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2018年,對於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個極為黑暗的年份,上半年的假疫苗事件轟動全國,使得很多民眾將目光聚焦在了我們平常不怎麼關注的醫藥行業,這一關注,就發現了很多不尋常的事情。

復星醫藥子公司被舉報編造生產記錄,GMP證書被收回;華海藥業“纈沙坦事件”發酵,連續5個跌停市值蒸發百億;長生疫苗造假被重罰91億元,市值僅剩30億;嘉林藥業阿託伐他汀的“假藥事件”一波三折,最終卻是“莫須有”……

這些事情還沒完,康美藥業,這個老牌醫藥品牌也曝出捲入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事情中。

那麼,康美藥業究竟是怎麼一步一步從一個千億市值的老牌醫藥領頭羊變成了現在被證監局立案調查的呢?

一箇中藥帝國的崛起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康美藥業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頭羊”,是A股最有名的醫藥企業之一,由中藥材貿易起家,經過20餘年的發展,康美藥業已經成長為目前國內中醫藥業務鏈條最完整、資源最豐富、整合能力最強的龍頭企業之一。

2001年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時,主打中藥材、西藥、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等等,總資產222億元,淨資產120億元。康美藥業先後通過了化學藥GMP、中藥GMP、GSP認證。

2007年是公司戰略佈局的一年,公司在堅持以中藥飲片產業化為核心,逐步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建立中藥物流港和藥材加工基地,掌控上游中藥材資源,邁出走向全國步伐。

在這個時間段,也是康美藥業的第一個增長高峰期,2006年康美藥業的營收增速為41.22%,2007年營收增速為56.74%,營收首次突破10億元。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康美藥業在上市時承諾建設項目也在這個時間段內陸續完成,包括4條化藥原料藥及製劑產線,合計約為2.2億元。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康美在進行了大力度的投入之後,業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可以說,康美藥業這第一波的增長來源於IPO的餘蔭。

而在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康美藥業也開始了下一輪的發展計劃。2008年起,康美髮行分離交易可轉債9億元,2009年認股權證行權,再次募集到了約8.9億元資金,而這些資金主要被康美藥業用於中藥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現金。

在這一時期,康美藥業的大力投入下,2010年前基本完成了各大基地項目的建設,然後開始陸續兌現業績。於是康美迎來了第二波增長高峰,連續兩年營收增速超過83%,並於2012年營收突破100億元。

截至2018年10月,康美藥業的市值高達1073億元,僅次於恆瑞醫藥,超過了復星醫藥、白雲山等公司。

而大家對於康美醫藥最直觀的印象,可能不是它的藥品,而是一首歌曲——《康美之戀》,據悉,這首由譚晶演唱,任泉和李冰冰出演的歌曲講述的就是康美醫藥創始人馬興田和他的愛人許冬瑾在山水間相互愛戀、共同創業的感人故事。

一夜之間,康美閃崩

2018年12月28日晚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對康美藥業進行立案調查。此消息一出,公眾譁然。2019年1月2日,康美藥業跌停開盤,截至目前,已經連續三日跌停,現報6.71元,盤面上約有16萬手封單。

截至目前,康美藥業市值已經跌至203.30億元,與2個月前相比,縮水近800億元!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康美藥業的實控人馬興田聲明和承諾:不存在利用其它賬戶買賣康美藥業股票,不存在利用其它賬戶從事康美藥業股票內幕交易和操縱康美藥業股價的情況。

不過對於康美藥業之前長期詭異的股價走勢,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在此次沒有大跌之前,該股無論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尾盤顯著拉昇是常見形態。

對於康美藥業的質疑

從2012年開始,關於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說法就引起了全民討論,這麼多年過去了,康美藥業還是依舊沒能擺脫這個質疑。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存貸雙高是一個康美藥業被質疑最多的地方,所謂存貸雙高,就是一家公司存款餘額和貸款餘額都非常高,這種情況是對資金的巨大浪費。一邊是高額的財務費用,一邊自己公司的賬上還留有鉅額的現金,這也是不符合商業邏輯的。

我們可以看見康美藥業的財務報表,在2018年半年報中,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399億元,而有息負債高達347億元,佔淨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19%和104%。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康美藥業第二個被質疑的地方就是淨現比低,經營現金流量淨額遠低於淨利潤。康美藥業從2010年至2018年上半年,累計實現淨利潤為201.08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只有94.65億元,淨現比只有47%。

康美藥業從2014年開始,經營現金流淨額連續多年低於淨利潤,近4年多平均經營現金流只有淨利潤的38%,總結一下:要麼是企業近些年實際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是虛高的,要麼就是銷售的產品中大量長期收不回錢。

2018年4月,公司發佈控股股東解除部分質押的公告,控股股東康美實業解除質押後,仍有超過九成的股權被質押。如果公司的大股東對於公司充滿信心,或者大股東資金充裕,有必要進行清倉式質押嗎?

或許是大股東在從事資本運作,需要大量的週轉資金,利用中藥進行資本運營,上市公司可能以貨幣資金作為抵押,但是公司並未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這一點,也和權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

中藥?直銷?

康美:千億中藥帝國的倒塌


不論是這次的康美藥業崩盤,還是之前的同仁堂蜂蜜事件,阿膠造假,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中藥直銷成為主流,企業試圖轉型升級,但是這條路卻不好走。

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1月7日獲得了直銷經營許可;北京同仁堂2016年拿到商務部批轉的直銷牌照;東阿阿膠2015年獲得了國家商務部辦法的直銷經營許可證。

在直銷的背後,是中藥行業的暴利,現在的直銷行業也在面臨著轉型,一旦轉型失敗,股價也會受到影響,包括企業的負面消息一旦曝出,對於股價的影響將是致命性的。

中藥直銷其實也一直存在著很大的隱患,為了降低成本,中藥材以次充好,直接摻雜假貨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作為我國的民族瑰寶,中藥的現狀卻著實令人堪憂!中藥的各種質量問題,已經成為了目前行業中不言而喻的事實。

中藥是一個極為暴利的行業,正因為高利潤,所以才有很多人來打著中藥材的主意,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於中藥飲片經營單位的監管,對於那些改換標籤、過票經營、藥品記錄不健全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查處.

對於直銷來說,這種模式是好的,但是人心卻是無法捉摸的,一旦有人被利益燻心,只顧著眼前的暴利。在這場中藥的轉型升級戰爭中,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