士兵,百分之百都是全身赤裸,连内裤也不穿,因为根本穿不住,越军也是一样。

由于洞口小,不通风,洞里面除了湿气以外,各种异味都不容易散掉。一般猫耳洞里面都有食物腐败的馊味,人的汗酸味,粪便的臭味骚味、老鼠的腥味、煤 油的刺鼻味,还有各种霉烂味、烟味、火药味等等。当年的老兵回忆,如果从后方突然进入这种猫耳洞,开始一周根本不想吃东西,一个劲只想吐。

猫耳洞里面根本穿不住衣服

积水又缺水

猫耳洞地势一般比较低,又根本没有排水设施,一旦下雨就很容易大量积水。下雨的时候,解放军士兵只能拼命往外掏水。但是,无论怎么掏,也肯定掏不过来,雨后肯定会大量积水。

有些洞比较好,只有一两分米,泡着脚而已。有的洞水一直到腰部,猫耳洞狭小,战士无法战立起来。士兵们只能背着抢,跪在水里,把电台顶在头上。有的洞比较极端,一直淹到洞顶,战士只能头顶着洞顶站着。

如果雨很快停止,水大约十几小时就能退下去。如果连续下雨,雨水往往几天甚至十几天不退。洞里面的战士没有命令是绝对不能离开岗位的,由于对面就是越军,也无法出洞。

水里不但有大量的粪便,尿水,煤油,甚至还有很多老鼠和毒蛇。人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全身皮肤都发白发胖发皱,看起来非常吓人。

雨天会积水,没有雨的时候洞里又会严重缺水。很多前沿的猫耳洞离越军只有几百甚至几十米,双方不断开枪开炮,还有大量的地雷,运输极为困难。背负补给的军工虽敢于冒很大的危险,也很难送东西上来。

猫耳洞里面需要粮食、水、煤油和弹药。粮食主要是压缩饼干和压缩罐头,体积小,不占什么地方,一次就可 以背不少上来。煤油一桶可以用很长时间,弹药一箱几百发也可以用很久。只有水体积很大,很大的一袋不过20升。人每天都要喝,一袋水也喝不了几天。解放军后勤部门,努力让猫耳洞人均日供水量提升到一点五升(当然这不是饮用水,还包括做饭的用水),可惜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大部分猫耳洞里面都严重缺水。

一般来说,人每天至少要喝半升水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存。每天人由于流汗,排泄要消耗一部分水分,正常的成年人一般一天至少要喝2升水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而猫耳洞由于温度极高,人出汗量远远超过正常人的标准,消耗水分更大。

实际上,猫耳洞里面的战士每天可以用水不过一天半升水,也就是说只能保证人的基本生存。在很多极端情况下,比如越军长期开炮和多次袭击,背送物资的军工上不来,战士每天只能供应0.2升水。这样的情况往往要持续十多天之久。上甘岭坑道的缺水现状,又在几十年后重演。

根据当时士兵回忆,前方士兵回到后方以后,所有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疯狂的喝水,有的还跳到江里面去喝,还在江里又游又滚。

这是回到后方战士最大的享受

不具备全面防御能力造成可怕的精神负担

和朝鲜战争不同,中越边境战争双方都大量使用猫耳洞。中国解放军的猫耳洞和越军离得很近,一般也就是几百米。近的也就是几十米,甚至还有几米的。有的洞是天然岩洞,干脆和越军相通。双方把通道堵死,互相也可以听到说话。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的猫耳洞可以防御越军炮击,却很难抵抗越军特工的偷袭。这些猫耳洞基本都在明处,都为越军熟知。越军经过和日本法国美国超过三十年的军事战斗,单兵素质相当的高,老兵几乎人人可以单独作战,又很擅长在这种山地丛林地形的偷袭。

解放军缺乏夜视器材,也缺乏高效的观测设备,大多数只能靠肉眼监视敌人的动向。

一旦越军偷袭或者乘着夜色摸到猫耳洞的洞口,往往朝洞口射击或者投掷手榴弹。只有一个狭小出口的猫耳洞,不具备防御这种攻击的能力。遭遇越军偷袭,洞里面的士兵往往都会有伤亡,甚至全军覆没。

