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真的用乌龟壳儿算命占卜吗?

宗伯正曜


宗伯正曜回答:根据宗伯学(古儒学、古经学)记载,中华民族从来不用龟甲占卜。


这个要从上古宗伯学谈起。

本文作者陈政耀(宗伯正曜)、赵樱,原文出自《宗伯正曜古传诗经·风》一书


大宗伯在王室朝廷建立最早的贵族学校,教授贵族士大夫子弟学习文字、礼仪、祭祀、古史、古经、卜筮、音乐、舞蹈、歌咏、星象、天文历法、外交、医学等各个学科,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综合大学。因此,世界文化的源头就是中华文明,而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上古宗伯学。宗伯学弟子在学校期间(后世叫做国子监)称作儒子或儒生,毕业之后称做儒士。这些儒者是周朝时期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阶层,普通百姓没有机会和财力学习文化,几乎都不识字,而《诗经》中的许多篇章是参周时期儒子们的学习课本。

从公元前7500年左右神农氏、女娲氏时期开始,宗伯学儒者已经使用毛笔、烟墨书写文字,写在素麻(苎麻)布上,即用素麻布作为书写材料用于记录。参周古人从未使用过兽骨来写字,目前本文作者所见到的甲骨文都是秦朝以后的文字。秦朝是薰商人(殷商,荤商,薰鬻,薰育戎狄人)建立的国家(或朝代),薰商人属于游牧民族,当时文化程度非常落后,甲骨文应该是秦朝薰商人的文化产物。


大宗伯手持的“笔”并不能用于书写,只是一个象征,使用粗竹管和长兽毛制成,长度大约“两臂伸展开的长度”,即1.5公尺左右。大尹或者大宗伯“执笔”的形象一直演变流传到今天,被后世各类“人或组织”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加以更改,如西方传说里的巫师骑着的“扫帚”,它源于参周时期大宗伯派出弟子去往西方传播文化,当时宗伯弟子按照礼仪“持节(就是大笔)”,当时地理位置比较靠近中华的是匈人和古代印度。匈人就是匈奴人,拉丁语读音是Hvnnv,英语读音是Hun,参周早期中华民族把他们音译作薰商人(殷商,荤商,薰育戎狄人)。这些匈人头戴尖帽,手持大笔,跟着宗伯弟子学习文化和占卜,最后变成了骑着扫帚的巫师形象。


关于古代印度佛教、西方天主教两大教派和中国文化渊源的一些史实在此暂不记述。此外,还有西方君主的权杖、印度湿婆神手中的三叉杖、大梵天手中的汤匙杖、毗湿奴神手中的金刚杵、古埃及拉神手中的神杖、法老手中的蛇杖,道者手持的拂尘、释者观世音菩萨手中的杨柳枝、魁星手中的点斗笔等等,都是源于宗伯弟子手执之“笔”的变形。

其实,“巫师”这个名称的来源就是指宗伯大卜(下大夫,职责卜筮)属下的“筮人”,上古“筮”就写作“巫”,巫师就是筮师。上古大宗伯派遣筮士去往世界各处传道,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后世的各国和各民族文化历史传说,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古埃及神话、玛雅神话、西方占星术、东方的卜筮、算命、东南亚的巫术、降术(又叫降头术)、驱鬼、血咒等等,这些全部来源于中华上古宗伯学。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宗伯(或者宗伯弟子)在卜筮的时候从未使用过龟甲或者兽骨,而是使用“三兆、三易、三梦”和“开龟、作龟、命龟”等方法。其中“梦”并不是指“睡觉做梦”;“龟、视高命龟”也不是指乌龟或者看乌龟、看龟甲,它们都是上古宗伯学弟子必须掌握的一些卜筮方法。


“梦”和“龟”都是上古参文,不可使用后世的古汉语来解释其含义。


公元前7500年左右,神农氏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王国。

神农氏、女娲氏时期使用的文字叫做符文(或天文)。上古“三易”中的《周》易 就是符文,目前所知文字仅仅限于如日,月,土等。此外,例如“女”的符文(天文)含义是指礼仪,中华礼仪和上古礼仪就是从女娲氏(娲皇)开始成形。伏羲氏(庖牺氏)时期,开始出现最早的祭祀礼仪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