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持股過節,注意逆向操作

紅刊財經 張俊鳴

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A股休市5天,是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在今年之前的兩個長假,持股過節的投資者都有所斬獲,尤其是春節長假歸來一波加速上漲,重倉、滿倉的投資者收穫頗豐;而清明小長假之後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雖然基本收平,但卻是跳高近1%開盤,及時高拋的投資者也收到了紅包。而從過去11年五一前後的漲跌來看,上漲的概率也明顯較大。其中,五一節前、節後交易日的漲跌比均為7:4,持股過節明顯勝算較大;而在下跌的情形中,僅有2010年節後首日跌幅超過1%,其餘下跌的交易日跌幅並不大,其中2013年和2018年雖然節後首日下跌,但在當月都出現一波漲幅分別超過6%和4%的波段升勢。因此,無論是今年已經過完的長假,還是以往五一前後的走勢,持股過節無疑是比較好的操作策略。


謹慎持股過節,注意逆向操作


表1:2008年以來五一長假前後漲跌


謹慎持股過節,注意逆向操作


但股市的歷史並不會簡單複製,完全套用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從技術面來看,上週滬指的五連陰下跌不同尋常,為今年以來絕無僅有;周K線跌幅超過5%,長黑吞噬此前三根K線,空頭力量顯著抬頭,顯示調整已經升級。尤其是上週境外股市普遍沒有出現類似A股的連續調整,就連走勢和A股最接近的港股,恆生指數也在上週五止跌回升小漲報收。因此,本輪調整屬於A股內生性因素的成份較大,大概率是針對2440點見底回升到四月最高3288點的一次回調修正。從這個角度來看,5月份需要謹慎一段時間,不宜為了博弈紅包行情而重倉豪賭。

四月中旬是行情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在4月15日高開低走的陰線之前,市場以普漲為主,而在此之後則開始出現分化,下跌的品種逐漸佔據上風,上週甚至有全天跌停家數超過漲停家數的情形出現。而隨著大盤的調整,4月1日形成的月線級別向上跳空缺口已經被封閉,接下來反覆向下考驗下方支撐位不可避免。筆者認為,有三個位置可能會成為本輪調整的主要目標:

一、3月份三個重要低點構成的連線,目前位於3020點左右;

二、60日均線,目前位於3000點左右;

三、2440-3288點回調0.382的黃金分割位,即2965點。

在這三條支撐線中,筆者最關注60日線的支持力度。2018年2月初跌破60日均線之後,上證指數便基本在這條均線下方運行,期間幾次反彈偶有站上但並未扭轉均線下行態勢,很快得而復失;直到今年1月底,60日線才擺脫此前向下運行的態勢,逐步形成向上拐點。從以往幾次牛市的經驗來看,如2006-2007、2009、2015年,牛市的啟動和延續都和60日線密不可分,牛市的起漲點基本和60日線拐頭向上同步,而大漲之後的“牛回頭”也往往需要調整到60日線之後,縮量止跌企穩再啟動新一輪攻勢。因此,60日線有大概率會扮演牛市第一輪調整的終點,構成“千金難買牛回頭”的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基本面良好,便不用太多糾纏在持股過節或持幣過節,一路持有享受牛市成長的果實,以靜制動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圖1:上證指數日線圖


謹慎持股過節,注意逆向操作


當然,優質股中長線的高枕無憂,並不代表所有股票都可以盲目持有。事實上,在近期的調整過程中,一些基本面爆雷的公司股價弱不禁風,甚至創下年內新低,樂視網(300104)、ST剛泰(600687)、ST秋林(600891)等都是典型的代表。這些弱勢股在破位下跌之前,股價看起來都是最近幾年的低位,但隨著基本面的惡化,補漲並未出現反而進一步大幅下挫。這也反映出,在科創板註冊制即將推出之前,未來A股內部結構性分化明顯,績差股的投機風險越來越大。未來想要分享牛市的果實,就必須和價值投資為伍,和優質股共舞。

單從指數的角度來看,經過上週連續調整宣洩做空動能,加上五一節前年報和一季報發佈完畢,業績地雷的大坑暫告一段落,五一長假期間如果境外股市比較平穩,節後出現一些向上攻擊的動作將是可預期的。但由於上方“M頭”的制約,加上此前累積相當程度的獲利籌碼需要消化,短期衝高之後還有反覆震盪,考驗下方三大支撐的需要。因此,投資者需要把握好操作節奏,以“逆向操作”為主,在股指大漲或大幅高開的時候適當賣出,而在縮量回調止跌之後再分批低吸低估值的優質股,耐心等待上證指數對60日線的回踩完成。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4月27日出版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