中越战争中绝大部分战斗,就是这种数不清的小规模交火。

这要求猫耳洞里面的士兵,无论白天黑夜都要有极高的警惕性。一旦有小的放松,往往就会有血的教训。

一个战例,一个越军特工冒雨偷袭一个猫耳洞,解放军两个战士正在忙着掏水。越军一梭子子弹打进去,两名士兵全部阵亡。

还有一个战例是数名越军乘着夜色偷袭,被猫耳洞里面二名士兵发现。双方激烈交火,击毙越军一名。由于越军向洞头投掷几枚手榴弹手榴弹,里面的战士无 法躲避,一名班长受重伤,一名战士阵亡。重伤的班长腹部被炸开,肠子流出,仍然继续开枪将越军击退。阵亡的年轻战士身上中了八十九块弹片!

越军随时可能偷袭,一旦不能发现越军就难逃死伤,洞内战士们自然时刻都高度紧张。战争的残酷并不在于会死,而是在于随时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

一个坚强的人可以面对一次生死危险,但再坚强的人也很难在数月时间内,时时刻刻面对死亡的威胁。

长时间又总是存在的死亡威胁,造成战士们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种压力往往比战争本身更能伤害一个人!

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随时都有可能死亡,但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降临

综上所述,这样的猫耳洞觉得称得上炼狱两个字,他不仅仅是一个流血的炼狱,还是一个闷热、艰苦、时刻面临死亡的可怕地狱。

一般一个强壮的士兵在洞里带上三个月,体重平均会减少10斤以上,需要数月修养才能恢复。

解放军团长王小京说:猫耳洞要是搬到北京城,北京人能在里边困五分钟,就算不简单。

另一位去过猫耳洞的团长说:在这样的猫耳洞呆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给立功,应该给一等功。

这些都不夸张!

有趣的是,革命老前辈们却并不这么看。经过朝鲜战争的老战士说:老山的坑道多好,比我们抗美援朝的工事阔多了。这压缩干粮真好吃,比我们打美国鬼子一把炒面一把雪好多了。

朝鲜战争也好,中越战争也好,猫耳洞不过是底技术条件下减少伤亡的产物。为了保证基层士兵的生存,突出猫耳洞的防御能力,而忽视了对士兵基本生活的需求性。

士 兵也是人,他们也有正常人的基本需求,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超人。美国军事条例规定,如果没有正常补给,基层指挥官有权不向上级汇报就放弃阵地,不会受到军事 处分。中国人和美国人同样都是人,如果单单从身体条件来说,欧裔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可能还要好一些。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士兵为祖国献身的情 况下,还要接受正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毕竟他们已经愿意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还能要求更多的吗?

1984年4月21日的老山主峰,荣誉是用年轻的鲜血换来的

淘汰

随着科技的发展,猫耳洞必然会被淘汰掉。

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解放军逐步用新式的半永久野战工事取代传统的猫耳洞,这些新兴工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猫耳洞的恶劣条件。

到了2000年以后,解放军推出最新研究出来的钢结构装配式火炮工事,让解放军新式野战工事发展到5种等级11个系列。到了今天,从东海海岛到雪域高原,从南沙到黑龙江的大部分边防哨所都配发了新型野战工事。

这些新式野战工事采用装配式模块技术,遮弹技术和快速构筑技术,使得它们更加坚固, 机动性能更加灵活,不受地域、气候干扰。

新型野战工事在猫耳洞的经验上,更加重视舒适度,采用了最新研制的特殊防水材料,同时添加很多士兵的生活设施。如前进指挥所的简易野战工事里,不仅装有发电机、热水器、冰箱、空调、淋浴器,官兵还住上了舒适的床铺。

原本搭建一个猫耳洞,至少需要几个战士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新式野战工事则更为方便,一个战士利用现有材料仅用十几分钟就可以修建完毕

