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位於東京澀谷區的“上原之家”,

是被無數建築師和學生膜拜的小住宅典範。

房子由現代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

筱原一男設計,1976年完成,

大辻一大家子已在這住了44年。

現在,家中曾經的長子大辻哲夫

與自己的妻子、母親和兩個女兒

生活在這裡。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這棟三層高,150㎡的小房子

依舊保持著40多年前建造好時的面貌:

幾乎沒有內裝修,

外觀狂野冷峻,室內簡潔溫馨。

建築大師坂本一成認為

這是筱原一男的最高傑作,

“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頭一次

見到這座建築時的景象,

簡直為當時自己貧乏的想象與認識感到羞恥。”

一條與筱原一男生前最後的助手,

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學教授塩崎太伸一起,

去探訪了這個永恆的經典之家。

撰文 成卿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1970年代,日本攝影家大辻清司和建築師筱原一男是同事,兩人同在一個設計藝術學院教書。

在東京需要修建新家時,大辻便請筱原一男設計建造自己的新家。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攝影師大辻清司

這之前,他在長野的度假屋“土間之家”,也是請筱原一男設計的。

對東京這個新房子的需求,大辻清司提出,得容納下母親,自己與妻子,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大兒子和兩個女兒,一共六口人。

另外作為一名攝影師,他還需要一個暗房和工作室。至於外形或者內部的模樣,全部交給筱原一男發揮。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上原之家室內 大辻清司攝

1976年,這棟小房子在東京的澀谷區落成。這裡距離代代木上原電車站不遠,取名為“上原之家”。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上原之家所在區域,距離東京的商業區不到半小時車程,又與新宿站、東京站這些大的輕軌站有距離,是一個安靜又便捷的富裕生活區。

佔地面積136平方米,左右兩側都已有建好的住宅,上原之家與它們保持了適當的距離,並沒有很擁擠。底層沒有花園,一共三層,建築面積有150餘平方米: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一層是大辻清司的攝影暗房和工作室,還有兩個室外的停車位;

二層是一家人主要的起居空間:廚房、客廳、衛生間和兩個臥室;

三層是大兒子大辻哲夫的臥室。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施工中的上原之家

整個房子以六根粗大的樹杈狀柱子作為主體結構,混凝土外牆透出簡潔又清冷的氣質;三層的鋼板拱頂小屋,是當年方盒型房子主體施工後再決定增加的,兩種幾何型疊加在一起,也有衝突中的趣味。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一層平面

44年後,上原之家的第一任屋主大辻清司已經離世,當年16歲的兒子大辻哲夫也已近60,與妻子、母親和兩個女兒一起居住在上原之家裡。

在大辻哲夫的帶領下,我們去這個被無數建築師、建築研究者學習膜拜的小住宅裡做客。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大辻哲夫的母親,大辻清司的太太已經上了歲數,腿腳不太靈便,現在居住在一層曾經的攝影工作室裡。

穿過一層的停車位,從樓梯拾級而上,來到二層的入口平臺,屋頂天窗灑下亮光。入口平臺右側便進入起居空間。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二層入口的門

起居空間的門恰好開在一根樹杈柱下,上半部有整齊的斜切掉的角。

轉過身,走過一人寬的走廊,又一根碩大的樹狀大柱子出現在眼前,把一個大空間隔成兩段:

北邊是一個狹長的廚房,南邊是臨街的客廳。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二層平面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廚房

單從照片上看,會覺得這個柱子存在感極強,但實際等我們在裡面待上個十分鐘,來來回回走上幾遍,並沒有覺得它特別阻礙。走動或者站立時,都會自然地去摸一下,又或者身體往上靠。

詢問屋主大辻哲夫的感受,與這根柱子相伴40餘年的他說,

“對我們日本人來說,傳統和屋的中央都有一根撐起屋頂的頂樑柱——大黑柱,這個樹狀的柱子,就是大黑柱一樣的功能。”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孩子們小的時候在這裡爬上爬下,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樂趣吧!沒有撞到過頭,也從沒覺得很礙事。雖然小時候,來玩的朋友總說我住在一個奇怪的家裡,但這其實相當於別人家裡的隔扇門,類似分隔空間的東西。”

一旁的塩崎教授補充道:“這就像你在森林裡奔跑,會自然地把身體避開頭頂的枝丫一樣。”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家中的大部分家居和鋪裝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樣子。

