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資之王炒股養家內功心法(完整版)

​​炒股養家前輩是我的偶像,小資金,從幾十萬做到幾十億的典範。風格求穩,交易基本零回撤。獲得這本心法之初,記得我每天臨睡前都要讀一遍,不知讀在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捧著這本武功秘籍錘鍊自己。

善於做短線的人,應該清楚自身的特點,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股票是一個心理遊戲,你現在這個時候就是被動的時候,所以我們的操作應該儘量讓自己避免被動。有這種舒服的感覺就對了,好的策略就應該不管行情怎麼變化,讓自己始終在應變中處於優勢,這也是實現穩定盈利的根本。

1.我的有些看法可能對你來說是顛覆性的,比如對於莊家和散戶,我認為好的股票,主力是散戶,而所謂莊家反而是跟風的。

2.追漲也好,低吸也好,問題不在模式,而在何種階段應用,以及火候。

3.不刻意反向操作,市場做多,我可能做多,也可能謹慎,單一的理解都可能有失偏頗。

針對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操作模式,高拋低吸也對,追漲殺跌也好,都有其道理,關鍵取決於對市場的理解,我不希望你因為看到我這兩天的操作,進而理解股市操作就是這樣,那可能又進入另一個誤區。從盤面已經感受到氣氛,短期已經收縮戰線了,策略也作出了相應的改變。

沒有對錯,看你對市場的認知。就像價值投資者認為,短期的市場是不確定的。但作為短線選手,我認為短期的市場情緒是有規律可循的,長期是無法預料的,於是就演變出不同的操作。

方法說出來都很簡單,搞清楚現在是什麼階段,然後選用該用的方法。明天開始又需按照超跌的方法來操作,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有時候自己都覺得要懷疑自己,難道自己就這麼掌握了所謂的方法,難道這樣一直下去未來有一天就會成為職業炒手或asking那樣,過去的穩定增 長也好,只代表過去,還是讓未來的來檢驗吧,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大體上就是行情好就多做做,行情不好就多休息,做的話,做最強這些

當時機不成熟或者市場對自己不利時,理性的面對風險,當機會來臨時,全力拼取。這句話理解不難,做到卻不易,很多人往往因為虧錢就想著急於扳回,一再對抗風險,機會來臨時卻又麻木於自己深套中的個股。當市場的發展和自己的判斷不一致時,要重新審視,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冷靜處理,平穩的心態是做短線的根本。

根據不同階段有所不同,如是強勢階段,就學習鈣片兄的做最nb個股的主升浪,可以多拿幾天,如是弱勢階段,可以學炒手的超跌反彈方法,做反彈為主,大盤超跌的時候買超跌的股票,大部分第二天衝高就走,不要有太多想法,如果情況出現不利,虧錢也走,如是這兩天的平衡格局,就部分持有熱點板塊觀察變盤方向,學習先手兄的試錯,加倉,向上買,爭取順勢而為。

大盤不良意味著操作策略的改變,點位不是重點,關鍵觀察盤賺虧欠效應的變化。2.比較典型的,早盤昨日強勢的魯陽股份、高鴻股份等早早泛綠,說明市場賺錢效應下降,操作策略上,手上品種選擇擇機減倉,原有低吸計劃則要求更低的價格,保持謹慎防守態勢,同時不斷審視盤面的變化,讓自己在行情變化中保持相對優勢。

1.做短線的錯過的機會多多,談不上抵制誘惑。

2.弱勢初段低吸止損,弱勢中段低吸崩潰,弱勢末段追漲強勢。(現在耐心等待崩潰,所以觀望為主)

3.火候的問題,我也沒法做到精確,大方向把握對了,賺錢還是大概率,多少的問題。

雖然前兩天的左側的交易部分,我選擇的是這類品種操作,左側交易講究的時時機,做個反抽可以,但是隨著盤面的演變,市場熱點在發生變化,策略也要有所變化,個人感覺即使大盤有所反彈,這類品種機會不大,應該把眼光放到新品種上。

二、次新股的特點是彈性比較大,所以歷來在大盤反彈階段稱為大幅炒作的對象,不過一旦轉入風險區,相對風險對於其他品種也是成倍增加,本質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類型。

1、市場交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我在市場之內,我做跟隨者,不做發動者。這個必須要更正,絕不是引導市場,而是跟隨的更緊一點,也許有人可以引導市場,但是我的模式是堅決反對這麼做的。

當市場不斷變化時,現有的參與者在想什麼,場外的資金,又在想什麼。掌握市場之心,勝利接踵而至;心被市場掌握,失敗連綿不絕。.

這個需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系統,然後堅決執行,對我而言,我雖每天大量研究,但沒有好機會的時候更多的是放棄和耐心等待,而當絕佳機會出現的時候,就需要有萬夫不當之勇去爭取。買入機會,賣出風險,只做對的交易,勝負交給概率,多一份淡定,少一分勝負心。

2.先完善自己的系統,對市場給出的機會能儘量判斷出客觀的贏面,然後利用凱利公式結合贏面計算出合理的倉位配置。2.股票操作是科學,做對的操作就可以了,輸贏交給概率,我們要利用市場的情緒來賺錢,自然也要避免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

心情歸心情,操作歸操作,這是兩碼事,千萬不要因為心情影響操作。2、重新振作起來,用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市場,而不是拘泥於自己套牢的股票。3、關於大盤的判斷,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操作,職業炒手和just999這樣的高手在股指期貨 虧損嚴重,他們對大盤的判斷一塌糊塗,然而即便這樣,他們仍然是股市的提款機。4、你拿著股票期待這裡是底,即便這裡真的是底又如何,未來領先反彈的股票也未必是你手上的股。5、學會一套完善的系統,才能做永遠的贏家,我沒法知道明天大盤是漲是跌,但好的操作可以做到的是,如果大盤上漲,我的股票大漲,如果大盤下跌,我的股票不跌或者小跌,如此反覆,積小勝為大勝。6、是贏是虧有時候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對,盈虧的事情交給概率。先寫這些,以鼓勵近期在股市中虧錢心情不順的以及還在迷茫中的朋友,望早日找到成功的方法。

1.長時間面對虧損局面後,產生情緒低落是可以理解的,我瞭解這種感受,經歷過後,發誓永遠不再讓自己再有這種難受的感覺。2.不過與你說的體現在交易上失去耐心,恐懼,貪婪相比,我的體現是堅定信念,更理智的去看待這個市場,不斷優化自己的操作策略。3.如果你能掌握市場的情緒,勝利將接踵而來,如果你的情緒被市場掌握,失敗將揮之不去。不完全,這裡用敢於是因為一定程度上違背常識,所以需要科學的勇氣。2.短線好手倉位的高低通常會與市場整體交易量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3.機會多時多操作,機會少時少操作。

對於新手而言,沒有捷徑,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至少完整的經歷過一輪牛熊,最好兩輪或以上,然後自行歸納總結。2.對於個股,不應拘泥於自己手中所持品種,而應最大限度的觀察各板塊走勢,要對各個週期的領漲和領跌品種進行重點關注。3.對於操作,不要一味的追求個別技術指標,或者短期的所謂資金流進流出,主力莊家這些。4.對於大盤,不要過多依賴於預測什麼點數頂底這些,而應多關注哪些在漲,哪些在跌,那些先前漲的或者跌的後來又怎麼走了。5.大局觀是一種感覺,或許有時候不明白,但是儘量多嘗試讓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整個市場,一旦明白了,將受益無窮。大局觀,這是道的範疇,儘量培養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看整個市場。

股票操作是個系統工程,僅靠個股圖形波段之類作為買賣依據,是難以形成較為穩定且較高效率的盈利模式的。短線是一種綜合技能,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技術或者政策面或者基本面等等,結果都不得其門而入,天道酬勤,但也應懂得如何綜合使用。

1.早年我研究技術分析時,也終始為此類問題所困惑,純技術有其侷限性,同一張k線圖,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背後所參與的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也大不相同。2.這個帖子發帖初期,整個市場經歷恐慌盤的釋放,市場孕育的一輪反彈的機會,所在強勢板塊強勢個股,再後面抄底資金不斷湧入下,不斷走高,而近期市場雖然和月初指數臨近,心理狀態確已大不相同,目前更傾向於恐慌初期,許多強勢個股補跌概率大為增加。3.如果你能對市場心理有個大致的把握,再來看技術,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市場很多人討論的是如何克服貪婪和恐慌,雖然不錯,但是著眼點在僅在自身,難免侷限。2.高手進出,買賣的一刻力求淡定,藉助市場的貪婪和恐慌反過來指導決策,著眼點在整個市場,境界自然高了一層。

所謂的龍頭理論實際並不科學,雖然很多做短線對此篤信不疑,這也是導致長期迷茫和不能穩定獲利的本源。2.股票走勢本質是持幣者與持籌者的博弈產生,應該多揣摩兩者之心,讓自己站在主動的這一方即可。

交易的本質是群體博弈,追根溯源的話,就是隨時衡量,場外的潛在買入者的錢的數量和買入傾向,與場內籌碼的數量和賣出傾向,當前者大於後者就買入,當後者大於前者就賣出。沒有標準,因為這是心理博弈,有錢的在場外等更低的價格,有股的在場內等反抽,若行情偏弱則相對有利於場外,而一旦場內人作出一致性止損時,則是短期逆轉機會。

