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养殖可怕的“五月瘟”要来了!!!如何预防!!!

马上虾蟹养殖进入五月,在往年,这个时间虾蟹总是时不时出现死亡,患病,自相残杀,针对这种情况一直是虾农们的心头病,那么“五月瘟”?如何解决,又如何预防呢?今天老虾农把自己对五月瘟的见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马上进入5月份,往年五月出现虾蟹批量死亡,我们称之为“五月瘟”。特别今年虾蟹死亡严重程度堪比往年。

虾蟹养殖可怕的“五月瘟”要来了!!!如何预防!!!

2019年四月死虾

这种现象一般为:虾蟹活动量减少、采食量下降、上草、体内出现颜色积液、头盖壳非常容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变灰、死亡量迅速上升,空肠空胃等症状。

虾蟹养殖可怕的“五月瘟”要来了!!!如何预防!!!

肠胃异常


发病原因:

一、温度

马上要进入五月,气温上升,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快,密度大,水体过肥。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养殖投食量大导致底部残饵粪便增多,会导致虾蟹生长环境改变。产生病虫害。

1、溶氧问题:

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快,密度大,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中藻类夜晚停止光合作用,增氧停止,而浮游动物呼吸作用增强,夜晚耗氧增大,打破溶解氧平衡,引起夜晚明显缺氧现象。

2、细菌滋生:

较高的水温造成养殖塘口的底部有害物质大量释放,有害细菌、其他微生物和水生动物等的活动量加大,这个时候养殖户塘口最明显的变化,大多由原来清澈的水质变化为低透明度和“池塘水变浑浊,水色发生明显变化”。有害细菌侵蚀龙虾身体。出现肠胃肝等问题。

3、水草泛滥或者腐烂:

水草是养殖虾蟹的关键之一,气温高,透明度前期很高的塘口,水中自然生长的沉水植物覆盖率高,栽种的伊乐草等植物出现“爆塘”、烂根,持续耗氧;或者水草死亡在水底,腐败,引起底坏、耗氧,使塘口溶氧减少。

4、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水温升高,水中氮循环速率加快。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在有氧环境,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毒)再转化为硝酸盐(无毒氮)。

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转化过程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氮循环,这个转化过程持续消耗氧气。所以当氧气长期供应不足时,则氮循环受阻,极易产生剧毒物质——亚硝酸盐。

二、密度问题

随着气温升高,虾蟹也在不断的长大,大多数养殖户控制不好养殖密度,密度增大病害极易传播。

1、密度过小:

今年苗价极高,导致前期密度不够,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病害不易产生,但是产量不高,也就不挣钱了。

2、密度过大:

投苗足的养殖朋友,虾蟹苗长大,密度也随之升高,虾蟹产生病害将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投料不足造成自相残杀,投料过多又会导致底部变坏。控制密度,控制投料也会给五月带来烦恼!

三、应激问题:

随着气温升高,五月的天,姑娘的脸,说下雨就下雨,说阴天就阴天,虾蟹大多数是外塘养殖,控制不好容易应激,导致不吃食等一些列问题。虾蟹免疫力低下,病害应激都会导致不吃食,或者大量死亡。

四、乱用药

前期青苔爆发,弧菌感染,病急乱投医,只要是建议就往里面下药,也不分析具体原因,最后病没治好,倒把虾蟹水草给治死了。

部分卖药的一会儿是弧菌暴发,一会儿是红水、黑水,一会又是底质较差,还有什么烂尾等等还有的甚至不遗余力地给养殖户解剖小龙虾,刻意寻找小龙虾的肠炎(病)等等,真是用心,其实都是围绕自己的利益来做文章,人为地把“五月瘟”真的变成了虾蟹的劫难。

虾蟹养殖可怕的“五月瘟”要来了!!!如何预防!!!

解刨图



预防方案以及对策(建议)

针对温度升高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水体,水草,密度,池塘底质,虾蟹自身免疫力等等。

建议大家做到四个定期,两个控制,一抓一捕

1、定期改底:改底能有效预防抑制底部有机物粪便、残饵等分解产生的疾病。(5-10天一次具体根据塘口情况而定)

2、定期杀菌:温度升高,有害菌增多,对虾蟹造成威胁,造成水体环境不平衡。所以定期杀菌也是预防烂尾、肠炎等问题的预防方案。

3、定期补菌:杀菌过后有益菌也会被杀死,所以定期补充有益菌去分解藻类产生的毒素,改善底质水质问题。(杀菌过后)

4、定期补充营养:避免应激,打铁还需自身硬,虾蟹免疫力提高,抗应激能力强,自然而然抗病能力就强。(vc、壳寡糖、活菌等等)

5、控料:控料是大多养殖户朋友掌握不好的一个关键点,控料好了节省成本,减轻池塘负担,那么如何控料呢?建议大家随着气温升高,减少高蛋白含量饲料投放(精料),适当增加低蛋白投放(粗料),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虾蟹活动时间,避免自相残杀,另外建议设置料台,观察小龙虾吃料情况。

6、控密度:密度过大要适当捕捞,特别是针对虾蟹出问题的时候适量捕捞。为剩下的虾蟹提供合适的生活空间。也是有效预防病害的关键。

7、一抓一捕,这个是题外话,主要不是针对五月瘟但是也要给大家提醒。部分池塘出现大量虫类以及牛蛙,夜晚巡塘即时观察,把灯光照在水面可以看虫子多少。如果量大想办法生物捕捞,发现牛蛙及时抓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提醒一点!碰到问题先找原因!不知如何用药处理,先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杀虫剂或消毒剂等有刺激性的产品(包括杀青苔产品)。

(2)严禁加入不明来历的外源水。

(3)不同的实际情况,处理的方法不同,可咨询老虾农。

最后给大家做下自我介绍,“老虾农”一个专注养殖技术服务的平台,欢迎大家关注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