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兴起“冷席”怪象,随完份子不去吃席,为啥?

新大风歌


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每次听到有酒席的时候,都是比较开心,总想着去参加。而现在却能明显的发现,遇到酒席的时候,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虽然随了份子钱,但是却不来吃席,兴起了“冷席”的怪象。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没有时间参加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农村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基本上不在村里生活。所以如果村里面的人办的酒席的话,就离的比较远,赶不回来参加。不过虽然人不能来,但是人情却不能少,所以份子该随还是得随。

2、自己不愿意去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有时间去参加酒席,但是却由于对举办酒席的人和办酒席的名头没有好感(现在农村有些人打着各种名头办酒席收份子钱,比如换新大门),所以就不愿意参加。但是别人既然邀请自己,不表示一下又会伤了情分,农村是人情社会,没了人情就没办法好好生活,所以份子钱同样也得随。

3、酒席产生时间冲突

现在农村的酒席可以说是非常多了,有的时候连续好几天都有酒席,甚至有的时候一天就有好几份邀请。但是人就一个,去了这家也就没办法去那家了,所以只能尽可能选择感情深的参加,其余的只能是份子到,人不到了。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大伯手里拿着一把写着名字的红包,看着好几桌空席,小声嘀咕:现在的人都怎么了,礼金都给了,席面也开了,怎么就没人来吃呢?

大伯说,以前吃一次席比过年还开心。那时候家里的小孩多,为争去吃席的名额兄弟几个还大打出手呢!现在随了份子钱却不去吃,时代真的变了。

相隔太远,互相随份子钱就算了

我记得我前两年结婚,就不想通知我的大学同学。同学分散在天南海北,来是不可能来了,知道了也只是发个红包,所以就想“偷偷”结完婚就好了。

最终,同一个宿舍的死党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纷纷发来祝福并红包,可是没有一个来婚礼现场的。前两天,其中一个舍友结婚,又得随礼回去,来来往往,倒显得有些俗气了。

情谊淡了,彼此来往得少了

我从小就不爱走亲戚,每次父亲都会说:你不去亲戚家,亲戚也不来我们家,那还算什么亲戚?亲戚之间就该多走动走动。

以前总是说“礼轻情意重”、“人来即礼到”。可是现在变了,红包多大要攀比,送的礼品要比较贵重不贵重。现在的亲戚,在一起的的时间太短,彼此的情谊断了,彼此来往得次数自然就少了。

席面等级不高,没有必要来

农村俗话叫做“红事叫,白事到”,很多喜庆的事并不是很重要,只是请亲朋好友来吃一顿而言。一般的红事,在外上班的人是不会火急火燎地赶回家的,通常给一些礼金就好了。


白事的话,是不能寄礼,需要本人到场的。哪怕离家好几百公里,也是需要赶回去的。不然的话,错过了是没有补救的方法的。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对于那些碎完的玻璃,拿回去翻修,的现象,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


农笔记


我给你讲讲为啥冷!我只代表辽宁,先说说我们这都干啥需要随份子,摆酒席,1结婚,2死人,3生孩子,4/60大寿,66大寿,80大寿,5高考,6当兵,7家里开业以及孩子在外地做生意开业一般爸妈都在家旁边饭店摆桌,8盖房子,孩子买楼房了,我可能还有不知道的就说这些吧、每一家还不一年有那么一回事、全村好几百户、你就听吧、天天都有放炮仗的,以前都是谁家办事提前找人挨家通知、后来在村里大喇叭直接喊谁谁家办喜事,现在农村都哎声遍地哪还有心情吃东西、一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随礼20000元、一年种地才几个钱、那你要是不去呢、周围人都不待见你、农村人观念偏执、都怕自己家有个啥事没人捧场、假如死人了、那要是没人来抬不得让村里笑话死、所以咬着牙,有那种没办法家里就是没事的咋办、把门框换个新的、摆桌、还有一件事情是真实的,有一家老母猪下崽子,放炮摆桌!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没办法啊都是逼的、村里有个人,为人特别会来事,那是各家办事情都找他做主持,这个主持能说会道、他自己家也盖了俩房子,人缘好啊,摆桌收了二十万左右,收玩了俩口子在家数钱高兴,村里人茶余饭后议论也是人家厉害、后来每年的每天他都在还礼、这一年他儿子结婚,又轮到他摆桌了、好一顿宣传,这一下接了26万,等没一星期、一家人搬走了,从此打电话不接人也联系不上了、后来知情人说、他真的玩不动了,才选了这个路、!农村啊!不容易!