買入傾向的推理,大多來自賺錢效應,賣出傾向的推理,大多來自虧錢效應。然後再結合大盤,主流熱點這些,進行瞬間的操作判斷,操作是瞬間的,判斷是動態的。.買賣那一刻的淡定自如,亦是自身境界的提升。看的是長線,做的是短線,如果判斷錯了,應變就是了。根據盤面的變化,市場的賺錢和虧錢效應的變化,推測市場心理的演變。08年的超預期的熊市經歷很重要,經歷過,不斷思考如果後市再度面臨這樣的局面,怎麼樣的策略才是最好的。判斷為末,應變為本。

人貪婪是因為他賺錢了,一個充斥賺錢效應的市場通常機會多過風險,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博取利潤。2.人恐慌是因為他虧錢了,一個充斥虧錢效應的市場通常風險多過機會,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迴避風險。

1.本人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是基於對市場情緒的揣摩,進而判斷風險和收益的比較,並指導實際操作,故暫名曰心法。2.高手買入龍頭,超級高手賣出龍頭。3.別人貪婪時我更貪婪,別人恐慌時我更恐慌。4.敢於大盤低位空倉,敢於大盤高位滿倉;心中無頂底,操作自隨心。5.永不止損,永不止盈。6.得散戶心者得天下;人氣所向,牛股所在。

我是做短線的,所指的賺錢效應,以短為主,大致展開如下:1、這個市場上有大量的短線選手,很多人其實對市場理解的不夠,但是他們在階段也會賺錢,這種賺錢會階段增加自信,進而快速的投入到下一個品種上,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這種背景下熱點就容易有持續性。2、相反的,如果短線追漲的那些,接二連三的失手,導致資金大幅回落,他們就會進入反思,從而減少操作,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一些強勢股沒有後繼者,就容易形成補跌。3、這兩種心理變化過程,不斷循環往復,踏準了節奏,就能分辨出機會的大小,進而決定進出的倉位。

柏拉愛空每天的收評中都有個統計指標,是以前一天漲幅前20名的個股第二天的表現為基準,類似這樣的統計指標就是市場情緒的一部分。2.本人對於類似的統計,另外加入領跌品種,包括各個週期階段的領漲領跌板塊。3.以柏拉愛空的指標而言反應的是這個市場上喜歡追漲的一批人的盈虧狀況,通常而言喜歡追漲的人能賺錢,他們會傾向於再次重複追漲的動作,當此動作一再重複並多或賺錢後,便會影響到周圍人群,而自身甚至產生埋怨出擊倉位太少的心態,以至於逐步將行情推向高潮,直到這種賺錢效應告一段落;而如果追漲的人開始逐步虧錢,他們便會出現自我懲罰心理,操作上則趨於謹慎,反應在盤面上則是活躍度逐步下降。4.同樣,這個市場上也存在一批喜歡逢下跌抄底的人,如果抄底的人能賺,則他們仍會繼續抄底,反應在盤面上就是大盤難以大幅下跌,而一旦抄底的人開始虧錢,他們同樣也會出現自我懲罰心理,操作上則減少抄底的動作,而一旦抄底的人開始減少,部分股票稍有賣壓便產生無抵抗式下跌,這即是逐步引發崩潰的前兆,直到賣出者無以為繼。。。。

.1.友利的一字板,只要提前掛都會買到,但是這樣的操作通常也帶有較大的風險,問題在於如何度量收益和風險,這裡是需要些經驗和對市場充分的理解。2.我的操作裡面含有很多的試錯單,這些單子的結果大多是小贏小虧,到底是賺是虧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於我能借此感受到市場的情緒,從而判斷收益和風險,以決定是否奮力一擊,那才是關鍵。就好比拳擊的時候很多的刺拳是為了試探對手,這些刺拳有沒有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借這個試探判斷何時該出重拳,那才是關鍵。至於大盤是如何看的,個人而言是反對預測的,即便心中有預測也是為了應變做準備。

1.如果從事後看,確實不管在任何階段都有漲的好的票,但是這也恰恰是讓很多純技術派人士吃藥的地方,在主跌段,領跌股加速下跌,此時的強勢股的補跌所造成的風險,可能導致一兩天內10個點以上的市值回落,對於職業選手而言這是難以容忍的,應該予以迴避。2.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理解都會有自己的操作,喜歡滿倉的,他們用滿倉換股的方式,根據市場的變化,將資金失蹤放在更有利的籌碼上。而我大部分時間空倉,因為我根據市場的變化,放棄不確定的和看不懂的,選擇贏面較大的機會進行操作。反應在市值曲線上,始終滿倉的可能是波段上揚,我的方法則更平滑,不斷複利新高,在心理上後者讓我更舒服些,因為我是風險極度厭惡型。3.通常情況下右側的較重,左側的因為把握難度較大而選擇輕倉,具體倉位則根據當時情況下風險收益比所決定。確實,從實際統計中,個人收益的95%以上來自於右側交易,左側模式漸漸如同雞肋,但是為了保持對盤面的敏感度,我仍然會在一些特殊階段,進行小倉位出擊,其實這部分操作的輸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感受到的市場情緒。

1.其實你說的這個狀況,我也一樣經常發生的,操作只能根據當時的盤面情況,客觀的衡量風險和收益後進行相應的應變。2.做短線的追求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把握爆發力品種的機會,為了控制風險,有時確錯失牛股,為了把握爆發品種,有時承擔風險,但是如果你對風險和收益的判斷越客觀越準確,時間會展現複利。的威力。3.錯失牛股沒有關係,偶爾承擔風險也沒有關係,對於不同狀況下風險和收益的衡量才是根本,但是這本身也取決於對你市場的深刻理解。4.熊市空倉,牛市操作,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時不可能的,從實盤賽的高手也可以看出,他們在熊市多也反覆操作,區別在於高手們通常牛市階段的操作,不斷盈利,熊市階段的操作,則盈虧接近於平衡,實際上在操作的那一刻,很多高手對於大盤的判斷也是不確定,是良好的操作策略使然。5.對於市場的深刻理解無法簡單的說清楚,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也只能表達一二,兄還須自行修煉。

至於做t,我會做,但是我不是為了做而做,當中的加倉和減倉,是依據我對市場變化後,受益風險重新衡量後的決策。也許為此錯失了很多大牛股,但也規避很多風險。1.如果板塊有持續性,期間進行換馬套利,爭取利潤最大話的操作是有道理的。2.對於做T,我覺得了不是為了做T而做T,只是當機會偏大的時候加倉,風險偏大的時候減倉,如果有更好的標的就換倉,當板塊個股大幅波動的走勢,這些操作會在一天之內進行,於是形成了做T的形式。3.多點出擊其實也是一種無奈,資金大了必然增加衝擊成本,買入的時候沒買夠量股價已經上去了,而一旦失手的時候,本來可能虧2-3個點結束的操作,要變成5-6個點的損失,更有較長的賣出時間,從而影響其他品種的操作,小資金相對靈活的多,來去自如。

三、市場主流

市場主流單個個股走勢本身有不確定性,把整個板塊一起看就更容易理解。有些強勢票是個股行為,往往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於板塊性的行為,大體上有個規律,如果你有心人,耐心總結,你會發現這樣的規律,以後自然知道要怎麼做。

1.或許你需要解決的不是有膽做龍頭的問題,而應領會龍頭和跟風品種間的套利關係。2.有時買龍頭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根據板塊整體動能,龍頭有相應溢價,而股價尚未反應溢價時介入;有時買跟風,不是因為膽子小,是因為龍頭賺錢效應十足,而部分跟風品種尚處低位,有隨時受龍頭激發而具備向上潛力(論壇名id職業炒手正是此路好手)。

個人覺得炒股應有大局觀,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市場,選擇機會大於風險的股票進行操作,而不是拘泥於止損止盈這類。2.你在我帖中較為活躍,應該知道本人是反對止盈和止損這類的說法的,看好買入,不看好賣出或則換股,操作越簡單越好。正解,大局觀是一個綜合,而宏觀政策面是權重最大的一個因素,這是爆發力牛股產生的三大根源中最大的一個因素,而技術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大局觀是一種綜合因素,只參與機會大於風險的操作,當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各方面都較好的時候便是重倉出擊博取利潤的時機,如此往復不斷複利。信息公告如同技術一樣,本身是決策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你對市場理解的不夠深刻,光專研這些也是徒勞。1.局就是政策面、技術面、資金面、基本面的綜合,相輔相成。2.完善自己的系統,輸贏交給概率,看不準的時候割肉就可以了,不必拘泥。

大局觀:1.信念理念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把握市場熱點2.這個局,是個綜合因素,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人氣面。。。等集合與一身是形成的共振。3.政策面和人氣面相對權重大些,技術和基本面相對次要。4.政策面相對是獨立,市場會相對圍繞政策反覆炒作,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5.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顯然目前當下不是。6.多看漲幅榜和異動榜的共性

主流,通常是漲幅大,跨度時間長,操作策略是反覆做,第一波趕上的話就做足,沒趕上的等回落後還能再做下一波。支流,各支流循序輪動,漲幅各異,時間上契合主流,直至主流完結,策略上,在主流不倒的情況下,按照以主流為中心的邏輯逐步挖掘。次主流,漲幅和時間跨度上少於主流,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策略上,以圍繞龍頭操作為主。非主流,時間短,但是因為技術面或者消息面等因素短期會有一定的爆發力,策略上,快進快出,隔日超短為主,爆發初期可參與,後市不追高。.我還有個關於主流,支流,次主流之類的劃分,這個應該歸於大局觀的範疇,近階段的分的話,頁岩氣 為主流,蘋果互聯類為次主流。那麼操作上主流以一個較長的階段反覆操作為主,次主流則操作週期更短,不少選擇隔日超短。2.比如這次對於移動互聯 的品種,昨天提出順勢介入操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深天馬和掌趣科技早盤聯袂漲停,而今天的走勢中,深天馬和掌趣科技並沒有太大的表現,且大盤今日相對較弱,那麼相關的操作標的悉數盤中逢高賣出完成套利。3.如果你手上還持有的類似標的,那麼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這兩個標杆品種的走勢做為參考。

