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如今看書籍的人越來越少?原來是信息碎片化的鍋!

隨著各種自媒體平臺的興起,知識越來越偏向碎片化,有一個很好的列子就是15年的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在該事件剛被媒體曝光的時候,網上對該男司機無不罵聲一片,但隨後男司機的車載視頻被曝光網上後,該事件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這整個事件的之所以會發生這麼大的反轉正是因為信息被碎片化,新聞媒體為追求及時、獨家而不顧事件後續而直接進行報道。

為何如今看書籍的人越來越少?原來是信息碎片化的鍋!

其實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筆者身邊有許多的朋友都是在TED、MOOC、慕課等平臺上進行學習,筆者也嘗試下載過這些APP,但發現所謂的課程一節課只有8分鐘。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中所上的一節課都是45分鐘,為何這上面一節課只有8分鐘。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如今我們被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所包圍,很多人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去認認真真坐著聽45分鐘的課。

為何如今看書籍的人越來越少?原來是信息碎片化的鍋!

信息碎片化是這個時代閱讀的必然趨勢,有許多人一整天都被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只有早上上班,中午吃飯,晚上下班這三個時間段有時間,很難抽出大把時間進行閱讀。因此信息碎片化在這一點上是順應了時代。當然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讓人漸漸的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在新聞傳播學上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議程設置。簡單地說就是,媒體上讓大家看到的內容都是精心安排過的,漸漸地大家習慣了媒體發佈的內容,認為媒體所說的就是正確。

為何如今看書籍的人越來越少?原來是信息碎片化的鍋!

有兩種類型的題目,一種是選擇題一種是問答題。選擇題簡單思考,即使不會也可以亂選,但是問答題他是一個體系,他需要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答案。看過多的碎片信息就像是一直重複做選擇題,看一本書就像是做問答題,雖然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但起碼是經過自己思考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