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人 這樣守護萬家燈火

电力人 这样守护万家灯火

阮永麗。楊映侖攝

电力人 这样守护万家灯火

敖剛。潘也攝

电力人 这样守护万家灯火

嚴飛。受訪者供圖

电力人 这样守护万家灯火

方勇。受訪者供圖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張怡 通訊員曹春霞 李劍兵)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學習,電都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對現代社會而言,可以說“一日無電,百事荒蕪”。然而每當萬家燈火亮起,卻鮮有人想過我們每天都能隨時享受的這種明亮背後,是哪些人在默默堅守?在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昆明供電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崗位,從事不同工種,紮根不同地區……但卻幹著相同的工作——保證百姓不斷電,保證百姓安全用電。他們中,有技術精煉的一線人員,有思維敏銳的規劃人員……他們用尋常的故事敘寫了不普通的傳記,成為諸多勞動崗位中值得言說的一部分。

年輕的技術專家

亮眼的“螺絲釘”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但昆明供電局變電運行一所500千伏莊喬巡維中心班長嚴飛在參加工作的8年裡,就磨亮了專業技術這把劍。2017年10月獲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變電運行競賽個人二等獎;2017年11月獲昆明供電局兼職培訓師講課比賽“變電運檢及調度、安監專業競賽組”二等獎;2017年12月獲“雲南電網公司2016年度技術改進貢獻三等獎”;2018年獲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這樣的榮譽,在他過去的工作生涯中不勝枚舉。更難得的是,2016年底,在雲南電網公司新一輪專家選聘中,他作為昆明供電局唯一一名變電運行技術類專家獲聘,同時也是此次獲聘中最年輕的技術專家。

一名年齡不到30歲的普通變電維護人員為何能把看似枯燥的工作做到出色?是連續半個月工作不休息?還是年復一年踏實勤懇的態度?在嚴飛看來,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真正提升自我的“秘方”是許多人熟知的“理論聯繫實際”。

不錯,實踐能出真知,也能培養一名優秀的技術能手。

今年30歲的嚴飛畢業於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2011年大學畢業後便進入昆明供電局變電運行一所工作,負責變電站設備日常巡視維護。8年時間,他輾轉七甸、東川、寶峰、莊喬幾個變電站,“上四休四”的模式不僅打亂了正常的作息,也讓他度過了很長一段別人看來枯燥的日子。“有時候別人休息我在上班,而我休息的時候別人還不放假,這樣一來,與外界的交流就少了。”這種情況下,嚴飛與書為鄰,不斷給自己“充電”。

2016年,他了解到變電運行人員在安全措施佈置時常常因為接地線懸掛位置較高、接地線線夾型式單一等問題,導致變電站工作效率低下,增加作業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他負責並組織班組開展“變電站接地線纏繞裝置的研製”QC活動。自行設計加工出新型變電站接地線纏繞裝置,實現了電動纏繞代替手工作業,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並在使用過程中多次改良設計,最終達到了使用便捷和纏繞美觀的效果。

項目的成功開展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他意識到了動手的重要性。“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敢於嘗試和創新,才能真正提升專業技能。”於是在之後的工作中,他將培養動手能力提到了很高的位置。2018年,變電運維界面劃分後,嚴飛觀察到班組成員在開展斷路器空壓機換油作業時面臨諸多問題,除了人機工效較差、勞動強度較大外,許多人對空壓機換油具體方法流程不熟悉,因此空壓機換油作業項目所需時間較長,作業風險較大。從安全和效率兩個方面考慮,他利用所積累的理論知識,組織並申報開展了課題為 “一種用於氣動操作機構斷路器空壓機換油裝置”的職工創新項目,帶領班組員工實施現場作業精益改善。該項目大大提升了斷路器空壓機換油作業的工作效率,將現場作業風險等級降低到可接受風險,避免了先前作業方式帶來的原材料浪費。由於採用了新的作業方式和改進了作業流程,斷路器空壓機換油後潤滑效果明顯,為斷路器正常運行分合閘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斷的實踐和創新可以說是嚴飛工作的常態。憑藉這股敢於嘗試的勁頭,8年來,他從變電運行工作的門外漢成為行家裡手,現在,他是雲南電網公司變電運行“二級助理技術專家”,並擔任莊喬變電站站長。他說,變電站是電網中心的螺絲釘,也是西電東送、雲電外送的主通道,因此變電維護工作格外重要,一旦出錯,不僅影響設備,更會導致大面積停電,波及區域正常用電。因此他將繼續鑽研學習,發掘更多現有工作中的不足,發揮好“螺絲釘”的作用。

20年如一日保持工作韌性

電網系統後方的“眺望員”