1.根據對熱點的持續性,主次流等的劃分,我把漲停板板分為投資性和投機性兩類。2.投資性的想買就買,不管幾個點,類似於7月20日的862的買入,要求是往上看有較大空間,往下敢越跌越買,後市可反覆操作。3.投機性的通常要求當天大盤較好的環境,當天是最強或者次強的熱點,很大程度上在板上買,持續性不一定好,但是短期有較強的爆發力,通常作為隔日超短操作,比如今天的焦作萬方。

1.先判定是否主流熱點,如是,不必等漲停也可隨時先買入,等確認強度後再行加倉。如果不是主流熱點,等,如果強度夠高,就排隊龍頭,大幅度超過預期,就同時排,但同時仍需注意倉位控制。2.早期作為試錯出擊,隨著整體資金的增大目前基本全部放棄,因為分散精力,同時即使有賺對整體收益率也無大益。3.強勢階段,一種直接買強勢標的,另一種買低位未啟動的。4.小資金倉位變動通常較大,在強勢階段,可不必過於在意資金管理,不過如果有意為未來做準備,也可當做大資金來練習分倉操作。5.強勢階段,買股得邏輯是因為賺錢效應下的資金不斷進入,那麼強的標的被後來資金選中的概率大,所以選強。弱勢階段,買股的邏輯是因為市場虧錢效應的擴散導致恐慌盤的不斷宣洩,那麼宣洩殆盡的,只要少量買盤就可以推動上漲,所以低吸。

1.只要有贏面的股票都可以做,區別只是操作策略上,主流是反覆做,非主流的隔日超短為主,不必放棄。2.一輪主升中,是買還是賣,只能靠自己動態的判斷來決定,我也做高拋低吸,雖然經常做不好,但是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3.事事難兩全,比如昨天水利 我做了一定的高拋,並打算今天低吸回,但是隻是集合競價買回部分,還是掉了不少籌碼,而對於水泥,希望能有回落的機會低吸,但是該弱不弱,也只好盤中找低點先買了,沒法做到完美,但是可以做到後市這兩個板塊無論怎麼變化,我都會有相應的策略應變即可。

如果有好的機會,當然也會考慮做,倉位不定,根據風險收益比決定,區別是非主流的操作時間會比較短,很多是隔日,主流的則高拋低吸反覆做,對於目前而言個人的主要持倉仍在水泥水利中,今天盤中衝高做高拋,所幸尾盤有所回落接回部分,下週一早盤探底再買一次,然後衝高再拋一批,不過節奏要掌握好。

四、賣入賣出與風險管理

我追求不斷穩定的盈利,不確定時,採取偏保守的策略,儘量規避大的回撤,所以平時以小陰小陽為主。2.偶爾出現確定性較高的機會時,也會奮力出擊,博取大陽。3.操作模式決定市值曲線,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和個人的操作模式有關,下跌趨勢階段,通常是大跌小回,最為緊要的原則就是要規避大盤大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選擇在大盤大跌,股指遠離5日線時進行買入操作,再結合大盤下跌所處的階段,尋找相應的標的進行出擊。控制回撤,最重要的就是迴避系統性崩潰風險,事實上絕大部分崩潰都有前兆,從賺錢和虧錢效應的演變過程可以進行推斷,不過為此可能也會放棄很多機會。2.看看天氣,如果覺得要下雨了,就早點回家,不要貪玩,天氣好了再出來,說簡單點就這樣。

2.作為一個短線交易者,規避弱勢大幅回調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採取好的策略,事實上這是完全可行的,重點在於對市場情緒的把握,規避崩潰盤帶來的傷害,反而轉化為自己的利潤。.當市場偏向於有利於多頭一方時,我們採取偏進攻的策略,力求利潤最大化,當市場偏向於空頭時,我們採取偏防守的策略,力求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有所獲利,以上是預判當前行情是階段性的,文化是主流的前提下偏進攻的策略,如果市場與預判不一致時應隨機應變。左側交易重點是時機的掌握,今日早盤低點市場恐慌情緒得到較好的釋放,敢於買入的大多有較好的贏面,短期內市場已經不具備連續大幅殺跌的動力了,可以保有一定倉位靈活應對,爭取擴大盈利。

1.賺該賺的錢,不該賺的放棄亦無妨。2.左側交易重要的是時機,通常買的位置是瞬間低點,實盤交易中,追求這種點位,未必能買到足夠的籌碼,所以有必要分倉,資金量小的時候這種影響小,當然也可以先練習起來,為將來自己的資金達到更大的規模做準備。3.今天早盤的低開買入是昨天就說的,這是對恐慌心理短期釋放殆盡的一個判斷,如果今天繼續大幅下跌,我可能繼續加大倉位買入,即使加印花稅這般的利空也有反彈的,何況是外盤的影響,我們a股是中國人自己玩的,何必自己嚇自己。1.量能不濟,故市場仍然缺乏系統性機會。2.創業板賺錢效應充分,具備可操作性,可以參與。3.所以採取輕倉參與熱點的策略,如果市場趨向於良性則大部隊隨時加入新的機會,如果市場趨於不良,則現有部隊仍能從容而退。1.關於倉位,有好機會就重點搞,沒有好機會就拿著錢耐心等待或者輕倉練盤感,總之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了。2.關於止損、止盈,目前我的操作中不考慮這兩件事情,買入機會,賣出風險,何必用止損止盈來束縛自己。3.教條主義真是害人不淺啊。關於補倉以及止損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你還有補倉或者止損的想法,就說明你的心理還有成本這個障礙,好的操作,應該是最簡單的,只有買入或者賣出。不用刻意追求所謂的資金管理,風險收益比的量化決定倉位,市場缺乏確定性機會時自然小倉出擊,有好機會才重倉。都可以,確定的主流反覆做但是也不放棄盤中非主流機會,有機會都可以。

1.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的話,不必過於強求,就像今天早上我買了多個個股,即使舟山 概念也是金鷹和中昌都買,只要不影響操作就可以。2.所有身家全部壓在一個股票上時,通常我要求極高的贏面,那時會有一種哪怕少買了100股都覺得遺憾的感覺,當然這種情況較少,通常一年也就是4-5次。

1、預判買入2、確認加倉3、熱點轉換換股4、不再看好賣出。操作還是一樣,和套幾個點沒有關係,如果你還是看好,那就等等,不看好就賣出或者換股。

1.銀行股的這輪下跌中領先,超跌反彈格局,預期後市會有個再下探然後再反彈的格局。2.預測為末,應變為本,預測是為了應變做準備,應變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預測對的人未必能賺錢,預測錯的人確可能賺大錢。3.這個市場太多的人關注預測,而市場一旦和預測的不一致時,由於沒有好的應變策略,從而操作依附於情緒,產生不利於自己的傾向。

出擊倉位和贏面的關係大致如下:贏面60%以下觀望贏面60%-70%小倉出擊贏面70%-80%中倉出擊贏面80%-90%大倉出擊贏面90%以上滿倉這個贏面包括勝率和漲跌空間比譬如滿倉出擊時,對我來說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會做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勝率要求90%以上,另一方面是上漲的空間和下跌的空間比率,上漲的空間至少要看到30%-50%以上,而下跌的空間應該在3%-5%以內。盡力把握好操作,勝負的事情交給概率,不管結果如何坦然面對,冷靜處理。我這裡的贏面包含兩個因子,一個是你說的預期收益率,還有一個是勝率,簡單描述就是買入後漲跌的概率各有多少,如果漲的話,預期漲多少,如果跌的話,預期跌多少,兩者結合在一起考慮,不過預期收益率考慮的權重更大些。.重新評估風險和收益比,決定是加倉還是減倉,這是決定操作的唯一因素。

我之前強調,如果對於後市沒有30-50%上漲空間的股票,永遠不要重倉買,而當自己重倉持有後,並且隨後的幾天內果然漲了30-50%,難免也會有生理上激動的反應。.巴菲特 說一個股票你不想持有十年,那就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個股票你不敢向上看30%-50%的空間,那就永遠不要重倉買。

要有大局觀,特別重倉買入的一剎那要有後市還有3到5個漲停空間的判斷,巴菲特說如果你一直股票沒有打算持有10年,那麼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隻股票如果你沒有後市3-5漲停空間的判斷,那麼一個板也不要重倉買入。.你看像深南這種在中體產業上的大手筆,如果要賺三五個點,今天完全可以輕鬆賣出,但是今天鎖倉,不管未來賺還是虧多少,至少說明他在買入的那一刻想象的上漲空間一定是很大的。收益不是不要求高,是要求高,關鍵戰役的把握很重要,力求利潤最大化,雖然很多單子實際結果是賺一兩個點,但是買入的那一刻絕不是隻衝著一兩個點去的。