地板是老的木地板,從房子建成時就採用了斜45度的鋪設方式,各處的照明燈也只是做燈泡的更替。

客廳裡,一條長桌配兩側長凳的傢俱組合,是當年筱原一男事務所裡一名叫大橋的設計師設計。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客廳

長桌挨著嵌入牆體的另一根樹狀大柱,透過三角形的窗正好望得見街對面的私家小花園,一棵櫻花樹開得正旺。

“父親當年有很多的學生和同事常來家中做客,大桌子就是母親招待他們的地方。”

“筱原先生在設計的時候,就構想家的中心在這裡了吧。”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女主人小臥室入口

二層的兩間臥室在客廳的東邊。大房間裡是兩個女兒的臥室,上下鋪的床偶爾會讓青春期的女孩子們抱怨,想要有自己的空間。

小房間是現在上原之家女主人的臥室和工作間,如傳統的日本人一樣,大辻太太依然會採用跪坐的姿勢,在低矮的電腦桌邊處理文件。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走廊裡的白色樓梯伸向三層的小屋,和進入這個家二層的樓梯一樣,並沒有設置欄杆或者扶手,但頭頂上方又有一扇引入自然光的天窗。

屋主大辻哲夫是個有些靦腆和內斂的大叔,談起從年少時便開始居住並且現在仍舊自己獨佔的三層小屋,眼中閃著光,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三層臥室

“16歲時候搬來這裡,我的房間足足有十三疊,簡直就是天堂了。”(注:一疊為一塊榻榻米的面積,約1.62㎡,十三疊約22㎡)

我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就在那裡度過,在自己的房間裡讀書、聽收音機。以前還做過音樂,朋友們經常聚在我寬敞的房間裡演奏樂器。"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塩崎太伸、大辻哲夫與大辻太太在客廳

談及這個小房子的未來,大辻哲夫說:

“與其說是讓孩子們繼承這一個房子,我更希望她們能好好守護筱原先生設計的這個家。”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上原之家夜景

離開上原之家時,夜空已經漆黑,站在街道上看,二層的三角形窗和拱頂小屋的圓形窗洞亮起了燈光。

整個小房子猶如一個有趣的機器人,別具一格地站立在住宅林立的城市裡。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建築師筱原一男

日本建築師筱原一男,是現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也是最受關注的住宅建築師。

二戰後的日本,西方的現代設計風潮所向披靡,能給國家“增光添彩”的公共建築最受重視,而住宅進入了大規模的標準化、工業化設計時代。

但筱原反對跟風,他堅持做有個性的私人住宅設計,他的委託人大多是藝術家或藝術行業從業者,給與筱原寬鬆的設計空間。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古川之家,1958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白之家,1966

在上個世紀50到80年代的日本,筱原設計並建造完成了38個小住宅項目,堅持將傳統的日本建築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堅持“一座家宅就是一件藝術品”。

“上原之家”便是其中一件傑出的作品。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新落成的上原之家,多木浩二攝

上原之家的設計是1970年代初,筱原一男生平第一次出國旅行,去了非洲。自那之後筱原在記錄項目的文字中開始使用“野生”或“裸形(赤裸形態)”這樣的語言。

塩崎太伸說, “我覺得他應該是在非洲遇到了各種人與物,感受到了巨大的原始能量。

把自己所看到的狂野景象和研究的設計符號語言相結合開始思考”。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筱原像一個抽象藝術家,在住宅的空間裡進行構想,他思考著現實的居住空間和人的心靈空間之間的關係。

雖然他設計的居住空間往往不大,但這有限的空間卻變化無窮。通常我們的居住空間掃一眼,幾室幾廳基本就明白了。

但筱原設計的居住空間,上下、前後、左右的各種空間分隔上有著許多的變化: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上原之家裡有形狀不一的開窗,多處從屋頂引入的光線,小爬梯形式簡潔,走起來卻讓人稍有提心吊膽的感覺……

坐在屋裡,各處都有新鮮的抽象畫一樣的場景,似乎有了中國園林一般移步換景的妙趣。

他在富人區買毛坯房,不裝修,一住就是44年

鄭皓鍾攝

筱原也曾說過,他在通過人工的建築去創造新的自然空間。

上原之家裡,綠色龜背竹在夕陽照耀下,投影落在一側混凝土的樹狀大柱上,這個景象似乎完美地解釋了筱原設計的精髓。

鳴謝:東南大學 郭屹民,東京工業大學 塩崎太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