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準航母”,土胃口不小!

發展“準航母”,土胃口不小!

李 傑

3月19日,針對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槍擊血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表示:若新西蘭無法嚴懲兇手,土耳其無論怎樣都會讓兇手“血債血還”!

由於土耳其距離新西蘭實在是太遠了。所以,埃爾多安一直耿耿於懷,希望擁有自己的航母,完成“討債”大任!這再次在國際社交媒體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橫跨亞歐兩洲的土耳其,握有絕對獨特、極為有利的地緣戰略優勢:這個陸地面積為7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度,其東北部、東部與俄羅斯、伊朗緊鄰,東南部與伊拉克、敘利亞接壤,西部則與保加利亞、希臘等國相接。更重要的是,土耳其可謂多面環海,北面靠著名聞遐邇的黑海,南面瀕臨航道繁忙的地中海,西面靠近島礁眾多的愛琴海;黑海與地中海之間還有兩條著名的、卻佔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扼守這片“神奇”陸地與海域的土耳其軍隊,不僅號稱為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也是北約第二大常設部隊,總體規模與實力僅次於美國;土軍現役部隊約有63.9萬人,預備役部隊為37.8萬人,外加準軍事部隊18.2萬人。至於土耳其海軍實力在中東地區國家中也名列前茅:現在,土海軍共擁有大小各型艦艇100餘艘,其中以護衛艦為主的水面戰艦22艘、潛艇13艘、巡邏和海岸作戰艇49艘、水雷戰艦艇24艘、兩棲戰艦艇8艘。不過,從總體上看,土海軍艦艇數量不少,但大中型戰艦數量欠缺,且戰力不強。

發展“準航母”,土胃口不小!

土耳其加濟安普泰級護衛艦

為了重塑自己的地區大國形象,增加在北約中的話語權,並能與希臘、敘利亞在地區利益、島礁爭端、宗教事務矛盾的紛爭中,贏得更大的主動權,同時也能給國內反對派以更大的威懾,土耳其政府和海軍決定:開建兩棲攻擊艦“阿納多魯”號,並於不久前迅速在伊斯坦堡海軍造船廠完成了龍骨的鋪設。

儘管“阿納多魯”號建成尚需不短時日,但一旦服役,該艦無疑將成為土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艦:全長231米、寬32米;滿載排水量2.8萬噸;最大航速21節,最大航程9000海里/15節;經一次補給後,可在海上持續活動50天。

該艦有諸多十分突出的特點:艦上設有兩個作戰指揮中心,即兩棲編隊指揮中心和登陸部隊指揮中心,可實施多種作戰任務。艦上飛行甲板設有4個直升機起降點,可同時起降4架中型直升機;報道稱,經過改裝該艦還可搭載並起降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果真如此,屆時“阿納多魯”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準航母”。

發展“準航母”,土胃口不小!

土耳其大型登陸艦

艦上機庫可存放8架F-129武裝直升機或S-70B反潛直升機;塢艙內可容納4艘登陸艇或兩艘氣墊登陸艇艦上車庫內還可擺放150輛各型車輛,以及1200名海軍陸戰隊員。為了防空與自身安全的需要,該艦還裝有不少防空和自衛武器:1座“拉姆”防空導彈、2套“密集陣”速射炮、5門25毫米機炮及數挺12.7毫米機槍。

鑑於土耳其伊斯坦堡海軍造船廠基礎設施不足,技術工人缺失,造艦經驗較少,土耳其軍方及相關部門從一開始就對外尋求幫助。早在2009年,土耳其國防工業署便向外界發佈了一份建造2萬噸級多功能兩棲艦的招標需求書;當時包括法國、英國、韓國等國不少有能力建造兩棲攻擊艦的造船廠紛紛參加競標。然而,最終卻花落西班牙納梵蒂亞集團。

那麼,土耳其海軍為何會選擇西班牙納梵蒂亞集團?究竟出於何種考慮?納梵蒂亞集團一家能承建土耳其海軍史上最大戰艦嗎?

實際上,僅靠納梵蒂亞集團“單槍匹馬”是難以勝任這艘排水量近3萬噸的大艦的。但是,該集團有其自身獨到之處,尤其是其對於綜合性中型兩棲攻擊艦曾有過許多輝煌的傑作:一是曾為西班牙本國海軍精心打造的“胡安·戰略投送艦卡洛斯一世”號,這是一款融輕型航母與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戰艦,裝設有直通飛行甲板和艦首滑躍式甲板,可起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固定戰鬥機和多型直升機;二是還為澳大利亞海軍“量身打造”了“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澳最初自稱“多用途輔助艦”),該艦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起降多架直升機,還具有改裝成輕型航母的潛力。納梵蒂亞集團不僅擅長艦體方案設計,而且在綜合管理系統、動力系統方面也很拿手。當然,在武器裝備和電子信息設備方面,該集團就得完全依賴美國相關公司的產品與部件。

發展“準航母”,土胃口不小!

土耳其“桑加克塔爾”登陸艦

從土耳其發展“準航母”,不難看出兩棲攻擊艦正逐漸成為地區大國或中等強國建造海上利器的“最愛”,而世界強國或大國實際上也對大中型兩棲攻擊艦“情有獨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