你能每個月穩定盈利5%,已經非常之好了,先保持,不用更激進,不斷優化自己的模式,根據不同階段按照不同方法操作就可以,目標太高,一旦不能達成,會影響情緒。1.風險控制意味著放棄機會,看舍與得的衡量,以最近的操作來說,上週五我是等華髮股份、格力地產、世榮兆業三個都漲停的時候,確認強度再排隊買股,所幸買到了格力地產,今天漲停全出,因為有確定性,所以風險小,缺點是可能買不到而失去機會,比如今天的煤炭 股,看著中國神華漲停,但是等確認的時候,封單已經達到36w手,之後排隊,至收盤未成交。2.一字板重倉是我另一個殺手鐧,我的保守策略恰好又為我提供了一字板重倉買入的機會,這一方法在比賽期間也是屢試不爽,近期的迪康藥業就是案例3.最銳的矛(一字重倉)+最強的盾(放棄風險,確定買入),我的兩個強項正好互相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既能穩定獲利,又能控制回撤,但是未必適合所有人。

行情不好的時候,市場會更傾向於從不好的地方看,好的股票要漲一樣需要市場的配合,建議不要和股票談戀愛,從全局的角度,更理性的來判斷風險和機會,從而決定買賣操作。如果是追龍頭,那麼追最強的,如果是潛伏那麼可以選擇低價的或者超跌的,但是一定要切題,既然有確定是保障房的,為什麼還要選應該是的呢。要在拉昇的那一刻,市場一眼就知道他是什麼概念,這樣才能吸引跟風的。潛伏也是一種思路,但是個人並不愛好,不過如果參與的話,我通常會問自己一句,如果我潛伏的股票下跌了我會怎麼辦,只有得到的回答是繼續買,那麼我就潛伏。決定倉位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風險收益比。

當下是不穩定階段,向上和向下都有可能,只是如果銀行券商的向下動力一旦佔據上風,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崩潰,不過場外大量部隊的集結也使得一些政策支持的新興產業類小盤股票有所活躍,且看兩股力量的對比了。1.當前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偏空的因素有之前領跌的保險銀行等存在進一步下跌,從而引發傾向於崩潰的連鎖反應,偏多的因素有場外資金大量集結,空倉者眾,而新材料 為主的新興產業等品種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一旦這種因素佔據上風,市場也容易引發階段性的具備可操作的反彈機會。2.雖然我提出大盤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的操作策略,但是本意是根據不同階段人的心理狀態進而決定不同的操作,以使自己在交易的過程中始終佔據主動有利的位置,所以有時候大盤在什麼階段並不是重點,因為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判斷過程,而多空雙方的心理狀態才是重點,我建立了下跌3-4階段的模型本意也是輔助對於市場心理的理解,而過於在意這個忽略了心理分析,反而是捨本求末之道。

崩潰心裡一旦釋放衝擊強大,謹慎為主,如果能打到跌停,可以買些,第二天低開再加倉。一旦大陰線殺下,你是否還有持有的勇氣。1.不盡然,弱勢和強勢也有不同階段,模式也各異2.心理層面的研究在我看來至關重要,我的操作策略基礎便來源於此。3.有人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說天下股市唯心法不破。

五、熱點(以前行情的精準判斷,對你會有啟發的)

市場弱勢時自然機會就少,市場強勢時,60%以上贏面的機會較多,接近每天交易。重倉出擊相對少些,平均一年10幾次左右,其中4-5次10%以上的獲利包括1-2次20%以上,虧損10%控制在1次或杜絕。沒有具體統計過,感覺大致如此,反應在收益率曲線上,就是平時穩攀升為主,偶爾跳躍式上揚,極少大幅回落。好的短線操作,人氣高的時候,重倉操作無妨,若是市場強勢依舊,可獲取暴利,若是市場恰巧面臨轉折,也可全身而退。

1、市場環境:既然是牛市,就會有超出預期的熱點龍頭。2、資金面:稀土資源的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方向。3、基本面:知名券商廣發說,價值16-17元,目標價16元。4、人氣:股神asking今天買入。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區別是直接拉到位,還是洗一下在拉。

2、從風險的角度,由於突如其來的大陰線,整個市場短期會變的相對謹慎,科達股份還沒有走完主升的時候,被大盤大陰線阻礙,短期可能有所震盪。2、從機會的角度,大陰線後,短線資金部分短暫撤離,但是一旦企穩後,又會重新回來,那麼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標的是什麼?通常情況下,往往還是主流品種的機會大些,目前不外乎資源和新興產業,像新大陸這樣的只要有點消息刺激還能逆勢漲停,就說明資金對此的認可,科達股份這樣的低價小盤龍頭品種,本來主升就沒有走完,一旦有遊資重新衝擊,相對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響應。買康強電子,實際是買手機支付 ,買手機支付是買新興產業,一個新故事出現在主流熱點時候,便是賺大錢的機會,對於主流熱點的把握才是關鍵之所在,至於漲停板的技巧則流於表面,相對是次要的。

1、關於熱點,有長期的主流,也有短期的支流,長期的主流能持續,可以反覆做,短期的支流,爆發力強,都有可操作性。2、具體技術的東西,個人不怎麼注重,雖然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3、止損,不看好了就賣出,管他是不是止損。

大方向的問題,或許就是asking說的一張紙的意思,懂了就懂了,不懂的多說也無用,用我的話說,就是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更大的局,簡單說,就是一個股票10元買的時候,看的應該是15或者20元甚至更高,實際操作中,可能賺了三五個點就走了,或者割肉走了。這個局,是個綜合因素,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人氣面。。。等集合與一身是形成的共振。2、具體技術的東西我不太關心

1、政策面相對是獨立,市場會相對圍繞政策反覆炒作,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2、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顯然目前當下不是。3、不知道上漲原因的股票要麼就找他上漲的原因,找不到就不用管它,賺自己看到懂的錢就夠了。

熱點的判斷:1.突發事件的題材,信息面的變化因素為第一考量2.再結合技術面、資金面、基本面、切題性等綜合考量,作出預判3.再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應變,最終市場自身的選擇是決定性因素。1.熱點來自題材,持續性來自賺錢效應2.海量信息的快速識別來自於對於股市的深刻理解3.基本面往大了說無窮盡,選主要的就是,如淨利潤4.敏感性部分屬於道的範疇,從量變到質變,看個人悟性5.有時間的話,儘量全面考量,諮詢越全面,判斷越客觀6.我在小資金時就有分倉習慣7.市場情緒看賺錢效應和虧欠效應,熱點接力看賺錢效應能否持續8.覆盤,有時間的話多看,精簡的話,選擇重要板塊,重要個股做覆盤

做短線,熱點的判斷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有沒有賺錢效應。

1。概念的挖掘我覺得要有一個綜合性的考量,包括政策面、資金面、人氣面、技術面、基本面,目前市場的資金和人氣較弱,難以啟動主升浪的品種,所以這些相對高位的品種,較難得到市場的任何,操作上應該謹慎。2。目前的情況和5月份完全不同,雖然當時大盤指數也是較弱,但是市場之後不乏廣晟有色、成飛集成這樣超級牛股,在當時的環境下,很多符合主流熱點的品種,有主升浪的動力,自然一呼百應,目前的市場需要等待,什麼時候你看到下一個廣晟有色或者成飛集成苗頭出現的時候,才是重要的機會。而對於目前的銀行和地產而言,本質是超跌後的反彈,因為處於相對低位,有一定的操作機會,但不是主升浪,這有本質區別。

1.先預判熱點性質,是主流熱點,還是次主流熱點還是非主流熱點2.預判可以先試錯輕倉買入,確認後再追漲加倉3.對於主流熱點,實盤操作中可以直接買相對確定的龍頭也可以買後發品種,倉位稍重些也無妨,以新三板 為例,2月23日確定新三板為階段主流,當天先部分買入龍頭蘇州高新,熱點強度超預期後,午後再加倉天地源,2月24日逢高賣出天地源,2月25日再加倉蘇州高新,之後衝高過程中分批賣出。4.若是次主流,有絕佳機會也可以重倉搏殺,若是非主流,輕倉參與,隔日賣出。

1.我的重要理論之一,符合主流熱點的新故事是賺大錢的機會。2.既然準備賺大錢,何必著急賣出。3.即使行情弱於預期,寧願回落賣出,少賺些無妨,但是提早賣出,錯失的可能一年中為數不多的絕佳機會,兩者權衡,先持有觀望是上策。

1.符合主流熱點的新故事,往往是賺大錢的機會。2.不是醫藥和電子哪個好的問題,而是醫藥正好是當前熱點。

1.熱點來自題材,持續性來自賺錢效應.2.電子類,觸摸屏 類確有受益,不過不是當下主流,代表的長電科技、深天馬、超聲電子等今天也衝高回落多數,隨著地震 炒作的深入或有反覆,但已難有較高預期

.通常一輪較大級別的反彈,其中會有一個龍頭板塊,而這個龍頭板塊的龍頭個股往往有超預期的上漲,這個板塊要求對大盤有號召力,而這個龍頭也要求對這個板塊有號召力,那麼相應的這個龍頭就會成為整個市場關注的核心。有時候漲的好不如漲的巧,等市場轉強的時候在看他們能否契合了。剛啟動的龍頭、或者超預期利好,突發事件,總之買入的那一刻要求股價的上漲想象空間在50%-100%以上,雖然也許賣出的時候可能只是賺了幾個點,但是買入的時候想象空間一定要大。

在同等條件下,當然選小的,爆發力好,如果沒有好的小的標的,或者因為小的標的無法容納自己的資金,也可以選擇一些大品種。2.在一輪主升中,小品種熱點採取的是連續拉昇方式,大品種通常是拉個大陽然後橫盤個2-3天,然後再拉,小品種通常在效率上更高。

​​炒股養家前輩是我的偶像,小資金,從幾十萬做到幾十億的典範。風格求穩,交易基本零回撤。獲得這本心法之初,記得我每天臨睡前都要讀一遍,不知讀在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捧著這本武功秘籍錘鍊自己。

