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科到本科到研究生,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

從專科到本科到研究生,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數.


清晨5:40就睜開眼睛,望著上層床鋪的天花板,開始一天的生活。

像往常一樣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裡,四下零星的學生,屈指可數。這一次重新回到熟悉的座位上,多了一份從容與期許。

在五天之前,考研對於我而言,正式拉下帷幕。當那天下午2:10接到杭州師範大學招生辦的電話時,我惴惴不安地聽著電話裡冷靜的聲音,每一個字都格外地醒目,當聽到“同學你被我校擬錄取,請在研招網上接受消息”,吊著的一顆心才終於放下來。

清明給自己放了兩天的假,朋友載著我,這是兩年以來我真正安下心來放鬆的一次假期。一半在路上,一半在遊玩。睡夢中的我睡得踏實安心,從未有過的安心與寧靜。

再一次坐在圖書館裡,瞧見歲月如此安好。這一刻的靜謐只有我知道,有多麼的不易,又有多麼的堅定。磕磕絆絆兜了一大圈,終於能夠一顆素心地面對當下。在過去的一年我用死磕到底的堅韌與自律換來研究生三年的時光。願光陰走得慢一點,願自己比過去甚至當下更加珍惜即將到來的三年校園生活。

我不是一個聰慧的女孩,卻有著一顆異常倔強的執著;我用一點點笨拙的努力一步步擁抱那個未來所期許的自己;我用勇氣和信念描摹雕琢心中期許的女孩。

這篇文章,我想從方法論的角度去分享一些我個人的學習經歷,希望對屏幕這邊的你有所幫助。

先簡單地介紹一些個人的情況:第一志願是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初試成績383分(政治75分,英語59分,專業一124分,專業二125分),專業排名第6,招生4人,被刷。

調劑杭州師範大學,以複試第一的成績被擬錄取。

其實於我而言,考研的目的,是給自己三年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學學習中,因為深知文學功底的不足,所以三年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可是事實證明,作為一名專科生,如果初試被刷,想要調劑是何等的困難,而我亦是幸運的。

1.英語

英語59分,這個分數對於學術而言是很低的。我在專科就已經考過了英語四六級,但是考研英語上,我還是沒有發揮好。英語那場考試,由於那時考試狀態不太好,在考場上竟然有棄考的衝動。當時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了一跳,現在回想起來,就是當時壓力太大,再加上是下午考試,中午沒有怎麼休息,直接導致自己英語考試失神。英語這方面,我無法給出具體的建議,知乎上有很多的貼子,可以去看看。

2.政治

政治從暑假開始複習,7、8月份每天花兩個小時,七月份快速刷一遍肖秀榮的精講精練,並配合1000題練習冊。看一章做一章的練習冊。八月份再刷一遍精講精練,並兩章兩章的二刷1000題練習冊。兩遍下來大概對政治整個框架有了瞭解。不過,後來發現其實這樣看很粗,有很多的知識點理解不透。轉眼也就九月份,這個時候,我果斷報了腿姐的衝刺班,記得當時299元。五個課時的選擇題知識點講解,五個課時的主觀題知識點講解。跟著腿姐梳理了一遍知識點,效果明顯好很多。

後來,到十一月份的時候又報了腿姐的押題班,五節課。這裡想說,腿姐的政治課真的很好,講課很細,特別是主觀題。腿姐通過列關鍵詞的方法來整理她的主觀題答案,訓練你做題的思路,不斷強化你的思維,後期你只要按著她的方法去做,到最後政治考試主觀題基本上考點都講過。

這裡特別說一下,之前有學長說政治主觀題只要最後一個月看肖秀榮大神的四套卷就可以了,可以壓中原題。確實,2019年的考研政治,第一大題主觀題,就被肖秀榮壓中了,注意只是壓中題幹。

我以文科生的身份告訴你其中的真相:肖秀榮的四套卷最後壓中的是題幹,你可以將四套捲上的答案直接照搬上去,但是如果這樣,你最多得一半的分數,還有一半就需要你自己聯繫材料,而這一部分是很多考生忽略的分數點。