这些已经够好了,专家却仍然不满足。

他们正在从事便携式微型化野战工事,纳米材料野战工事,新概念野战工事等的研究,不远的将来,更为先进的野战工事还将在解放军服役。


萨沙


1978年越南确实有百万大军,而且这还不包括民兵,可以说当时的越南军队,在数量和装备水平方面,强过同时期的许多国家。

所以越南也就自封了个“第三军事强国”,认为其军力,已然成为仅次于美苏的存在。

膨胀的越南做起了统一印度支那、统一中南半岛的美梦,先后出兵柬埔寨和老挝。

而越南这般穷国、小国,在当时可以养得起百万大军,得益于当时苏联的援助,加上当时中国也给予了越南不少援助。

也就是说越南军队在后勤保障上,基本依赖于他国,武器弹药更是全部依赖于苏联。

越南军队在当时,完全就是拿着苏联武器战斗的军队,其本身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这也导致越南在对外扩张中,受到了来自多国的施压,但是越南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硬是继续发动着侵略战争。

越南的一意孤行,导致了最后的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军队从三个方面闪击越南。

一开始越南军队组织了相关的抵抗,但是在实力的绝对碾压下,越军节节败退,不得一越共宣布开始全民游击战。

这道命令充分表明,但是越南主力已经被击溃,而其他部队则还在柬埔寨和老挝,越南开展的游击战,直接将战局变为了一场猫抓耗子的战斗。

此时中越双方都大力挖掘猫耳洞,其实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防炮洞,因为双方炮兵都比较厉害。

而到了谅山战役期间,双方都开始以炮战为主,因为越南地形和环境的特殊性,加上游击队的存在。

所以中国军队采取的是炮火覆盖,减少冲锋。一般只会在坦克掩护下冲锋,这种作战模式,让越军十分无奈。

同样的越军的炮火报复也是非常猛烈,虽然越军炮火没有中国军队猛,但是越军往往是由小股部队带着便捷式火箭炮,去袭击我军的后勤线。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军也挖了不少猫耳洞,用来防炮和储存食物和水。

猫耳洞中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但是就是这种闷热潮湿的猫耳洞,极大的减少了我军的伤亡。

到后来坦克大规模参战之后,我军立刻取得了决定性的压制能力,一度打到了河内近郊。

这场战场其实证明了很多不足,对后来我军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包括终于是摆脱了一些陈旧的战术,开始了需求机械化协同作战。


小司马迁论史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战况、特定的对手,就产生了特殊的工具。



曾经的“世界第三”

说到越南,你会想起什么呢?东南亚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国家?

没错,这些都和越南有关系,但你知道越南曾经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吗?

越南的近代史,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19世纪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不断的侵蚀越南,想要把越南作为自己的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清朝也无法对越南进行帮助。

就这样,越南逐步的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 二战的时候,法国被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给消灭掉,但越南没有结束自己的殖民生涯,又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了。

等到二战结束之后,越南已经开始准备独立建国了,但是法国却准备在这个地区实行新的统治,于是,越南就开始了9年的抗法战争。

好不容易赶走了法国,没想到美国却不请自来了。

1955年,美国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吴廷琰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南越,越南再一次陷入了混乱的战争状态。

越南战争中,美国支持南越,而苏联和我国支持北越,战争打的十分激烈。

到后来美国准备从越南撤军的时候,在离开越南时给南越留下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想用这些东西给南越做武器继续抵抗北越,但南越却并没有像美国希望的那样坚守住,两年之后越南就实现了南北统一。

终于,所有的战争都打完了。此时的越南军队,已经经过了30余年的战争,打仗的能力保持在了一个高水平的状态。

加上苏联和我国所提供的武器以及缴获的美军装备,越南的军队作战水平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厉害。

并且,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支持越南。在此种种的“有利条件”下,越南开始狂妄的称自己是“世界第三”。

猫耳洞——特殊的辅助作战工事

说起作战工事,大家肯定会想起战壕。在电视剧《亮剑》以及其他的战争片中,战壕是一种常见的辅助作战工事。

但是战壕也有它不利的方面,那就是修建战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战壕面对炮击比较吃亏。