善於做短線的人,應該清楚自身的特點,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股票是一個心理遊戲,你現在這個時候就是被動的時候,所以我們的操作應該儘量讓自己避免被動。有這種舒服的感覺就對了,好的策略就應該不管行情怎麼變化,讓自己始終在應變中處於優勢,這也是實現穩定盈利的根本。

1.我的有些看法可能對你來說是顛覆性的,比如對於莊家和散戶,我認為好的股票,主力是散戶,而所謂莊家反而是跟風的。

2.追漲也好,低吸也好,問題不在模式,而在何種階段應用,以及火候。

3.不刻意反向操作,市場做多,我可能做多,也可能謹慎,單一的理解都可能有失偏頗。

針對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操作模式,高拋低吸也對,追漲殺跌也好,都有其道理,關鍵取決於對市場的理解,我不希望你因為看到我這兩天的操作,進而理解股市操作就是這樣,那可能又進入另一個誤區。從盤面已經感受到氣氛,短期已經收縮戰線了,策略也作出了相應的改變。

沒有對錯,看你對市場的認知。就像價值投資者認為,短期的市場是不確定的。但作為短線選手,我認為短期的市場情緒是有規律可循的,長期是無法預料的,於是就演變出不同的操作。

方法說出來都很簡單,搞清楚現在是什麼階段,然後選用該用的方法。明天開始又需按照超跌的方法來操作,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有時候自己都覺得要懷疑自己,難道自己就這麼掌握了所謂的方法,難道這樣一直下去未來有一天就會成為職業炒手或asking那樣,過去的穩定增 長也好,只代表過去,還是讓未來的來檢驗吧,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之心。大體上就是行情好就多做做,行情不好就多休息,做的話,做最強這些

當時機不成熟或者市場對自己不利時,理性的面對風險,當機會來臨時,全力拼取。這句話理解不難,做到卻不易,很多人往往因為虧錢就想著急於扳回,一再對抗風險,機會來臨時卻又麻木於自己深套中的個股。當市場的發展和自己的判斷不一致時,要重新審視,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冷靜處理,平穩的心態是做短線的根本。

根據不同階段有所不同,如是強勢階段,就學習鈣片兄的做最nb個股的主升浪,可以多拿幾天,如是弱勢階段,可以學炒手的超跌反彈方法,做反彈為主,大盤超跌的時候買超跌的股票,大部分第二天衝高就走,不要有太多想法,如果情況出現不利,虧錢也走,如是這兩天的平衡格局,就部分持有熱點板塊觀察變盤方向,學習先手兄的試錯,加倉,向上買,爭取順勢而為。

大盤不良意味著操作策略的改變,點位不是重點,關鍵觀察盤賺虧欠效應的變化。2.比較典型的,早盤昨日強勢的魯陽股份、高鴻股份等早早泛綠,說明市場賺錢效應下降,操作策略上,手上品種選擇擇機減倉,原有低吸計劃則要求更低的價格,保持謹慎防守態勢,同時不斷審視盤面的變化,讓自己在行情變化中保持相對優勢。

1.做短線的錯過的機會多多,談不上抵制誘惑。

2.弱勢初段低吸止損,弱勢中段低吸崩潰,弱勢末段追漲強勢。(現在耐心等待崩潰,所以觀望為主)

3.火候的問題,我也沒法做到精確,大方向把握對了,賺錢還是大概率,多少的問題。

雖然前兩天的左側的交易部分,我選擇的是這類品種操作,左側交易講究的時時機,做個反抽可以,但是隨著盤面的演變,市場熱點在發生變化,策略也要有所變化,個人感覺即使大盤有所反彈,這類品種機會不大,應該把眼光放到新品種上。

二、次新股的特點是彈性比較大,所以歷來在大盤反彈階段稱為大幅炒作的對象,不過一旦轉入風險區,相對風險對於其他品種也是成倍增加,本質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類型。

1、市場交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我在市場之內,我做跟隨者,不做發動者。這個必須要更正,絕不是引導市場,而是跟隨的更緊一點,也許有人可以引導市場,但是我的模式是堅決反對這麼做的。

當市場不斷變化時,現有的參與者在想什麼,場外的資金,又在想什麼。掌握市場之心,勝利接踵而至;心被市場掌握,失敗連綿不絕。.

這個需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系統,然後堅決執行,對我而言,我雖每天大量研究,但沒有好機會的時候更多的是放棄和耐心等待,而當絕佳機會出現的時候,就需要有萬夫不當之勇去爭取。買入機會,賣出風險,只做對的交易,勝負交給概率,多一份淡定,少一分勝負心。

2.先完善自己的系統,對市場給出的機會能儘量判斷出客觀的贏面,然後利用凱利公式結合贏面計算出合理的倉位配置。2.股票操作是科學,做對的操作就可以了,輸贏交給概率,我們要利用市場的情緒來賺錢,自然也要避免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

心情歸心情,操作歸操作,這是兩碼事,千萬不要因為心情影響操作。2、重新振作起來,用新的眼光來審視這個市場,而不是拘泥於自己套牢的股票。3、關於大盤的判斷,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操作,職業炒手和just999這樣的高手在股指期貨 虧損嚴重,他們對大盤的判斷一塌糊塗,然而即便這樣,他們仍然是股市的提款機。4、你拿著股票期待這裡是底,即便這裡真的是底又如何,未來領先反彈的股票也未必是你手上的股。5、學會一套完善的系統,才能做永遠的贏家,我沒法知道明天大盤是漲是跌,但好的操作可以做到的是,如果大盤上漲,我的股票大漲,如果大盤下跌,我的股票不跌或者小跌,如此反覆,積小勝為大勝。6、是贏是虧有時候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對,盈虧的事情交給概率。先寫這些,以鼓勵近期在股市中虧錢心情不順的以及還在迷茫中的朋友,望早日找到成功的方法。

1.長時間面對虧損局面後,產生情緒低落是可以理解的,我瞭解這種感受,經歷過後,發誓永遠不再讓自己再有這種難受的感覺。2.不過與你說的體現在交易上失去耐心,恐懼,貪婪相比,我的體現是堅定信念,更理智的去看待這個市場,不斷優化自己的操作策略。3.如果你能掌握市場的情緒,勝利將接踵而來,如果你的情緒被市場掌握,失敗將揮之不去。不完全,這裡用敢於是因為一定程度上違背常識,所以需要科學的勇氣。2.短線好手倉位的高低通常會與市場整體交易量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3.機會多時多操作,機會少時少操作。

對於新手而言,沒有捷徑,只有經歷過才能理解,至少完整的經歷過一輪牛熊,最好兩輪或以上,然後自行歸納總結。2.對於個股,不應拘泥於自己手中所持品種,而應最大限度的觀察各板塊走勢,要對各個週期的領漲和領跌品種進行重點關注。3.對於操作,不要一味的追求個別技術指標,或者短期的所謂資金流進流出,主力莊家這些。4.對於大盤,不要過多依賴於預測什麼點數頂底這些,而應多關注哪些在漲,哪些在跌,那些先前漲的或者跌的後來又怎麼走了。5.大局觀是一種感覺,或許有時候不明白,但是儘量多嘗試讓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待整個市場,一旦明白了,將受益無窮。大局觀,這是道的範疇,儘量培養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看整個市場。

股票操作是個系統工程,僅靠個股圖形波段之類作為買賣依據,是難以形成較為穩定且較高效率的盈利模式的。短線是一種綜合技能,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技術或者政策面或者基本面等等,結果都不得其門而入,天道酬勤,但也應懂得如何綜合使用。

1.早年我研究技術分析時,也終始為此類問題所困惑,純技術有其侷限性,同一張k線圖,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背後所參與的投資者的心理狀態也大不相同。2.這個帖子發帖初期,整個市場經歷恐慌盤的釋放,市場孕育的一輪反彈的機會,所在強勢板塊強勢個股,再後面抄底資金不斷湧入下,不斷走高,而近期市場雖然和月初指數臨近,心理狀態確已大不相同,目前更傾向於恐慌初期,許多強勢個股補跌概率大為增加。3.如果你能對市場心理有個大致的把握,再來看技術,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市場很多人討論的是如何克服貪婪和恐慌,雖然不錯,但是著眼點在僅在自身,難免侷限。2.高手進出,買賣的一刻力求淡定,藉助市場的貪婪和恐慌反過來指導決策,著眼點在整個市場,境界自然高了一層。

所謂的龍頭理論實際並不科學,雖然很多做短線對此篤信不疑,這也是導致長期迷茫和不能穩定獲利的本源。2.股票走勢本質是持幣者與持籌者的博弈產生,應該多揣摩兩者之心,讓自己站在主動的這一方即可。

交易的本質是群體博弈,追根溯源的話,就是隨時衡量,場外的潛在買入者的錢的數量和買入傾向,與場內籌碼的數量和賣出傾向,當前者大於後者就買入,當後者大於前者就賣出。沒有標準,因為這是心理博弈,有錢的在場外等更低的價格,有股的在場內等反抽,若行情偏弱則相對有利於場外,而一旦場內人作出一致性止損時,則是短期逆轉機會。

買入傾向的推理,大多來自賺錢效應,賣出傾向的推理,大多來自虧錢效應。然後再結合大盤,主流熱點這些,進行瞬間的操作判斷,操作是瞬間的,判斷是動態的。.買賣那一刻的淡定自如,亦是自身境界的提升。看的是長線,做的是短線,如果判斷錯了,應變就是了。根據盤面的變化,市場的賺錢和虧錢效應的變化,推測市場心理的演變。08年的超預期的熊市經歷很重要,經歷過,不斷思考如果後市再度面臨這樣的局面,怎麼樣的策略才是最好的。判斷為末,應變為本。

