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安全?

奇葩財經說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在我看來質上都屬於理財產品,並且部分結構性存款是由結構性理財轉變而來。而結構性存款因為保本特性,安全性上高於結構性理財。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向著高淨值、不保本方向轉變。

監管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為了提高攬儲競爭力,原本保本型理財產品向結構性存款轉變;而非保本理財產品中的“存款+期權”的結構化理財部分中的保本性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也向著表內轉型,最終轉變為結構性存款。

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中的保本特性,可謂殊途同歸,保本理財直接向結構性存款轉變而非保本理財中保本部分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也在向結構性存款轉變。也就意味著部分結構性存款是由結構性理財產品轉變而來。

結構性理財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相結合,比如利率市場、匯率市場等高浮動收益型產品組合在一起,形成的金融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通常取決於掛鉤標的資產部分的表現,也就是這部分資產投資是否成功決定了結構性理財產品最終收益走勢。

結構性理財既有保本型也有非保本型的,但是都劃歸到銀行理財中進行管理,所以無論其宣傳是否保本,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不再允許保本,所以如今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而結構性理財是否保本,在我看來,主要是看其內部結構中,掛鉤高收益投資標的的資金佔比高低,佔比越高,風險也就越大。當然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結構性理財預期收益越高,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概率也就越大。

謹記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作為銀行保本理財的替代品,因為其高預期收益,保本的特性,且作為銀行攬儲利器,受到銀行和儲戶的歡迎。

但是需要明確的一點,結構性存款實際內部構造是存款+期權的方式,和結構性理財產品類似。但是結構性存款計入銀行表內資產,受存款保險保護,本金安全性高於結構性理財。

以大多數銀行對外口徑來看,其宣傳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事實也是如此。但是其宣傳的預期收益,可以是5%,也可以是0。

相比傳統儲蓄存款,結構性存款的優勢在於其最終受益率取決於期權投資收益部分,雖計入銀行表內資產,卻又不受利率檢測。因此很多銀行迫於攬儲壓力,會發行一些假結構性存款,名義是結構性存款,實際100%掛鉤的是銀行存款,雖然違反監管規定,但是卻對儲戶帶來實惠的,本身就是存款,安全性也毋庸置疑。

起購金額,結構性存款原本的購買門檻都在5萬元以上,在資管新規落地執行後,部分銀行將其門檻降低到了1萬元。還有一些一行結構性存款門檻1000元就可以購買,且提供網絡購買渠道。

如何選擇

由以上分析,結構性存款安全性高於結構性理財,預期收益來看,結構性理財高於結構性存款。對於追求保本且看中收益的人來說,選擇結構性存款最適合;而對於喜歡風險冒進的人群,更適合結構性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