在解放战争时候,粟裕的军队遇到了国民军,国军大量使用美军的榴弹炮,使我军损失惨重,我军费了好大的劲所修建的战壕,在榴弹炮的轰炸下很快就灰飞烟灭。

针对这种情况,元帅让战士们挖小型的防空洞。小型防空洞修建的速度快,又能够相对有效的防御敌人的炮击,等到敌人的炮击结束后再出来和敌人拼命。


由于这种洞的形状和猫的耳朵很像,就有了猫耳洞的称呼,这就是猫耳洞的由来。

在中越对峙的时候,中越两军相隔的距离非常近。两军相隔不远,是无法大规模修建防御工事的,因为只要其中一方修建,另一方看到了就一定会全力攻击。

而这个时候猫耳洞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猫耳洞建造相对简单,又能够比较有效的防御敌人的炮击。

加上中越边境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很多天然的溶洞,建造起来方便又坚固,因此在两军对峙的时候越南军队包括中国军队都大量使用猫耳洞。

猫耳洞使用方便,但环境恶劣 能够在猫耳洞坚持下来的,一定是个英雄!一位指挥员在视察在猫耳洞内的士兵后由的衷感叹:“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一年,即便不打仗,也算立功,应该给他们记一等功!”

猫耳洞的条件之恶劣,可能是你难以想象的

恶劣的条件可归结为:小、臭、湿。猫耳洞的建造方便这没错,但建造方便的同时注定了他的空间是狭小的。



很多的洞只能爬着进去,到了里面也是站不起来。由于小的缘故,猫耳洞里面空气非常不好,而且还不通风。

本来在里面的味道就不好,人一旦进去之后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这样子综合一下……画面太美让我不敢想像了。

另外在这里湿度很大,战士在里面长期晒不到太阳,很容易感染皮肤病,得湿疹、皮肤化脓是常态现象。

猫耳洞因其修建简单、防炮击功能强的特点,使得越南军队、包括中国军队都大量使用。但它恶劣的条件也使得很多士兵吃尽了苦头,对于住过猫耳洞的士兵来说,那段记忆是让人不堪回首的。


小小嬴政


其实越战中不管越南军队使用猫耳洞,解放军也大量使用猫耳洞,这是当时越战的特点决定的。

猫耳洞的由来

说起猫耳洞,解放军是发明猫耳洞的鼻祖。早在解放战争的初期,面对国民党的优势兵力,解放军就通过挖猫耳洞作战消灭的大量的国军。


而让猫耳洞威名远扬的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猫耳洞改造成坑道,对付美军的飞机大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军的伤亡,缩小了美军的优势,可以说猫耳洞对于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越战双方使用猫耳洞的原因

越战当时主要是陆军作战,双方以炮战为主,由于双方阵地犬牙交错,相互距离很近,不可能构筑大型工事,加上中越边境的地形地貌中,天然有很多岩洞和溶洞,所以防御炮击的最好方式就是躲在猫耳洞里。

蹲猫耳洞的艰辛

由于猫耳洞一般都很小,根本不能站立,只能坐着或蹲着。由于不通风,里面温度湿度都很高,穿的衣服都会霉烂,容易得皮肤病,甚至溃烂,所以战士们基本都不穿衣服。


食品在里面也极易腐烂,由于部队后勤跟不上,大多时候只能吃发霉的食品或饿肚子。但最要命的是缺水,洞里温度太高,水也时常供应不上。所以在猫耳洞里是对人的体能是个极大的考验。

巨大的精神压力

越战中敌我双方阵地距离很近,越军熟悉地形,又刚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单兵作战能力很强,所以经常夜间发动偷袭,朝我军洞口射击或投手榴弹。一旦遇袭里面的战士就很难生还。由于这种偷袭天天存在,我军又没有什么夜视设备,造成我军的伤亡很大,而洞内的战士们日夜都要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所以对在猫耳洞作战的战士们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越战中解放军战士用一句话,形容了在猫耳洞作战是多么的不易:“在猫耳洞呆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花木童说史



这是猫耳洞的刨面图,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工事。据传是当年八路军从日军学习到的一种防御工事,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效果非常不错。