人貪婪是因為他賺錢了,一個充斥賺錢效應的市場通常機會多過風險,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博取利潤。2.人恐慌是因為他虧錢了,一個充斥虧錢效應的市場通常風險多過機會,此期間力求更大限度迴避風險。

1.本人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是基於對市場情緒的揣摩,進而判斷風險和收益的比較,並指導實際操作,故暫名曰心法。2.高手買入龍頭,超級高手賣出龍頭。3.別人貪婪時我更貪婪,別人恐慌時我更恐慌。4.敢於大盤低位空倉,敢於大盤高位滿倉;心中無頂底,操作自隨心。5.永不止損,永不止盈。6.得散戶心者得天下;人氣所向,牛股所在。

我是做短線的,所指的賺錢效應,以短為主,大致展開如下:1、這個市場上有大量的短線選手,很多人其實對市場理解的不夠,但是他們在階段也會賺錢,這種賺錢會階段增加自信,進而快速的投入到下一個品種上,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這種背景下熱點就容易有持續性。2、相反的,如果短線追漲的那些,接二連三的失手,導致資金大幅回落,他們就會進入反思,從而減少操作,當這種行為產生群體效應時,一些強勢股沒有後繼者,就容易形成補跌。3、這兩種心理變化過程,不斷循環往復,踏準了節奏,就能分辨出機會的大小,進而決定進出的倉位。

柏拉愛空每天的收評中都有個統計指標,是以前一天漲幅前20名的個股第二天的表現為基準,類似這樣的統計指標就是市場情緒的一部分。2.本人對於類似的統計,另外加入領跌品種,包括各個週期階段的領漲領跌板塊。3.以柏拉愛空的指標而言反應的是這個市場上喜歡追漲的一批人的盈虧狀況,通常而言喜歡追漲的人能賺錢,他們會傾向於再次重複追漲的動作,當此動作一再重複並多或賺錢後,便會影響到周圍人群,而自身甚至產生埋怨出擊倉位太少的心態,以至於逐步將行情推向高潮,直到這種賺錢效應告一段落;而如果追漲的人開始逐步虧錢,他們便會出現自我懲罰心理,操作上則趨於謹慎,反應在盤面上則是活躍度逐步下降。4.同樣,這個市場上也存在一批喜歡逢下跌抄底的人,如果抄底的人能賺,則他們仍會繼續抄底,反應在盤面上就是大盤難以大幅下跌,而一旦抄底的人開始虧錢,他們同樣也會出現自我懲罰心理,操作上則減少抄底的動作,而一旦抄底的人開始減少,部分股票稍有賣壓便產生無抵抗式下跌,這即是逐步引發崩潰的前兆,直到賣出者無以為繼。。。。

.1.友利的一字板,只要提前掛都會買到,但是這樣的操作通常也帶有較大的風險,問題在於如何度量收益和風險,這裡是需要些經驗和對市場充分的理解。2.我的操作裡面含有很多的試錯單,這些單子的結果大多是小贏小虧,到底是賺是虧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於我能借此感受到市場的情緒,從而判斷收益和風險,以決定是否奮力一擊,那才是關鍵。就好比拳擊的時候很多的刺拳是為了試探對手,這些刺拳有沒有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借這個試探判斷何時該出重拳,那才是關鍵。至於大盤是如何看的,個人而言是反對預測的,即便心中有預測也是為了應變做準備。

1.如果從事後看,確實不管在任何階段都有漲的好的票,但是這也恰恰是讓很多純技術派人士吃藥的地方,在主跌段,領跌股加速下跌,此時的強勢股的補跌所造成的風險,可能導致一兩天內10個點以上的市值回落,對於職業選手而言這是難以容忍的,應該予以迴避。2.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理解都會有自己的操作,喜歡滿倉的,他們用滿倉換股的方式,根據市場的變化,將資金失蹤放在更有利的籌碼上。而我大部分時間空倉,因為我根據市場的變化,放棄不確定的和看不懂的,選擇贏面較大的機會進行操作。反應在市值曲線上,始終滿倉的可能是波段上揚,我的方法則更平滑,不斷複利新高,在心理上後者讓我更舒服些,因為我是風險極度厭惡型。3.通常情況下右側的較重,左側的因為把握難度較大而選擇輕倉,具體倉位則根據當時情況下風險收益比所決定。確實,從實際統計中,個人收益的95%以上來自於右側交易,左側模式漸漸如同雞肋,但是為了保持對盤面的敏感度,我仍然會在一些特殊階段,進行小倉位出擊,其實這部分操作的輸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感受到的市場情緒。

1.其實你說的這個狀況,我也一樣經常發生的,操作只能根據當時的盤面情況,客觀的衡量風險和收益後進行相應的應變。2.做短線的追求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把握爆發力品種的機會,為了控制風險,有時確錯失牛股,為了把握爆發品種,有時承擔風險,但是如果你對風險和收益的判斷越客觀越準確,時間會展現複利。的威力。3.錯失牛股沒有關係,偶爾承擔風險也沒有關係,對於不同狀況下風險和收益的衡量才是根本,但是這本身也取決於對你市場的深刻理解。4.熊市空倉,牛市操作,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時不可能的,從實盤賽的高手也可以看出,他們在熊市多也反覆操作,區別在於高手們通常牛市階段的操作,不斷盈利,熊市階段的操作,則盈虧接近於平衡,實際上在操作的那一刻,很多高手對於大盤的判斷也是不確定,是良好的操作策略使然。5.對於市場的深刻理解無法簡單的說清楚,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也只能表達一二,兄還須自行修煉。

至於做t,我會做,但是我不是為了做而做,當中的加倉和減倉,是依據我對市場變化後,受益風險重新衡量後的決策。也許為此錯失了很多大牛股,但也規避很多風險。1.如果板塊有持續性,期間進行換馬套利,爭取利潤最大話的操作是有道理的。2.對於做T,我覺得了不是為了做T而做T,只是當機會偏大的時候加倉,風險偏大的時候減倉,如果有更好的標的就換倉,當板塊個股大幅波動的走勢,這些操作會在一天之內進行,於是形成了做T的形式。3.多點出擊其實也是一種無奈,資金大了必然增加衝擊成本,買入的時候沒買夠量股價已經上去了,而一旦失手的時候,本來可能虧2-3個點結束的操作,要變成5-6個點的損失,更有較長的賣出時間,從而影響其他品種的操作,小資金相對靈活的多,來去自如。

三、市場主流

市場主流單個個股走勢本身有不確定性,把整個板塊一起看就更容易理解。有些強勢票是個股行為,往往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於板塊性的行為,大體上有個規律,如果你有心人,耐心總結,你會發現這樣的規律,以後自然知道要怎麼做。

1.或許你需要解決的不是有膽做龍頭的問題,而應領會龍頭和跟風品種間的套利關係。2.有時買龍頭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根據板塊整體動能,龍頭有相應溢價,而股價尚未反應溢價時介入;有時買跟風,不是因為膽子小,是因為龍頭賺錢效應十足,而部分跟風品種尚處低位,有隨時受龍頭激發而具備向上潛力(論壇名id職業炒手正是此路好手)。

個人覺得炒股應有大局觀,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市場,選擇機會大於風險的股票進行操作,而不是拘泥於止損止盈這類。2.你在我帖中較為活躍,應該知道本人是反對止盈和止損這類的說法的,看好買入,不看好賣出或則換股,操作越簡單越好。正解,大局觀是一個綜合,而宏觀政策面是權重最大的一個因素,這是爆發力牛股產生的三大根源中最大的一個因素,而技術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大局觀是一種綜合因素,只參與機會大於風險的操作,當政策、資金、技術、信息等各方面都較好的時候便是重倉出擊博取利潤的時機,如此往復不斷複利。信息公告如同技術一樣,本身是決策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你對市場理解的不夠深刻,光專研這些也是徒勞。1.局就是政策面、技術面、資金面、基本面的綜合,相輔相成。2.完善自己的系統,輸贏交給概率,看不準的時候割肉就可以了,不必拘泥。

大局觀:1.信念理念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把握市場熱點2.這個局,是個綜合因素,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人氣面。。。等集合與一身是形成的共振。3.政策面和人氣面相對權重大些,技術和基本面相對次要。4.政策面相對是獨立,市場會相對圍繞政策反覆炒作,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5.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顯然目前當下不是。6.多看漲幅榜和異動榜的共性

主流,通常是漲幅大,跨度時間長,操作策略是反覆做,第一波趕上的話就做足,沒趕上的等回落後還能再做下一波。支流,各支流循序輪動,漲幅各異,時間上契合主流,直至主流完結,策略上,在主流不倒的情況下,按照以主流為中心的邏輯逐步挖掘。次主流,漲幅和時間跨度上少於主流,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策略上,以圍繞龍頭操作為主。非主流,時間短,但是因為技術面或者消息面等因素短期會有一定的爆發力,策略上,快進快出,隔日超短為主,爆發初期可參與,後市不追高。.我還有個關於主流,支流,次主流之類的劃分,這個應該歸於大局觀的範疇,近階段的分的話,頁岩氣 為主流,蘋果互聯類為次主流。那麼操作上主流以一個較長的階段反覆操作為主,次主流則操作週期更短,不少選擇隔日超短。2.比如這次對於移動互聯 的品種,昨天提出順勢介入操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深天馬和掌趣科技早盤聯袂漲停,而今天的走勢中,深天馬和掌趣科技並沒有太大的表現,且大盤今日相對較弱,那麼相關的操作標的悉數盤中逢高賣出完成套利。3.如果你手上還持有的類似標的,那麼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這兩個標杆品種的走勢做為參考。