财神1449316


农村兴起“冷席”怪象,随完份子不去吃席,为啥?

在农村很多人就喜欢无论大小事都要摆上几桌,祝贺一下,但有些酒席纯粹摆着好玩的,我隔壁村就还真有人因为拿到驾驶证请亲戚朋友过来喝酒的,这人可以说真的是无聊到蛋疼,不过据说考驾驶证的钱通过这种收份子钱的方式给赚了回来😂,这世道什么人都有!


这几年农村确实也发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酒席,有的就像我上边所说的那种,考到驾照请席吃饭的,还有孩子考上大学也请席吃的,还有住新房子请席吃饭等等,其实这些目的不就是为了赚份子钱吗?说实话这样乱七八糟的酒席不去也罢,首先浪费个人时间,还得花钱,吃的东西又未必好吃。


但是阿军对有两种酒席可能就会去,不过也要看对方跟我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婚会有选择性的去还是不去,但份子钱一定会到位,还有一种就是丧事,这个对去世人的一种尊重,最后一个就是老人的大寿也会随礼,这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尊敬。

有的时候被人请到一些较无聊又还浪费时间的酒席,为了彼此之间留点交情,会随礼但不去吃也很正常,也不是说一定随礼了就要去吃,说真的还不如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赚多点钱。

以上是阿军个人对本问答的看法,随礼这东西不熟没有太多交情的朋友,就不要随便出份子钱了,他们的目的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有这样行为的朋友,不要也罢。赚钱虽然要靠点手段,但这种赚朋友亲戚钱的手段还是少用的好,免得以后亲戚朋友都离你远远的。

鲜果农阿军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一是大家对大鱼大肉都免疫了,甚至看见会反胃,并没有对吃酒席有任何的期待,城市里的酒宴有时候都坐不满人,更别说农村的酒席了。记得小时候,我老家吃流水席,如果不早早在吃酒席的人后面站着排队,根本就吃不上。酒席上的烧白,粉蒸排骨,还有炖小鸡等热门菜式,均都是一端上来就被大家三下五除二夹没了。老一辈的人特别喜欢吃喜宴上的喜沙,就是五花肉切片里面再夹点红糖,下面垫点糯米,特别甜腻。现在大家平时都吃比较油腻,大鱼大肉都吃惯了,所以对酒席上的一些热门菜式都没有多大期待。

二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忙碌,办酒席的时候大都是礼到人不到。或是微信支付宝转礼金,或是让人帮忙代给礼金。



私塾中人


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吃酒席,那时候吃酒席吃得不仅是美食,还有热闹。说个不怕大家笑话的,我那时候最大的梦想,不是考试拿第一名,而且最好村里,亲戚里每天都有人办酒席。这样就可以天天吃酒席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因吃酒席而向老师请假的经历,反正我是有的,哪怕是期中考试,都会请假去吃酒席。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加上学校管理不严,还真让我旷课,事后补假成功了。

当我们长大之后,越来越不喜欢去吃酒席了。甚至会有反感的想法。不知是因为现在的美食不如过去那么美味了,还是因为心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先说,村里家族兄弟间的酒席。这是我最不喜欢去的。首先,村里家族酒席,既要给份子钱,还要去帮忙干活,从早忙到晚。

村里办酒席,东家为了省钱,我这边办酒席请人帮厨的话,费用是很贵的。这笔钱省下来,差不多够三分之一的酒席费用了。

一直以来,村里办酒席都是村里同族兄弟们互相帮忙的。过去,我帮了大家,现在大家来帮我,天经地义,谁也不想多花钱去请外面的酒席公司。

由于,现在村里人变少了,而且多为老人小孩。这办酒席的时候,大家要干得活变得特别多。我深有体会,每次办酒席,我们家族兄弟的,都是要参加三天的。这三天都是从早忙到晚,累得腰酸腿抽筋。有两次,累到根本就没心情去吃酒席上的美食。

