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也要切記這些安全知識

五一放假也要切記這些安全知識

我國每年因溺水意外死亡的人數僅次於交通事故,溺水已成為危害青少年的一大殺手。

五一假期也是學生外出遊玩的高峰期,請家長務必給孩子傳授防溺水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斷加強孩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切實承擔起監護責任,與孩子共度一個平安快樂的假期。

溺水是指呼吸道淹沒或浸泡於液體中,產生呼吸道損傷的過程。溺水2分鐘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後神經系統便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傷。

五一放假也要切記這些安全知識

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3.不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到自然水域(如溪、湖、河、渠、水塘、水庫等)游泳或玩水;

6.看見有人溺水不得擅自下水施救,更不可手拉手盲目施救,也不可視而不見、默默走開。應立即尋求大人或撥打110、119尋求幫助,學會智慧救援。

發生溺水怎麼辦

電視上的溺水者總是雙手亂揮、大聲喊叫;而實際上溺水總是悄然發生的,調查顯示90%的孩童在發生溺水時,總有成人在旁照看,但由於溺水者“看起來不像溺水”,導致照顧者沒有在意。

五一放假也要切記這些安全知識

防溺水家長鬚知

1.溺水者大多不會呼叫。因為他們必須先能呼吸,才能說話。溺水時是沒有時間呼氣、吸氣,呼叫的。

2.溺水者無法揮手。溺水的時候,為了讓嘴巴浮出水面,人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身兩側向下壓,兒童則可能將手臂前伸,所以溺水者無法向救援者划水移動,或把手伸向救援設備。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動作,他們只能掙扎20—60秒。

4.溺水者一般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呈現頭後仰,嘴巴張開的狀態;如果溺水的是小孩,頭可能前傾。

5.有時候,兒童溺水最重要的跡象就是看起來不像溺水;兒童戲水的時候會發出很多聲音,所以當孩子安靜無聲的時候,就應該問“你還好嗎?”如果他們能回答,大概沒事;但如果他們無法回答且眼神渙散,就要立即施以援手。

急救措施

五一放假也要切記這些安全知識

溺水者狀態不同,急救措施也不同: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脈搏:撥打120等待救援人員。

2.溺水者昏迷,有呼吸有脈搏:撥打120,清理口鼻異物,穩定側臥位,等待救援人員。密切觀察呼吸脈搏情況,必要時進行心肺復甦。

3.溺水者昏迷,無呼吸有脈搏:給溺水者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待溺水者恢復呼吸後,可側臥位,等待救援人員。

4.溺水者昏迷,無呼吸無脈搏:立即清理口鼻異物,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同時撥打120,並持續心肺復甦到溺水者恢復呼吸脈搏或救援人員到達。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微雲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