1.根據對熱點的持續性,主次流等的劃分,我把漲停板板分為投資性和投機性兩類。2.投資性的想買就買,不管幾個點,類似於7月20日的862的買入,要求是往上看有較大空間,往下敢越跌越買,後市可反覆操作。3.投機性的通常要求當天大盤較好的環境,當天是最強或者次強的熱點,很大程度上在板上買,持續性不一定好,但是短期有較強的爆發力,通常作為隔日超短操作,比如今天的焦作萬方。

1.先判定是否主流熱點,如是,不必等漲停也可隨時先買入,等確認強度後再行加倉。如果不是主流熱點,等,如果強度夠高,就排隊龍頭,大幅度超過預期,就同時排,但同時仍需注意倉位控制。2.早期作為試錯出擊,隨著整體資金的增大目前基本全部放棄,因為分散精力,同時即使有賺對整體收益率也無大益。3.強勢階段,一種直接買強勢標的,另一種買低位未啟動的。4.小資金倉位變動通常較大,在強勢階段,可不必過於在意資金管理,不過如果有意為未來做準備,也可當做大資金來練習分倉操作。5.強勢階段,買股得邏輯是因為賺錢效應下的資金不斷進入,那麼強的標的被後來資金選中的概率大,所以選強。弱勢階段,買股的邏輯是因為市場虧錢效應的擴散導致恐慌盤的不斷宣洩,那麼宣洩殆盡的,只要少量買盤就可以推動上漲,所以低吸。

1.只要有贏面的股票都可以做,區別只是操作策略上,主流是反覆做,非主流的隔日超短為主,不必放棄。2.一輪主升中,是買還是賣,只能靠自己動態的判斷來決定,我也做高拋低吸,雖然經常做不好,但是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3.事事難兩全,比如昨天水利 我做了一定的高拋,並打算今天低吸回,但是隻是集合競價買回部分,還是掉了不少籌碼,而對於水泥,希望能有回落的機會低吸,但是該弱不弱,也只好盤中找低點先買了,沒法做到完美,但是可以做到後市這兩個板塊無論怎麼變化,我都會有相應的策略應變即可。

如果有好的機會,當然也會考慮做,倉位不定,根據風險收益比決定,區別是非主流的操作時間會比較短,很多是隔日,主流的則高拋低吸反覆做,對於目前而言個人的主要持倉仍在水泥水利中,今天盤中衝高做高拋,所幸尾盤有所回落接回部分,下週一早盤探底再買一次,然後衝高再拋一批,不過節奏要掌握好。

四、賣入賣出與風險管理

我追求不斷穩定的盈利,不確定時,採取偏保守的策略,儘量規避大的回撤,所以平時以小陰小陽為主。2.偶爾出現確定性較高的機會時,也會奮力出擊,博取大陽。3.操作模式決定市值曲線,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和個人的操作模式有關,下跌趨勢階段,通常是大跌小回,最為緊要的原則就是要規避大盤大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選擇在大盤大跌,股指遠離5日線時進行買入操作,再結合大盤下跌所處的階段,尋找相應的標的進行出擊。控制回撤,最重要的就是迴避系統性崩潰風險,事實上絕大部分崩潰都有前兆,從賺錢和虧錢效應的演變過程可以進行推斷,不過為此可能也會放棄很多機會。2.看看天氣,如果覺得要下雨了,就早點回家,不要貪玩,天氣好了再出來,說簡單點就這樣。

2.作為一個短線交易者,規避弱勢大幅回調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採取好的策略,事實上這是完全可行的,重點在於對市場情緒的把握,規避崩潰盤帶來的傷害,反而轉化為自己的利潤。.當市場偏向於有利於多頭一方時,我們採取偏進攻的策略,力求利潤最大化,當市場偏向於空頭時,我們採取偏防守的策略,力求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有所獲利,以上是預判當前行情是階段性的,文化是主流的前提下偏進攻的策略,如果市場與預判不一致時應隨機應變。左側交易重點是時機的掌握,今日早盤低點市場恐慌情緒得到較好的釋放,敢於買入的大多有較好的贏面,短期內市場已經不具備連續大幅殺跌的動力了,可以保有一定倉位靈活應對,爭取擴大盈利。

1.賺該賺的錢,不該賺的放棄亦無妨。2.左側交易重要的是時機,通常買的位置是瞬間低點,實盤交易中,追求這種點位,未必能買到足夠的籌碼,所以有必要分倉,資金量小的時候這種影響小,當然也可以先練習起來,為將來自己的資金達到更大的規模做準備。3.今天早盤的低開買入是昨天就說的,這是對恐慌心理短期釋放殆盡的一個判斷,如果今天繼續大幅下跌,我可能繼續加大倉位買入,即使加印花稅這般的利空也有反彈的,何況是外盤的影響,我們a股是中國人自己玩的,何必自己嚇自己。1.量能不濟,故市場仍然缺乏系統性機會。2.創業板賺錢效應充分,具備可操作性,可以參與。3.所以採取輕倉參與熱點的策略,如果市場趨向於良性則大部隊隨時加入新的機會,如果市場趨於不良,則現有部隊仍能從容而退。1.關於倉位,有好機會就重點搞,沒有好機會就拿著錢耐心等待或者輕倉練盤感,總之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了。2.關於止損、止盈,目前我的操作中不考慮這兩件事情,買入機會,賣出風險,何必用止損止盈來束縛自己。3.教條主義真是害人不淺啊。關於補倉以及止損這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你還有補倉或者止損的想法,就說明你的心理還有成本這個障礙,好的操作,應該是最簡單的,只有買入或者賣出。不用刻意追求所謂的資金管理,風險收益比的量化決定倉位,市場缺乏確定性機會時自然小倉出擊,有好機會才重倉。都可以,確定的主流反覆做但是也不放棄盤中非主流機會,有機會都可以。

1.如果你是風險厭惡者的話,不必過於強求,就像今天早上我買了多個個股,即使舟山 概念也是金鷹和中昌都買,只要不影響操作就可以。2.所有身家全部壓在一個股票上時,通常我要求極高的贏面,那時會有一種哪怕少買了100股都覺得遺憾的感覺,當然這種情況較少,通常一年也就是4-5次。

1、預判買入2、確認加倉3、熱點轉換換股4、不再看好賣出。操作還是一樣,和套幾個點沒有關係,如果你還是看好,那就等等,不看好就賣出或者換股。

1.銀行股的這輪下跌中領先,超跌反彈格局,預期後市會有個再下探然後再反彈的格局。2.預測為末,應變為本,預測是為了應變做準備,應變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預測對的人未必能賺錢,預測錯的人確可能賺大錢。3.這個市場太多的人關注預測,而市場一旦和預測的不一致時,由於沒有好的應變策略,從而操作依附於情緒,產生不利於自己的傾向。

出擊倉位和贏面的關係大致如下:贏面60%以下觀望贏面60%-70%小倉出擊贏面70%-80%中倉出擊贏面80%-90%大倉出擊贏面90%以上滿倉這個贏面包括勝率和漲跌空間比譬如滿倉出擊時,對我來說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會做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勝率要求90%以上,另一方面是上漲的空間和下跌的空間比率,上漲的空間至少要看到30%-50%以上,而下跌的空間應該在3%-5%以內。盡力把握好操作,勝負的事情交給概率,不管結果如何坦然面對,冷靜處理。我這裡的贏面包含兩個因子,一個是你說的預期收益率,還有一個是勝率,簡單描述就是買入後漲跌的概率各有多少,如果漲的話,預期漲多少,如果跌的話,預期跌多少,兩者結合在一起考慮,不過預期收益率考慮的權重更大些。.重新評估風險和收益比,決定是加倉還是減倉,這是決定操作的唯一因素。

我之前強調,如果對於後市沒有30-50%上漲空間的股票,永遠不要重倉買,而當自己重倉持有後,並且隨後的幾天內果然漲了30-50%,難免也會有生理上激動的反應。.巴菲特 說一個股票你不想持有十年,那就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個股票你不敢向上看30%-50%的空間,那就永遠不要重倉買。

要有大局觀,特別重倉買入的一剎那要有後市還有3到5個漲停空間的判斷,巴菲特說如果你一直股票沒有打算持有10年,那麼一分鐘也不要持有。我說一隻股票如果你沒有後市3-5漲停空間的判斷,那麼一個板也不要重倉買入。.你看像深南這種在中體產業上的大手筆,如果要賺三五個點,今天完全可以輕鬆賣出,但是今天鎖倉,不管未來賺還是虧多少,至少說明他在買入的那一刻想象的上漲空間一定是很大的。收益不是不要求高,是要求高,關鍵戰役的把握很重要,力求利潤最大化,雖然很多單子實際結果是賺一兩個點,但是買入的那一刻絕不是隻衝著一兩個點去的。

