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曾经有一双女孩的眼睛震撼了无数人,她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令他们动容。多年之后,教育的普及与大量支教大学生走入深山,为还处于教育落后的山区带去知识的焰火,康瑜,就是这其中的一名支教老师。

2015年,康瑜面前是保研还是支教的选择题,经过再三考量,康瑜背上行囊走入了大山。或许一开始的心理准备只是怎样去克服恶劣的环境,但是真正到了山区学校才会发现,孩子们的强烈的缺乏自我认同和渴求被关注的心理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在参加节目《我是演说家》时,康瑜带来了一个“心思盒”,正是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盒子帮助康瑜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心思盒”里盛满了小小的孩子们的疑惑与敏感心思,而康瑜对于这些孩子的问题都会一一耐心回复,在两年支教结束时,她已经回答了孩子们两千多个问题。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两年的支教在困难与快乐中匆匆过去,康瑜离开了大山,开始计划出国攻读教育学。然而就像是命运的安排,出国前一场大病让康瑜再次静下心来思考。当曾经一起支教的队友带来的一个来自小女孩的一首诗让康瑜在泪流满面的同时,也让她的人生路径自此发生了变化。在女孩的纸条中,女孩说:康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我这样,在诗歌里面找到自己。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女孩的诗来的并不是偶然。在康瑜支教时,在一次阴雨连绵的书法课上,康瑜对孩子们说:“我们出去听听雨声,看看小花,回来写一首小诗吧!”就是这样一次突发奇想的写诗经历,仿佛打开了孩子们的一扇窗,透过窗户看去,有鲜花阳光,也有伤痛和思念。诗歌仿佛为这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表达方式,康瑜开始鼓励孩子们写诗表达自己,举办诗歌音乐会。诗意的花朵儿不仅开在了孩子们的纸上,也绽放在了心间,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也越来越开朗,如今有了诗歌的他们再也不是需要点燃被子来获得关注的孩子了。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在决定了再次开展自己的公益事业的时候,康瑜与朋友们创立了“是光”公益机构,他们整理孩子们的诗歌、编写诗歌教材和读本、设计诗歌教程,以“诗歌盒子”的形式将其提供给志愿者。并且联合乡村老师们一起开展诗歌活动,将诗歌的种子播撒在了每一间乡间教室,诗歌的花儿就在这山野之间大片大片地开放了。

康瑜: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

“是光”创立不到两年,已经为云南、山东、河南、甘肃等地区的几百所中小学带去了或许是人生中的第一堂诗歌课。

“是光”的创立,是希望通过诗歌,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发现,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光。而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康瑜以及与康瑜一样的公益人,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束温暖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