從個人經歷看,研究生考試它首先是一場思維的選拔,即使是不被重視的政治,除了考察你基本的政治素質外,最重要的還是思維,而思維具體體現在你抓題幹知識點、理論聯繫實際(材料)的能力。所以,在考研當中,跟著腿姐的課程,我學到的東西比那些直接背答案的考生好很多。而且如果你最後2019年考研只是背肖秀榮四套卷的答案,那麼馬哲這部分主觀題的分數明顯就會失去,因為沒有壓中。所以政治也是需要思維的訓練。

個人建議:政治保險起見,最好報個班,個人推薦:腿姐。

3.專業課

對於專業課的準備,除了真題的收集(各種QQ群、淘寶、知乎等分享平臺),最重要的是複習方向,這一點,深有感觸。

正確的複習方向,會使你的複習效率事半功倍。備考上海大學的創意寫作,兩門專業課,一門是理論,一門是寫作。

因為專業課是大頭,所以在專業課備考當中,我花了不少的心思。其中,最感謝的是一直輔導我的文藝學老師。其實我的文藝學老師也不瞭解創意寫作,但是他可以幫助我把握大的複習方向。

備考專業學校的資料累加起來有一米高,關鍵是,有六本書,大部分在歷年的真題裡幾乎沒有出現。這說明這六本書是作為備考學校的老師給學生的知識儲備用的,它只告訴你必須看,至於考不考不一定。所以,我請教了文藝學老師,他幫我畫了重點需要注意的文章,還給我另外列了幾本西方的理論書籍以及需要關注的理論現象。事實證明,文藝學老師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並不是一開始請教老師一下就可以了,隨著真題的不斷收集,各種理論現象的出現,一定要定期主動和老師交流。在考研期間,我頂著一張厚臉皮幾乎每兩個月找老師談一次,彙報一下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遇到的問題,備考學校老師的情況,老師會調整他的思路提供一些額外的建議。

3月份正式備考到12月份,整整10個月的時間。如果說初試拼的是你的專業知識,那麼複試比想象中的更加複雜。

當初試成績出來的那一天,幾乎沒有來得及為自己的分數感到高興。親自統計了上海大學歷來的招生人數,複試比例,推免生人數。統計了將近7年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以383分的分數,我可以進專業複試,但很可能是擦線或者是最後一名。

事實證明,我確實是最後一名進去。過分數線的有六名同學,我排名最後。在這裡強調一下,在不知道學校複試分數線的情況下,在眾口不一的情況下,請不要相信別人沒有理由的根據,比如QQ群上某個人發的,或者學長說的,或者某個老師告訴學生的,請問這些都有根據嗎?某個老師告訴學生的,你親耳聽到了嗎?任何經過二級傳播的消息都是不確切的,所以必須學會自己用數據說話。在考研複試這一環節中,一些學生很大程度上過度聽信流言,導致還未參加複試,已經被打擊得體無完膚。

上海大學的複試,我以失敗而告終,當聽到自己落選的那一刻,眼淚一串串的流過臉頰,那是我為之嚮往、奮鬥了一年的願望。當願望成空,化成淚水一點點地消化。

上海大學落選之後,我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去盡情地發洩情緒,第二天,收拾好心情,開始調劑打電話,詢問調劑名額。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了學校出身的重要性。我曾經也覺得不公平,經過一次次的打擊,終於領悟:不要去抱怨什麼,如果覺得不公平,那就去考第一。

3月30日,我接到杭州師範大學的複試調劑通知;3月31日,我接到安慶師範大學的複試調劑通知。兩所學校的複試時間衝突,我只能二選一。

從情感上來說,我比較傾向於杭州師範大學,因為無論從知名度,還是學校的師資力量,杭州師範大學都遠遠超過安慶師範大學;但是對比兩所學校的歷年調劑情況,如果去杭州師範大學是有很大風險的,而這風險的背後,一旦失敗就很可能意味著考研這條路徹底斷了。而安慶師範大學,可能保險一點。