說到電網系統,許多人腦海中都會出現一線人員頂著烈日和風雨工作的畫面,卻鮮有人知道,這些環節能順利開展,都有一群奔赴各個部門收集整理資料的規劃人員在默默支撐。昆明供電局計劃建設部電網規劃專責人員阮永麗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4月15日至4月19日,阮永麗參與了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的昭通供電局全程督導。規劃響應度核查、項目過程存在問題、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了解細緻。“電網系統整體工作中,規劃尤其重要,關乎整塊工作的佈局。”她說,對政府而言,事前規劃可以計劃需要修的通道,減少重複開挖,降低投資,避免重複工作;對電網系統來說,切實保障百姓用電,明確生產安全和用電安全。“規劃做不好可能直接導致變電站選址不理想,自然災害或其他汙染影響電網安全和百姓可靠用電。”正是因為工作的重要性,多年來,阮永麗養成了嚴謹、負責的工作習慣,先後組織完成《10千伏配網合環調電技術研究》等科技項目研究,組織編制《昆明地區電網調度管理規程》等規劃,為電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在昆明供電局,像阮永麗這樣從事規劃工作的“眺望員”目前有4人,除了擁有開闊的眼界和統籌規劃能力,和其他人相比,紮實的專業技能以及敢於創新是阮永麗最大的“閃光點”。

2007年,阮永麗調到昆明供電局調度中心工作。電壓互感器是電網系統中的重要元器件,二次保險更換是一塊常規工作。一直以來,每次更換時需要停電已經成了常規操作,沒有人提出過異議。阮永麗調查瞭解後發現,雖然工作人員都會操作,但大家對具體工作原理了解並不深入。意識到情況複雜,阮永麗組織開展了專題研究,將該工作分為5種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每種情況對應的處理方式和操作中的風險,形成了管控提升流程的新觀點,打破多年來更換電壓傳感器二次保險必須停電的慣例。

敢於破舊,同時也敢於創新。在配電網運行中,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人們對供電能力認識分析不足,造成資源浪費。一方面不符合節能減排基本宗旨,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供電公司及電力用戶的實際利益。針對該現狀,阮永麗組織按照自上而下的邏輯順序,從多方面分析各自部分對供電能力的影響。從整個系統角度出發,全面綜合考慮多者相互聯繫性、配電網負荷特性對供電能力的影響等,於2012年發明出一種普遍使用的針對供電能力的分析方法,有效指導規劃應用。該發明跳出當時對供電能力的傳統分析思路,大大提升了配電網實際供電能力的空間。2015年9月,該項發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同時獲雲南電網公司發明專利二等獎、南方電網公司發明專利三等獎。

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塑造了阮永麗在同事心中堅韌的形象。曾與其共事10多年的昆明供電局計劃建設部電網規劃專責工作人員杜清華回憶,阮永麗身上永遠透著一股向上的勁,在她的筆記裡,每個工作細節的記錄有條理分析細緻,且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備份一次。20多年來,這些工作資料就相當於一本教科書式的指導手冊,為很多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現在,阮永麗仍然在規劃崗位上履行著“眺望員”的職責。收集政府部門資料、確定企業用戶需求、分析片區電網結構……今年剛剛過去的4個多月,她已經參與修編了七八個制度,參與編制完成了電網系統至2050年的遠期規劃、2030年的中期規劃和2025年的短期規劃。她表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自己還要以老員工的身份做好傳、幫、帶工作,組織編制培訓教材、開展人員培訓等,幫助初到崗員工熟悉工作流程、工作難點和重點,促使他們適應崗位角色轉換,做好“眺望員”的同時,也做好“掌舵者”。

經常連續工作10餘小時

為變電站“診病”24年

4月15日上午9點30分,昆明供電局變電修試所帶電監測工方勇背上設備,全副武裝朝寶峰變電站出發,對該變電站所有的斷路器進行局放測試及避雷器容性設備帶電檢測。這是一次尋常的工作,但他沒有一絲鬆懈。“用電安全無小事”,方勇心裡始終嘀咕著這句話。

和變電修試所多數人一樣,方勇從事的也是帶電監測工作,有所區別的是,他是雲南電網二級技能專家,也是所裡年齡較長的“老員工”,更是有豐富資歷的“老醫生”。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在變電修試崗位已將近24年,200多個35千伏以上變電站的檢修、白天夜晚隨時待命、經常連續工作10餘小時、從昆明到東川等其他地區……方勇用時間和經驗丈量著自己走過的路。

上午10點40分,經過1個多小時的路程,方勇和同事到達了寶峰變電站。他說,變電修試是整個供電系統中較為重要的工作。其中,斷路器由於種種原因產生的電弧積碳如果不及時處理,當出現局部放電類型缺陷時,輕則導致斷路器損壞,重則爆炸,對整個電網產生巨大損失。換工作服、穿戴勞保用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準備帶電檢測儀、帶上耦合劑……近10項準備一氣呵成,乾脆的動作透出對工作的熟練。只見他站在梯子上,左手拿手持式局部放電測試儀,右手將傳感器貼在斷路器外殼上,眼睛不離測試儀屏幕,腦子裡一遍又一遍分析著各組數據。“望”“聞”“思”,工作中的方勇就像是為斷路器診病的“老醫生”。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普通的“老醫生”,在多年工作生涯中不僅幾乎沒有出過錯誤,還檢出不少毛病。