所以,我特别害怕村里家族兄弟们的酒席。

至于亲戚的酒席,会好点。作为客人的我们理论上,是不用动手帮忙干活的。但是,也有例外。

我有一个姨和我妈是嫁到同一个村的。我们两家是属于同家族的成员。每次去她家吃酒席时,既要准备作为兄弟间的份子钱,又要准备作为亲戚的礼品红包,又要像同家族人一样,要从早帮忙干活到晚上。


在别的亲戚家吃酒席,也有要帮忙干活的时候。前面说了,现在农村里,几乎很多村子都少人了。办酒席时,常常是人手不够的。作为亲戚来吃酒席的,大家看到后,不少人都会自觉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好让酒席顺利进行下去,早点吃饭。

当然了,作为亲戚去吃酒席时,需要帮忙干的活不多,不像同家族兄弟酒席那么忙。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怕去吃酒席,很多人随礼完就走人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在大家生活变好了,酒席上那些美味食材,自己在家里也可以经常吃,不像过去那样在乎了。

反而,很多人害怕酒席上的菜肴,过于油炸热气,也害怕酒席里的各种应酬,要喝酒抽烟啥的。

现在的人,都比较注重健康保养,已经不喜欢酒席上那些油腻热气的食物了。


2:像我前面说的,现在农村里因为人少,干活的人手不够,去吃酒席很可能是要帮忙干活的。

为了吃一顿美食而忙活很久,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随机后就走,不愿意多呆。

3:现在很多农村人,都到城市里工作了。如果归农村吃酒席的话,要抽时间请假,然后做车回去,吃完酒席再坐车回城市。

这里面,请假是要损失工资的,坐车回乡下,是要出车费的,而且路途劳累。吃一次酒席,不仅要给份子钱,还有付出额外的成本。

现在移动支付那么方便,用手机随机一个份子钱,礼到情谊到,再多说点好话,亲朋好友也不会怪罪。

于是很多人就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大家觉得,现在冷酒席的现象,还有啥原因呢?


村哥小凡


在农村娶媳妇聘闺女,小孩子过生日,老人做寿,亲朋好友都要前去随礼祝贺,主家也要设宴款待一番。这也是亲戚走动,互相亲近,增加感情的一次机会。人们都乐于此事,可现在出现了只随份子不赴宴既冷席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散人觉得可能有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过去随礼凑份子是出于帮助

记得小时候,有亲戚婚丧嫁娶什么事,母亲就蒸好多馒头(我们老家叫馍馍)带着。带多少也是有规定的,根据亲戚远近而带的数量也不一样。母亲这一辈的叫食盒,论个不论斤,具体多少个记不得了。我们下一辈的成家立业的叫夸盒子,数量减半。有专门盛馒头的篮子,也分大小。后来演变成有带油条的,有带挂面的等不一。有的亲戚实在,蒸的馒头就大,有的亲戚刻薄,就蒸的个小,反正路数量不论斤两。有的为此还闹意见生气。



散人觉得那时人们的粮食都不够吃的,遇到个大事小情的,亲朋好友都去了,粮食又没那么多,办事都用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所以就都带吃的,你随钱也没地买呀,这是在互相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充足了,慢慢的改成随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二 人情世故变薄了

人们都说城里人没有人情,那是为什么?因为城里人富裕,关起门也能过日子。在农村可不行,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的农具又多,人们日子过得又紧,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把农具制全,都要互相借用,你来我往,互相帮忙,随份子去做席也是一个亲近的机会。往往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有隔阂的,通过这些大事,做席赴宴就解决了。

现在不同了,人们富裕了,改制的农具也制了。不能说万事不求人,相对来说比较少了,这样来往也就少了,人情世故变薄了。

三 人们忙了没时间了

过去,农村人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别的没什么事干,就是干个买卖也不会走多远。现在可不同了,干农活不是主业,到外边打工做买卖倒成了主业了,一年四季不着家。天南海北的到处跑,真的没时间去参加宴席。可是情面不能没有,也就随个份子了事,人不到礼到。

