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的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将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运用在国家治理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之道,不仅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群众路线: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的重要法宝

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运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当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风险可能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认真地宣传和全面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实现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看作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决议》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关乎社会主义成败得失的高度,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党的十六大以后,在推动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丰富实践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将群众路线运用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工作,形成了国家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的重要法宝

群众路线在政治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在国家治理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努力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政治制度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安排,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协商民主的典范,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民族平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依法参与自治地方的政治事务,发挥其在地方政治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实现基层民主的政治制度安排,居委会、村委会、职代会是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形式,是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形式。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9轮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5%。在总体上,我们既积极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政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又努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社会主义民主实质上就是群众路线的政治运用和政治建制。这样,就形成了政治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在经济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1978年之后,人民群众通过“联产承包”和“乡镇企业”等自发行动撬动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的。因此,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改革、进行经济管理,同样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工会的作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国有企业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反之,举步维艰、代价沉重。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对于非公企业来说,同样如此。这在于,市场存在着失灵,企业家和职业经理并不是万能的,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贯彻群众路线的经济治理思路: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向人民群众讨教,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问策,落实发展任务由人民群众发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这样,随着群众路线介入经济管理,就形成了经济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在文化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人民群众同样是文化治理的主体。我们党十分重视党的群众路线在文化治理中的贯彻和落实。对于广大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宣传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来说,在坚持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例如,在办报纸的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既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家办报,也要坚持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办报。对于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管理工作者来说,在加强专业管理的同时,要加强民主管理,要充分发挥文化专业工作者在管理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管理中的作用。在文化单位转制和发展文化产业中,不仅要发挥好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将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有效避免和防范文化市场失灵。从人的培养上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劳动化,劳动人民必须知识化。当然,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样,就形成了文化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的重要法宝

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群团组织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样,就逐步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在生态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为了阻止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邓小平同志发起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根据这一倡议,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自此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多年与首都人民一道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这一运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截止到2011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27亿人次,义务植树589亿株。2019年2月12日,美国航天局(NASA)发文写道,过去20年中,世界变得越来越绿了。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等国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的42%来自于植树造林。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美丽中国。这样,就形成了生态治理的中国之道。

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中的创新实践

我们党力求在党内制度的层面上确立群众路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挫折的关键时刻,1990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之后,2001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要求,2013年5月推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2015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除了要进一步加强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之外,必须稳步推进基层协商,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上述制度建设,为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和落实在党的建设中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样,就形成了政党治理尤其是执政党治理的中国之道。

综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在将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式的政治前提下,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运用在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国家治理的具体领域中。群众路线成为了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成为了国家治理其他领域的政治保障,为构建和形成完整的国家治理框架提供一个重要切入点。

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2019年3月乙

作者: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视觉:王嘉骐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