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政法戰線優秀青年幹警事蹟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工作科科長 胡麗雅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這是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中的一句話。在生活中,社區矯正工作者就是讓社區服刑人員順利迴歸社會的"擺渡人",胡麗雅就是其中一員。

天河政法戰線優秀青年幹警事蹟

2004年參加工作至今,胡麗雅在天河區司法局一干就是14個年頭,並從2012年6月起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科的負責人從2012年6月起,胡麗雅,憑藉著80後敢拼敢衝的韌性和執著,有效遏制天河區社區服刑人員的重新犯罪率,成為社會平安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的守護者。2014年、2015年、2018年天河區實現社區服刑人員"零犯罪",2016年至2018年天河區連續三年實現社區矯正在市年度綜治考評取得滿分。胡麗雅也先後被廣東省授予"普法先進個人",被廣州市授予"最美法律服務人"、"維穩及綜治工作先進個人",被天河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亞運會亞殘運會個人三等獎"等稱號。

作風過硬,以忠誠為人民履行使命

十九大以來,隨著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高歌猛進,法律服務人身上所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大。胡麗雅始終保持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自覺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正確政治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公務人員務實、進取、清廉的形象。一是牢固樹立清廉自律的觀念。對照司法部"六不準"嚴格進行自我約束,堅守用權底線,抵住人情請託。在以身作則的同時,定期給區內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打預防針,杜絕腐敗溫床和權力尋租空間。二是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鑽研社區矯正法律法規,做到以法為繩,以法服眾,以法育人,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行家裡手。三是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她在做好先鋒表率的同時,帶領全科工作人員齊心合力開展工作,成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的主力軍。

愛崗敬業,把青春獻給事業和人民

胡麗雅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紮根基層,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出貢獻,為天河社區矯正工作打上"紮實"、"專業"和"創新"標籤。

一是嚴控社區矯正執行工作。胡麗雅為保證刑罰執行的嚴肅性,她與公安民警一起蹲點抓捕逃避監管人員、將突發疾病的擬送監人員送院看管治療,一共對11個服刑人員提起撤銷緩刑、假釋或者收監執行建議,並全部成功移送監所執行。2016年底,她引領天河區率先在省內建成標牌標識規範區一級社矯正中心,為省司法廳制定區級社區矯正中心提供模板和示範。2017年,她率先建立社區服刑人員病情鑑定機制,通過統一體檢和出具司法鑑定意見,對暫予監外執行人員病情進行專業判斷,降低執法風險。

二是有效開展矯正教育。為解決"道德文化修養薄弱"這個犯罪根源,胡麗雅打造了社區服刑人員"國學文化"教育品牌,與廣東省嶺南心學研究會合作,開展國學文化系列教育活動。為解決不服管的問題,她多次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到監獄開展"震撼教育",給那些態度不端正、懶散鬆懈、不服監管規定的社區服刑人員敲響警鐘。

三是把適應性幫扶落到實處。社區服刑人員香港人劉某因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過期而找工作屢屢碰壁,瀕臨居無定所的生存窘況。為了幫助劉某擺脫困境,胡麗雅同志四處奔走,多番溝通於廣東省司法廳、廣東省公安廳、廣州市司法局、天河區公安分局、香港駐粵辦等部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省公安廳的協助下,終於促成了首例在大陸為香港人辦理回鄉證的案例,解決了劉某的"黑戶"身份。

敢於擔當,用激情挑戰不可能

胡麗雅同志是一名80後公務員,年輕幹部的熱情、拼搏和靈活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是開拓性地開展工作。天河區管控著近500名社區服刑人員,在冊人數一直位於廣州市前列,但基層司法所"責任重、人員少"的矛盾制約了工作開展。胡麗雅同志另闢蹊徑,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從2012年起連續7年為服刑人員提供司法社工服務,並率先在廣州建立司法社工培育基地,把司法社工培育為社區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是勇於嘗試新事物。為了使社區服刑人員管理監控到位,她又大膽引進高新科技。2015年,天河區司法局成為全省首個電子手環試點局,通過電子手環實現了對社區服刑人員行蹤100%的實時監控。2017年,作為司法部社區矯正遠程視頻督察系統的試點單位,天河區司法局以及下設司法所率先實現與司法部、省司法廳、市司法局五級連通。2018年,天河區司法局率先啟動區智能化社區矯正中心建設,實現社區矯正工作報到登記、日常監管、視頻監察、遠程幫教和跟蹤定位智能化。

三是敢於挑戰不可能的任務。2015年12月,廣東省唯一一個符合第一類特赦條件的98歲香港籍服刑老人陳某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告予以特赦。在面對"一無直接證據、二無證人證言、三是年代久遠"的艱難取證情況下,她抽絲剝繭,在歷經材料的"三退三送"的調查取證後,攻克難關,完成調查取證工作,順利辦理了特赦報請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