四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一年到头也吃不上顿好吃的,走个亲戚做个席,也能改善一下生活。现在日子好过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白面大米吃个够,隔三差五买点肉,细菜农村集市也有卖的,也是一年四季能吃生,也就不凑热闹了。

人不到礼到,人情面子不能丢了。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冷席现象。


枣庐散人


农村兴起“冷席”怪象,随完份子不去吃席,为啥?

我记得小时候,一听有宴席家里大人都会带着我们全家出动,去吃吃喝喝热热闹闹。家里有喜事本身就是特别喜庆的事情,来的人多了说明你家亲戚多朋友多,在外人看来是个大家族人品,另外也说明了你家的为人比较好。


现在为什么随完份子不去吃席呢?

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说起:

1、以前农村家里人们都很少上班,都是在家里种地,时间比较充足,一说串亲戚就都去了凑合热闹。现在呢?农村里的人都找个工厂上班,时间相对都比较充实。平时也不能休息,所以到了有宴席的时候,抽空去写个份子钱然后就急急忙忙的走了,或者让别人代写下份子钱。

2、现在不像以前,以前自己家里很少做些好吃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当然得去参加宴席了,满足自己的肚子才好。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欲望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我们这农村家里都是鸡鱼肘子这三个硬菜,人们早吃腻了,单单这个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了,也就没有特别想吃的欲望了,一般不是关系特别近的亲戚朋友也就找个借口不去了。

3、现在人们去哪都是开车,开车不能喝酒。所以为了自身安全就写个份子钱,然后就走了。有人会说到了酒桌上你可以不喝酒啊?其实这个问题就有点强人所难,到了酒桌上,你说不喝酒别人又劝你喝,喝了不能开车,不喝的话都是亲戚朋友也不合适。所以也就不吃了直接走。



我是乡下小三哥,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记得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农村见解。


乡下小三哥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有一点大事小情都要办酒席,大部分都是集中的春节前后,就像我本人,春节回家也只有短短的十来天时间,年前忙着家里的一些事情,年后还有亲戚要走,所以时间都是非常紧的,再加上这期间酒席比较集中,有时候一天都有好几场,根本没办法应付,都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不随份子钱不好看,只有随了份子钱,匆忙就走了,况且吃酒席一般都还要等,而且菜也不太好吃,真的不如在家里,自己烧点吃。





刘柱子日记


想了想最近也有很久没有到农村吃酒席随份子了。这个现象,我自己在浙江农村的调研当中到并没有看到。我所接触到的比较重要的农村节庆场合和节庆时刻里,还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我是通过阅读其他人的回答和相关的材料,才得知冷席现象的。我觉得吃冷席的现象还是蛮有意思。



之所以农村兴起随完份子不去吃席的现象(我们还是暂且不称它为怪象,毕竟存在的事物总是有它产生的原因),在我看来原因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在农村,现在去吃顿酒席,往往是花了时间却吃不好——这样的赔本买卖谁干呀?

往深了说,这其实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从乡土到现代化转型过程当中的一朵小浪花,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首先,物质生产的极大富足,令村民在饮食上的欠缺得到了极大缓解,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要靠吃酒席来解决一两个月的油水。现在看到酒席上那些大盐大油的食品,很多人都会皱眉头,了无胃口。这样的酒席给参加者带来的饮食生理上的愉悦感已经大为降低,甚至变成一种负担,现在谁家还少那点儿鱼和肉啊?

其次,现代化背后的商品和市场经济,其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人对自我的最为重要的时间资源的功利化算计。时间应该用来挣钱,而不是做这种低效的乡土间的吃酒席社交,会成为越来越多所谓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现在都知道时间是值钱的,都知道时间应该拿来挣钱,像之前的那种农村生活节奏里头的闲人懒人是越来越少了。

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冷席现象的兴起,其实也是乡土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甚至文化破裂的迹象和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