越军除了猫耳洞以外,还有几种工事,包括Y型工事,A型工事门型工事等几种。

Y型工事,斜壕长2-4米,顶端和两侧都有射击掩体,纵壕为掩蔽工事,长4-5米,上边用土覆盖。

A型隐蔽部是用竹木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做成A型的框架,顶部铺设数层原木或者竹子,高1.8米左右,底宽1.2米左右,可容纳的人数不等,记得有别的资料介绍,A型工事通常容纳的人数不多,修筑时间很长,但是非常坚固。

门型掩蔽部,通常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构成门型框架,顶部铺设数层原木,覆土1.5米以上,长度可以有3-6米,最长可以有30米。

除了这些还包括各种坑道堑壕等,防御设施,以及地雷竹签等障碍物等。

1978年时的越军处于战斗力的鼎盛时期,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中国苏联的军事援助,同时缴获了南越国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而且越军的各级指挥人员都受过中国军校的正规训练,在构筑防御工事时,非常注意选择射界开阔,便于隐蔽的地点,在这些地方构筑非常隐蔽的火力点。

作为一支正规军,在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都是会构筑各种隐蔽部,对于越军也不例外。


有痰


昨天刚刚开始看中越战争的书籍,包括《中越战争十年》,《中越战争秘录》,《中越战争启示录》等等。加上之前看过的《轮战》,非常的被震撼。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前辈的牺牲。改革开放的安定环境,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大规模战斗接受之后,中越双方在边界上开始拉锯战,在老山一带,由于多山多雾,不适合大规模用兵,所以驻守猫耳洞是保持军事压力是主要措施。

猫耳洞,顾名思义,就是像猫的耳朵一样大的藏兵洞。猫的耳朵能有多大,猫耳洞很形象的说明了它之小。小到什么程度?最小的只能容纳一个士兵,而这个士兵要在里面待上一年。大一点的猫耳洞,可以容纳10个人。排泄物都放入罐头盒,小便都是顺着自制的管子。坑洞里面一天只用一根蜡烛,而且洞体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米,坐着都憋闷。更严重的是缺水,如果遇上炮火封锁,人均用水只有150~160毫升,是正常人的十八分之一。长期缺失造成了战士普遍都有结石,大便十几天才来一次。由于闷热潮湿,所有的战士都烂裆。战士们和老鼠,毒蛇,毒虫住在一起,在暗无天日,百味混杂的猫耳洞里面至少守候一年之久!

按照一位叫做梅世江的指导员的说法:

猫耳洞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连小猫小狗都受不了。一看那个洞,一看兄弟们那个样,我们真心疼的流泪啊


怀疑探索者


越南全国以山地、丛林和丘陵地区位置,越南军队作战喜欢结合地理结构。例如在山区作战,越南军队经常利用猫耳洞和堡垒袭击对手。在丛林作战中,越南军队喜欢布置地雷,同时埋藏大量的竹签子。越南军队喜欢使用榴弹发射器和迫击炮,利用这些武器,在丘陵等地区作战的时候,逐步压制对方的火力。此外,越南军队在正面进攻的时候,经常派遣部队侧翼穿插,围点打援、中间开花、声东击西等战术经常使用。越南军队还非常喜欢夜袭,在60、70年代,夜视系统还没有根本普及。在白天行动,容易被发现行动。越南军队经常在夜晚对阵地发动偷袭,有的时候,甚至是团一级的大规模进攻。其实,亚洲地区好几个国家的军队都擅长夜间作战。自己在白天作战容易吃亏,在晚上发动夜袭能够反败为胜。例如日本军队,在诺门坎军队中经常发动夜袭。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在80年代初期,一些前线部队装备了夜视系统,越南军队夜袭的效果越来越差。猫耳洞是在特殊环境下设置的一种工事。当年,双方都布置了大量的猫耳洞。截止1978年,越南军队拥有100万兵力,下辖50多个步兵师。拥有这么强的实力,越南军队为何还要使用猫耳洞呢?

