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優惠券玩貓膩 我買網隱藏優惠券

“幽灵”优惠券玩猫腻 我买网隐藏优惠券

如果用戶在結算前沒有主動領取上述優惠券,店鋪並不會自行減免也不會提醒用戶有優惠券可領

線上平臺提供的優惠券如同“幽靈”般時隱時現。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電商、外賣訂餐、打車出行等線上平臺提供的花樣百出的優惠券中,有的成了空頭支票,有的則在成功吸粉後“隱藏”起來。中糧我買網提供的優惠券需用戶主動尋找,用車平臺的打車金在規定時間內總也攢不齊……隨處可見的優惠券實際上卻觸不可及,條條框框之下的優惠更是如同泡影。平臺類似的行為消耗著在用戶心中的信譽度並直接拉低了服務質量。一張優惠券背後,是用戶、商家、平臺在利益間的三方博弈。

充滿心機的勾選

外賣平臺上的商家,通過優惠券、滿減券引流後卻不兌現優惠的情況,變得愈發頻繁。在外賣平臺,平臺和商家會不定時地為用戶推送滿減券,用戶可通過點擊“使用紅包”直接進入商家頁面。即便如此,用戶挑選好商品結算時,訂單中紅包一欄的默認選項仍是“不使用紅包”,用戶需手動選擇商家此前推送的滿減券,否則不會享受滿減。

與此同時,用戶能否勾選到更合適的滿減券,則成了一門學問,更考驗著用戶精打細算的本事。除不定時推送的滿減券外,外賣平臺會員還可通過“獎勵金”兌換相應的商家優惠券。北京商報記者在為你披薩左家莊店購買商品時,不使用優惠券、自選使用店鋪推送的紅包、自選使用獎勵金兌換優惠券時的訂單支付價格分別為50元、48元、46元。這意味著,用戶購買同樣的商品,由於忽略平臺自動默認“不使用紅包”或勾選不同優惠券,最終支付金額相差4元,即整個訂單原價的8%。

優惠券除了是平臺引流的工具,或許還是提高客單價的方式之一。用戶楊女士3月中旬在京東海囤全球自營店中,同時購買了單價均為109元的OAKWOOD皮革護理劑和清潔劑,兩件商品合計218元。當天,京東海囤全球自營店提供“滿299元減60元”和“滿199元減100元”兩種優惠券。楊女士稱,結算時平臺並沒有直接匹配減100元的優惠券,且商品下面的促銷信息僅顯示了“滿299元減60元”,上面提醒距離滿299元“還差81元”。最終,趙女士在頁面右下角找到了圓形的“促銷信息”選項,進行重新勾選後才享受了“滿199元減100元”的優惠,以118元完成結算。楊女士認為,平臺如此設立優惠券的提醒信息,更像是刺激用戶不斷湊單提高單價,而不是主動提供最合適的優惠。

本是平臺主動為用戶提供的省錢渠道,如今卻成了對用戶領取紅包是否具有“自覺能動性”的考驗。4月27日-29日期間,京東到家的京客隆西壩河店提供滿79元減15元、滿69元減8元以及滿39元減4元等“限京客隆商品使用”的店鋪優惠券。如果用戶在結算前並沒有主動領取上述優惠券,店鋪並不會自行減免也不會提醒用戶有優惠券可領。舉例來講,用戶實付金額為87.2元,沒有領取優惠券時,結算界面的優惠券均是無法勾選的灰色,優惠券信息還是“計生用具免領券”、“叮噹藥房專享”以及其他店鋪的優惠券。

京東相關負責人稱,“作為一個開放平臺,我們為商家提供了優惠券、秒殺、滿減等多種營銷工具,商家可以根據備貨情況、營銷節奏等自行選擇多種促銷手段,給消費者帶來讓利”。

被隱藏的優惠券

當用戶還在小心翼翼提防商家或平臺默認勾選放棄使用優惠券時,殊不知自身還要具備能在結算前及時“薅羊毛”的技能。在中糧我買網,用戶購買4件單價為29.9元的好想你媽媽的味道紅棗250g後直接支付,共需119.6元。想要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上述商品,用戶就要具備發現優惠券的“火眼金睛”,在商品數量下方的優惠券選項中或主頁中的領券中心,領取“滿99元減50元”優惠券後,用戶支付金額隨即減少至69.6元。

中糧我買網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中糧我買網App首頁裡會有領券中心,但很多都是品牌的滿減券。重大節點還會有直降商品。

