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麦的第一次大威胁来了!

警报!警报!

让小麦减产50%的罪魁祸首要来了!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查显示,当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多为抽穗至扬花期,小麦的主要病害——赤霉病,也进入重发期,预计发病面积1.5亿亩,为近三年最重。

据监测分析,4月下旬到5月初,大部分麦区降水偏多,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预测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风险高。

农业农村部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国表示,赤霉病从字面上讲,赤就是红色,霉就是霉变、发霉。老百姓俗称的红麦头、烂麦头。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的趋势,农业农村部组织104个全国小麦赤霉病测报区域站,开展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小麦生长发育进度和天气变化情况。为了加强防控,今年安排小麦等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资金8亿元。河南、安徽分别筹措资金2.7亿元和1.8亿元,全力防控小麦病虫害。截至目前,全国小麦赤霉病防控面积已达1.75亿亩次。

河南省发布小麦赤霉病警报

预防面积已达7736万亩次

目前,河南省南部地区小麦已进入盛花期,其他麦区已经开始扬花,小麦赤霉病防控进入最紧要关头。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全省小麦赤霉病预防面积已达7736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3359万亩次、群防群治4377万亩次,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病虫害防控掀起高潮。

安徽省发布小麦赤霉病大流行警报

2019新麦的第一次大威胁来了!

小麦赤霉病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减产巨大,严重的时候,小麦赤霉病的感染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造成小麦的减产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第二,危害巨大,小麦赤霉病感染麦粒之后,会有一种毒素对人畜造成危害。

小麦赤霉病究竟该怎么防治?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视频内的内容,根据自己田里的情况选择药剂和施药时间,请大家记住祝子祥老师总结的防治赤霉病的口诀:无花早,白花迟,黄花防赤霉正当时;一次防,二次补,三次防赤霉要及时;阴天前,下雨后,多雾防赤霉要及时。

选用哪些药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为了确保赤霉病的预防,很多人建议赤霉病的预防要打两遍药,第一遍药叫见穗施药,在小麦进入抽穗期就开始打药,第二遍药是见花打药,赤霉病的防治是宜早不宜晚

推荐两个配方:第一个是氰烯菌酯+戊唑醇,第二个配方是戊唑醇+咪鲜胺,由于这些药剂活性高,持效期长,对于防治赤霉病有非常优秀的效果,可以作为首选药剂。

天气影响至关重要:未来10天小麦产区有降雨降温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4月30日至5月9日),江南中南部、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和西藏东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90毫米,其中华南北部和东部及江南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8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新疆西部、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雨量有10~20毫米,其中新疆西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30~50毫米。

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偏低2~4℃;新疆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东北部、西藏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

主要天气过程:

30日至5月1日,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将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7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8℃;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河北北部、北京、山西北部等地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4-7日,江南中南部、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部分地区还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4-6日,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将有大风降温天气,部分地区有小雨。

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央气象台、河南新视界等,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