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讓子彈飛》作為姜文導演作品的轉型之作,從一定程度上看開創了國產藝術電影新的創作模式。影片以黑色幽默為美學表現手法,以民國時期動盪的政治局勢為背景,講述了花錢買官的騙子馬邦德,攜妻到鵝城上任,途中遭遇張麻子為首的土匪劫道委任狀被搶,張麻子代替馬邦德去鵝城當縣長,故事的中心是在鵝城與惡霸黃四郎的鬥爭中展開,最後惡霸黃四郎在爭鬥中失敗而亡。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黑貓和白貓,在西方民俗文化中有好運和厄運的象徵。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在作品《黑貓白貓》中使用了大量的充滿戲謔的狂歡元素,使一個家庭故事演繹成了一出鬧劇。片中人物命運富有戲劇化的設計,帶給觀眾愉悅的觀影體驗。影片圍繞住在尼羅河畔的吉普賽人馬克祖孫三人展開。馬克整日遊手好閒,卻幻想一夜暴富。一次,馬克自認為找到發財之機,向父親昔日摯友黑道老大葛加謊稱父親去世自己需要一筆資金做生意,騙得了一筆錢。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馬克很快將這筆錢投機黑市買賣。在所謂的買賣中,馬克很快就被狡猾的達登騙光了全部錢財。無奈的馬克只好許諾達登促使自己的兒子柴爾與達登的侏儒妹妹“小瓢蟲”成婚。此時的柴爾和艾達兩情相悅,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之下,柴爾與艾達協助“小瓢蟲”在婚禮上逃跑。“小瓢蟲”在逃婚的路上偶遇葛加的巨人孫子,並一見鍾情。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兩對年輕人滿心歡喜地舉辦了婚禮。兩部電影都採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影片《黑貓白貓》中爺爺對孫子被迫的婚禮表示抗議竟念起了虛幻的咒語讓自己停止了呼吸以“死亡”宣洩心中的不滿,後由於老友皮泰一起活了回來。在姜文影片《讓子彈飛》結尾部分的一場戲中,我們從畫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火車的尾端, 黃四郎穿著湯師爺的衣服赫然站立的身影, 二者都是在之前情節已然死亡人,在此處二者的人物形象以重疊的方式再次出現。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二者影片中多次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現導演對於現實的反思和諷刺。二者將殘酷的真實事件通過輕鬆幽默的情節設計表現出來,是在不協調的兩者之中創造的幽默。所以,黑色幽默又被稱為“荒誕的幽默”“變態的幽默”或“病態的幽默”。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它是一種“把痛苦與歡笑、異想天開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的喜劇”,往往能達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效果。13在《黑貓白貓》中爺爺和好友的起死回生,豬啃汽車,隨意出現的欺騙和謀殺,子彈代替禮炮,女歌手用屁股拔出釘子等等喧囂的場面,讓觀眾在沸騰中感受到了動人的童話。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的視聽衝擊力極其迅猛,快節奏的剪輯處理和複雜的電影雜耍技巧使得影片極具觀賞性。它不僅彌補了《太陽照常升起》慘淡的票房,同時也贏得了觀眾和評論界的讚譽。因為《太陽照常升起》以及之前的姜文電影,令觀眾形成了對姜文電影的解讀慣性,觀眾通過按部就班地解讀各種符號並以此獲得參與的快感,從另一個角度加大了電影的關注度。

《讓子彈飛》與《黑貓白貓》的比較

​但仔細分析,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中存在的缺憾,即過多的符號設計和碎片化表達,影片中構建的玄機與符號應是讓觀眾隨著敘事的推進主動感知的,過分的設計造成了反電影化的表達。《讓子彈飛》是姜文完全陷入自我創作意識的代表作品,已然超出了正常理性範疇,不加掩飾表現對革命暴力的崇拜,並試圖把自己塑造成英雄的形象。但此時的中國電影需要這樣一部好萊塢式的中國血統的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