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技巧外,文学作品要追求三个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广度。你怎样看?

醉卧西湖18


老掉牙的说法,死搬硬套,机械主义!你可知道吗,人就是世界!

文学,是灵魂的工程。是写人和他的灵魂的。这个才是文学的核心。

人的生活,时代,是他的外壳。现实主义,主要写的是人的社会行为。浪漫主义则是精神世界。侧重不同。思想高度,和空气一样,属于人的天空。大气层。

文学主要写人,灵魂,人性。非要高大尚去卡量,当然得有高度广度,一个活人肯定有思想,有吃喝拉撒。有生活。

批评家的理论下哪会有艺术,文学!谁会照他们的理论去创作呢!

哼,搞笑!


秋歌988


我认为: 这个问题问的猛一看很有道理,但仔细品味一下,且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①什么是思想的高度?②什么是人性的深度?③什么是生活的广度?大家如果看了这三个"度"后,谁能理解出题主说的三个"度"高、深、广是个啥样?是不是人们的文学作品都能俱备有这三个"度"?是不是大家都能知道这三个"度"的标准,然后再去追求它?

人们都想知道"形而上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个典型的"形而上学"例子!!

古人云: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难道这不是巳经很分明地告诉人们: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社会的现实,人民生活的实践中吗!!

由此看来!所谓的"三个度"也不过是一个"巧立名目,故弄玄虚"的把戏而已!旨在把自己推上一个"至高无尚,惟我独尊"的境地。到头来必然会落一个"玩弄文字游戏,遗臭万年的臭文人“!!!

文学作品的真正作用应是要把人间的真、善、美弘扬! 把那些假、恶、丑彻底地批判并砰击!为开辟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文明而服务。任何抛开这个前提的文学作品,不会算是一个好作品。





古城渔樵


“除了技巧外,文学作品追求三个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广度。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个提法概念的内涵是重复的,其中“人性的深度”和“生活的广度”都属于写作技巧的范畴内。

“人性的深度”应该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描写形象鲜明;而“生活的广度”应该是作品中所涉及的生活面要宽泛,也就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复杂,场面宏大。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应社会生活。在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活动。

文学作品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文学作品思想性应该是伴随着整个文学作品强烈的感情活动,这种感情活动崇尚的是一种人生境界,激励人们向上的生活热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讴歌人性的真、善、美,鞭挞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就是“假、丑、恶”。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活动,都是最朴素、自然的思想活动,是通过人物“正和反”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以达到弘扬正义和真理,摒弃邪恶和谬误。

至于“思想的高度”提法,有一些政治倾向,类似政治口号。

二、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进行再加工,通过想像(幻想、联想)和虚构情节,描写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更加形象地展示一种艺术美感。

三、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



戈壁滩上的驼铃


除了艺术技巧外,文学创作要追求“三个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广度,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过,在这里,“思想的高度”提法似不太妥当,既有政治性过强之嫌,又未能准确表述出文学创作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改为“思想的深度”可能会比较妥当,表示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不是外在强加进去的。

艺术技巧是前提,生活是基础,人性是根本,思想是升华。这里的两个“深度”,一个“广度”是对文学创作更高意义上的追求。

一、文学创作要有思想的深度

作家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生活的表面事实看到其背后隐藏的东西,对社会、对人生做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出事实的深层意义,从而提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世界文学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之,缺乏思想深度的作品是不会有重大意义、重大价值的,因而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只能成为平庸的作品。这从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许多作品除了捕风捉影的虚构,虚无缥缈的描写,技巧的炫耀之外,不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引人深思。

二、文学创作要有人性的深度

“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文学之基础”,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表现人性的,是表现人之常情的。莫言说过:“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价值。”其实,这个观点也不是莫言首次提出,歌德早就发表过同样的观点。只有基于人性的作品才会具有普世价值,具有超越时代、国界、民族和阶层的力量。文学作品挖掘的人性深度愈深,这种力量就愈大,愈能撼人心魄,愈能感染读者。反之,时代性愈强,缺乏人性表现和人性深度的作品,其所表现的特定时代改变了,作品的生命力也就终止了,这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突出的例子。

所谓人性的深度,就是要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发现人类灵魂深处的秘密,看到平静的水面之下潜流暗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了解人物表面上的所作所为,那是远远不够的。