你能每個月穩定盈利5%,已經非常之好了,先保持,不用更激進,不斷優化自己的模式,根據不同階段按照不同方法操作就可以,目標太高,一旦不能達成,會影響情緒。1.風險控制意味著放棄機會,看舍與得的衡量,以最近的操作來說,上週五我是等華髮股份、格力地產、世榮兆業三個都漲停的時候,確認強度再排隊買股,所幸買到了格力地產,今天漲停全出,因為有確定性,所以風險小,缺點是可能買不到而失去機會,比如今天的煤炭 股,看著中國神華漲停,但是等確認的時候,封單已經達到36w手,之後排隊,至收盤未成交。2.一字板重倉是我另一個殺手鐧,我的保守策略恰好又為我提供了一字板重倉買入的機會,這一方法在比賽期間也是屢試不爽,近期的迪康藥業就是案例3.最銳的矛(一字重倉)+最強的盾(放棄風險,確定買入),我的兩個強項正好互相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既能穩定獲利,又能控制回撤,但是未必適合所有人。

行情不好的時候,市場會更傾向於從不好的地方看,好的股票要漲一樣需要市場的配合,建議不要和股票談戀愛,從全局的角度,更理性的來判斷風險和機會,從而決定買賣操作。如果是追龍頭,那麼追最強的,如果是潛伏那麼可以選擇低價的或者超跌的,但是一定要切題,既然有確定是保障房的,為什麼還要選應該是的呢。要在拉昇的那一刻,市場一眼就知道他是什麼概念,這樣才能吸引跟風的。潛伏也是一種思路,但是個人並不愛好,不過如果參與的話,我通常會問自己一句,如果我潛伏的股票下跌了我會怎麼辦,只有得到的回答是繼續買,那麼我就潛伏。決定倉位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風險收益比。

當下是不穩定階段,向上和向下都有可能,只是如果銀行券商的向下動力一旦佔據上風,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崩潰,不過場外大量部隊的集結也使得一些政策支持的新興產業類小盤股票有所活躍,且看兩股力量的對比了。1.當前處於不穩定平衡狀態,偏空的因素有之前領跌的保險銀行等存在進一步下跌,從而引發傾向於崩潰的連鎖反應,偏多的因素有場外資金大量集結,空倉者眾,而新材料 為主的新興產業等品種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一旦這種因素佔據上風,市場也容易引發階段性的具備可操作的反彈機會。2.雖然我提出大盤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的操作策略,但是本意是根據不同階段人的心理狀態進而決定不同的操作,以使自己在交易的過程中始終佔據主動有利的位置,所以有時候大盤在什麼階段並不是重點,因為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判斷過程,而多空雙方的心理狀態才是重點,我建立了下跌3-4階段的模型本意也是輔助對於市場心理的理解,而過於在意這個忽略了心理分析,反而是捨本求末之道。

崩潰心裡一旦釋放衝擊強大,謹慎為主,如果能打到跌停,可以買些,第二天低開再加倉。一旦大陰線殺下,你是否還有持有的勇氣。1.不盡然,弱勢和強勢也有不同階段,模式也各異2.心理層面的研究在我看來至關重要,我的操作策略基礎便來源於此。3.有人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說天下股市唯心法不破。

五、熱點(以前行情的精準判斷,對你會有啟發的)

市場弱勢時自然機會就少,市場強勢時,60%以上贏面的機會較多,接近每天交易。重倉出擊相對少些,平均一年10幾次左右,其中4-5次10%以上的獲利包括1-2次20%以上,虧損10%控制在1次或杜絕。沒有具體統計過,感覺大致如此,反應在收益率曲線上,就是平時穩攀升為主,偶爾跳躍式上揚,極少大幅回落。好的短線操作,人氣高的時候,重倉操作無妨,若是市場強勢依舊,可獲取暴利,若是市場恰巧面臨轉折,也可全身而退。

1、市場環境:既然是牛市,就會有超出預期的熱點龍頭。2、資金面:稀土資源的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方向。3、基本面:知名券商廣發說,價值16-17元,目標價16元。4、人氣:股神asking今天買入。天時地利人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區別是直接拉到位,還是洗一下在拉。

2、從風險的角度,由於突如其來的大陰線,整個市場短期會變的相對謹慎,科達股份還沒有走完主升的時候,被大盤大陰線阻礙,短期可能有所震盪。2、從機會的角度,大陰線後,短線資金部分短暫撤離,但是一旦企穩後,又會重新回來,那麼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標的是什麼?通常情況下,往往還是主流品種的機會大些,目前不外乎資源和新興產業,像新大陸這樣的只要有點消息刺激還能逆勢漲停,就說明資金對此的認可,科達股份這樣的低價小盤龍頭品種,本來主升就沒有走完,一旦有遊資重新衝擊,相對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響應。買康強電子,實際是買手機支付 ,買手機支付是買新興產業,一個新故事出現在主流熱點時候,便是賺大錢的機會,對於主流熱點的把握才是關鍵之所在,至於漲停板的技巧則流於表面,相對是次要的。

1、關於熱點,有長期的主流,也有短期的支流,長期的主流能持續,可以反覆做,短期的支流,爆發力強,都有可操作性。2、具體技術的東西,個人不怎麼注重,雖然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3、止損,不看好了就賣出,管他是不是止損。

大方向的問題,或許就是asking說的一張紙的意思,懂了就懂了,不懂的多說也無用,用我的話說,就是做的是短線,但是看的是更大的局。更大的局,簡單說,就是一個股票10元買的時候,看的應該是15或者20元甚至更高,實際操作中,可能賺了三五個點就走了,或者割肉走了。這個局,是個綜合因素,政策面、技術面、基本面、資金面、人氣面。。。等集合與一身是形成的共振。2、具體技術的東西我不太關心

1、政策面相對是獨立,市場會相對圍繞政策反覆炒作,這是中國股市的特色。2、人氣面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和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股神遍地的時候就是人氣最旺的時候,顯然目前當下不是。3、不知道上漲原因的股票要麼就找他上漲的原因,找不到就不用管它,賺自己看到懂的錢就夠了。

熱點的判斷:1.突發事件的題材,信息面的變化因素為第一考量2.再結合技術面、資金面、基本面、切題性等綜合考量,作出預判3.再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應變,最終市場自身的選擇是決定性因素。1.熱點來自題材,持續性來自賺錢效應2.海量信息的快速識別來自於對於股市的深刻理解3.基本面往大了說無窮盡,選主要的就是,如淨利潤4.敏感性部分屬於道的範疇,從量變到質變,看個人悟性5.有時間的話,儘量全面考量,諮詢越全面,判斷越客觀6.我在小資金時就有分倉習慣7.市場情緒看賺錢效應和虧欠效應,熱點接力看賺錢效應能否持續8.覆盤,有時間的話多看,精簡的話,選擇重要板塊,重要個股做覆盤

做短線,熱點的判斷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有沒有賺錢效應。

1。概念的挖掘我覺得要有一個綜合性的考量,包括政策面、資金面、人氣面、技術面、基本面,目前市場的資金和人氣較弱,難以啟動主升浪的品種,所以這些相對高位的品種,較難得到市場的任何,操作上應該謹慎。2。目前的情況和5月份完全不同,雖然當時大盤指數也是較弱,但是市場之後不乏廣晟有色、成飛集成這樣超級牛股,在當時的環境下,很多符合主流熱點的品種,有主升浪的動力,自然一呼百應,目前的市場需要等待,什麼時候你看到下一個廣晟有色或者成飛集成苗頭出現的時候,才是重要的機會。而對於目前的銀行和地產而言,本質是超跌後的反彈,因為處於相對低位,有一定的操作機會,但不是主升浪,這有本質區別。

1.先預判熱點性質,是主流熱點,還是次主流熱點還是非主流熱點2.預判可以先試錯輕倉買入,確認後再追漲加倉3.對於主流熱點,實盤操作中可以直接買相對確定的龍頭也可以買後發品種,倉位稍重些也無妨,以新三板 為例,2月23日確定新三板為階段主流,當天先部分買入龍頭蘇州高新,熱點強度超預期後,午後再加倉天地源,2月24日逢高賣出天地源,2月25日再加倉蘇州高新,之後衝高過程中分批賣出。4.若是次主流,有絕佳機會也可以重倉搏殺,若是非主流,輕倉參與,隔日賣出。

1.我的重要理論之一,符合主流熱點的新故事是賺大錢的機會。2.既然準備賺大錢,何必著急賣出。3.即使行情弱於預期,寧願回落賣出,少賺些無妨,但是提早賣出,錯失的可能一年中為數不多的絕佳機會,兩者權衡,先持有觀望是上策。

1.符合主流熱點的新故事,往往是賺大錢的機會。2.不是醫藥和電子哪個好的問題,而是醫藥正好是當前熱點。

1.熱點來自題材,持續性來自賺錢效應.2.電子類,觸摸屏 類確有受益,不過不是當下主流,代表的長電科技、深天馬、超聲電子等今天也衝高回落多數,隨著地震 炒作的深入或有反覆,但已難有較高預期

.通常一輪較大級別的反彈,其中會有一個龍頭板塊,而這個龍頭板塊的龍頭個股往往有超預期的上漲,這個板塊要求對大盤有號召力,而這個龍頭也要求對這個板塊有號召力,那麼相應的這個龍頭就會成為整個市場關注的核心。有時候漲的好不如漲的巧,等市場轉強的時候在看他們能否契合了。剛啟動的龍頭、或者超預期利好,突發事件,總之買入的那一刻要求股價的上漲想象空間在50%-100%以上,雖然也許賣出的時候可能只是賺了幾個點,但是買入的時候想象空間一定要大。

在同等條件下,當然選小的,爆發力好,如果沒有好的小的標的,或者因為小的標的無法容納自己的資金,也可以選擇一些大品種。2.在一輪主升中,小品種熱點採取的是連續拉昇方式,大品種通常是拉個大陽然後橫盤個2-3天,然後再拉,小品種通常在效率上更高。

遊資之王炒股養家內功心法(完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