與中糧我買網對優惠券同樣操作的電商企業不在少數。4月29日,天貓首屏上方滾動著“最高立減”、“瘋搶大額優惠券”、“立減1000元”等banner廣告,用戶想要獲取上述充滿誘惑的優惠券並非易事。用戶點擊相應優惠券進入品牌的天貓官方旗艦店後,眾多滿減優惠券隱藏在商品的海量信息中。舉例來講,從首屏滾動的“西門子家電51狂歡最高立減1000元”進入西門子天貓旗艦店後,用戶需要下滑4個屏幕的位置才能獲取優惠券。

此外,用戶結算時,這些優惠券並不會進行自動抵扣。以天貓旗艦店的西門子iQ 300系列洗衣機乾衣機(型號WD14G4681W)為例,商品售價5399元,結算時“滿5000元減200元”的優惠券並沒有呈現在頁面中,也無提醒有滿減優惠券可領的信息。用戶需要回到店鋪主頁面,並有針對性地領取上述優惠券後,才能在結算時享受減200元的優惠。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當用戶沒有領取優惠券時,“店鋪優惠”這個選項便不會出現在結算頁面。

不僅電商平臺,出行平臺提供的優惠券同樣讓用戶“操碎了心”。某用車平臺對C端用戶的優惠補貼,成了一場用戶與平臺的時間賽跑。根據該平臺的“打車金”機制,用戶在支付每一單快車訂單後,可獲得不同金額的打車金。打車金滿6元后,用戶可用來抵扣快車消費。規定顯示,用戶每次獲得的打車金使用有效期會在“用戶領取之日起的下個週日24:00過期,逾期後將無法使用”。如果用戶想要通過打車金來抵扣車費,至少要在13天內打該平臺快車十餘次,如果期間間隔較久未約該平臺快車,用戶在積攢打車金的同時,也有部分打車金因過期而失效。對於打車金難以在有效期內攢夠,北京商報記者詢問了該平臺客服。客服解釋稱,在北京地區,僅部分用戶可使用打車金,可以等打車金滿6元后再進行體驗。

被折損的消費體驗

優惠券從顯而易見到形同“幽靈”,這或許已經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集體操作。對於平臺並不主動為用戶匹配、勾選使用優惠券,以及不提醒用戶領取優惠券後再結算等操作,北京商報記者詢問企業後,多數企業給出了“行業均這樣操作”的答案。

外賣平臺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我們的優惠券使用設計和行業情況基本一致,外賣平臺都是這麼設計的,也極少有用戶提出異議。”

知名IT法律專家趙佔領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在訂單結賬時,折扣券、代金券、紅包等需用戶自行勾選才可以減掉相應的費用;還是用戶需要自己尋找並領取優惠券,才能享受滿減優惠。上述這兩種行為均不違法。但趙佔領強調,後一種促銷方式,需要在滿減活動的相關介紹中告知用戶享受滿減優惠的條件。“當用戶事後發現商品有優惠、平臺卻沒有告知,會讓用戶的消費體驗大打折扣。”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邱寶昌表示,在類似行為中,平臺均未向消費者進行充分解釋,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會聯想到折扣。“平臺的這種文字遊戲,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充分知情權、公平交易權。”邱寶昌認為,可以根據《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誠信經營,童叟無欺。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也表示,優惠券本來是平臺完善用戶體驗的方式,如今企業默認不綁定優惠券、對優惠券適用類別進行細分而非普遍適用等舉措,一定程度上讓用戶的體驗打折。“如果用戶結算後才發現有可領取的優惠券,在某一平臺頻繁發生,會直接導致用戶對該平臺失去信任。”賴陽強調,平臺想要挽回因優惠券不合預期而流失用戶,要比當初獲取用戶更難。

賴陽進一步解釋稱,不排除一些平臺為了短期利益、單筆訂單的收益並不想讓用戶使用優惠券的情況,或與盈利壓力較大有關。“經歷過多輪融資、具有較大用戶知名度的平臺,更期待流量變現,也更加註重單筆訂單的收益。相比之下,在發展期的平臺更希望通過優惠折扣吸引新流量,盤活流量資源,盈利目的排位自然靠後。”

一位負責平臺運營的管理者解釋稱,單個活動提供秒殺、滿減、優惠券的總金額都是有限的,而且數量也是限量的,平臺自然會採用消費者主動領取的方式,特意領取的行為還會強化用戶對產品價格的認可。

從平臺主動提供優惠券並及時提醒消費者領取,再到如今眾多平臺將優惠券置於不醒目的位置,這或許折射著平臺吸引用戶的心態“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北京商報不等式調查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