三、文学作品要追求生活的广度

这里所说生活的广度,指的是作家观察面要广,视野要宽阔,不拘一隅。你要刻画一个创业成功者的形象,你就不能仅仅只是了解一个创业成功者的经历,而要了解十个甚至几十个创业成功者的经历;你要描写一个地方的特色,你不但要深入细致观察了解这个地方,而且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观察比较这个地方,所谓既“入乎其里”,又“出乎其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看草色近却无”;你要反映一个事件,你就要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生活范围里来审视和考量,然后,才能从共性中发现个性,写出自己笔下独有的“这一个”。只有在共性中发现个性、普遍中发现特殊,才会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而在普遍性中写出了具有独特性的“这一个”,也就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只有视野宽阔,观察广泛,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具有广阔的生活画面,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具有生活的广度,未必具有人性的深度。人性的深度是要依靠作家个人的智慧、人生经验和阅历以及洞察力去发现、去挖掘的。对人性认识的深浅是因人而异的,同处于一个生活圈子里的人,不会人人都一样对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所以,对人性的洞察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培养和训练。

具有生活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也未必就会具有思想深度。同样一个素材,挖掘的深浅不同,表现的思想意义也不同,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思想深度的挖掘因人而异,它与作家个人的思想境界、个性特质、文化素养有关。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图画,而不是现实的照相。它应该给读者提供比现实本身更全面、更鲜明、更令人信服的图景,而这离开了思想的深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广度,是难以做到的。

是否具有生活的广度,决定了文学作品能否引起读者精神上的共鸣;是否具有人性的深度,决定了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震撼心灵,强烈感染读者的力量;是否具有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决定了文学作品是否有益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向善。三者结合,决定了文学作品是否伟大,是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而这需要作家减少功利主义,关注现实,拥有现实情怀,掌握高超的艺术技巧,在具有生活广度的基础上,深入洞察人性,了解人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生活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创作出有益于时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民的伟大作品。


醉卧西湖18


我觉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追求: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生活的广度!作者需要从思想、人性、生活中汲取出营养,编织成文字,幻化为一种力量,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好的文学作品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写到人心里面的文字,永远不会磨灭,将随着阅读记忆的传递和精神价值的传承,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记取、相传、仰望,最终成为文化传统乃至精神形象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一部文学作品,能不能把故事讲到读者心里去,能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能不能成为广大读者众内心世界和文化潜意识的一部分,是衡量其文学海拔的一把尺子,同时也应成为广大作家的根本关切与恒久追求。


文学作品当然要追求思想的高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的主题思想是不会随波逐流,会有所放弃更有所坚持。好的传世佳作,大多数作者都是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让他的文字在社会、甚至历史的长河中有所影响的。好的作品是对世人有影响的作品。而具有影响力的像文学巨匠鲁迅,他的作品中由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人性的深度在路遥笔下描绘的惟妙惟肖。“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如是说。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深入人心才是最能体现人性深度的文字。所以说但凡能更深层次的体现人性的作品,都是要追求人性深度的,也需要作者能够真真切切的对生活、对社会有深层次的感悟。


一个人的格局,是由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所决定的。读者希望从书中汲取到智慧,从这个世界获得的阅历。每个人生活的广度,都不尽相同。背景、经历、方向的不同,都决定了生活的广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文学作品要有更大的世界、读者自己广阔的世界外的未曾到过的世界。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


猫屿花艺



小桥流水811小桥流水


我不这样看,很讨厌这种神神叨叨的话。

文学作品,文字游戏的产品,依附于作者的见识、习性和目的,怎样的作者写出怎样的作品,作者在怎样的状态下写出的作品就是怎样,没有任何必然性。

至于思想,人性、生活,是人就有,在信息全球传播的情况下,机会均等,谁都一样可能想出什么并表达出来,这些东西事实上不存在高低之分、深浅之分、宽窄之分,这样区分本身已经属于伪说,且有歧视或诈骗嫌疑。


胡氏口语文


这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教授写作的人来说,只有技巧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另外三种都只能交给上帝。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思想会流行,什么样的思想会源远流长,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庸人了……


作家唐糖小君


文学作品中的"高度、深度、广度“也是决定作品的生命力和作品的价值,使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


际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问了度娘文学作品的范畴,才知道我在头条上鼓捣的文字也叫作品。讲真话,我就是想有个事做 ,来刷头条的。每天鼓捣这些就跟小时候写日记一样,过后翻翻,觉得挺有意义,自得其乐吧。我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鼓捣出来。技巧和那三个度应该是对的吧……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