在這裡還是要感謝我的兩位文藝學老師,老師和師母在晚上11點多還在為我調劑的事情操心。後來,我一意孤行冒險去了杭州師範大學,老師只說了一句話:你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支持你,我們只是為你提供一些輔助性的幫助。

杭州師範大學為期兩天的考試。第一天去審核資料,老師看到我3+2 的學歷,說我們學校從來沒有招過這種情況的。那一刻感覺挺尷尬的,幸好提前準備了本科一年的成績單、在讀證明。

第一天專業課面試,四位導師面試了我30多分鐘,提到我的學歷問題,用老師們的話說,我專科到本科只學了一年的漢語言文學,那問題就是我的文學基礎怎麼樣。從美學到文學概論,從作家作品到現當代文學,從現當代文學到外國文學,老師們輪流問個遍,還當場出了題目。我應該算是所有考生中面試最長的一個。

面試結束那一刻,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教室的,明明離門只有幾米的距離,卻感覺怎麼也走不到盡頭。從早上9:00到下午4:30第一天的面試才算結束。去住的酒店昏沉沉地睡了一個小時,6:40坐下來繼續複習,一直複習到將近11:00。第二天早上5:30起床,簡單地衝了一個澡,又複習一個小時。上午筆試兩個小時的時間,四道大題目。

筆試結束的那一瞬間,交了試卷,雙腿站起來都微微有些發抖,比第一志願還緊張。因為隱隱約約地感覺:如果這一次沒有調劑成功,很可能我的考研就徹底失敗了。

下午4:30為期兩天的複試調劑正式結束,一個人揹著書包,拎著行李箱坐高鐵回蘇州,那一刻突然什麼都不願意去想。回到學校,混混沉沉地睡了一天,直到被杭州師範大學擬錄取的電話震醒。

我一直擔心我的第一學歷,再加上初試成績不佔優勢,可是當我看到複試統計分的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義無反顧,所有的一意孤行都在此刻有了結果,我以複試第一的成績被擬錄取。

我第一個發了短信給我的文藝學老師,截了成績單,還孩子氣地配了一句話:“老師,你看,這是我的複試成績單。”

考研這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我由衷地感謝一直在背後幫助我的老師們,感謝一直堅持到最後的自己。

我一共接到過四個調劑複試機會,一次是淮海工學院,但是與上海大學的複試衝突,儘管理智告訴我,去上大被錄取的可能性很小,我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後來北華大學的調劑複試,那是我上大落選之後的一根救命稻草,那一刻我無法用情感去決定是否為了研究生一紙證書而去妥協,六個小時的思考時間,我還是拒絕了去複試。直到最後的機會杭州師範大學和安慶師範大學的複試,我又一次一意孤行聽從內心的聲音去選擇難走的那條路。幸運的是,這一次我抓住了這個機會,或者說杭州師範大學包容了我。

曾經被贈予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每天早上起來要出門的時候,都面臨兩條路:一條是通暢的大路,兩旁高樓林立、燈紅酒綠,街上人來人往,誘惑在招手;另一條是通往高山的崎嶇小路,佈滿荊棘,要拿著砍刀、繩索才能踏上這條路。而且,根本無法知道前面還會遇到什麼。大部分人都選擇走大路,因為不用費力氣、不用費腦子,不用努力,到處鶯歌燕舞,看似人生繁華。只有少數人選擇那條艱難的路。因為他們想要提升自己,想要與眾不同。

可是人們沒有想到,上帝給這兩條路設置的終點是:大路通向地獄,小路卻通向天堂。我聽了這個故事,明白了為什麼成功是少數,為什麼大多數人平庸,因為他們怯懦、懶惰而又貪婪。選擇的機會每天都有,每一天我們都可以重新作出選擇,但人們依然按照慣性行事。我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就告訴自己,我不願平庸,我願意付出努力,我要與眾不同。我要拿著我的砍刀上路,我要堅持走到天堂,然後對上帝說,我要做天使。“

這段話,在複試的最後一段時間,一直陪伴著我。所以,當兩個選擇放在我面前,我會選擇走最難走的那條路。

因為我深信,越難走的路,越走越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