首先说一下猫耳洞的由来,猫耳洞出现了抗战时期。当时为了躲避日本军队的炮击,同时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西南地区的军队开始挖猫耳洞,为何西南地区额军队擅长,这是因为经常在山区生活,了解山体的结,由于洞口像猫耳朵,所以被称为猫耳洞。不得不说,我们的军队非常擅长土工作业,至今都有这个传统。当年,其他国家的军队回忆:如果让他们在阵地上待一个星期,什么武器都没有了。

由于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分布着许多大小深浅不一的溶洞,常被战士们当作天然的掩体,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难以构筑工事的不足。久而久之,有人便把小型的天然溶洞与人工挖掘的猫耳洞混为一谈,不分彼此。  “猫耳洞”并不是因为它的形式,而关键在于它独特的内涵。如此小小猫耳洞,却与前线将士的生存条件,战斗的胜败,乃至国威军威、人格精神等等密切相关,牵动着前后方亿万人的心。  猫耳洞作为戍边战士的终日栖身之地,其狭小逼仄首当其冲,进出必低头,站立必弯腰,即便是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种憋闷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体会到的。

不要看猫耳洞不起眼,这是一个技术活。必须挑选硬度可靠的地方挖掘,如果土质太软,被炮火一轰,里面的官兵可能会活埋。而且洞口不能太大,否则就是活靶子。越南军队非常善于学习,在50年代的抗法战争中,由于法国军队的火力很猛,越南军队也逐渐学会了猫耳洞。越南这个国家多山地和丘陵,而且喀斯特地貌很常见。这样的环境下,非常适合挖掘猫耳洞。大的猫耳洞可以住下10多人,小的只能住两三人。

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度高,湿度大,衣物霉烂,食品变质,被褥几可拧出水滴。战士们只能穿背心裤衩,甚至像原始人那样赤身裸体。尤其进入雨季后,阴雨连绵不断,金贵的太阳难得露出笑脸,加之猫耳洞地势低洼,入口狭窄,少得可怜的阳光也未曾照进一丝半缕,雨水倒是往里流得欢畅。猫耳洞内积水满地,有时水深竟然漫过膝盖,无法蹲坐,躺下休息片刻更是奢望。战士们只好把用过的弹药箱垒成平台,用来支撑极度疲乏的身体,轮流坐在上面稍作休息,权作困苦煎熬中的享受。

由于在洞内沉闷,整日汗水流淌,裆部长期被汗水侵蚀,污垢与盐分积累,红色癣菌白色球菌等细菌得到繁殖,加上缺水,不刷牙、不洗脸,当然就无法洗屁股了,以致出现了“烂裆”这个如同阉割的奇怪疾病。  洞内污浊不堪的空气,霉菌味汗酸味,夹杂着说不出名堂的腥臭味,简直是污浊不堪,几乎置人于窒息。更为可怕的是各种热带昆虫的疯狂侵袭,蝎子、蜈蚣等狼狈为奸,恶毒的蚊蠓专门袭击虚脱发黄的皮肤,被叮咬处眨眼间肿胀起包,遇水发炎,溃疡腐烂,不时地流出脓液,疼痛钻心......

1975年,越南完成了南北统一。截止1978年,越南军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00万,拥有50多个步兵师。即便是这样,在战争期间,越南军队也会使用猫耳洞进行阻击。不清理这些猫耳洞,就无法继续推进。当时,越南北部的猫耳洞很多。住在猫耳洞里并不舒服,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很多官兵都换上了皮肤病。当时,很多官兵都是戴着钢盔、穿着短裤,其他衣服根本不需要。由于空间狭小,猫耳洞里的空气质量很差。

向当代最可爱的人敬礼 !


大风起兮偶飞扬


猫耳洞是一种很浅的洞,在崖壁上挖掘,供人员藏身和物资放置。这是野战阵地防御工事的一种。越南军队的野战工事除了猫耳洞之外,还包括轻武器射击掩体和轻型随伴火炮发射阵地,各级观察哨、观察所,以及人员掩蔽部。

比如一个步兵连就需要构筑冲锋枪射击掩体36至72个,火箭筒射击掩体9到18个,各种机枪射击掩体12到15个。


南疆烽烟正十年


热带地区无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