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

——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鄉村發展網訊】“不怨天,不怨地,只怪自己得錯病;不勤勞,不努力,只能坐著等死;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我要靠自己。”這是江北街道鄧家村1組社員周可平第一次見到我們時哽咽於喉、堅強有力的聲音,久久縈繞耳邊,無法忘卻,無法消散,無法釋懷···他是“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勞動者,他是“脫貧致富貴在立志”的堅持者,他是“弱鳥可望先飛,致貧可能先富”的奮進者!

“天塌了!頂樑柱倒了!”疾病襲來欲哭無淚

早在周可平9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沒過多久,父親也撒手人寰。孤苦無依的他,沒有因為父母的離去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上進讀書,善良待人;勤勞耕種,腳踏實地;自強自立,克服窘境,20歲便外出務工,經過一番誠實肯幹的努力,後與妻子相識相知相守,雖不是大富大貴,但日子還算過得美滿。他堅定的說:“我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父母不在了,我更清楚只有靠自己。”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回顧往昔,真情流露的周可平)

2013年6月,周可平36歲,因身體浮腫去醫院檢查,不幸被查出糖尿病、高血壓,後因肝病入院,2014年底被診斷出重度尿毒症。當得知自己患上大病後,彷彿天塌、頂樑柱傾倒般木訥了、安靜了、呆滯了,心裡纏綿迴響:弱聽的妻子誰陪伴?4歲的女兒誰照顧?大筆的醫療費怎麼辦?家裡的莊稼誰去種?我的明天在哪裡?我們的明天在哪裡···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厚厚的病例單、鉅額的醫療費壓得周可平喘不過氣)

我還該在世上嗎?我還該在世上嗎?我還該在世上嗎?這樣有答案似乎沒答案的問題他一度想了很久很久。從他那欲哭無淚的神情中,可以看到:曾經絕望輕生的念頭、曾經病痛折磨的苦念、曾經放手負擔的解脫。“剛得病時,我不敢和別人多說話,怕他們異樣的眼光;我不敢出門見人,怕自卑更深;我不敢下地幹活,怕自己病情惡化突然死了”,周可平低聲輕語說。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周可平向記者訴說病情)

“今冬明春,八方溫情洋溢!”重拾生活的激情與嚮往

2015年6月開始,在村社幹部和村民代表的關心呼籲下,他先後被納入了低保和貧困對象。在黨和國家健康扶貧等系列政策的幫扶下,他開始主動到大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嘗試做第一次透析,之後一直堅持每週3次,身體慢慢好轉,現在基本能幹些體力不重的農活了;在家人的溫暖、鄉親們的鼓勵、駐村幫扶幹部的關心下,他漸漸明白,自己得的不是什麼絕症,國家有好政策,醫療有好技術,自己一定會好起來的;在治療過程間病友病例的見聞中,他看到了10多歲就經歷痛苦的病友依然堅強,看到了經歷此病10多年的病友依然健碩,看到了自己一次次治療和透析的變化,明白活著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對妻子和女兒的責任,更是要對得起關心自己的各級組織和各位幹部群眾。彷彿讓我們感受到,那經歷黃沙滾石、疾風駭浪般的新慢慢地平靜下來,在之後的交流中,他沒有一句過度渲染曾經的痛苦,始終展現的是那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勵志男兒模樣,對未來的生活又充滿鮮活的激情和嚮往。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談起自己當前的發展,周可平自豪的模樣)