2017年4月,方勇在對110千伏南窯變110千伏內橋112斷路器間隔1121隔離開關氣室異常局放信號進行診斷時,發現信號具有懸浮放電或絕緣放電早期特徵。結合定位位置以及內部結構圖,他具體分析放電的原因發現1121隔離開關B相絕緣拉桿存在約4釐米的條紋兩條,同時均壓罩內還存在很多金屬粉末。基於此,他立即更換了相關絕緣拉桿,清除金屬粉末。投運後局部放電消失,避免了設備重大隱患。

“為人耿直,對待工作精益求精,不管在安全上還是技術上都發揮著不小的帶頭作用。”這是同事鄒璟對他最中肯的評價。鄒璟說,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做110千伏變電站GIS(封閉型的組合電器)的局部放電測試時,方勇都會具體到每一個氣室和盆式絕緣子,不放過一個細微的信號,經過反覆分析求證,確認其到底是真的信號還是干擾信號。也是這樣精益求精的精神,讓其20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工作的專注體現在精益求精的態度中,對技術的熟練則體現在一次又一次創新中。在他看來,技術的創新最終為生產服務,因此不能馬虎。通過研究容性設備相對比較法的帶電測試技術,經過大量的現場測試應用,他研究出一套更準確、安全、省時省力的容性設備帶電測試方法,並已在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與傳統測試法相比,其採用的新方法更能滿足現場要求,獲得正確的測量結果,並且大幅減少了測試時間和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現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方勇還開展技能傳授,為今後更好開展帶電檢測工作培養後備力量。2017年-2018年期間開展所級安全、技術培訓10次,累計學時30個;2018年5月帶領試驗研究所6人到上海參加了GIS、開關櫃局部放電檢測技術的交流培訓,學習國內先進的帶電檢測新技術等。在這名“老醫生”的帶領下,變電修試所一批新人正逐漸成為業務骨幹。他表示,下一步,自己將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勇於創新,讓工作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秉承底線思維堅持高限要求

安全生產部的“有心人”

4月19日一大早,當許多人剛投入工作狀態不久,昆明安寧供電局安全生產部一名工作人員便出現在安寧市南環一級路(縣街到太平)小高山段。按照之前與安寧金方街道辦事處對接的相關杆段遷改事宜,趕到遷改現場複核發現,項目存在鐵塔基礎尺寸與設計要求不符,混凝土強度無法滿足驗收標準,新遷改線路與6千伏昆鋼線路交叉跨距離不滿足設計規程要求等問題。需對涉及不符合要求的3基鐵塔基礎全部拆除,重新開挖和澆築混凝土,經驗收合格後,再開展電氣安裝。

該工作負責人員就是昆明供電局安寧供電局安全生產部副主任兼配電管理所副所長敖剛,入職11年,上班時間早、下班時間不固定是工作常態。在2018年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發佈的2018年“百名專家先進典型”名單中,他同樣榜上有名。

愛笑、和善,這是敖剛給人的第一印象,雖然表面有些內向,但說起工作便立馬變身“話癆”,對工作的熱情體現在舉手投足間。2009年,線路設計中材料的配置是讓敖剛頭疼的事,通過與師傅交流、現場學習,他不斷加深自己對設計圖集的理解。最終在2010年完成了10千伏汽校Ⅰ、Ⅱ、Ⅲ、Ⅳ回和玉龍Ⅰ、Ⅱ回線路土建、電氣的初勘初設。同時還參加了10千伏寧湖Ⅰ、Ⅱ、Ⅲ回、麗景線、觀音Ⅱ回驗收工作。

最讓敖剛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的中秋節。當天晚上,當萬家團圓燈火亮起來的時候,雷雨和暴風席捲著整個安寧。晚上7點開始,故障接踵而至。至晚上11點,10千伏705所線發生單相接地故障,強送不成功,因雷擊導致線路B相斷線,一夜搶修才恢復原運行方式。

對於剛入職不久的新人來說,搶修完畢就可以了事,但敖剛卻陷入了思考。裸線為什麼會發生斷線?為何裸線斷線點呈現麥穗狀且與絕緣線雷擊斷線不同?有了這些問題,工作之餘,他開始查閱書籍、與設備廠家討論等,探索10千伏線路防雷技術要點。這份用心沒有白費,2011年其編制了《安寧供電有限公司2011年防雷方案》,引入護線條、防雷支柱絕緣子等防雷新產品。結合2011年年度生產計劃的實施,自主勘查現場,對處於重雷區10千伏松坪線、10千伏祿脿線、10千伏北衝線進行了防雷改造,大大降低3條線路的跳閘率。

就是這些點滴的工作積累練就了敖剛現在的技能,與其名字一樣,敖剛骨子裡便充滿著剛毅。長期奔波於故障查處、故障處理、公司大修、技改、農網工程、配網工程的現場,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除了工作認真,他還堅持從不遲到。就算凌晨才下班,他依然能在早上8點前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安全生產無小事!”敖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他將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思想,秉承底線思維,堅持高限要求,逐步提高公司設備裝備水平,降低配網故障跳閘率。以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為主線,抓住建設機遇,規範配電設備管理業務。發揮關鍵時刻衝在前的精神,開展承擔多項工作,在夯實技能的同時不斷歷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