治療初期,女兒周潤節才4歲,無法照看,多虧親人和鄰居相助。女兒今年9歲了,乖巧可愛的她看到爸爸生病了,還要強忍著幹活種地,四處奔波幫助鄰里,那一雙被淚水溢滿的水靈靈的眼睛柔和的望著我們說:“我很想,很想,很想!和爸爸一起幹活,可爸爸不允許,氣我說會倒添亂,反而讓我好好學習,他說農民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讀書”。今年初,她看見爸爸躺臥在床上,飯也不吃,表情痛苦不堪,還在流淚,就問“爸爸你是不是人不好,要我和媽媽陪你一起去醫院嗎?”周可平內心極不平靜,拉著孩子的手說“沒事,一會就好了,你快點去看書吧”孩子強忍著充盈眼眶的淚水,知道爸爸病發了很痛很痛,可她又無能為力,心裡只能暗下決心“好好讀書,早點工作,找錢了好好給爸爸治病,讓爸爸趕快好起來。”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女兒周潤節在手機上看到關於父親的病痛經歷,她哭了)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女兒周潤節向駐村幹部講述“我心中的爸爸”)

治療期間,每一次住院、每一次透析、每一次奔波,妻子王昌梅都不離不棄,一直陪伴,一直支持,一直照顧。村頭邊,大街上,醫院裡……都有他們一起攙扶相依的身影。

鄰居眼裡的周可平是勤勞友善、樸實開朗的。鄰居況大姐給我們講,今年9月的一天,正值農忙時節,氣溫高,太陽曬,周可平清晨5點就起床忙活,不僅收割自己的莊稼,還幫其他村民開農具車搬運農物,為了能抓住收割黃金期,他一直忍著疼痛堅持忙到晚上,終於忍不住了,暈倒在況大姐家,全靠大家及時給他喝了點葡萄水,才慢慢緩和起來。大家都勸他“可平兄弟,不要太拼了,身體要緊。”可他心知肚明,家裡的“主心骨”就是他,不幹不行呀。

“立志脫貧,自強不息!”提升“飛”的意識,踐行“飛”的行動

周可平通過一如既往的堅持透析,即使每週常態化的醫院、家裡兩點一線來回奔波,看到那被病痛折磨的身體如破土的嫩芽般,又充滿著鮮活的生命力,讓他體會到,以前的煎熬、疼痛、忍耐都是值得的!而在面對病情好轉後,工作仍無著落,醫藥費、女兒書本費和家庭開支等費用接踵而來的困境,他猶豫了、無奈了、迷茫了、哭泣了。

這個時候,區級扶貧領導來了,江北街道幹部來了,駐村幫扶幹部來了,他們用心講解健康扶貧政策,政策幫扶解決其大部分醫療費;每月創新開展“一表一賬一輪”走訪,及時瞭解他的身體、家庭、住房安全等情況;開展“陽光”思想教育,悉心將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助力提升“飛”的意識。他們共同為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脫貧計劃,2017年協調落實產業發展貸款資金5萬元;2018年帶動產業扶貧,發展其加入重慶葛亮山鄉村旅遊股份合作社,助其踐行“飛”的行動!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鄧家村駐村工作隊走訪關心周可平,瞭解身體、產業發展、生活等情況)

周可平在大家的指導下,從自身實際出發,決定發展養殖業,從開始喂10頭、20頭、30頭……到現在的一年出欄生豬70餘頭,每頭豬能有近600元的利潤,每年就生豬出售增收近4.2萬元。妻子雖然人殘,但智不殘,共同決定大力發展榨菜種植,她主動下地開機器翻土培土,隻身種榨菜苗砍榨菜,從開始種植2畝地發展到現在種植近10畝,每年榨菜種植銷售增收近2萬元……產業起來了,收入增加了,生活穩定了,自己看病、女兒讀書……再也不發愁了。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周可平夫婦大力發展養殖業)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妻子王昌梅正在為冬季菜頭撒肥)

現在的周可平,不再是那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遠離群眾,缺乏溝通”的周可平啦,他與妻子始終如一的堅持著,彼此陽光著,田間裡、村頭邊、集市上…..都有他們夫妻的足跡,即使“汗水溼透了衣襟,病痛折磨著身軀”,也能感受到他們是生活在快樂裡!幸福裡!滿足裡!

從特病患者到脫貧能手——脫貧光榮勵志人物周可平

(對生活充滿嚮往,依然堅持勞動的周可平夫婦)

文/圖 涪陵區江北街道鄧家村駐村工作隊 周偉 曾林

2018年12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